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沟通艺术第56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26236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生沟通艺术第56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师生沟通艺术第56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师生沟通艺术第56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师生沟通艺术第56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师生沟通艺术第56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师生沟通艺术第56章.docx

《师生沟通艺术第56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生沟通艺术第56章.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师生沟通艺术第56章.docx

师生沟通艺术第56章

  第五章师生沟通中的体态语

  

  --------------------------------------------------------------------------------

  

  第一节读懂学生的体态语

  

  一、教师“明察秋毫”的重要性

  

  说明案例1初秋的一个下午,张老师一踏进教室就感到气氛有点沉闷,虽然值日生一声"起立"声音响亮,但还是有人睡眼惺松、有人还连打了几个呵欠。

张老师转身写下今天的授课题目,粉笔声开始悉嗦作响,教室里开始显得比较寂静。

几分钟后,富有经验的张老师略微减慢了一点语速,同时仔细观察了全班同学当时的不同体态。

他发现:

坐在后排的同学几乎全都弯着腰身,有的看着手表,有的仰头望着天花板,有的看着窗外,有的看别人……。

坐前几排的同学看起来似乎不错,他们坐姿端正,两脚平放地面,脖子伸得直直的,两眼平视黑板,很久都不眨一下眼睛。

可是,此时的张老师已经认识到,后几排的同学东张西望,已显示出他们无心上课,而前几排的同学同样也缺乏上课的兴趣!

因为,他们的"呆滞"神态已显示出没仔细听课:

专心听讲的人脖子不会直直的,而会歪着脑袋"倾听",消化、吸收知识、反复思考问题时,眼睛会眨个不停。

所以,表面上他们在看着黑板,实际上心已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这时,张老师突然停顿了几秒钟的讲课,引起学生注意后,他用抑扬顿挫的声调说:

"同学们,俗话说春困秋乏,为了使大家减轻疲劳感,我先给大家说个有趣的小故事"此话刚停,同学们立刻都表现出引颈企盼的姿态。

然后,张老师一边说着故事,一边配以生动的表情和手势。

一眼望去,全班几十名同学逐渐都开始歪着脑袋"倾听",听到精彩处,他们的眼睛都会闪着异样的神彩。

听到热切处,他们更以笑声和点头给以反馈。

故事结束了,同学们也都"清醒"了过来,接着刚才高昂的情绪,他们开始沉浸于张老师传授的知识海洋中,课堂里出现了真正理想的学习气氛。

  

  说明案例2新来的班主任小秦老师问小磊同学:

"这次考试你两门不及格你父母知道了吗?

"只见小磊轻描淡写地触摸了一直鼻尖,眼神快速地飘荡后慢慢地吐出话来:

"知……道……了"。

小秦老师再也没问下去。

可是,一个星期后,同学来告诉小秦老师,小磊因为涂改成绩单被父亲发现,今天被狠狠地揍了一顿,甚至不敢来上学!

  

  从以上的两个实例中我们可以认识到:

  

  教师应该学会一点“知人之术”,尽量能够“明察秋毫”,慧眼识“体语”,这样才能在沟通中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识别学生体态语的能力也许可以通过教师工作中经验的积累来获得,但如果能重视这种敏感度的训练,学会一些识别学生体态语的原理和方法,再加上结合工作实践多加揣摩和总结,你可能会更快地成为一名沟通行家。

  

  二、学生体态语透视

  

  1、说谎时的体态语教师要识别学生是否在说谎,最根本的是对学生的全面了解。

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显示,人们最没办法说谎成功的对象是自己的父母。

因为父母太了解自己的孩子了。

孩子一出生就和爸爸妈妈进行无数次身体沟通,小孩子的一个眼神、一个轻微的举动、甚至上下楼梯、开关门的声音如果有什么异样都瞒不过爹妈。

我们常听母亲们说:

"你是我生的,我会不了解你!

"教师虽不可能象父母般地了解学生,但平时尽可能多侧面地注意每个学生的表现是完全可能的,在此基础上,再"察言观色",就会有十分的把握识破谎言的伪装。

  

  说谎的学生首先的姿态是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摸摸嘴唇、摸摸鼻子、抠抠眼皮等手脸组合动作,同时眼睛不敢直视对方。

这些手脸组合接触和思考姿态与自我抚摸不同,几乎都是以"蜻蜓点水"的姿态瞬间划过脸部,目的只是在拦着自己的嘴巴、眼睛可以透露的真实讯号,避开旁人判探的眼神。

不过,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些明显的手脸动作会稍加修饰,变成以指尖轻触口、鼻、眼,或以捂着嘴巴咳嗽等方式表现出来,戴眼镜的人还会多次把眼镜拿下再戴上的动作。

  

  其次,说谎的学生常常会由于紧张而出现说话结巴、口干舌燥、脸红、心跳加速、不寻常的冒汗等生理变化,尤其是平常不太说谎的学生更是如此。

有人还会以频频点头、鼓励对方多说话来掩饰自己的不安。

  

  另外,说谎的学生也可能附带有抱胸、握拳、不愿与你正面相对等防卫性姿态,他们正想避免自己被套出话来。

而且,他们倾向于将自己的手、脚隐藏起来,表情尽量保持镇定。

他们喜欢坐在桌椅等隐蔽物后面以寻求安全感、隐蔽感。

  

  警察审讯犯人时,喜欢让嫌疑犯坐在只有一张椅子,没有任何遮蔽物的房间、再配以强烈的灯光照射,就是要减低有利撒谎的环境条件。

教师若非常想马上获悉真情,识破学生的谎言,可以邀学生到操场、校园等地方谈话,不给学生有任何建立心理防线的机会,再逐渐套出学生的"身体真心话"来加以即时的分析综合,最后确定与学生有效沟通的策略。

  

  2、心怀抵触时的体态语由于学生对教师心怀抵触的强度不同,因而此类体态语亦有程度的不同,但它们的讯号方向是非常明确的。

  

  斜眼瞥视一般是学生对教师表示怀疑、疑问和不信任态度的表现,有些戴眼镜的学生此时还喜欢从眼镜上方窥视,好像要把对方的一言一行"看"得更清楚一些。

有些学生还可能用食指触摸或轻轻地擦鼻子,这种动作与因鼻子发痒或表示反对、否定的意思而用力擦揉鼻子不同,它显得装腔作势,有时还很优雅,并伴随着身体动来动去等姿态。

还有些学生碍于当着教师的面不敢明显地表达不满或厌烦的感受,会用脚来回踢地面,好像要把不称心的事情踢去。

  

  如果学生把身体稍微移开、略以侧身对看教师,头部不倾斜反而伸直、背脊挺立,双手交叉在胸前,还有些胆子较大的学生不时望望天花板,看看手表,甚至把眼神直盯着房门时,说明学生对你的抵触情绪已较为严重。

如果教师未能敏感地捕捉和重视这些信号,继续自顾自地责备、刺激学生,这些学生的抵触情绪就会进一步发展。

  

  如果学生头略往后低、鼻孔有朝天的趋势,呼吸急促,或下意识地把握紧的拳头插在口袋中,交叉藏在手臂和腋下或放在背后,甚至有些胆大的学生双手叉腰,或双臂分开,双手抓住桌边,表现出一种敢与权威挑战的姿态时,聪明的教师就应该保持理智,采取紧急的沟通策略调整,以免出现困窘的场面,否则,一场正面的冲突也许不可避免。

  

  3、认真思考时的体态语师生当面沟通时是否有效率的重要前提是教师发出的信息能否引起学生的认真思考,因此,判断学生是否在真正思考是十分重要的。

  

  手撑着脸颊是一种表现出沉思、兴趣和注意力的典型姿态。

如果学生在和你谈话时用一只手或双手撑着头部、身体向前倾靠、有时还稍稍眨眨眼睛,这说明他对你所说的内容很感兴趣,并且双方的想法正在趋向一致。

  

  但有时学生会把一只手放在脸上,手掌把住下颚,然后食指伸到面颊上,其他手指都放在嘴边,身体略向后移离远对方一点,这说明他可能对你的说法持某种批判性的评估态度,或者是有某种想法正与你相反。

  

  头部倾斜、洗耳恭听一阵子后,用手抓抚下巴,通常是用大拇指和食指,这种姿态在全世界都认为是表达“很好,让我考虑考虑”的意思。

年龄较大的学生在做决定时很多人也会采用这种姿态。

伴随这种姿态的脸部表情往往是吊眼斜看,好像是要从远处看出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如果学生在思考时伴有吸吮大拇指,年龄稍大一些的有撕咬指甲、咬钢笔或铅笔的行为,说明他们心中正处在焦虑、内心冲突之中,他们此时最需要的是寻求一种信心。

如果教师这时能及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支持和保证,他们就会较快地作出正确的决定。

  

  4、表现接受、合作时的体态语“沟必求通”,师生沟通的目的和理想状况应该是双方从互相理解到达成共识、形成默契,当然接下去的合作是以贯彻教师一方的意图为主,因此,在师生沟通过程中,教师要一直观察对方的体态语,随时捕捉他能否合作的信号,不断调整自身的言行,特别要注意对方已有积极合作意愿时被自己“画蛇添足”式的言行又加以破坏。

  

  如果对方当时是采取坐姿,那么坐姿改变、全身重量都移向椅子前端,再配上充满希冀的眼神,明显指向于教师的肢体语言,则无疑是一种热切愿意合作的信号。

  

  手放在脸颊边,这个姿势代表的意义很多,从表示无聊到评估对方都有可能,但如果评估之后他对你有好感,这种姿势也可以被看作是表示某种程度合作的姿态。

一些调查表明,如果一次会议上有10个人坐在椅子上,都翘着腿,其中有5个人手摸着面颊,随常结果都是那些手挨着面颊的比较愿意与会议的组织者合作。

  

  挨近教师,这也是一种接受、准备合作的表示。

师生谈话时,当学生对话题有兴趣、并越来越热衷时,他们的身体会不知不觉地靠近教师、而且说话的声调也跟着提高。

  

  有人还观察到,在坐着交谈时如果你的说服材料已利用殆尽、而对方仍然没有任何明确的口头表示的时候,你可看看对方是否有以下小动作:

  

  第一,手腕很放松,没有握拳。

  

  第二,手掌张开,放在桌上。

  

  第三,拿开桌上的障碍物。

  

  第四,用手托着下巴。

  

  如果有以上的手部动作,即表示对方已在心里有肯定的意思,再进一步沟通就能洽谈怎样合作了。

  

  教师在透视学生的体态语时还必须注意:

  

  1、不能只观察一些个别的体态语,必须要注意口头语言与体态语的一致性以及个别体态语与整个体态语的不矛盾性。

  

  2、体态语所表达的意义可因地、因人、因时、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还有一些纯粹是个人的习惯,所以必须仔细区分清楚。

  

  3、由于师生关系中双方角色的固定性,学生的体态语中一些强度较高的消极动作一般不敢明显地表露出来,而更多地倾向于掩饰、伪装自己。

因此,教师的心应该比一般人更细,观察力应比一般人更敏锐,敏感度应比一般人更高。

第二节教师体态语的运用

  

  一、影响教师体态语效果的主要因素

  

  1、教师的体貌特征

  

  2、教师对自我形象的认识教师对自我形象的认识即教师怎样看待自己的整个身心状况:

自己是能干的还是无能的,腼腆的还是大方的,温和的还是严厉的,负责的还是轻率的,富有吸引力的还是让人讨厌的,自信的还是羞怯的……,其中也包括对自己外在形象的一些评判。

有人曾用“身体观念”这一词来说明这一概念,他们认为,“身体观念”是人对自己身体的吸引力和能力的感觉,这种感觉是通过人与别人的相互作用,在人特定的文化、社会环境中的个人经历中发展起来的。

教师对自我形象充满自信、形成了积极的评价,他们的体态语才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散发出巨大的魅力,从而对学生产生无法阻挡的影响力。

  

  3、适当的学习和训练一些调查表明,那些在学生时代曾学习过戏剧表演、舞蹈、体操等项目的人当了教师后,大多数人不但性格开朗,而且体态语也较为丰富,更易形成对学生的亲和力。

  

  现代教育科学的研究也表明:

目前,发达国家的师范教育不但在传统的幼儿师范教育中,而且在对所有层次的教师教育中开始重视教师体态语的研究和训练,还出版了一些专著。

我国最近几年也发现有这方面的研究和著作。

可见,对未来的教师来说,“有声有色”地教学、沟通将是一项必备能力。

  

  二、教师体态语运用艺术举要

  

  1、眼神1、注视学生的艺术

  

  教师对学生的注视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严肃注视:

这种注视的眼神集中在对方脸上以双眼为底线、上顶角为前额的三角部位,视线一般要直,不能眼珠乱转,面部表情要严肃认真,目光要带有锐利感而不僵直。

要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行为时,严肃注视可能让学生心灵震撼,吐露真情。

  

  关注注视:

这种注视的眼神集中在对方脸上以两眼为底线、嘴为下顶角的倒三角部位,目光以亲切、柔和、自然为主,表情不能过于严肃或过于随便,目的是让学生感到受注意或得到鼓励、接受良性暗示等,从而让学生能积极地思维和认真地与教师沟通。

  

  亲密注视:

这种注视的眼神集中在以对方两眼为底线、下顶角为胸部的倒三角形部位。

教师在与学生个别谈话时,除了以批评为目的以外,一般都可以使用这类注视,这样会使学生感到关心、体贴,产生巨大的温暖效应。

  

  2、消极的眼神

  

  教师应尽量避免使用的消极眼神按程度排列,大致有以下几种:

  

  呆视--毫无表情地面对学生,使学生觉得教师根本不关心自己。

  

  垂视--眼睑低垂、目光指向地面,使学生感到教师"拒人以千里之外",无意与自己沟通。

  

  漠视--冷淡、冷漠地注视学生,使学生感到教师瞧不起自己,产生自卑感。

  

  侧视--侧目视之,又称"斜视","斜睨"使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有鄙视和轻蔑感。

  

  盯视--目光不流转、甚至伴随瞪眼、不眨眼睛。

在带有一定威摄力的同时很容易引起学生的不安和害怕。

  

  怒视--在瞪大眼睛盯视的同时伴有眉毛竖起、牙齿咬紧等愤怒表情,如再步步靠近学生、又可称为"逼视"。

这种眼神会引起学生巨大的恐惧,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伤害,同时,可能引起学生严重的对立情绪,甚至发生冲突。

  

  2、面部表情1、表示关注、饶有兴趣的面部表情

  

  基本状态:

眉毛微微上扬、双眼略张大,常伴口部微张、嘴角上翘呈微微笑意。

  

  良好师生沟通的基本前提在于教师对学生及其活动的关心和重视。

这种面部表情能表达这种关心和重视,并含有鼓励的成份在内。

  

  2、表示询问及疑问的面部表情

  

  基本状态:

询问的表情是眉毛上扬、眼睛略睁大,嘴微微张开,与表示关注的表情相似,但只是去掉了微笑而代之以疑惑的嘴形。

这种表情一般用于与学生谈话时询问某些情况,鼓励学生说出真相,但这类询问常常是教师已明白或猜中了问题的结果,只不过是有意激发学生思考和倾诉而已。

  

  疑问和询问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教师的问话实际带有怀疑的成份在内,有时还含有不满的意味。

所以,疑问的成部表情往往以眉头微皱,微带否定性的声调为特征。

  

  试用以上两种不同的面部表情说这句话:

“今天的语法搞懂了没有?

”就可以体会出两种问法的不同。

  

  3、表示满意和赞扬的面部表情

  

  基本状态:

眼睛略闭,嘴角上翘浮出微笑,明显地赞扬时还伴有点头动作。

这是一种带有评价意味的面部表情,用于对学生良好行为的评价。

这种表情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对学生具有同样的鼓励效果。

  

  4、表示亲切、友善的面部表情

  

  基本状态:

双目微咪,嘴角微翘,面露微笑。

这种亲切和善的表情是与学生建立并保持心灵的接触的前提条件,是进入学生情感世界的“通行证”,也应该是教师在工作中表情常态。

由于传统教育和中国文化的历史特性等原因,中国的许多教师潜意识中一直保持着“师道尊严”的观念,以得到学生“敬畏”就作为满足。

所以,要真正呈现给学生亲密友善的表情,首先要从观念的真正改变着手,这一点在本书的前半部份已有涉及,这里就不再展开。

  

  5、表示严肃认真的面部表情

  

  基本状态:

眉毛微皱,双唇较紧地抿在一起,眼睛略略张大。

除在讲解一些严肃、庄重的内容时外,教师主要在对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批评教育时使用这种表情。

  

  使用这种表情时教师应注意两点:

  

  第一,这种表情不能成为教师的表情常态,只能偶尔为一时特殊需要而用。

教师如果终日严肃、难见笑容,学生绝对不会喜欢与其接近,更难谈沟通。

  

  第二,在批评教育学生时,要把严肃认真的表情与亲切友善的表情巧妙结合起来运用。

教师又要能当“严父”、又要会当“慈母”。

一般策略是先“严”后“亲”,当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组合应用。

  

  6、应尽量避免的面部表情

  

  强烈的愤怒:

眉紧皱、眼圆睁、牙关紧咬致使双唇紧抿,有时伴有面色紫红或苍白。

这种表情很容易把教师的理性淹没,无助于解决问题。

  

  明显的蔑视:

眼微咪,嘴色下垂,嘴向一边撇去。

这种表情会极大地伤害学生,应严禁使用。

  

  羞怯:

最明显的表现是脸红,伴有手足无措、语言结巴等动作。

新教师应注意防止出现这种情况。

  

  另外,可能损害教师形象的一些表情,如厌烦、无可奈何、卑琐庸俗等表情也要坚决杜绝。

  

  3、其他体态语1、手势语

  

  手势语的运用看起来很复杂,其实只要指出教师使用几种常用手势语时应注意的问题,教师一般都可以举一反三,灵活选用。

  

  大拇指的运用:

翘起拇指向上是表示肯定、称赞、首屈一指等意义,用时必须和面部表情密切配合,否则有应付或讽刺意味。

但切忌用大拇指指向身体外侧并晃动几次的手势,因为这一手势能表达严重的蔑视意味,同时会大大损害教师本人的形象。

  

  其他手指的运用:

食指也许是使用最多的手指,但切忌用食指向学生作斥责性的上下点动。

  

  另外,蔑视性地伸出小指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决不可取。

  

  手掌的运用:

单手上抬,指向某学生,可表示介绍、请求发言的意思。

双手上抬、掌心向上,除表示起立外,在与学生谈话时可表示自己的诚恳和可信任。

亲切温和的招手,恰到其时的带头鼓掌等都是积极的体态语。

而讽刺性地鼓倒掌、渲怒性的拍桌面都不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双手与手臂的位置:

与学生谈话时,教师如把双手随意相叠在身前、或配以适当手势,学生会感到亲切、真诚与愉快。

如把双手背到身后,会给学生以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的感觉。

因此,除监考、巡视时教师可适当背手外,一般不应该出现背手现象。

还有,双臂交叉护置于胸前,无论对教师或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消极性的体态语。

  

  2、空间语言

  

  教师的空间语言一般由教师的身体指向、与学生的人际距离、方位角度等几个要素组成空间语言的一般原理在许多论述人际交往的书中都有较详细的介绍。

这里只想简单说明师生沟通中双方面对面交谈时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教师的身体指向:

可分为面对面、肩并肩、V字型等几种类型。

面对面的指向通常表示一种让正在进行交流不被打断的愿望,同时交流双方要么亲密、要么严肃、甚至敌对的关系。

用肩并肩的指向,坐下但互相转头对视,可造成一种“促膝谈心”的良好状况。

V字型的指向最为灵活也最可常用,可表达许多种意义。

  

  身体的倾斜度:

在与学生面对面谈话时,教师的身体适当向学生倾斜可以使谈话变得更融洽。

但如果倾斜的角度在75度以上,则可能演变成一种压力,因为这样已侵犯了学生的个人空间,其表达的意思可能是:

“我不相信你”或“你最好讲清楚”或“你最好同意。

”如果要给学生减轻压力,使他们能较为放松地与你交谈,教师可后倾斜一点,但不能向后倾斜太多,因为太多的话会给人以对谈话不感兴趣的印象。

  

  与学生的人的人际距离:

一般把人际距离分为亲密区(50cm以内)、个人区(50cm-125cm)、社交区(125cm-350cm)、公共区(350cm-750cm)等四个区域。

教师要根据师生间的喜爱程度、不同的情境、学生年龄、性别、个别差异等因素灵活运用。

  

  方位与角度教师与学生在沟通中各坐什么位子,互相处于什么方位与角度,直接影响到沟通的效率。

  

  以上几种要素须有机配合起来运用,不能机械地理解。

  

  第六章积极聆听的艺术

  

  --------------------------------------------------------------------------------

  

  第一节聆听的陷阱

  

  一、聆听的陷阱

  

  在通常的人际沟通中,善于讲的人往往多于善于听的人。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形:

当我们想向别人倾诉心声时,对方却往往急于发表意见或下判断。

试想,作为教师的你,在聆听学生说话时,是否不经意地堕入以下的陷阱。

  

  1、说教和训话案例学生:

老师,我一点也没有去碰家毫,他却无端推我倒在地上!

  

  老师:

你们成天在吵架、闯祸!

我早就讲过你们女孩子不要与男孩子在一起玩,因为在一起玩就会有冲突,而且这些冲突让我好心烦!

  

  2、过早指导案例学生:

我讨厌小军整天取笑我。

  

  老师:

你可以避开他呀!

或者你当作没有听见这些话。

  

  3、放错重点案例学生:

思惠最近好像讨厌我,不愿意跟我在一起玩。

  

  老师:

你看思惠最近喜欢和谁一起玩呢?

  

  4、打断话柄案例学生:

我升到初三后,学校有好多测验,我常常觉得紧张,我……

  

  老师:

我以前遇到考试的时候也是好紧张,不过,要升学嘛,总得拼搏一下的嘛!

你不会有事的啦!

  

  5、表面专注案例学生:

老师,不知道为什么我看到化学老师就感到紧张、害怕,我很不愿意上他的课,他太凶了!

  

  老师:

哦,我知道了!

  

  以上几种方式是教师与学生在沟通时经常发生的错误。

此外,还有以下几种聆听的习惯,是我们力求要去避免的几种错误的聆听习惯1、当学生讲话时,急于表达自己的反应;2、在学生讲话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在听对方的话语上3、听学生讲话,不断比较与自己想法的不同点;4、打断学生的讲话;5、当学生讲话时谈论其他的事情;6、仅仅只听那些自己想听的或希望听的内容。

  

  二、教师平常不注意聆听学生讲话所造成的后果

  

  教师和父母使用沟通的“杀手锏”如命令、警告、训诫、讽刺、责难等语言,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反抗,然而,学生们还有一个常有的反应是变得顺从、依赖和沉默,或因为得到老师太多的服从性指令而变得极度的依赖。

”这些沟通的后果是违背教育本身初衷的。

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潜力,是为了帮助学生激发他们本身就固有的创造力和思维活力,是为了帮助他们成长为一个自信、自立的人。

  

  三、自我中心意识──教师不愿意聆听学生的原因

  

  具体而言,分析教师聆听学生不良有以下一些的原因:

  

  ⒈我们只关心学生的结果,不关心学生心理的过程;

  

  ⒉不喜欢讲话者或所讲的内容;

  

  ⒊我们认为有许多事情要做;

  

  ⒋不明白聆听的用途;

  

  ⒌有太多分心的事情,很难集中精力聆听;

  

  ⒍我们聆听学生仅仅是为了教训学生。

  

  案例1学生:

数学对我来讲太难了。

  

  老师:

文仪,数学并不难。

你的问题是,第一次遇到困难就放弃努力了。

现在你再试试看!

  

  案例2学生:

(在十分钟之内第四次跑到老师的面前)老师,这个答案对不对?

  

  教师:

马律,你知道这些答案是对的。

  

  案例3教师:

(看到一个学生在纸上乱画却不按规定要求画画)你在干什么?

  

  学生:

没什么。

(把纸夹进笔记本)

  

  教师:

你对作业不感兴趣吗?

  

  学生:

(低语)不。

  

  教师:

那你干嘛要浪费时间?

如果你知道什么对你有益,你该振作起来好好画。

  

  学生:

是。

(但教师一离开又开始乱画)

  

  四、帮助学生确立“问题归属意识”──教师聆听的价值所在

  

  学生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

事实上,学生是在这种靠自己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成长的。

这些问题的存在本身是正常又合理的,重要的是学生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去积极地解决问题。

  

  在师生沟通中,教师要明确问题的发生是学生应该承担的责任,还是教师本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如果应该是学生承担的责任,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树立“这个问题我要自己来解决,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的意识。

这种意识称为“问题归属意识”。

学生如果能够逐渐、主动地来把握他自己的问题,并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就会从中逐渐学会积极地来面对自己成长中的挑战,学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为自己能够独立解决问题而勇于承担责任。

在这样的独立意识引导下,学生们变得信任自己,信任自己的责任感,也同时会感谢老师对他们的信任。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能够养成自信、自主和独立性。

  

  案例学生:

我把数学课用的东西全都忘记在家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