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21827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一年级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一年级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一年级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一年级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docx

《一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上册.docx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1、《数一数》说课稿

第一单元:

数一数(共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材解读:

十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个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生活中数学广泛存在,对数的认识是个数的认识的拓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数学基础之一。

本册教材先教学十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再教学十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并对数的理论进行整理,在两部分认识数教学中间安排数数法,知道数位,对十以内数的认识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也对十以上数的认识起承上启下作用。

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综合知识的渗透,从个数的认识到十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

教材提供了较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不仅为学生认识大数提供丰富的内容,也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提供了好素材。

突出数概念教学,从数学的高度把握原理,培养数感。

教学内容的呈现给了学生自主探索和自主交流的空间,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如:

读、写数的法则教材上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通探究自主过讨论得到。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

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教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打基础。

遵循儿童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

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必须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教师精心组织下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十以内数的规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成功的体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法学法:

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注意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大数的读法后,通过独立练习,小组合作交流训练,达到熟练程度。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对于数位知识,应该让学生牢固掌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密切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大数的习惯和能力,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教学过程:

按要求观察。

(课本2.3两页的主题图)

1.看第2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

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谁能告诉大家,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

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是1的是什么,个数是2的是什么,个数是10的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观察。

汇报。

1.生按1、2、3……的顺序汇报,2.师板书1、2、3……

个数是1的有……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足球

个数是2的有……双杠、跳绳、门柱

个数是3的有……石凳、帽子

个数是4的有……垃圾箱、国旗护栏问:

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

个数是5的有……高楼、

个数是6的有……花、大树、

个数是7的有……小鸟、

个数是8的有……小树

个数是9的有……女同学

个数是10的有……男同学

(允许学生说10以上的。

2.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

3.能完整的说有1个什么,2个……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上来说给大家听。

(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

三.讨论。

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吗?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

四.汇报。

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吗?

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板书设计;数一数

12345678910

教后录:

这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的第一课。

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上下来之后感觉基本学生对这一知识都掌握得较好,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大量的说1——10在身边的发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浓了。

 

2、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比一比》这一课,本课的分类和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本课教学以两个小孩跳绳,两棵树的高矮等等。

通过让学生观察情景图,引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

学习比较长短.高矮.轻重.在情景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

使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长短.高矮.轻重.等等.

(2).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学生给以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三.说重点和难点

重点就是: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等.

难点就是:

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

四.说教学策略

1.说学情.

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学生对比较事物的长短.高矮.轻重.等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比较的多种方法.

2.设计理念

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设计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这些基本理念.设计游戏.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五.课前游戏

我说大.我说小.我说长.你说短.我说高.你说矮.我说轻你说重.热闹的的师生互动的对口令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口令的内容紧扣本课的知识点.便于学生感知.理解.为"比一比"这一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教学过程

1.教师请班里一名比较高的同学与自己合作比一比谁的个子高.谁的个子矮.

2.在请两个同学与第一个同学比一比.分别得出结论.

3.引出课题

这些结果都是通过比一比得到的(板书:

比一比)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一比"看通过比一比的活动.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

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小事引出"比一比"的学习.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数学来源与生活.教师也主动地参与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与一名合作者身份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驳.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研究"比一比"问题的积极性].

3、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3、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

单元教学难点:

体会给物品分类要按一定的标准,但标准并不是唯一的,有时分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相同。

教材分析:

“分一分”教学简单的分类活动。

分类是把研究对象按某种“标准”分成几部分。

按照某一标准,凡分在同一部分的物体,都具有相同点;凡分在不同部分的物体,都具有相异点。

分类和比较是相随相伴的,分类离不开比较,分类能促进比较。

所以,教材在“比一比”之后及时安排“分一分”的教学。

分类也是认识事物、现象本质特征的思维方法,没有分类就没有整体与部分,就没有加减乘除;没有分类就无法研究几何形体,也无法进行统计。

本单元把学生熟悉的物体作为分类的对象,如食品、玩具、书本、动物、交通工具、树叶等。

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这些物体的名称、用途和特点,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验简单的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为以后学习数学打基础。

 

第三课时分一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页例题,第7-8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

体会给物品分类要按一定的标准,但标准并不是唯一的,有时分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相同。

教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我的想法

一、联系生活,引入概念

1、同学们都到商店买过东西吧,你麝香商店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吗?

指名回答。

2、出示商店情境的主题图,师:

这里有一张商店货架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货架上的商品,你觉得这些商品摆放得怎么样?

(很整齐)

3、设疑激趣:

货架上有很多物品,却摆放得既美观又整齐。

那么,营业员是按照什么标准把商品分开摆放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板书课题:

分一分)。

说出商品都是放在货架上的。

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1、提问:

图中有几个货架?

第一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

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

你们能说一说这些物品属于哪一类吗?

2、学生同桌讨论,并组织反馈。

3、谈话:

刚才同学们都说第一个货架上的物品是玩具,是卖给小朋友们玩的。

那么第二个货架上有些什么物品呢?

属于哪一类?

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

4、第二个货架上的物品都是书籍,是卖给顾客阅读的。

第三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

是做什么用的?

5、第三个货架上有饼干、食用油、面粉,都是卖给顾客食用的。

6、小结:

我们再看看,第一个货架是什么?

第二个货架上呢?

第三个货架上呢?

它们都是以货物的用途为标准分类的。

你知道商店这样分类摆放物品有什么好处吗?

(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商店里的分类摆放,便于顾客选购,也便于营业员拿取,这就是分类带来的好处。

学生看一看说一说。

同桌讨论,汇报。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三、基本训练,巩固概念

1、动物的分类(想想做做1)

师:

让我们先去动物园玩一玩吧。

师:

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现在想要考考你。

你知道哪些小动物生活在水里吗?

你能把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吗?

出示想想做做1图。

出示学生的几种圈法。

集体交流讨论。

师:

动物园参观完了,让我们再去别的地方玩一玩。

2、交通工具的分类(想想做做2)

师:

让我们去交通工具模型展览厅看一看吧。

师:

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

它们各在哪里行驶?

你知道吗?

和你的同桌依次说一说。

师:

你能给这些交通工具分分类吗?

你觉得可以怎样分?

(按天上飞的,公路上行驶的,水里航行的)

学生四人小组实践,汇报分类方法。

师:

工作人员说:

"太好了!

交通工具的模型就可以分成水、陆、空三部分进行展览,谢谢你叮当!

"

3.树叶的分类(想想做做3)

出示主题图,提问:

图上画了一些树叶,你们打算按什么标准来分类?

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看一看有没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指名汇报小组交流的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师:

同学们认为可以按树叶的颜色分类,也可以按树叶的形状分类。

下面请每位小朋友自选一种分类标准给树叶分类。

指名请用不同标准分类的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的分类结果,让全班评议。

4.完成"想想做做"4。

出示情境图,提问:

图上画了一些小朋友,你能把这些小朋友分一分吗?

先仔细观察,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反馈:

你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

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把图上的小朋友分一分。

反馈:

你是怎样分的?

分的结果怎样的?

学生在书上完成。

交流。

学生汇报。

小组交流,再汇报。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汇报。

四、拓展延伸,发展概念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对自己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

2、其实分一分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

请同学们回去后,看一看自己的书包和房间,自己的一些常用物品是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摆放的。

 

4、一年级上册有趣的游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左、右”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用前后左右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是学习“空间图形”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进一步学习图形与位置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明确指出:

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要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教学信息,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本课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3.能正确辨别“左、右一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准备:

课件。

二、对学生的认识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而“上下”“前后”“左右”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达到熟练、准确地辨别“左右”的方位,就需要大量的结合学生自身实际的感性材料,通过大量的活动来完成。

三、教法选用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采用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运用大量的游戏等形式引人学习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增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总体设计

一年级学生认知的主要特点是: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善于记忆具体事物,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

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应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体现新课标精神,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

儿童要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必须有丰富的感性材料作基础,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

初步感知自身的“左右”。

通过举右手、左手,说一说左手、右手的作用,听口令做游戏这些大量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从而感知左、右,经历形成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第二层:

感知群体中的左、右,进一步建立左、右的方位感。

根据学生的座位,创设问题情境,再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说自己的前、后、左、右有哪些同学,在具体情境中建立左、右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又让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的数学。

第三层:

感知左、右的相对性,突破难点。

让学生判断教师举的是哪只手,创设问题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游戏巩固,既有趣,又突破了难点。

第四层:

联系实际,拓展运用。

联系学生的生括实际,让学生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去描述生活中的具体情境,拓展了学生学习的范围,又让学生能切实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1-5各数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

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理解基数、序数的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

理解1—5各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本课难点是:

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电脑出示“野生动物园”的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4人一组充分说一说这些美丽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并有序的一一数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举例说明法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的含义以后,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1—5中的任意一个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举例说明,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获得用数学的体验。

3.发现法教学1—5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些圆片,让学生自己摆一摆、比一比,通过摆圆片,让学生发现在1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2,在2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3,从而了解数的顺序,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观察法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例如,教学主题图时,观察目的明确。

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画面上都画了什么,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你怎样看就会又快又不数丢物体呢?

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2、实践操作法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

因此,在教学1—5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通过学生动手摆圆片,亲身感知、体验数的顺序,从而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1、图片引入,让学生看看图上都有些什么,要怎样看就能做到又快又不会丢,明确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这样教学设计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从图过渡到数,建立数的概念

1、从图过渡到数。

同学们都说有1头大象,那么,除了大象,还有什么也能用1表示,找找看。

2、同样的思路教学2—5各数的认识,这样就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数字来源于生活,从而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运用数

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以后,设计游戏,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找一找、数一数,并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

这样就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较好的联系起来,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动手操作圆片,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1、认识数的意义以后,让学生自己摆圆片,摆一摆、比一比,哪个数大,你是怎么想的?

渗透了自然数的计算单位和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

2、认识数的大小以后,进行猜数游戏,如5的前面是几?

3的后面是几?

还有可能是几?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

3、最后学习写数。

写数是本堂课的另一个重点,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学生对1——5各数早已很熟悉了,主要是引导学生规矩、工整的写数。

这一教学环节就要充分利用电脑软件的直观性,清楚的显示1——5各数运笔的轨迹,先让学生观察、感知,再通过描红、独立书写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想象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的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一理念。

(五)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新课讲授完以后,出示练习题。

如:

“想想做做”中找朋友、看数画圈、看图写数等使学生进一步建立数与形的联系,更好的理解和认识1——5各数。

2、最后设计了一些用1表示1个整体的题目,如:

1盘香蕉、1串葡萄、1双袜子等,渗透单位“1”的概念。

五、总结全课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嘴表达、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课堂上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参与面广,学得愉快,学习效果好。

 

6、认识物体》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认识物体”这部分内容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端,也为后面“分类”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认识物体”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看一看“、“分一分”、“玩一玩”、“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直观几何体的不同形状,并知道相应的名称,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在这部分内容之前都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物体,已经有形状方面的初步感知和体验,所以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会太困难,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建立他们初步的空间观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2、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实物经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过程

2、能辨认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

3、经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

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3、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一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不容易。

再加上一年级儿童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

所以,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事物与图形,再通过伙伴合作、探究试着给这些物体分类。

5、教、学具准备:

(1)、准备颜色、大小不一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2)、多媒体课件

(3)、大小不一的物体模型学具袋

二、说教法、学法

1、活动教学法

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处于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的位置,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进行学习,使学生切实感受物体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地探索新知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2、语言训练法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培养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思维过程和结果,可以使知识得到内化,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因此,每一环节我都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的活动过程使学生切实感受物体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说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猜猜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什么礼物来了,想知道吗?

(2)让学生说一说都有什么礼物。

(3)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分一分吗?

学生观察并分。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物体。

(二)观察、探究认识物体

1、揭示概念,形成表象。

用课件演示:

从长方体形状的实物中抽象出图象的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