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定价学年第二学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24619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9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定价学年第二学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定价学年第二学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定价学年第二学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高定价学年第二学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高定价学年第二学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定价学年第二学期.docx

《高定价学年第二学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定价学年第二学期.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定价学年第二学期.docx

高定价学年第二学期

Usingtheresearchmethodofliterature,meansofobservation,behavioralapproach,conceptualanalysisandthepatternofinformation-seekingoflocalandoverseaswereanalyzedandcompared,Basicpatternstrategiesoftechnologyinformation-seeking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第2期(总第4期)

主办: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2009年7月1日

目录

◆教学动态

院领导带队赴三家大型企业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

学院开展了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查

2009年6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和江苏省公共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在我院顺利举行

学院制定、印发了《外聘兼职教师聘请及管理办法》

学院积极推进“文工交融”人才培养工作

学院召开了2009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答辩论证会

◆目标管理

关于75所高校目标管理实施现状的调查

——华中师范大学董泽芳教授

高校目标管理的主要特征及实施策略

——华中师范大学董泽芳教授

◆名家论坛

探索中国特色高教改革和管理模式

——教育部高教司张尧学司长

金融危机应引起高等学校对人文素质教育反思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顾问、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

高职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思考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陆建洪院长

关于职业教育的12说

——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姜大源教授

◆教务动态

院领导带队赴三家大型企业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

6月3日,一个忙碌而喜悦的日子,我院校外实习基地“三花同开”。

学院党委吴兆方书记、陈光曙院长、程淮中副院长带领部分职能部门、系部负责人马不停蹄赶赴江苏银行淮安分行、中央百货新亚商城、江苏今世缘酒业有限公司,先后与三家大型企业签订协议并举行简短而隆重的挂牌仪式。

双方就学生实习、员工培训、订单培养、建立奖教基金等校企合作项目作了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

作为中国名优酒酿造骨干企业、江苏省内最大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大型商场中央百货新亚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学院校外实习基地落户三大实力雄厚的企业无疑将进一步推进学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步伐,有力拓展在校学生实习、毕业生就业和校企合作办学的平台,同时也让学院在反哺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有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学院历来高度重视学生实践学习,知行合一。

近三年,已成功地与江苏淮阴苏益电器有限公司、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三其实业有限公司、江苏捷达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百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有力地增强了学院的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业、行业的紧密结合,提升了广大师生的实践能力与实训水平。

中央百货新亚商城早在07年就与我院初步建立了合作关系。

先后合作开设“新亚班”、建立工学交替形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新亚管理人员走进学院给学生开设讲座、指导毕业生论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半工半读进入新亚实习,同时学院还适时为新亚提供员工培训服务。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学院始持坚持“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服务地方做贡献”的总体要求,在全院不间断地开展“洗脑子活动”,围绕“打造办学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解放思想,勇于创新,集思广益,形成共识。

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工学结合。

通过人员互聘、资源共享、基地共建,不断拓宽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

同时在依托原有“2214”项目服务地方经济的同时,更好地反哺社会,将学院建设成为具有省级示范水平、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

(党委宣传部供稿)

学院开展了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查

本学期第15-16周,根据学院领导研究和教学工作安排,教务处、督导室两部门会同各系(部)开展了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查。

本次院级教学质量检查主要通过抽查教师上课及学生出勤情况、随堂听课及查阅相关基础材料、召开教学信息员座谈会等方式展开。

从整体上看,绝大多数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堂教学,能够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较强的责任心和严谨的教学态度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他们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始终按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认真备课,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兢兢业业的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各系(部)对待本次教学质量检查工作高度重视,措施得力。

围绕教学质量检查,各系(部)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自查工作。

教学质量检查期间,教师教学纪律总体良好,基本上做到了提前或准时到教室,没有出现缺课和随意调课的现象,也没有发现在上课期间打手机或接发短信。

但是,通过教学质量检查,我们发现在一些班级学生上课迟到、缺席或旷课情况严重,究其原因,除班级管理工作不力外,任课教师对学生出勤情况重视不够也是重要原因。

结合随堂听课,检查组还组织了现场测评工作。

本次学生测评使用新的测评表,采用百分制。

从随堂测评的成绩来看,整体成绩较好。

如07法律事务班最高分95.79,最低分81.96,平均分88.22;08旅游管理班最高分92.9,最低分85.6,平均分88.9;08市场营销1班最高分92.7,最低分84,平均分88.54;08市场营销2班最高分97.7,最低分76.2,平均分91.16。

检查结束后,检查组对本次教学质量检查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以下应改进的措施:

(一)针对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各部门将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切实整改出现的问题。

(二)任课教师不仅要教学,也要重视育人,要加强对学生的考勤,对迟到学生要如实记载,及时教育和引导。

班主任和班级学习委员,应及时查阅本班级的教室日志登记情况,加强与系(部)的联系。

(三)广大教师应经常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认真组织教学,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营造课程教学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良好氛围。

(四)应经常组织一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参加优秀课堂教学观摩、外出学习,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

(五)应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仪表、姿态方面的规范要求,注重师德形象的提升。

(教务处督导室供稿)

2009年6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和

江苏省公共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在我院顺利举行

2009年6月20日,我院下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顺利开展。

其中,上午为四级考试,共115个考场,3432名考生;下午为六级考试,共10个考场,281名考生。

6月21日下午为江苏省高校公共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共22考场,634名考生。

此次考试工作由教务处、应用外语系精心组织。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程淮中副院长参加了全程巡视、指导。

纪委、办公室、学生处、实训中心、信息中心、科研处、督导室、继续教育处、保卫处、总务处等处室和各系部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紧密配合。

有的处室负责同志参加了考务、巡视,有的系部负责人亲自参加了监考。

尽管此次考试考生多、任务重、时间紧,且天气炎热,由于各方面准备工作充分,大家团结协作,特别是一线监考教师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敬业精神,使本次考试井然有序,取得了圆满成功。

(教务处应用外语系供稿)

学院制定、印发了《外聘兼职教师聘请及管理办法》

外聘兼职教师是我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外聘兼职教师队伍,是适应学院改革发展要求,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也是完善我院教师结构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保障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客观要求。

近日,本着“按需聘用、保证质量、严格管理、注重实效”的原则,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教务处起草《外聘兼职教师聘请及管理办法》(讨论稿),经过各系部多次讨论,报学院领导审核,正式印发《外聘兼职教师聘请及管理办法》。

本办法共九条,主要包括聘用条件、聘用程序、外聘兼职教师职责、外聘兼职教师管理、外聘兼职教师的教学酬金等方面。

本办法的施行,将进一步加强对我院外聘兼职教师的聘用和管理工作。

(教务处供稿)

学院积极推进“文工交融”人才培养工作

“文工并举”是学院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并在两校联合组建高职院校时得到进一步强化的办学特点。

而“文工交融”则是学院秉承办学传统,在新的发展时期,迎接新的发展机遇,努力地规划、经营、打造、彰显和发展出来的办学特色。

“文工交融”不仅是学院实现优势互补,打造学院自身特色的重要途径,也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好、社会适应性强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更是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来培养人、造就人,促进学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为进一步加强“文工交融”的内涵建设,使“文工交融”向纵深层面发展,本学期学院召开了四次“文工交融”研讨交流会,从09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文工交融系列教材的编写和文科、工科系部结对共建等几个方面逐步推进“文工交融”工作。

3月23日上午,学院召开以“文工交融,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为主题的研讨会。

4月6日上午,学院召开了以“加强系部合作,走‘文工交融’之路”为主题研讨会。

6月1日和6月22日,学院在电子工程系会议室召开了两次“文工交融”推进工作交流会,程淮中副院长、教务处、实训中心的负责人、六个文工结对系部的主任及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这两次推进会由工商管理系和电子工程系唱主角,主要介绍了两系文工交融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及其进展情况。

与会人员充分交流,对方案提出了修改意见。

程淮中副院长对方案进行了简评,并要求两系进一步完善方案,丰富方案内容,积极组织实施,在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建设、实训场所布置等细节方面凸显“文工交融”的特色。

会后,与会人员还参观了“文工交融”实训基地,程淮中副院长现场作了具体的指导。

(教务处供稿)

学院召开了2009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答辩论证会

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是组织实施教学的基本执行文件。

为了使2009级专业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更加紧密,增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前瞻性,进一步体现学院办学特色,6月22日和23日下午,学院组织了2009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答辩论证会。

学院陈光曙院长、程淮中副院长,教务处沈艾林处长、王丹副处长,各系(部)主任、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人参加了论证会。

各系(部)专业带头人也列席了本次答辩论证会。

论证会由程淮中副院长主持。

会上,陈光曙院长、程淮中副院长就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的科学性、课程结构、“文工交融”办学特色的课程安排、“工学结合”的职业技能课程、主要实践环节的可行性、教师团队的结构、能力、水平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和系列要求。

教务处沈艾林处长简要介绍了2009级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依据、设计思路。

各系相关负责人围绕专业特点,根据会议要求对本系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现场陈述。

参加答辩的专业有包括会计系的《会计》、《财务信息管理》;经济贸易系的《市场营销》、《会计与统计核算》;工商管理系的《旅游管理》、《物流管理》;政法系的《法律事务(法律文秘)》;应用外语系的《应用英语(财经)》;机电工程系的《机电一体化(印刷设备及工艺)》、《数控技术》;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粮食工程系《粮食工程(管理与营销)》、《食品营养与检测(安全与管理)》;计算机工程系的《软件技术(嵌入式软件)》、《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会上,学院领导和评审专家对各系的陈述进行提问,各系专业教师团队一一回答专家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会后,各系将围绕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对2009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教务处供稿)

◆目标管理

关于75所高校目标管理实施现状的调查

——华中师范大学董泽芳教授等

一、问题的提出

管理学奠基人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模式,使组织以目标为中心实施全员管理,将目标完成的程度作为评价和激励职员的杠杆,促使组织成员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达到自我管理。

由于目标管理能有效促进组织管理效能的提高,它不仅在企业中被广泛应用,还被引入到医院、学校及政府机构中,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

高校目标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依据学校发展规划和阶段总目标,并将其逐级分解到校内各二级单位和个人,二级单位在获得适当资源配置和授权的前提下,自我调控,自觉为承诺的目标而奋斗,使个人目标、二级单位目标和学校总目标形成有机的目标链,从而对学校所有二级单位和个人进行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当前,目标管理在我国许多高校实施,但在认识上存在着不少误区,在实践上也存在着许多困惑,实际效果如何还有待验证。

基于此,我们特成立了“高校目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开展一系列调查研究,旨在了解我国高校实施目标管理的具体情况与实际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进而探讨改进高校目标管理运行措施和提高管理效能的对策。

二、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在2007年8月至10月间展开。

调查方式是集体问卷和个别访谈相结合。

调查组在前期文献整理的基础上,结合部分院校目标管理实施情况的实地考察,课题组针对高校目标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现实中存在的困惑,编制了关于高校目标管理实施情况的调查问卷。

问卷经过小范围的预测,在适当修改的基础上形成了最终的发放问卷。

问卷共18题,内容包括高校目标管理实施的基本情况,以及目标下达、目标实施、目标考核、激励反馈等各环节的具体做法。

题型采用不定项选择题和问答题两种形式,以全面反映调查对象对高校目标管理实施的认识和看法。

在对问卷结果进行初步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解释问卷结果中反映的问题,课题组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个别访谈,以补充问卷调查之不足。

(二)调查对象与分布

以问卷形式对中南地区高校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86份,收回有效问卷83份,涉及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75所。

从调查院校的层次上看,部属院校9所(其中“985工程”院校2所,“211工程”院校8所),省属院校48所,地方院校14所,其它类型院校4所(其中3所为省部共建院校,1所为省市共建院校)。

从院校的层次和类型上看,覆盖面广,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从调查院校的所属地域上看,调查院校分布在湖北、广东、广西、河南等四省,所在城市也涵盖中心城市和一般城市,基本反映了目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高校的总体水平。

在具体调查对象上,本次问卷的发放对象为中南地区75所高校的中层干部。

主要基于以下两点:

其一,院校中层干部是高校目标管理实施中的中坚力量,既是学校层面对二级单位目标管理下达的对象,同时还担负着对本部门目标管理的具体实施;其二,中层干部对学校目标管理的实施情况较为了解,包括学校目标管理实施的整体情况和各二级单位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三、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收回有效问卷的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一)高校实施目标管理呈上升趋势

调查结果显示,75所高校中正在实施目标管理的院校为32所,计划实施院校17所,实施后中止院校2所,未实施院校24所。

其中,计划实施目标管理和正在实施目标管理的院校比例高达65.4%,其中正在实施目标管理的院校比例为42.7%,计划实施目标管理的院校比例为22.7%。

相对实施后中止的院校比例2.7%而言,高校实施目标管理上升趋势明显。

如表Ι所示。

表Ι 院校类型与实施目标管理的对比分析

部属院校

省属院校

地方院校

其它类型院校

院校总数

正在实施

7

77.8%

23

47.9%

1

7.1%

1(省部共建院校)

25.0%

32

42.7%

计划实施

0

0

10

20.8%

5

35.7%

2(一所省部共建,一所省市共建)50.0%

17

22.7%

实施后中止

0

0

2

4.2

0

0

0

0

2

2.7%

未实行

2

22.2%

13

27.1%

8

57.1%

1(省部共建院校)

25.0%

24

32.0%

院校总数

9

48

14

4

75

(二)目标管理的实施与院校层次成正相关

从院校类型与实施目标管理情况来看,院校实施目标管理与院校层次成正相关。

在部属院校中,正在实施目标管理的院校7所,占调查总数的77.8%。

省属院校中,正在实施目标管理的院校23所,占调查总数的47.9%,未实施目标管理的院校13所,占调查总数的27.1%。

计划实施和实施后中止院校为10所和2所,分别占调查总数的20.8%和4.2%。

在地方院校中,未实施目标管理的院校共8所,占57.1%,其次是计划实施和正在实施目标管理院校,分别为5所和1所,占35.7%和7.1%。

其它类型院校中计划实施目标管理院校2所,占调查院校总数的50.0%,正在实施和未实施目标管理院校各1所,所占比例分别为25.0%。

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不同层次的院校在对目标管理的实施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部属院校实施目标管理的比例最大,省属院校实施和计划实施目标管理的趋势明显,地方院校则逐步开始实施目标管理。

(三)目标考核是管理实施中的最大难点

目标管理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多个环节,而目标考核是管理实施中的最大难点。

调查结果显示,65.1%的调查对象认为,高校实施目标管理的最大难点在于“考核难以科学、公平、公正”;30.1%的调查对象认为,最大难点是“目标难以确定”;15.7%的调查对象认为,最大难点是容易“导致各个单位盲目追求结果”;还有1.2%的调查对象认为,高校实施目标管理“程序过于繁杂”。

就考核的科学、公平与公正而言,直接反映在高校目标管理考核环节对考核体系科学性的质疑、对考核对象公平性的诉求、对考核主体公正性的怀疑。

考核中出现的问题,涉及目标考核的各个环节。

因为高校目标管理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前一环节工作的成效制约后一环节效能的发挥。

如果组织成员不能对目标管理体系的构建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将个人目标、部门目标与组织目标形成有机的统一,自然容易对考核体系的科学性提出质疑;如果在目标管理实施过程中缺乏规范管理、有效监督、及时反馈,自然容易出现对考核对象的公平性问题;如果没有对目标体系的认同和认可,自然容易对考核主体的公正性产生怀疑。

而上述种种问题的产生,其根本原因在于未能在组织内部形成上下一心,以目标管理促进组织发展和个人进步的心理认同感。

(四)上下协商是目标达成的最佳策略

目标作为目标管理的核心要素,是影响高校目标管理成效的关键,采取上下协商共同制定目标管理体系的方式是目标达成的最佳策略。

调查结果显示,48.5%的院校目标达成的方式是“校领导和二级单位领导协商决定后下达给教职工执行”;33.3%的院校采取“校领导制定,然后分派到每个二级单位以及教职工”的方式;18.2%的院校采取“校领导、二级单位领导以及教职工反复沟通协商确定”的方式。

目标作为目标管理的核心要素,是影响高校目标管理成效的关键。

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是一个为了达到同一目标而协调集体所作努力的过程,如果不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就无需管理。

就目前具体实施情况看来,目标的达成主要采取“校领导和二级单位领导协商决定后下达给教职工执行”和“校领导制定,然后分派到每个二级单位以及教职工”两种方式,而缺乏与二级单位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商,从而影响教职工对目标管理的认同感。

同时,目标还是激励组织成员的力量源泉。

从组织成员个人的角度来看,个人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调动其潜在能力,尽力而为,创造出最佳成绩,个人也只有在达到了目标后,才会产生成就感和满意感。

因此,高校目标管理目标达成的最佳方式需经过上下协商、多次沟通,应使组织目标成为全体组织成员的共同意愿。

(五)监控机制是提高管理效能的必要措施

目标管理通过授权的形式促进成员的自我管理、自我调控、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但适当的监控机制仍然是提高管理效能的必要条件。

调查结果显示,在目前实施目标管理的院校中,69.7%的院校建立了目标管理中的监控机制。

目标管理是一个连续的活动过程,也是一个控制的过程,目标管理在执行行动计划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

比如下级工作不得力、实践中发现目标不适当、组织环境的变化可能影响了下级工作等。

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学校领导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系统进行监控,通过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及时了解目标管理活动的运行状态及正在发生的变化,随时进行控制与调节,使目标实施过程始终不偏离正确的方向,从而保证目标如期优质地实现。

(六)实地考察是目标考核的有效方式

目标考核是对实施目标的组织与个人所实现目标程度的衡量,也是对目标管理成果的评价。

不同的考核方式具有不同的测评功能。

就高校目标管理的考核方式而言,94%的调查对象认为“实地考察”是最有效的考核方式,其次是看材料,占77.1%。

相反,高校目标管理考核方式中一贯实施的“听汇报”方式则只占57.8%。

高校实施目标考核的程序大致分为四步:

第一步是自评。

各院(系)据实写出自评报告,确定自评等级。

第二步是职能部门对院(系)进行考核评议。

职能部门分别按下达的任务指标和考核指标体系对各院(系)进行考核评分。

第三步是学校考核小组考评。

学校考评组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深入到各院系,采取听、看、议、评的方式进行实地考察。

看取得的工作实绩和原始材料,然后按考核原则对各院(系)学科建设、本科教学、科研、人事与师资等方面的工作进行集体评议,综合评定考核等级。

第四步是学校审定。

考核结论由学校考核小组交学校审批。

从上述过程中可以看出,目标考核的关键程序在于考核小组的实地考评。

(七)专家组是最值得期待的考核主体

由谁来评。

考核主体的构成,是影响目标考核结果公平、公正的重要因素。

调查显示,专家组、教师代表和校领导三方面在目标管理考核评价中占主要地位,而单位互评的结果所占比例最低。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标管理的考核环节,调查对象认为学生代表应作为考核评价中的主体之一,其比例高达72.3%。

规范的考核体系、严格的考核程序、公正的考核主体都是确保目标管理考核结果客观、公平的重要因素,其中考核主体作为人的因素特别受到关注。

不同的考核主体是否会对目标管理的考核结果产生影响呢?

访谈对象认为,单位互评容易受到人情与面子等因素的影响,关键是要“坚持同一个标准”;单位自评则受限于不同单位自身工作特点的制约;学生代表评议能让学生也作为学校的主人参与、关心学校发展;校领导参与考核既能纵观全局同时也容易受到不同主管部门的影响;教师代表参与目标考核有助于激发教师参与目标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专家组则应是学校管理方面的专家,同时吸纳部分院系负责人、教师教辅代表等多方面人员参与考核。

由于成员的多样性和独立性,专家组评议是最值得期待的考核主体。

四、问题与建议

高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知识创新、文明传播之地,将目标管理思想引入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是近年来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在管理理念、方法、程序上的创新举措。

高校目标管理的实施,使学校在管理工作上目标更明确、重点更突出、责任更清楚、奖惩更分明、方法更科学,有利于促进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但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法并非万全之策,此次调查结果显示,高校目标管理在认识上有很多误区,实施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目标制定缺乏广泛的动员。

问卷调查显示:

77.1%的调查对象认为对目标管理具有一定的“了解”,14.5%的调查对象对目标管理“仅仅是听说过”,8.4%的调查对象认为对目标管理“很了解”。

上述数据显示,高校中层管理干部对目标管理比较了解,但仍有部分管理人员仅仅是听说而已,需要进一步加大高校实施目标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