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26361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方案.docx

《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方案.docx

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方案

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稳步推进我校通用技术新课程的实施,结合我校实际,特提出我校新课程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一、领会课程理念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个全新的课程,它立足于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基础,通过对宽泛的、基础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着力提高学生以技术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一)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普通高中阶段的通用技术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范畴。

它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关注全体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富有个性的发展。

通用技术课程应当避免机械的、单一的技能训练,强调学习中学生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领悟三者之间的统一,在注重拓展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共通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二)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高中学生正处于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都达到了新的水平。

在学习活动中,应鼓励学生想象、怀疑和批判,要营造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我校的实际情况,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通用技术课程的内容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应通过技术设计、技术试验、优化试验及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广阔的舞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

(三)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

通用技术课程应当通过具体的技术实践使学生理解技术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两者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所具有的同等重要作用,从而深化学生的认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技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应充分利用技术的神秘感、创造性、时代性和独特魅力吸引学生参与技术活动,用技术所蕴藏的艺术、文化、道德等要素启迪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四)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

通用技术课程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课程内容,在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通用性的同时,注重它的先进性;应注意从学生现实生活所接触的技术内容向现代高新技术内容延伸,使学生有机会了解现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技术发展的崭新成果和未来走向;应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有机会接触到所能理解的最新发展成果和技术信息,从而领略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文化意义,增强对当代先进技术及其文化的理解。

(五)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应是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更是学生的亲密朋友。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技术学习特点,指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和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六)加强对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认识,全面提高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

通用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

学习中,学生不仅要综合运用已有的各学科的知识,还要融合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的意识。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是已有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

它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

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和技术能力的发展。

二、理解课程结构

通用技术课程的必修是“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两个模块之间呈递进关系,即“技术与设计1”是“技术与设计2”的基础。

“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的基本内容是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技术的基础内容,是技术发展的关键,是动手与动脑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载体,对学生理解技术、使用技术、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技术素养的提高具有奠基作用。

通用技术课程的必修内容集中反映了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是学生未来生活必备、终身发展有用的基础内容,也是学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程选修模块的基础。

技术与设计1是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习的导入模块。

旨在使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经历一般的技术设计过程,并在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形成结构较为完整的技术素养。

具体内容有技术及其性质、设计过程、设计的交流、设计的评价。

技术与设计2是技术与设计1基础上的必修模块。

具体内容为具有典型意义的专题性技术设计,它们是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

这些技术设计专题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应用性,实施条件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高二学年通用技术课程采用每周1学时、占用2个学段的方法排课。

三、正确把握内容标准

通用技术课程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课程,它着力发展的是以技术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它力图使青少年的知识、技能和对科学的理解结合在一起,注重学生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领悟和运用、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和理解,其核心是“提高技术素养”。

这一课程目标的确立,突破了传统的以“单纯劳动”或“技能培训”为主要取向的目标模式,以全新的内容体系实现了我国技术教育课程目标的根本转型。

(一)明确通用技术总目标,着力追求独特目标的实现

⒈技术的理解、使用、改进及决策能力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必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技术,妥善使用、改进技术,综合考虑环境、经济等各方面因素,增强技术决策能力。

通用技术课程就是改进以往教学更多地看重技能的掌握和工具使用的能力,转而重视从技术的使用能力拓展到理解能力、改进能力、决策能力及管理能力。

⒉意念的表达与理念转化为操作方案的能力

技术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将最初的技术设想转化为可操作的技术设计、制作方案的能力,把设计思路用图形等技术特有的语言表现出来,形成设计的方案等。

在动手过程中掌握技术的知识和原理,体验技术带来的烦恼与快乐。

⒊知识的整合、应用及物化能力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高度技术化的社会,未来公民应能全面适应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的社会,能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技术、人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术认知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对象、结构、功能、方法,都需要按系统原则不断整合起来,加以集约化处理,使之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整体,来满足人们的各方面需要。

通用技术课程不应再满足于单一的知识技能的获取和积累,而应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注重知识的整合,注重技术知识转化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⒋创造性想象、批判性思维及问题解决的能力

技术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仅包括良好的技术知识结构,娴熟的技巧技能,更重要的是强烈的探究精神、丰富的想象力、富于建设性的批判和创造力,其核心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用技术课程中的技术设计等活动,应能成为激发学生的探究、批判和创新的良好载体,使学生的创造潜能、批判思维得到有效开发,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⒌技术文化的理解、评价及选择能力

技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性不是技术外在的特征,而是其内在的特性。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产生着不同的技术文化,不同世界观、不同价值观催生着不同的技术文化。

技术文化的理解、评价及选择能力的培养,就是要使学生去解析技术中的文化特性,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在技术上的体现,能从一定的价值观出发去选择适合自己或本民族的技术文化,并尽可能将文化要素列入技术设计的考虑因素之中。

(二)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统一

⒈知识与技能

新课程虽然强调过程与方法,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但不是否认和忽视知识与技能,只不过知识与技能已不是课程学习的全部目标,而是课程目标的一部分。

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主要是从技术性质、技术设计、技术语言、技术制作、技术试验等方面提出,这里既有最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也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等相联系、着重体现应用的知识与技能。

除了“能绘制一些简单的技术图样”、“熟悉一些常见材料的属性及加工方法”目标外,新课程就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而设的。

⒉过程与方法

通用技术课标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提出了六个具体目标。

这六个目标的陈述,都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从过程的内容和性质加以区分的,具有典型意义,它组成了学生技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部分。

每个目标包含对过程经历的体验性目标。

如在“经历技术方案的实现或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中“体验意念具体化和方案物化过程中复杂性和创造性”。

将“过程”的“经历”与“方法”的“获得”与“过程”的“体验”紧密结合起来陈述目标,有助于教师把握和组织教学过程。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标从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参与技术活动的应有品质、思维与个性特征,对技术、人文特性的体悟和相关的意识观念等方面提出了通用技术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六个具体目标。

这些目标一方面体现了通用技术课程独有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通用技术课程对学生共通能力的发展要求。

《标准》所提及的意识的培养、意志的锤炼、品质的塑造、观点的形成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终身发展具有奠基意义和核心作用。

值得指出的是,这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并不等同于“德育”。

它一方面包括了许多德育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包括了一些超越德育范畴的非智力因素。

通过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通用技术课程目标成为一个三位一体的相互支持的有机整体,从过去的单纯注重劳动和技能培训转向强调学生的技术素养,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从而使学生能更加理性地看待技术;以更为负责、更有远见、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以更亲近技术的情感、积极探究的姿态和一定的科学精神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对技术的决策,参与技术创新的实践,为迎接未来社会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有效推进课程教学实施

我校通用技术课在教学中应着力落实以下几点:

  

(一)引领学生亲历设计过程

  设计是技术活动中的核心过程。

设计是解决技术问题的一种方式,又是技术基础之一,也是通用技术各个模块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教学中应充分注意:

  ⒈提高学生对设计过程的参与程度

在技术教学活动中,要特别强调学生的全员性和全程性参与,即每个学生都要学习技术课程,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技术活动,每个学生都要经历技术活动的全过程。

有意识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

要做这“两全”,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激发和保持学生对技术问题的强烈兴趣,以吸引他们主动而积极地参与设计过程。

⒉引导学生生成多种设计方案

  技术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设计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用多种技术思想和方法去分析问题,生成解决问题的多个方案。

  ⒊加强设计中的过程评价

设计过程是学生手脑并用的过程,过程评价可以促进这种发展。

鼓励学生注重对技术的探究,有利于形成规范的操作行为,实现情感价值观的体验。

(二)重视技术思想和方法学习的指导

  ⒈正确认识学习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加强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学习指导,是实现技术教学的通识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对历次改革寻求技术通用性的重大突破。

  ⒉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技术的思想方法

  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和思想方法的案例,教师要结合技术思想和方法教技术,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技术思想和方法学技术。

(三)重视技术试验的教学

试验是技术设计过程中一种重要技术方法,是把科学知识的技术原理物化为技术成果的一条基本途径。

技术试验有多种方法,常用的试验方法有对比试验法、析因试验法、性能试验法等。

要努力创造技术试验环境,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技术试验,避免出现“口头设计”“黑板试验”的现象。

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对待技术试验的失败,帮助学生分析失败原因,总结经验。

可以用历史上发明家百折不挠进行试验的典型事例激励学生,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锤炼出不怕挫折的意志。

(四)倡导学习方法的多元化

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差异,选择模仿、合作和研究等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共同研讨、归纳,从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要积极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改变以往的教学过于偏重接受学习的倾向,促进课内外的沟通,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技术探究能力。

(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技术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学生的接受能力也各有差异,所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分化现象。

特别是操作技能的练习中,有些学生如果得不到及时辅导和具体帮助,往往会造成学习的中断,甚至还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

技能操作教学和学生动手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注意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及时给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辅导,特别是发挥学、做较快学生的作用,请他们当“小老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六)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

信息技术是一种重要而又普遍使用的现代技术,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改变教和学的方式,降低学习技术的难度,提高学习技术的效率。

要积极创设条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仿真试验等现代技术在构思方案、绘图、模拟试验等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工具解决技术问题的意识和基本能力;要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技术合作与交互式技术学习,以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要鼓励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来打破对新技术的神秘感、惧怕感,形成对技术的亲近感。

(七)强化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方式的研究

教学研究对创造性地实施通用技术新课程,促进通用技术教师专业的发展,提高学校的课程开设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再创造,适时加入最新的现代技术和高新技术,才能体现通用技术课程的先进性、时代性。

(八)积极探寻不同差异下的教学设计策略

在我校的不同班级、同一班级中的不同学生在技术学习的原有基础和基本条件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因此,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我们应当看到差异存在的客观性和绝对性,应当在理论上探讨和实践上寻求能适应不同学习条件、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具有较高弹性和适应性的教学设计策略和方法。

(九)注重课程内容载体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并不规定统一的设计载体、统一的制作材料,只指出明确的目标。

同一个班级,教师也可以设计合适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制作对象,从而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富有成效、富有个性的发展。

五、强化课程的教学评价

通用技术课程有其独特的课程价值和鲜明的课程特点,其学业评价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和社会科学类课程有着较大的差异,综合、实践、应用、创造和开放是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的重点。

教学评价是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通用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应该围绕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评价教与学,保证通用技术课程目标的达成。

(一)评价原则

⒈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

在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通过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全面养成。

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实际的技术操作活动全过程,分析学生的典型作品,全面考察学生对通用技术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技术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的同时,要充分利用评价结果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过程,发挥评价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

⒉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应充分发挥通用技术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同时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以评价促进学习。

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⒊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实践

学生学习和应用通用技术的能力水平、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很大,通用技术课程的评价要正视这种个别差异。

一方面,对不同起点、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予以认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技术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都应该给予应有的认可和鼓励。

⒋建立发展性评价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发展

要遵循“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思想,在评价中不追求仅仅给学生的学业下精确的结论,更不要通过学生的互相比较来确定学生的等级分数。

不要以一份卷子定成绩,也不要以成败论成绩。

即使是失败的作品或不成功的设计,只要学生通过体验得到发展,就应该给予相应的成绩。

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长,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和发现自我,促进他们的发展。

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注意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与单项评价相结合,阶段性评价与日常性评价相结合。

(二)评价内容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通用技术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

⒈对教师的教学评价

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应努力建构并不断完善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并非单纯由某种特定的评价模式构成,而是一系列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水平提升的评价模式的总和,它注重将教师的专业素质(师德、师能)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整合为评价体系。

在评价中,对于学生的行为表现、情感体验、知识获得、交流合作、参与教学的时间和机会、积极性和效果、对教师行为的反应等,均可成为评价的依据。

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应以教师自评为主,他评为辅。

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应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

①评价指标的设计应针对教学行为与过程中的主要问题;②评价指标应具体而明确,指标的数量不宜过多,便于操作;③评价信息的采集应注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④评价指标的制定尽可能在较大的范围内征询多方面的意见,形成相对最佳的方案;⑤让教师明确评价的方式、方法。

⒉对学生的学习评价

评价要体现通用技术课程的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学生学习评价的核心是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而过程性评价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重要举措。

实施过程性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全面发展与关注潜能相结合;共同标准与尊重个性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实施过程性评价应做到:

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时间随机化;评价工具简单化;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

  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通用技术课程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评价方式为一定的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服务,通用技术课程的不同学习模块有不同的特点和呈现方式,这就要求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选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从而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选择评价方式要充分考虑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对象等实际情况,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操作、调查、作品评析等多种评价方式。

  ⑴过程性评价

  通用技术学业的过程性评价强调收集并保存学生技术学习状况的关键资料,通过这些资料的呈现和分析形成对学生技术素养的认识,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激励或提出改进建议,而不是简单地给学生一个学业等级或分数作结论。

在本课程中,体现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主要有技术活动档案袋的记录、表现性评价以及访谈等。

  ⑵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用于检测学生学习进展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一般用于检查学生对某一特定的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形成性评价与传统教学中的小测验和单元检测非常相似,但是更加侧重于检测本单元教学的所有学习结果。

形成性评价注重考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以便调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通用技术学生成长记录档案系列表三《通用技术课程学生阶段学习评价表》见附表六。

⑶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结束以后进行的成就评价,总结性评价主要是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检测学生学习任务完成的程度,确定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

通用技术学生成长记录档案系列表四《通用技术课程学生总结性评价表》见附表七

六、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和物质保证。

(一)物资资源

教材是课程物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教科书和相配套的教师参考用书、音像资料、教学挂图、教学投影片、教学光盘、学生学习辅导资料等。

教材是学科课程标准的体现,是学生完成学科学习任务和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

因此,要充分利用好依据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以及教师技术培训或自学用书、学生学习技术参考资料、学生课外阅读技术类用书等文本资源。

我校为教师和学生有计划地配置技术课程的相关文本资料,并使他们得到充分利用和合理管理,还可以利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验,开发适合本地区、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资源。

我校大力加强通用技术实验室的建设,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工具设备、教具学具,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和功能;充分利用理、化、生实验室和科技活动中心等的设备和设施、改造原有劳技专用教室,以适应通用技术教学需要;重视技术教育中心的建设;充分开发利用校外各种物质资源。

(二)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的优势在于它具有超强的交互性、共享性,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网络教育提供的学习环境是一个开放式的,自由的空间,它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和过程,从而创建和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我校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丰富、全面开放式的网络学习资料,还应在日常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来开发和利用相关的课程资源,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及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通用技术实验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