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0西一石门作业规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19026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5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50西一石门作业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1350西一石门作业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1350西一石门作业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1350西一石门作业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1350西一石门作业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350西一石门作业规程.docx

《1350西一石门作业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50西一石门作业规程.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350西一石门作业规程.docx

1350西一石门作业规程

六枝特区新窑乡播雨村煤矿

1350西一石门掘进

 

日期:

2012-10-8

 

目录

第一章掘进面概况---------------------------2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3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5

第四章施工工艺----------------------------8

第五章生产系统----------------------------12

第六章劳动组织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0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24

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37

 

第一章掘进面概况

第一节编制依据

1、已审批的六枝特区新窑乡播雨村煤矿(变更)《开采方案设计》、《安全专篇》。

2、2011年版《煤矿安全规程》及其执行说明。

3、煤矿《作业规程》编制内容及要求。

4、《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煤生字[1996]547号)。

5、《生产矿井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6、《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基本规定》(国办发[2003]58号)。

7、地质说明书

8、《矿井通风安全装备标准》。

9、《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备标准》。

10、六枝特区新窑乡播雨村煤矿2012年度采掘计划。

11、掘进各工种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以及矿有关安全、技术管理规定和制度。

第二节概述

一、巷道名称

1350西一石门

二、巷道位置

巷道位于一采区西翼1132运输巷副井车场进60米处,地面标高为+1500.0~+1532,巷道底板标高+1350m,位于3#煤层底板。

三、工程量

1350西一石门长度190m。

四、巷道用途

用于行人、运输、通风。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见表2-1

采区

一采区

工程名称

1350西一石门

地面标高/m

+1500.0~+1532

巷底标高/m

+1350m

地面相对位置、建筑物、及其它

位于毛稗田的东南翼,地面为山坡地形,无建筑物

井下相对位置对掘进巷道的影响

邻近采掘情况对掘进巷道的影响

第二节岩层赋存特征

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为:

中二叠统茅口组(P2m)、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上二叠统龙潭组(P3l)、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y)、下三叠统永宁镇组(T1yn)及第四系。

自新至老简述如下:

①第四系(Q)

由坡积物、冲积物、崩积物等形成的黄灰色砂质粘土,紫灰色粉砂质粘土及灰、绿色砾石等组成。

零星分布于下伏各地层之上,与下伏地层里角度不整合接触,厚0—7m。

②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n)

岩性为浅灰色灰岩、泥灰岩、白云岩溶塌角砾,夹紫色、黄色粉砂岩、细砂岩。

与下伏地层飞仙关组呈平行假整合接触。

本组厚222-555m。

③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y)

上部为紫红色钙质粘土岩、页岩,中部为灰色、浅灰色中至厚层灰岩,下部为黄褐色、土黄色钙质粘土岩夹薄层泥灰岩,厚度大于200m。

④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

为区内的含煤系地层,主要为灰——深灰色、灰黑色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粘土岩、炭质粘土岩、粘土岩、薄层灰岩、泥灰岩和数十层煤层,厚度约350m。

该含煤系地层分上中下三个煤组,从上到下有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8层,分别为C1、C3、C7、C16、C17、C18、C19和C21煤层,C1、C3、C7属上煤组。

⑤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

上部为浅灰色中厚层含生物碎屑夹燧石团块及条带,未见底,厚度大于100m。

第三节地质构造

矿区位于三丈水背斜西南翼。

为一单斜构造,地层总体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北东200~235度,地层倾角较陡,倾角50~63度。

局部见小的挠曲现象,矿区内未见落差大于5m的断裂构造,但在实际的开采过程中2至5m的构造较发育,地质构造程度属于中等复杂。

第四节水文地质

1、水源分析丨

地面散水条件较好,含水层除接触较大断层时有可能导致矿井涌水外,在一般情况下,矿井不致发生大涌水,矿区内无地表水体,井下充水因素主要为裂隙水及地表水通过采动裂隙带导入,对矿井影响不大,水文地质较简单,在今后的掘进过程中,要加强矿区内的探放水工作,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原则。

2、涌水量

矿井目前正常涌水量23m3/h,最大涌水量65m3/h。

1350西一石门的涌水量根据水文地质报告,主要是大气降水通过导水裂隙渗透到工作面;上部老窑积水通过导水裂隙渗透到工作面,估计工作面正常涌水量0.1m3/h,最大涌水量0.3m3/h。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巷道布置

一、描述巷道布置

1350西一石门布置在C3煤层的底板岩石中,巷道底板标高+1350m,巷道方位角为450,坡度设计为3‰,净宽2.6米,净高2.4m,属岩巷。

二、巷道净断面的设计

采用三心拱断面喷浆支护。

第二节矿压观测

一、观测内容

矿压观测内容:

顶板观测,压力的显现及变化观测。

加强技术管理,要搞好矿压观测,搞好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监控。

遇地质变化要及时修改作业规程或制定补充措施。

二、矿压观测方法

听声音看岩壁,支护变化,岩层破碎松动。

第三节支护设计

一、确定巷道支护形式

根据本石门的岩性资料分析,岩层为泥岩层、页岩层、砂岩层,岩石坚固系数为4f,矿决定采用三心拱喷浆支护。

二、支护参数

参数

单位

指标

参数

单位

指标

岩石坚固性系数

f

4-6

锚杆长度

m

2

掘进断面积

M2

6.3

锚杆间距

m

0.7

净断面积

M2

5.7

喷浆厚度

m

0.1

第四节支护工艺

一、喷浆支护工艺及要求

喷浆厚度为0.1米,锚杆长度2米,锚杆间距0.7米,网片采用网格为0.1×0.1㎡的钢筋网,托板紧贴岩壁,喷浆粗细均匀,表面光滑,巷道成型。

二、临时支护

1、临时支护形式

采用锚网为临时支护

2、临时支护工艺、工序及要求

(1)爆破后,工作人员站在锚网支护下,用不小于2.5m长的长柄工具处理干净顶帮的活石悬矸,并随时进行敲帮问顶工作,确保无安全隐患。

(2)锚网要求锚杆长度2米,锚杆间距0.7米,网片采用网格为0.1×0.1㎡的钢筋网,托板紧贴岩壁,从下脚到棚顶全断面铺设。

(3)加强顶板管理,发现顶板压力大、岩层松动,要立即停止作业,撤出工作面人员,待稳定采取措施后方可断续工作。

第四章施工工艺

第一节施工方法

采用钻爆法掘进,掘装运支单行作业。

第二节凿岩方式

一、凿岩机具

采用YT-24型或YT-28型风钻打眼。

二、工艺流程

安全、瓦斯检查→标定中线→打眼→安全、瓦斯检查→装药连线、撤人设岗→放炮、排放炮烟→安全、瓦斯检查→洒水防尘→临时支护→装运矸石→支护→文明生产。

三、炮掘施工方式

1、掘进施工时采用普通钻爆法施工工艺。

2、钻爆工序要求

1)钻眼前,必须详细检查正头10m范围内的支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必须依据中线布置眼位。

3)严禁钻眼与装药平行作业和严禁在残眼内钻眼,并坚持湿式钻眼。

4)爆破要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放炮制度。

5)爆破采用正向装药,串联式联线方式,使用毫秒电雷管,不低于三级的煤矿许用乳化炸药,每眼使用1个水炮泥。

6)爆破前,班长必须派专人在回风巷与1132回风巷交叉口、一石门口、1272回风巷口等处设置警戒。

每一警戒点安排2人放警戒,设好警戒后,一人负责警戒,另一人返回通知已设好警戒。

只有警戒地点的警戒员返回通知后,方可在该巷供风局扇的外侧进风流中放炮。

爆破后,警戒员等待30min后才能撤出警戒。

第三节爆破作业

采用普通钻爆法施工工艺。

炮眼布置图与爆破说明书见图

第四节装载与运输

1、装矸、运矸:

工作面人工装矸,采用1吨U型侧翻式矿车,人工装矸,推车至副井中部车场,通过绞车提升至地面矸石场。

3、材料及设备运输:

材料及设备采用架子车装好,全车高度不得超过1.5m,用绞车从地面经副斜井下放至副井中部车场,再人工运至1350西一石门掘进工作面。

第五节管线及轨道敷设

一、各类管道、风筒及电缆线设施的布置及要求

1、风筒、风管、水管、电缆按巷道断面图附图布置。

2、风筒吊挂靠上帮,要求做到逢环必挂。

风筒距工作面正头不大于5m。

3、风管、水管用铁丝捆绑在帮锚杆或支架上,每隔3-5m捆一道,悬挂高度不低于0.5m,距工作面不超过20m,必须吊挂牢固。

4、各类电缆必须悬挂在电缆钩上,且每钩只准挂一根电缆。

二、管道、风筒及电缆线敷设方式

管道、风筒及缆线敷设方式见表如下: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安装地点

距巷底高度(m)

1

2

风筒

Φ500㎜

至迎头5m

1.6

3

风管

Φ25㎜

至迎头20

0.5

4

水管

Φ25㎜

至迎头20

0.5

第六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设备及工具配备表

序号

设备、工具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探水钻

ZDY-750

2

备用一台

2

局扇

FBD-NO6/30型

11KW×2

2

备用一台

3

风钻

YT-24

2

备用一台

4

便携式瓦检仪

DMA-Ⅱ

2

备用一台

5

防爆程控电话

KTH8

2

备用一台

6

发爆器

MFB-100

2

备用一台

7

翻斗矿车

U型

6

备用一部

8

光学瓦斯检测仪

光学

2

备用一台

第五章生产系统

第一节通风

一、通风方式

采用压入式通风,用局部通风机送风。

二、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

1、按适宜的风速计算

Qj1=S×V=5.7×0.6×60=205.2m3/min

式中S:

巷道断面积5.7㎡

V:

温度在17°-26°时,适宜风速为0.6m/s。

2、按炸药使用量计算

Qj2=25AJ=25×7.8=195m3/min。

式中:

AJ—掘进工作面一次使用的最大炸药量,㎏。

3、按工作人员数量计算

Qj3=4Nj=4×12=48m3/min

式中:

Nj—每个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

4—每人每分钟4m3供风标准。

4、按风速进行验算

根据以上计算,Qj=max(Qj1,Qj2,Qj3,)=max(205.2,195,48)=205.2m3/min

掘进断面Sj=6.3m2,由此掘进巷道风速为Vj=Qj/Sj=205.2÷60÷6.3=0.54m/s,满足《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取风速0.15-4m/s的要求。

三、局扇选型及风筒确定

根据风量计算选用FBD-N06/11×2型对旋式局部通风机,其风量为230-300m3/min,配直径Ф500mm柔性双抗材质的风筒,风量能满足要求。

四、局扇全风压供风处的风量计算

Qj=Qfj×KF=300×1×1.34=402m3/min

式中:

Qfj—掘进工作面局通风机的额定风量

KF—为防止局部通风机吸循环风的风量备用系数,一般应大于1.34。

(压入式局部通风机及启动装置必须安装在进风巷道中、距回风口不得小于10m、局部通风机处全风压供给风量必须大于局部通风机吸风量的1.34倍,配风后经验算,满足要求)。

五、局部通风机的安装地点和要求

安设在1132运输巷一石门外侧的进风流中。

且必须是双风机双电源,有自动切换装置,每天要做风机自动切换试验,要有记录。

第二节压风

本工作面风源来自地面工业广场压风机房,该机房安装有20m3压风机二台,承担井下掘进工作面用风,通过压风管路到达掘进工作面用风地点,主管的管径为Φ108×4㎜,支管为Φ57×3.5㎜。

压风设备技术参数见如下表:

序号

设备

名称

型号

数量

(台)

管径

(㎜)

排气量

m3/min

风压

MPa

安装

位置

1

压风机

LG110A-8

2

主管Ф108×4

20

0.8

地面

第三节综合防尘

防尘供水水源来自地面工业广场250m3消防水池,工作供水管直径Φ50㎜,保证水质清洁,水中悬浮物含量不得超过150mg/L,粒径不大于0.3㎜。

严格执行工作面综合防尘标准,具体规定如下:

1、防尘管路铺设:

防尘管路在掘进巷道内每隔50m设一个三通阀门,管路的接头、三通不得有线性漏水,三通阀门必须上手把,手把必须安设在人行道一侧。

2、净化水幕

(1)离掘进工作面20m左右地方设置水幕净化风流,水幕随着掘进工作面推进而挪动位置,一般每推进10m挪动一次。

距巷道开口30m以内安设一道净化水幕。

(2)净化水幕水管:

①水管距巷道上、下帮不得超过40cm;②水管要安装在距顶板不超过30cm的位置;③水管的两端各安装一个喷嘴,其余喷嘴间距30-40cm。

(3)喷嘴的方向:

①距巷道口30m范围内的净化水幕喷嘴方向与风流方向一致;②距工作面20m范围内的净化水幕水管喷嘴方向与风流相反;③喷嘴方向要略向下,与巷道顶板基本平行。

3、定期清尘:

设专人每个月定期清扫和刷洗巷道周壁沉积的煤尘,巷道中的水管、风管、风筒、电缆、迎风风面煤尘厚度不得超过2㎜,巷道底板煤尘厚度不超过2㎜,堆积连续不得超过5m。

4、炮掘作业防尘

(1)钻眼应采用湿式作业,供水压力以0.3MPa左右为宜,但应低于风压0.1-0.2Mpa,耗水量以2-3L/min为宜,以钻孔流出的污水呈乳状岩浆为准。

(2)炮眼内应填塞自封式水炮泥,水炮泥的充量应在二节。

(3)放炮前,应对工作面30m范围内的巷道周边进行冲洗。

(4)放炮后,装矸前必须对距离工作面30m范围内的巷道周边和装矸堆洒水,并在装矸过程中边装边洒水。

5、个体防护:

掘进工作面的工人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配戴防尘口罩。

第四节防灭火

1、地面的消防水池保持不小于200m3的水量。

将管路安设到规定的作业地点,巷道内消防管路系统应每隔50m设置支管和阀门,且随时保持消防系统完好,有足够的水量。

2、电气着火,首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处理,并向调度室作详细汇报。

3、井口及通风机房附近20m范围内严禁烟火,严禁火种入井,严禁使用灯泡取暖。

4、搞好井下电器设备的三大保护,加强电气火灾的防治,对各类电缆要加强管理,防止电缆燃烧。

严禁明火作业,严禁电气失爆。

易磨擦、撞击产生火花的地点洒水降温。

5、每季度应对井上、下消防管路系统,防火门,消防材料库和消防器材的设置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如工作面或巷道内着火时,根据着火情况,应首先采用直接灭火方法,如用灭火器、用水扑灭等,在直接灭火过程中,一般不得改变火区的风流方向。

直接灭火不能取得有效灭火效果时,为防止火势发展,应采取封闭隔绝灭火;封闭火区前,必须根据火区的瓦斯、一氧化碳等气体变化情况,慎重决定通风方法和封闭程序。

第五节安全监控

1、必须在工作面按规定设置各类监控设备。

2、工作面距正头5m处的回风侧且距顶板不大于0.2m、距巷帮不小于0.3m处各设置1只瓦斯感器,其断电值为1.5%(CH4)。

在掘进工作面巷道回风口以内10~15m处,距顶板不大于0.2m、距巷帮不小于0.3m处,安装1只瓦斯传感器,瓦斯断电值为1.0%(CH4)。

3、断电范围:

当巷道内瓦斯超限时,切断巷道内全部非本安型电器设备电源;当各测点瓦斯浓度达到1%以下时,方可人工对联锁开关送电,严禁联锁开关自动复电。

供给监测设备的电源必须取自风机专供开关的电源侧。

4、每班队、班长、电工、必须携带便携式瓦斯检测仪上岗作业。

第六节供电

地面配电房局扇线→副斜井→副井中部车场→1132运输巷→局扇

地面配电房动力线→副斜井→副井中部车场→1132运输巷→1350西一石门掘进工作面→探水钻

工作面必须实现“三专两闭锁”。

第七节排水

排水系统:

1350西一石门→1132运输巷→1300井底车场→1300水仓(水泵抽水)→主斜井→地面污水处理池。

根据地质资料提供本工作面最大涌水量0.3m3/h,正常涌水量为0.1m3/h,掘进时必须在巷道施工300×300㎜的排水沟排水。

并且排水沟距迎头距离不能大于15m。

第八节运输

1、运矸系统

1350西一石门→副井中部车场→副井绞车提升→地面矸石场。

3、材料设备运输系统:

地面材料库→副井中部车场→1132运输巷→1350西一石门工作面。

第九节照明、通信和信号

一、照明设施、位置

此掘进工作面未设照明设施。

二、通信和信号

1、在距工作面约20m处安设防爆电话直通矿调度室、瓦斯监控室、绞车房、主井口、副井口及其它作业地点电话处。

2、在副井中部车场设有声光信号装置与绞车房直通。

第六章劳动组织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节劳动组织

1、劳动组织:

各工种各班人员配备(见表6-1劳动组织表)

2、作业方式:

三、八制作业。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1)各班必须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2)每个生产班必须由班长统一领工,做到集体入井、集体交接、集体收工、集体出井。

(3)每个班入井前,必须由队长主持召开班前会。

首先根据上一班井下作业地点汇报情况,针对性地进行生产工作安排;二是进行安全预想、讨评。

班前会要准时、简明,安全准时到达作业地点。

(4)、进入作业地点后,必须与上一班岗交岗、口对口交班,交不清不能走。

(5)每个班和每个岗位必须按作业计划、岗位责任制和质量标准化的要求,在本班内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额定工作任务。

(6)、交班人员必须将当班安全生产情况、设备运行情况、材料配件消耗和供需情况、遗留工作和存在问题,以及接班后注意事项交待清楚。

(7)、交班人员对本班内能够处理的问题必须在交班前解决。

(8)、凡能够通过试运转交接的设备,必须进行运转验收。

对于交班过程中发现影响生产问题,交接双方必须共同予以处理,确保当班按时进入正常生产状态。

 

表6-1劳动组织图表

班次

序号工种

小班出勤

圆班出勤

出勤

在册

出勤

在册

1

班长

1

2

2

4

2

放炮员

1

2

2

4

3

打眼工

2

3

4

6

4

装运工

3

4

6

8

5

支护工

3

4

6

8

6

安全员

1

1

2

2

7

瓦斯检

1

1

2

2

8

合计

12

17

36

51

(9)、接班人员必须在交班人员在现场的情况下,按照设备与工程质量标准、作业规程规定,对分工负责的设备和工程状况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

接班者对自已盲目接班后发生的问题要负全部责任。

(10)、交接双方班长要相互协调,如发生争执意见,必须及时向队长汇报,并按队长提出的协调意见执行。

第二节作业循环

根据掘进工艺流程及工作面防突实施安排,正规循环作业方式“三、八”作业制,每天三循环,正规循环进尺1.0m/循,见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时间

序工(min)

号序

一班

二班

三班

8-9

9-10

10-

11

11-

12

12-

13

13-

14

14-

15

15-

16

17-24

24-8

1

交接班

10

 

 

2

安全检查

20

3

打眼

120

4

放炮排烟

30

5

敲帮问顶

20

6

洒水防尘

10

7

临时支护

30

8

出碴

120

9

支护

100

10

文明生产

20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1

岩石硬度

f

4-6

2

掘进断面

6.3

3

净断面

5.7

4

循环岩体

M3

6.3

5

出勤人数

12

6

在册人数

17

7

月工作天数

27

8

正规循环率

%

90

9

月循环个数

54

10

循环进度

m

1

11

月进度

m

54

12

掘进工效

m/工

0.075

13

循环炸药消耗

㎏/循环

7.8

14

循环雷管消耗

发/循环

24

15

炸药消耗

Kg/M3

1.23

16

雷管消耗

发/M3

3.81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节一般规定

1、每一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矿灯、戴安全帽,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严禁穿化纤衣服入井,入井前严禁喝酒。

2、新工人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进行岗前培训,合格后方可入井。

3、所有入井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本《作业规程》,并进行签字考试,合格者方可入井。

4、入井前应检查、清理应带的工具、材料,遵守劳动纪律,上班时不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遵守本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

5、入井应自觉接受把井口人员检身,下井后必须集中精力,必须走人行道,严禁扒车蹬钩头,坐皮带,坐溜子。

时刻注意前后、左右及拐弯巷道的矿车。

通过失修危险地段的注意快走,井下所带的镐、锹钎子、水管等长把工具和材料要用手拿、不准用肩扛,更不准单独进入陌生地区,空顶区、盲巷及打有棚栏的禁区,轨道上山行走坚持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红灯停,灭灯行的原则。

6、严格规程措施的落实,无规程或有规程不组织职工学习不准开工;严格敲帮问顶制度和安全喊话制度,坚持跟班制度以及进班前的安全会制度。

7、特殊工种必须进行技术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8、跟班电工、验收员、队长或班长必须现场交接班将当班问题向接班人交待清楚。

9、队长、班组长接班时必须先检查采面的安全隐患,发现不安全困素时,必须组织人员采取措施立即处理,否则不准开工生产。

10、对在掘进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事故、必须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及时进行追查处理,不留隐患,并做到奖罚分明,及时兑现。

11、搞好自主保安,落实互保合同,下班要集中行走切实落实班组长八项权利和工人的十项权利、积极开展反“三违”活动。

12、每班必须由跟班干部巡回检查工作地点的不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与工人同上同下,并在开班会之前,将安全生产情况汇报给队值班干部,值班干部根据情况,安排下班的安全生产。

第二节现场交接班制度

作业人员必须在现场交接班,做好交接班记录,责任人签字,交接班内容有:

岩层变化情况,顶板支护安全情况,工具使用和设备运行情况,有害气体浓度变化情况,工程质量及掘进完成情况,做到问题交清,责任明确。

第三节工程质量验收制度

掘进作业中工程质量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验收,验收工作由专职质检员负责。

验收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