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复习试题全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25590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15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复习试题全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复习试题全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复习试题全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复习试题全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复习试题全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复习试题全套.docx

《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复习试题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复习试题全套.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复习试题全套.docx

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复习试题全套

初三语文校本练习

陈涉世家司马迁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原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1、“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

“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5、“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6、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7、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8、“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9、固以怪之矣。

10、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1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2、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译文】陈胜是阳城人,表字叫涉。

吴广是阳夏人,表字叫叔。

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同被雇佣耕地。

(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说:

1、“假如有一天谁富贵了,彼此不要忘记。

”雇工们笑着回答他:

“你是给人家当雇工的,哪能富贵啊!

”陈胜长叹一声,说:

“2、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朝廷征发九百名贫苦人民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

陈胜、吴广都被编在谪戍的队伍,并担任小头目。

3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误了期限,按照秦朝的法律,都要被杀头。

陈胜、吴广就商量说:

“4、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陈胜说:

“5、全国老百姓苦于秦朝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二儿子,不应当继位做皇帝,应当继位做皇帝的是公子扶苏。

6、扶苏因为屡次劝戒(秦始皇)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没有罪,二世却把他杀死了。

百姓们大多听说他很贤明,但不知道他已经死了。

项燕是楚国大将,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怜士兵,楚国人很爱戴他。

有人认为他是死了,有人认为他是逃走了。

7、现在果真把我们的人假称公子扶苏和大将项燕的队伍,向天下人倡导反秦,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吴广认为他是对的。

于是就去占卜。

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

“你们要做的事都能成功,并能建立功业。

然而你们还是把事情向鬼神问一下吧!

”陈胜、吴广听了很高兴,考虑(占卜人所说的)卜鬼(这件事的用意),说:

“8、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罢了。

”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们买鱼煮了吃,发现鱼肚子里(绸子上)写的字,9、本来已经认为这事怪异了。

10、(陈胜)又暗中指使吴广前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夜里用竹笼罩着火(装作鬼火),又装作狐狸嗥叫向(士兵们)喊道:

“楚国要复兴,陈胜要称王。

”士兵们夜里都很害怕。

11、第二天,士兵们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12、吴广一向待人很好,士卒大多愿意听从他的差遣。

(一天)押送戍卒的军官喝醉了,吴广故

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13、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

“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15、当此时,诸郡县苦

意再三说要逃跑,来激怒军官,使尉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吴广的部下。

军官果然用竹板子打吴广。

军官拔出剑(想杀吴广),吴广跃起,夺下剑来杀死了那个军官。

陈胜协助吴广,一同杀了两个军官。

(陈胜)召集并号令所属的士兵说:

“你们诸位遇上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误了期限就该杀头。

13、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戍守边塞的人中本来也有十分之六七的会死掉。

14、况且大丈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要(干大事)成就大的名声啊。

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属下的士兵都说:

“(愿意)听从(你的)号令。

”于是他们就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依从人民的愿望。

他们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号称大楚。

(用土)筑成高台并在台上宣誓,用被两个军官的头祭天。

陈胜立自己为将军,吴广担任都尉。

起义军攻下大泽乡,收集大泽乡的义军攻打蕲县。

蕲县攻下后,(陈胜)就派符离人葛婴率领士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

攻打铚、酇、苦、柘、谯,都攻下来了。

他们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

等到达陈县的,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人,士兵好几万人。

攻打陈县(时),郡守、县令都不在(城内),只有守丞带兵在城门洞里和义军交战。

守丞不能取胜,被杀死了,起义军就进城占领了陈县。

过了几天,陈胜传令召集当地掌管教化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一起来集会议事。

乡官和有声望的人都说:

“将军亲自穿着铁甲,手里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昏庸无道的暴君,诛灭凶残暴虐的秦王,重建楚国,论功劳应当称王。

”于是陈胜被拥戴做了王,定国号为张楚。

15、在这时候,各郡县苦于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来惩罚当地的郡县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一、填空

1、本文作者________,字子长,_____(朝代)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著有《_______》,这是一部__________通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130篇,鲁迅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编年体史书:

春秋左丘明的《_______》,国别体史书:

西汉刘向的《______________》,纪传体通史:

西汉司马迁的《_______》。

3、秦末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导火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表明陈涉年轻时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最能体现陈胜叛逆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社稷”是________的代称,类似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通假字被坚执锐()適戍渔阳()

为天下唱()固以怪之矣()

三、一词多义

1、王:

功宜为王()陈胜王()

2、间:

又间令()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以:

以数谏故()固以怪之矣()

祭以尉首()或以为死()以激怒其众()

4、为:

多为用者()为屯长()为坛而盟()

为天下唱()或以为亡()

5、然:

以为然()然足下卜之鬼乎()

6、之: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鸿鹄之志哉()

菊之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7、次:

皆次当行()之次所旁()

8、数:

卒数万人()数有功()

四、解释加点的词语

若为佣耕()()適戍渔阳()会天大雨()度已失期()或闻无罪()楚人怜之()此教我先威众耳()所罾()

固以怪之矣()()夜篝火,狐鸣呼曰()()忿恚尉()

皆指目陈胜()()广故数言欲亡()()从民欲也()

尉果笞广()()将兵徇蕲以东()()比至陈()骑千余()

来会计事()()身被坚执锐()()()刑其长史()

五、阅读分析

(一)[甲]二世元年七月……吴广以为然[乙]吴广素爱人……吴广为都尉

1、分别用一句话简要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胜认为起义将获得民众支持的理由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3、用四个字的短语概括陈胜“召令徒属”的一段话的两层意思: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4、吴广“以激怒其众”的方法是“”

5、结合[甲][乙]两段从三个方面加以概括陈胜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卓越才能。

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甲】陈胜者……皆指目陈胜。

【乙】马援①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

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

后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

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

援谓之曰:

“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②?

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③,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④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

先生奚用相济⑤?

”冀曰:

“愚不及。

”援曰:

“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

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

”冀曰:

“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注释)①马援:

东汉名将。

②反同众人邪:

反而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吗?

③开置七郡:

开拓疆土,增设了七郡。

④猥:

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

⑤奚用相济:

用什么来帮助(我)?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A.会天大雨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C.援谓之曰D.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佣者笑而应曰/足肤皲裂而不知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欲自请击之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男儿当死于边野/又留蚊于素帐中

3.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4.【甲】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

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2分)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5.对【甲】【乙】两段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既说明秦王朝法律苛酷,也点明了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B.陈胜、吴广决定假称扶苏、项燕的队伍,是为了让起义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响应。

C.孟冀祝贺马援得胜还朝反被责备的原因是孟冀坐在座位上,对马援缺少应有的尊重。

D.文中马援将自己与路博德相比,认为自己功劳少封赏多,由此可看出他不居功自傲,非常谦虚。

6.【甲】文段中的陈胜和【乙】文段中的马援虽然生活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他们身上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品质。

请你根据选文内容作简要概括。

(3分)

两人共同的精神品质:

(三)陈胜王凡六月。

已为王,王陈。

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

“吾欲见涉。

”宫门令欲缚之。

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陈王出,遮道而呼涉。

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归。

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

“夥颐!

涉之为王沈沈者!

”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

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

或说陈王曰:

“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

”陈王斩之。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

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

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

陈王信用之。

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高祖时为陈涉置守冢三十家砀,至今血食。

1.解释下列黑体字。

(1)陈胜王凡六月()()

(2)载与归()(3)言陈王旧情()

(4)皆自引去()(5)由是无亲胜者()(6)竟亡秦()

2.翻译下列句子。

(1)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2)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3.陈胜曾说“苟富贵,无相忘”。

选文哪句话能体现陈胜为王后实现了这一诺言?

4.“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这句话可看出作者对陈胜持什么态度?

5.接合课文,你认为陈胜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

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3、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6、黄发

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10、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把捕鱼作为职业(靠捕鱼为生)。

有一天,1、他顺着小溪向前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桃花林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2、渔人对眼前的景象感到很诧异。

再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桃林的尽头。

3、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了一座山,山上有一个小洞,洞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离船上岸,从那个小洞口进去。

洞口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由狭隘幽暗而变得开阔明亮。

4、只见那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和桑园竹林之类。

5、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6、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中的人看见渔人,竟然很惊奇,问渔人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

桃花源中的人们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样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问长问短。

7、桃花源中的人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就和桃花源以外的人隔绝了。

8、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9、这个渔人一一的给他们详细的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他们听了以后都很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他们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他。

渔人逗留了几天,告辞离开。

10、桃花源中的人告诉他说:

“我们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标记。

渔人回到郡里,就去拜见太守,把进出桃花源的情况作了禀报。

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渔人他们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的刘子骥,是个高尚的人(是个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桃花源。

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

从此以后(后来)就再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本课测试

一、用“/”标明朗读节奏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2、中无杂树欲穷其林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7、不足为外人道也8、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二、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1、芳草鲜美古今2、阡陌交通古今

3、率妻子古今4、来此绝境古今

5、无论魏晋古今6、悉如外人古今

三、指出下旬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具答之()2、便要还家()

3、具言所闻()

四、指出下列词语的不同意思

1、舍:

便舍船()屋舍俨然()

2、扶:

便扶向路()出郭相扶将()

3、寻:

寻向所志()寻病终()

4、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具言所闻()

或以为死()士卒多为用者()功宜为王()

为坛而盟()为人五()

5、志:

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鸿鹄之志哉()

6、乃:

乃大惊()乃不知有汉()乃公子扶苏()

乃行卜()蒙乃始就学()

7、属:

桑竹之属()与苏黄不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五、解释加点的词语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才通人()屋舍俨然()桑竹之属()悉如外人()

咸来问讯()()复延至其家()既出()

便扶向路()()及郡下,诣太守()()

欣然规往()不复得路()

六、填空

1、本文作者,名潜,字元亮,世称、著名的诗人,代表诗作有《》《》。

他品行高尚,“”一直被后人传为佳话。

2、文中描写桃花林奇丽景色的句子是。

3、文中描写桃化源田园般风光的句子是。

4、第3节主要表现桃花源。

其中“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源中人。

末句“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

5、本文虚构了一个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个个自食其力的理想的世外桃源,与东晋末年黑暗的社会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作者的社会理想)

七、阅读训练

(一)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

(4分)

(1)欲穷其林穷:

(2)便要还家要:

(3)处处志之志:

(4)欣然规往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其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

3、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翻译成现代汉语。

4.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热情好客的风尚。

B.村人要求渔人不要对“外人”说起这里的情况,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让“外人”来打破桃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

C.村人“叹惋”是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他们而叹惋,为自己住在这里与世隔绝而叹惋。

D.村人发现渔人后非常吃惊,是因为在此以前从来没有“外人”来过。

5.指出这段文字中的四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7.第2段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

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表现桃花源中人什么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3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外人”此指____________,“黄发垂髫”指________和________,运用的修辞是

11、阅读思考,简要回答:

(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的一两处语句;

(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1)

(2)

(二)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林尽水源……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3分)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悉如外人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

(2分)

(三)(甲)晋太元中……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

满足。

②融然:

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

同“蓄”。

④弦徽:

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

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1分)答:

3.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