《催眠术教程》终结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26984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催眠术教程》终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催眠术教程》终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催眠术教程》终结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催眠术教程》终结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催眠术教程》终结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催眠术教程》终结版.docx

《《催眠术教程》终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催眠术教程》终结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催眠术教程》终结版.docx

《催眠术教程》终结版

《催眠术教程》终结版

催眠状态是人类一种本能的意识状态,处于放松状态的人受到别人的暗示,会“失魂落魄”似的顺从他人的指令,作出反应。

  一、催眠术的应用前提

  催眠术是否成功,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催眠师的素质和技能要高,二是被催眠者要容易被催眠,。

被催眠者如果受暗示性较强,对催眠术持信任态度,催眠即可进行。

判断方法有:

  1.巴布尔暗示:

11项暗示,每次暗示成功得1分,总分为8分,得分超过4分以上者表示催眠可获得成功。

  手臂下落:

  右手平伸,暗示其越来越沉,沉得往下落。

30秒后,下沉4英寸(约十厘米)或更低,得一分。

  手臂上飘:

  左手平伸,暗示其越来越轻,轻得向上飘。

30秒后,上飘4英寸(约十厘米)或更高,得一分。

  两手分不开:

  先撒开两手,然后两手交叉,紧握置于下腹部,暗示其两手被粘住了,不能分开,反复暗示45秒钟,5秒钟后分不开手给0.5分,15秒钟后分不开手给1分。

  口渴幻觉:

  暗示“你太渴了”,被试者有明显的吞咽动作,嘴动,润湿口唇,给0.5分,测试结束后仍然感到口渴,再加0.5分。

  失语:

  暗示“你喉咙、嘴巴动不了了,说不出话来”,持续45秒钟,5秒后说不出话,给0.5分,15秒后仍说不出话,给1分。

  身体不能动:

  暗示“你身体发沉,僵硬,不能站立”。

持续45秒,5秒后不能站立,0.5分,15秒后仍不能站立,1分。

  “催眠后”反应:

  告诉测试者“测试结束后当我响起‘咔哒’声,你会不由自主地咳嗽”,测试结束后,发出“咔哒”声,测试者咳嗽或喉部运动,给1分。

  选择性遗忘:

  告诉测试者“测试结束后你记不起第二项测试,只有当我说你现在想起来了,你才能想起来第二项测试的内容。

”测试者想不起来,给1分。

  2.布尔评定:

选择一、二项就可以了。

  后倒法:

  告诉测试者,要进行神经特点方面实验。

让测试者背向催眠师,两脚并拢而立,双手自然下垂,催眠师用手掌心轻轻平贴于测试者后背,低声说:

“现在开始慢慢向后拉你,已经开始拉了!

你开始向后倒了!

已经开始倒了……”但实际只是把手后移,如果测试者向后倒,表明有足够的暗示性注意力。

  前倾法:

  站立姿势同前,令测试者盯着催眠师的眼睛,催眠师的目光集中固定于测试者鼻梁上,伸出双手,掌心向内,放到测试者太阳穴附近,并轻微接触,暗示说:

“现在当我的手拿开时,你回跟着我向前倒。

  勾手法:

  让测试者双手勾在一起,催眠师把自己的手包在测试者双手之外,给予轻微按摩,催眠师的目光固定于测试者的鼻梁,并要求测试者凝视催眠师的眼睛,暗示说:

“你的手麻木了……两手握得很紧了……你已经不能把你的双手分开了!

你用力试试看,你的双手不能分开了!

  试管法:

  给测试者三个盛有清水的试管,告诉说要实验一下嗅觉的灵敏度,暗示说:

“闻一下,哪个是汽油,哪个是酒精,哪个是清水?

”如果闻到了汽油或酒精,则暗示性较强。

  摆锤法:

  用一根结实的线,一端系上一个小铁球,让测试者伸出一只手提着另一端,催眠师用一块木制的马蹄型“磁铁”围绕小铁球运动,并暗示说:

“小铁球会跟着磁铁摆动起来……”

  二、催眠的具体方法:

被催眠者先平静而舒适地坐在安乐椅或躺在床上,放松数分钟。

暗示的语言必须坚定有力,简单明确、清晰。

  1.光点刺激法:

  让被催眠者凝视上访的一个光点或光亮灯罩,或凝视催眠师手中捧端的发亮物体,距离10厘米左右。

集中注意力凝视数分钟后,催眠师用单调的暗示性语言引导:

“你的眼睛开始疲倦起来了……你已经睁不开眼睛了……你全身越来越沉重,头脑越来越模糊了……你就要瞌睡了……睡把……熟睡吧……”眼睑闭合,说明催眠成功。

  2.单调音重复法:

  让被催眠者闭目全身放松,倾听节拍器或感应器发出的单调声音或滴水声,几分钟后给予类似的语言提示,在暗示时还可加上数数,典型语言有:

“这里没有打扰你的东西……催了我说话的声音和滴水声,你什么也听不见……随着我数数你会加重瞌睡……一……一股舒服的暖流流遍你全身……二……你的头脑模糊不清了……三……周围安静极了……不能抵制的睡意已经完全笼罩你了……你什么也听不见了……”

  3.温觉引导法:

  净手并烘热,用温暖洁净的手轻微基础被催眠者的皮肤表面,从其额部,两颊到双手,按照同一方向反复地,缓慢地,均匀地慢慢移动,同时可使用上述语言暗示。

也可以不接触皮肤,只靠手的移动一起的热空气的波动给予刺激。

  三、催眠深度:

一般分为三个等级。

  1.浅度:

  被催眠者处于舒适的肌肉松弛状态,保持随意运动的功能,但不愿意动,没有力气睁开眼睛。

催眠解除后能记得催眠中进行的一切。

  2.中度:

  被催眠者随意运动小时,四肢僵直难屈,催眠师弯曲取胳膊是,明显感到有抵抗力。

催眠解除后能保留部分记忆。

  3.深度:

  被催眠者只听到催眠师的说话声音,绝对顺从和遵照指令动作,痛觉减退甚至消失,催眠解除后完全遗忘。

  四、催眠的解除:

  “再过五分钟我将把你叫醒……现在我从五数到一,当数到一的时候你会完全清醒……五……你开始逐渐清醒了……肌肉变的有弹性和力量了……四……你头脑清醒了,你开始清楚地辨别各种声音……二……你更清醒了……你已经完全清醒了……一!

醒来吧。

  如果一次不成功可多试几次。

 

催眠术简介

一.催眠术的小史

催眠术是一项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心理调整技术。

在古代就有很多类似于催眠的记载,由于科学不发达,便借助自身或者外界的力量来治疗某些疾病。

再如寺庙的僧侣或者教堂的神甫等进行讲道、说法、告解等,都有类似于自我催眠的作用。

这就是催眠的神学时代。

在18世纪,麦斯默提出“动物磁气说”,认为生病是人体磁场流通的阻碍,需要借助外力打通磁场,就能治疗疾病。

1841年11月英国著名的外科医生布雷德(G.Braid)在观看一位瑞士医师用催眠术治病表演时,他用挑剔的、蔑视的态度想从中找出欺诈骗局,结果未发现有任何破绽,于是他也开始了对催眠的研究和应用。

由于催眠能改变人的感觉敏感性,1841年布雷德开始用催眠来麻醉、镇痛。

布雷德是用凝视水晶球的方法做催眠,他开始提出了眼神经疲劳学说,认为这是一种类似睡眠的状态,这种使人进入清醒和睡眠之间的状态的方法就是催眠术(布雷德首先提出来的)。

现在的催眠学理论的最新发展是二层次学说:

A第一层次:

物质层次——脑神经系统功能。

脑神经接受心理暗示后,进行储存、分析后通过神经生物的变化,影响生理活动功能,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系统发生相应的变化,诱导催眠状态。

B第二层次:

个人心理活动的接受情况,主要是心理功能的作用如:

暗示。

在催眠状态下接受暗示性指示更具作用。

进入催眠状态后,催眠师和受术者之间特殊的单线联系,会使得受术者在生理功能和心理感受上发生积极的变化。

脑内乙酰胆碱(分泌越多活动越浅缓)、多巴胺(分泌越多越振奋)、疲劳素等分泌改变,影响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平衡,从而提高人的身体器官的功能;同时受术者对催眠师的指令愿意接受而且能够合作,在催眠师的帮助下改善情绪,调节压力,解开心结,开发潜能。

这就是为什么催眠术能够起到调节身心作用的原因。

二.究竟什么是催眠术

其实,当一个人与自己的感觉进行沟通,或者正在做内心观想工作,便是处在一定程度的催眠状态了。

催眠术是通过特殊的诱导使人进入类似睡眠而非睡眠的技术,在此种状态下,人的意识进入一种相对削弱的状态,潜意识开始活跃,因此其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觉、情感、思维、意志和行为等心理活动都和催眠师的言行保持密切的联系,就象海绵一样能充分汲取催眠师的指令,能导致这种状态的技术就叫催眠术。

三.生活中的自然催眠现象

其实催眠现象是人的一种自然适应的反应,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自然催眠现象。

比如公路催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驾驶员长途驾驶,单调的汽车马达声会诱发催眠状态容易发生事故,所以在修筑公路时会在路旁设置一些醒目的标志,或者有意识地将公路筑成弯道,避免诱发公路催眠。

长途乘车旅行也是同样。

长途旅行中单调、刻板的车轮转动声也会成为催眠性刺激诱人进入催眠状态,在催眠中似乎能听到列车员报站的声音,而对其他声音则迷迷糊糊甚至一无所知。

凡是单调、重复、刻板的刺激都能诱发不同程度的催眠,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方面的体会,这是人的正常反应功能;而催眠术则是帮助人们开发和利用自身的这些功能,为调整身心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服务的。

催眠术的应用

长期以来,催眠术在人们心目中一直带着一种神秘的色彩,奇异的作用,或视为江湖术士的妖法而排斥在科学殿堂之外,使它的声誉受损,遭到非议。

特别是在我国长期封建社会的影响下,尤其被那些不法之徒用作愚弄和欺骗人们的伎俩达到他们的个人目的,使催眠术遭到致命的伤害。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科学的兴起,人们努力探讨催眠术的奥秘,使其不断科学化、系统化。

催眠术作为心理调整和治疗技术,给人以智慧和启迪,它作为心理学之瑰宝,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研究越来越深入,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心理保健和医学界、商业界、教育界、体育界、司法界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

现代都市的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也看重精神生活;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自己的心理健康。

越是高层次的人,越会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

催眠术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调整和放松技术,在缓解都市人心理压力,调整身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发挥特殊的作用。

本场所主要提供的催眠服务:

1减压放松,消除身心疲劳感

2改善睡眠,提高休息质量

3心理调整,体验自信与充实

4改善情绪,面对生活游刃有余

5自我催眠,提高自身调整应变能力

实施催眠的相关注意事项

一实施催眠的环境和时间设置

环境设置:

最好选择安静、舒适、温馨的环境,有利于放松心情的环境,使人能自然而然地感到轻松、舒适和安全。

时间设置:

一般一次催眠一个小时左右,根据催眠中要解决的不同问题视具体情况调整。

作为治疗性的催眠最起码5次治疗,第一次为适应性治疗,第二次才真正开始治疗;一般每10次为1个疗程。

当然,由于个体差异有人并不一定需要做完整个疗程就全面恢复。

二接受催眠调整期间的生活习惯

每次治疗前要排空大小便,不要吃得太多太饱;消除杂念,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治疗;绝对禁止饮酒(饮酒后会出现头昏、头痛、烦躁等反应),尽量不服用人参、激素等;尽量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向催眠师真实反映治疗后的体验和变化。

三实施催眠的禁忌症

虽然至今未见催眠暗示伴发严重后果的实例报导,但实施催眠仍应注意选择适应症,同时注意禁忌症,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

禁忌症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精神分裂症或其他重性精神病。

这类病人在催眠状态下会促进病情恶化或诱发幻觉妄想。

2脑器质性精神疾病伴有意识障碍的病人。

催眠可使得症状加重。

3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心力衰竭等。

4对催眠有严重的恐惧心理,经解释后仍然持怀疑态度者。

对催眠术常见的误解和担心

1问:

催眠术是否就是会让人睡觉?

答:

催眠术并不是催人入睡的技术,催眠状态和睡眠状态也有很多区别。

虽然表面看起来好象睡着了一样,但其实受术者和催眠师保持着密切的感应关系,他的潜意识活动在催眠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发挥积极的作用;虽然催眠状态下也是在休息,但休息的深度和质量高于一般的睡眠,有时只睡了十多分钟,感觉就象睡了很久。

虽然催眠术对于治疗睡眠问题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它不仅仅限于这一个方面的作用,而是可以对人的身心状态进行全面的调整。

2问:

催眠中被催过去后会不会醒不过来了?

答:

催眠过程中受术者和催眠师保持着密切的感应关系,所以看起来受术者好象什么都不知道,但其实他在和催眠师进行潜意识的沟通,与外界保持着联系,在催眠师的指令唤醒后就会醒来。

当然,如果任其催眠状态持续下去,则可进入自然的睡眠状态,经过充分睡眠后受术者也会自然醒复,不会有任何副作用或者不良后果。

同样,在正常的自然睡眠状态中,也可以通过催眠术转入到催眠状态,这称为睡眠性催眠术。

3问:

催眠就是要让人什么都不知道了,然后就会发生一些神奇的改变吗?

答:

催眠并不是要剥夺人心理活动的能力,虽然有意识活动的水平降低,但人的潜意识活动水平反而更加活跃,这时有的受术者会有迷迷糊糊意识不清的感觉,好象只能听到催眠师的声音;而有的受术者觉得自己很清醒,什么都听得见,甚至认为自己完全没有被催眠,这些感觉在催眠状态下都可能会出现,也都不会影响催眠的进行和治疗效果。

当然,受术者越是按催眠师的指令去感受和体验(而不是去检验),就越有利于从催眠中获得更多有益的东西。

4问:

在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看到被催眠后催眠师要人干什么人就会去干,要人说什么人就会说什么,是真的吗?

这样会不会被别人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隐私?

答:

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关于催眠的描写都有夸张和失实的成分。

每个人的潜意识有一个坚守不移的任务,就是保护这个人。

实际上,即便在催眠状态中,人的潜意识也会象一个忠诚的卫士一样保护自己。

催眠能够与潜意识更好地沟通,但不能驱使一个人做他的潜意识不认同的事情,所以不用担心会被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秘密。

并且,即便不是属于隐私,但作为催眠师来说,也应该对于催眠过程中的情况为受术者保密,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

5问:

催眠就是被暗示,所以是不是只有哪些没有主见或者意志不坚定的人,或者那些文化水平素质低没有档次的人才会被催眠?

答:

催眠现象产生的原因相当复杂,暗示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并不是全部内容。

催眠感受性是正常人都具备的一种心理特征,所以并不是说只有缺乏主见的人才会被催眠;同时,根据催眠学界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催眠现象产生的第一层次是物质层次——脑神经系统功能;第二层次是个人心理活动的接受情况。

由此看来,那些越容易接受催眠的人往往是那些脑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良好,心理活动功能强效率高而且敏锐的人,所以我们可以看见往往越是文化水平高、心理素质好、感受性敏锐的人越能够从催眠中获得好处,而过于年幼的儿童和过度衰老的老人以及生活中的低智能者因为脑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不佳而难于被催眠。

6问:

催眠对心理健康会不会有不良影响?

答:

催眠术本身是一种非常安全的心理调整和治疗技术,只要施术者规范操作,不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即便催眠后有感不适,也能在下一次催眠中得以解除,不会给受术者留下“后患”。

当然,由于催眠术的特殊性,在实施催眠,特别是带有心理治疗和训练内容的催眠时,应该由接受过专业训练并有实践经验的催眠师实施催眠。

  

<<关于催眠的状态划分>>

第一阶段       浅度催眠状态,主要特征是运动支配。

  

第二阶段       中度催眠状态,主要特征是感知觉支配。

第三阶段       深度催眠状态,主要特征是记忆支配。

第一阶段     浅度催眠状态

  第一阶段催眠状态即是一种浅程度的催眠状态。

——这一状态的实验结果是“观念运动”学说的基础。

 “观念引起运动,运动加强观念”。

通过暗示适当地加以诱导,观念运动就会加强,同时,也越来越容易施加暗示、出现所谓的“被暗示性的亢进”现象。

第—期催眠状态对患有的选择性不高,一般的人都能在长则数分钟,短则—分钟内进入这一状态。

  浅度的催眠现象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就可以见到,例如人们称之为“发呆”“出神”的现象即是如此,少年儿童最多见,所以说对少年易施加催眠术,这与他们的思想单纯、情感体验肤浅有关。

“发呆”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忽然被什么事物所吸引;再则是自由联想或空想所诱发。

儿童“发呆”如不被惊醒而任其发展下去的话,有时容易进入睡眠。

成人“发呆”到一定的时间,即使没有其它刺激原因一般都能自然觉醒。

这个过程也是一种观念运动的过程。

  第—阶段催眠状态的主要要特征是运动支配。

在这一时期,催眠师可支配被试的肌肉运动,也可令其产生硬直状态,巴甫洛夫谓之“强直性昏厥”,即“身体的某些部分长期保持着外部力量所造成的姿势”。

  这就是说,若被施加—次暗示,则对与此相同的暗示来说,被暗示性会得到提高,若反复几次,就会出现明显的被暗示性亢进现象。

这叫做“等质性亢进”。

而被暗示姓提高到一定的程度,便可推而广之。

对其它暗示也容易接受。

例如,对两手合掌放在面前的人暗示说:

“把手分开”手使会分开,如把这一暗示反复几次,手分开得更快,出现等质亢进现象。

手分开后接着暗示“手往上举”,尽管这是与先前不同的暗示,也会立即对阵这一暗示进行反应,轻易地把手向上举起。

如果能达到这种程度。

让他把举起的手放下,放在膝盖上、或放在膝盖上的手石要移开等都能自由地进行。

等质性亢进加以一般化、泛化,对其它的暗示也就容易感受,这种现象叫做暗示性的“异质性亢进”。

如出现一般性的被暗示性亢进,就已是一种明显的催眠状态了。

 观念运动,就其意义说,是从觉醒到催眠的桥梁、即使在觉醒状态也能通过暗示产生观念运动,而它一旦产生,则通过暗示诱导会越来越强烈,最后引入催眠状态。

一般说,观念运动一开始产生,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进入了较浅的催眠状态。

随着催眠状态的加深,观念运动更易产生,并会很快地到达完全催眠状态。

 观念运动阶段有一种被称作“读心术”的实验,这种方法是将手表、钢笔等多样物品散乱地放在桌子上,用两个被试进入到观念运动阶段,来进行实验。

被试A站在桌前,用一只手紧紧地握住被试B的手。

当被试B强烈地想某一物品时,被试A的另一只手会迅速地伸手去抓起那件物品。

如能达到使被试B精神统一,被试A万念俱空的境界,这种实验就不难成功。

经过几次练习,不少人可以做到。

这种实验决不是纯粹的读心术,而是被试B的观念表现为手的运动而为被试A所感知,先练习几次,目的是使两人达成一种观念运动的默契,这是暗示的作用,更是催眠状态中感觉过敏的作用。

第二阶段   中度催眠状态

 第一阶段催眠状态以后,如果进一步引向深入,就会出现一些特定的生理反常现象,我们就说他已经进入第二期催眠状态。

此时,通过暗示能明显地支配感觉。

只不过,若不施加任何暗示,在催眠中感觉一般是迟钝的,任何感觉器官都会变得迟钝起来。

例如,此时针刺他的手背皮肤。

几乎看不到他有痛苦的表情,手也没有回避性的条件反射。

反之,如果暗示感觉器官发挥效力,则感觉马上便会过敏起来。

这种感觉过敏的情况一出现,我们就说他已经进入了中等程度的催眠状态。

  到了第二阶段,通常首先是触觉受支配,引起触觉迟钝。

其次是味觉、嗅觉,最后听觉是、视觉受到支配。

不过,也有不按这一顺序发展的情况,有人能引起幻视,但不会引起触觉异常。

  

  听觉过敏的实验,常有这样的例子,将被试催眠后让她听机械手表的声音,在正常状态下隔3-5厘米远便听不见,而在催眠状态下在2米远的距离上也能听见。

  视觉过敏的例子有,如选四张扑克牌,红桃或方块,自己看正面,让受术看看反面,示意说“这是红桃”,“这是方块”。

然后认真地一张一张抽出,仍旧将牌反着交给她,叫她拿出红桃或方块,她能完全猜中。

正常的感觉情况下,扑克牌反面花纹的细微区别是察觉不到的,但在催眠状态下能够看清楚。

 触觉实验的例子有。

让她闭着眼睛。

把她未曾见过的某人名片给她,让她通过手的触觉读出来。

多数都能办到。

有时摸着光滑的物面也觉刺手。

在催眠状态中,这种感觉过敏现象是由于注意力已全都集中于一点所造成的。

与此相反、也能通过暗示诱发感觉缺失。

例如,一面抚摸他的手,一面暗示皮肤不会产生感觉,以后,用手掐或针刺、他都显出全然不知的样子:

触觉、痛觉是持别容易引起的感觉缺失,不仅对皮肤,对粘膜也是如此,所以通过暗示能立刻消除咽喉部的肿痛。

痛觉缺失现象也被利用于外科、牙科手术和分娩之中。

对手术和分娩来说。

不仅能通过催眠术使痛觉缺失,且能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这点意义是很重大的。

催眠助产

 产妇对生产的恐惧和过度紧张,是影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是生产的时间延长,并加重了生产过程中的疼痛感的一个主要原因。

因为对疼痛的预期,她的注意力集中在对这种疼痛的感觉上,使这种感觉更加敏锐。

如能消除这种恐惧,教会产妇适当的放松和控制局部肌肉运动的方法,则可以大大加快生产过程,减轻疼痛感。

由于在中度催眠状态中,人的易暗示性会显著提高,感知觉会发生一些奇异的变化,将催眠应用到辅助生产上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方法之一是当前国外一些医院采用的分娩时缓和阵痛的方法——“和感”技术,其本质是催眠。

由于产妇催眠的易感性较平常人高,很容易接受暗示,让产妇进行深呼吸,经过放松诱导,即可很快进入催眠状态,这时,医生给予适当的暗示就能产生很好的催眠暗示效果,由此缓和阵痛。

   方法之二是“无痛分娩”。

在产妇生产前指导她做放松训练,给她做几次催眠,提高其易感性,或施加必要的后催眠暗示指令。

这样,分娩时,可使她很快进入催眠状态,在这状态中暗示其身体放松,想象子宫颈张开、律动、收缩,通过产道将婴儿慢慢地挤出来,暗示其在生产过程中不会感到紧张,更不会感到疼痛。

由于中度催眠状态中的高暗示性,使产妇可以更随意地控制局部肌肉的运动,诱发痛觉缺失,使生产的过程更为顺畅,并可有效减轻甚至于消除痛疼感。

  

   在国外,刚开始采用这种技术时,也是受到了很多人的怀疑,但1989至1990两年时间里,英国的高尔.莫撒博士为150名妇女做催眠助产,结果显示,采用这一技术可使分娩的时间缩减一半,初产妇女的分娩时间由平均10小时减到5小时。

  中等催眠状态下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引起错觉和幻觉。

“幻觉”完全是想象的产物,“错觉”是感觉和想象的混合物。

催眠状态能够使视、听、味、嗅、肤等感觉产生错觉或幻觉。

暗示说“我听见了飞机声,请休注意听。

”如能听见。

则是一种幻听。

  对闭着眼睛的被试说:

“蓝色的大海,海鸥在飞翔,海浪声声。

”如能看见海和海鸥则是一种幻视。

这时的幻视近似做梦,但比萝更清晰。

如再能听见海浪声、则就形成复合幻觉。

如果给他一根木棍和白纸说:

“请用这笔写你的名字。

”这种把木棍当笔的现象是一种错觉,而在白纸上并没有写出自己名字看成写了的现象,则是一种幻视。

  对温度的错觉试验是,暗示说:

“天寒地冻自己光着双脚、站在冰冷的雪地上、真冷啊。

”一会儿,他就会面色发表、全身寒战。

然后又暗示‘太阳出来了。

冰雪消融。

太阳光非常温暖地照在身上,你身上越来越暖和。

”。

要不了多长时间,他即出现面色转红,寒战消失。

如再在其手背—亡放一硬币说;“手背上的东西是一枚烧红的硬币,很烫了,受不啦”。

他会忙不叠地将硬币丢开。

这过程中甚至能看见手背皮肤发红。

有的还能起小水泡。

  

  把水说成酒给他喝下去,这是错味。

或将没有气味的木片当成檀香木、或随便说一种气味问其闻到没有,如能闻到,则就是幻嗅。

 被试不仅会产生错觉和幻觉,而且能产生与此相应的身体上的变化。

有人把水当酒喝脸上会发红。

并出现醉样、把水当柠檬苏打水喝。

唾液分泌会显著增多。

  没有的东西感到有。

这是一种幻觉,被称为“正幻觉”。

相反,有的东西感到没有、也是一种幻觉,被称之为“消极的幻觉”或“负幻觉”,这种消极幻觉只能在较深层的催眠状态下才能诱发出来,而且以小学生多见。

 第二阶段催眠状态的第三个特征就是个性的变换。

情感、意志也能支配。

催眠状态中,被试几乎没有自发性的精神活动,而处在一种被动的、容易接受他人暗示的精神状态,故自身的意志作用明显减退。

意志活动的减退这一点应该说最能体现催眠的特征,意志活动的减退因人而异,这与个人平时的个性关系最为密切,而与催眠程度的深浅并不很一致。

例如我们生活中有一些人容易被电影情节吸引而跟着喜怒哀乐,而有的人对此则是淡然处之。

对上述两类人。

前者就很容易被催眠。

 一个人的个性组成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他的遗传和成长的环境所决定。

对于一个多年形成的个性,想通过催眠加以全部改变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