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运行管理系统建设案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16793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运行管理系统建设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城市运行管理系统建设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城市运行管理系统建设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城市运行管理系统建设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城市运行管理系统建设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运行管理系统建设案例.docx

《城市运行管理系统建设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运行管理系统建设案例.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运行管理系统建设案例.docx

城市运行管理系统建设案例

城市运行管理系统建设案例

 

经过对城市运行管理系统方面的资料收集,共收集到北京西城区、南京市、深圳市、天津生态城等案例,在该行业具有相关建设经验的单位有北京理正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苏州超擎图形软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超擎时空)、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神州数码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神州信息)、中兴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叙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下面将所收集的案例信息相对全面的介绍如下:

一、北京西城区城市运行管理系统

西城区城市运行管理系统是依托于“四位一体”(城市管理、应急指挥、政府值班、非紧急救助)的城市运行管理思路,将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多种应用技术(物联网、3G网络、3S(GIS、RS、GPS)、虚拟现实(VR)、RFID、二维码、数据挖掘、无线远程数据采集)有效结合,实现了城市运行的常态化管理与非常态管理的结合、实现了巡查、监测、预警、指挥、分析、评价的全周期管理、突出城市运行管理体征指标的监测预警、监督。

系统实现了“一张图,一张表、一套曲线”的应用展示;在结构上纵向形成市、区、分中心、科所队的四级协同办公;横向上实现了等部门的专业部门与街道的“条块”结合,协调配合的专项监管;在城市运行常态管理和非常态应急指挥调度上,实现了的全面融合以及城市运行预警和辅助决策;最终形成了从案件、事件巡查、案件派发、指挥到预警、预测、研判分析的生周期的城市运行管理,并以此为依托向社会化服务管理延伸。

2010年住建部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西城区城市运行管理系统的建设成果进行了考核,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通过了示范工程项目的立项验收。

2011年,在由建设部设立的华夏建设科技评选中,北京市西城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与北京理正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西城区城市运行管理系统”项目再度获得建设领域相关专家、领导以及评审机构的高度认可,获得“华夏建设科技”一等奖。

(一)建设理念

(1)在遵循建设部相关标准的前提下,以解决城市运行问题为导向,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城市运行管理案件的快速上报、及时响应和快速处置;

(2)在业务覆盖面上涵盖城市运行管理的各级机构,实现城市管理领域不同部门的深度协同工作;

(3)在以业务办理为核心的基础上,加强城市运行数据管理协同、应用协同,实现“数字城管”的重点由指挥协调系统向预警预测和辅助分析的转移;

(4)利用对城市运行状态的监测预警以及城市重心管理理论,强化对城市动态、科学、系统的管理,实现由城市管理到城市运行管理的转变。

(二)建设内容

1、基于SOA(面向对象服务)的软件架构

系统的软件架构上划分为五层:

系统平台、基础平台、应用平台、门户集成及工作桌面。

利用微软的Windows2003Server操作系统、SQLServer2008数据库存储数据、.Net技术进行系统的开发。

西城区城市运行管理系统从软件系统逻辑上可以划分为系统定制和系统展现两部分。

系统定制包括门户构建,GIS构建和业务构建三个部分,满足业务的不断扩充和灵活变化,具有强大的面向对象的构建能力。

2、一套城市运行监测指标体系与城市管理重心指数

通过来自城市管理、交通、市政、环保、环卫、气象、防汛、旅游等多个领域(城市问题、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气象、环保、环卫、交通、旅游、卫生、食品)在内的各专业城市运行指标共享交换,以及通过物联网实时抓取到的人流量、降水、生活垃圾等数据,形成了西城区城市管理重心指数、居民满意度指数、各类案件数量基本指标、城市运行体征指标、应急指标等城市重心管理指数共五大类19小类城市运行数据指标体系,通过该项理论成果的应用实践,使得西城区城市运行管理从“单一问题的早发现、快处理”,提升到“从根源上群体性解决问题”。

3、城市运行管理应用系统建设

应用系统由五大核心平台、六个支撑保障平台、一个综合信息展示门户建设、四类职能工作桌面构成。

五大核心平台包括城市运行管理指挥调度平台、城市运行管理监测预警平台、城市运行管理决策支持平台、城市运行信息资源中心和城市运行管理移动办公平台。

六个支撑保障平台包括城市运行管理运维保障平台、城市运行管理构建平台、城市运行管理移动支持平台、城市运行管理信息发布平台、城市运行管理通信保障平台和城市运行管理资源共享交换平台。

四类职能工作桌面建设科室职能工作桌面分中心职能工作桌面领导职能工作桌面专项指挥部工作桌面。

(1)五大核心平台

①城市运行管理指挥调度平台

城市运行管理指挥调度平台包括城管监督指挥系统、应急指挥系统、政府值班系统、非紧急救助系统和其他专项业务系统。

②城市运行管理监测预警平台

利用城市运行管理指挥调度平台提供的城市运行基础数据和各委办局获取的各城市运行体征指标数据和实时体征数据,对城市运行管理状态进行监测管理。

③城市运行管理决策支持平台

通过该平台可为数据分析人员完成对城市运行管理综合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并形成分析结果,同时可为各级领导,提供专项辅助分析和重点区域专题分析。

④城市运行信息资源中心

实现数据标准化,支持跨部门的城管资源整合和对外数据共享,为城市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提供必要的业务数据保障以及数据服务共享。

信息资源中心门户

⑤城市运行管理移动办公平台

通过城市运行管理移动办公平台,实现领导随时掌握城市运行管理的各项体征指标,以及城市运行的各类动态信息、城管突发案件的空间分布情况、各类统计报表、统计图表等重要信息数据,以及实现监督员对市管理部件数据更新和专项普查数据采集。

(2)六个支撑保障平台

①城市运行管理运维保障平台

城市运行管理运维保障平台是整个城市运行管理技术体系的基础,包括统一认证中心、系统运行监控和维护管理系统三个组成部分。

②城市运行管理构建平台

利用城市运行管理体系,进行搭建。

构建平台包括门户构建,GIS构建和业务构建三大部分组成。

③城市运行管理移动支持平台

该平台依托3G技术,搭建城市运行管理移动支持平台,加大了对移动办公模式的支持,满足西城区城市运行管理移动监察管理业务需求。

④城市运行管理信息发布平台

依托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外网网站完成城市运行管理的统计信息、评价结果、预警报告的公众信息发布。

⑤城市运行管理通信保障平台

城市运行管理通信保障平台,实现了电子传真收发、短信收发、呼叫中心、指挥车、视频图像、IP视频会议、无线电台等多种技术手段、多种硬件的集成整合。

并实现多单位共用模式,提供对外功能服务接口。

⑥城市运行管理资源共享交换平台

为城市运行管理业务数据、空间资源数据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互手段。

(3)一个综合信息展示门户建设

城市运行管理涉及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通过建立一个综合门户,将各业务系统、预警信息和决策信息进行综合展示,发布。

(4)四类职能工作桌面建设

①科室职能工作桌面

对科室人员行为逻辑的一种信息化展示,科室站点完全按照科室职能进行功能的组织和设计,满足科室个性化需求。

②分中心职能工作桌面

完成和城市运行管理相关的所有事务,调用所有具备权限的数据资源。

③领导职能工作桌面

将所有和领导有关的业务办理功能集成到一个工作桌面中,结合领导的工作习惯,将各类信息形成的数据成果,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在领导的桌面。

④专项指挥部工作桌面

为重大活动保障等阶段性专项指挥部,提供了指挥部的职能范围、组织机构专项业务特点的指挥部工作桌面。

(三)应用情况

1、城市运行管理工作能力和效率提高

为历年重大体育活动、两会、宗教节日、国庆以及重点地区保障工作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实现了与区公安、交通、城管、卫生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实现了重点设施和案件的全天候监控、自动预警和辅助分析,圆满完成了历年重大活动与重点地区的保障与指挥的要求,并建立重心指数专题,对特殊区域、特殊类别的案件进行分析、研判,对西城区城市环境治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2、对城市运行规律性研究更加深入,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

项目建成后,利用系统可生成多类型的分析数据,形成了多篇有深度、有价值的分析报告,先后得到了市领导、区领导的批示,为领导的管理决策提供了辅助决策依据。

同时通过城市衍生性问题分析可以及早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高了城市运行管理的分析与预警能力。

3、作业标准实现智能化,提升工作效率

通过对业务科室业务梳理,建立了业务作业标准,使得符合作业标准的业务数据可以直接进行自动派发自动分件。

通过标准化作业手段,大大提升业务处置效率,以2011年全年为例,共派发案件办理251570次,其中130336次为系统自动派发,自动派发率达到了51.8%,节省了指挥调度科一半以上的人力资源。

目前共有13个类别的案件分别自动派发给城管大队、交通支队、公安分局、民政局4个单位。

(四)创新情况

1、管理创新

①实现“四位一体”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

“四位一体”的城市运行管理模式即在一个系统的统一指挥下,将城市管理、应急指挥、政务值班、非紧急救助在内的城市运行综合性管理资源充分整合,实现常态管理与应急管理、城市管理与便民服务、城市运行监控与重点工作保障的“三个结合”。

实现常态管理与应急管理结合、城市管理与便民服务结合、城市运行监控与重点工作保障结合。

②实现了市、区、分中心、科所队的四级协同

满足城市管理业务中市、区、分中心53个部门及科、所、队51个部门的事件的多级处理的需要,让应用深入到社区和街道,实现各部门协同工作,业务数据的共享。

③实现了一套城市运行指标体系和基于城市重心指数的管理研究

建立了基于城市管理中心指数、居民满意度指数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以及基础体征指标与特色体征指标相结合的指标体系,确立了三色七级态势模型,可以通过区交换平台获取的西城区区市容环境、雨量、交通、客流、公共卫生等指标,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了城市管理重心指数理念,使城市运行管理从“单一问题的早发现、快处理”,提升到“从根源上群体性解决问题”。

2、技术应用创新

①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城市部件监管:

将物联网技术与城市管理和应急工作进行有机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针对早餐车、报刊亭、废品收购点这类流动性比较大、跟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城市新兴部件设施,利用二维码技术对城市部件进行有效的监管。

②防汛工作的应用

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降雨量的精细监测,为应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现已在西城区建立了34个雨量监测点,同时开发了应用系统和手机端的移动平台,实现了对雨情的实时感知。

雨量监测系统在今年的防汛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区领导和防汛办提供了及时的雨情信息。

③全时空立体可视化技术的应用

全时空立体可视化平台技术是基于视频融合及二维/三维定位重建技术、智能视频分析等技术手段,从而超越依赖分镜头监控的传统管理和指挥模式,真正实现全场景时空融合环境下的实时全息立体监控与智能分析,为重点区域和节日活动保障提供了技术支持

④数据挖掘和关联智能分析技术应用

可实现对跨系统的多种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多模型进行关联智能分析,自动形成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二、智慧南京运行管理中心建设

智慧南京运行管理中心工分为两期建设。

(一)智慧南京运行管理中心一期建设情况

智慧南京运行管理中心一期工程始建于2012年并于当年投入使用,是智慧城市各个运行环节与各类运行资源的汇聚中心及实体门户,具有实时实地、汇合整合、动态直观、调度响应的鲜明特色。

1、智慧南京运行管理平台

该运行管理平台是智慧南京运行管理中心建设的“软核心”,该平台由五大核心系统支撑服务,一是信息服务总线平台,用于城市运行信息汇聚系统的建设和实施。

二是可视化信息服务平台,用于城市运行全景视窗系统的建设和实施。

三是业务应用支持平台,用于城市运行分析和城市运行协作系统的建设和实施。

四是业务事件管理服务平台,用于系统业务事件处理与存档分析。

五是安全服务平台,用于满足信息及服务可靠性的需求。

2、智慧南京展示中心

该展示大厅由南京概览、实景展示、智慧体验等几大功能区组成,展示了政府在城市信息化中的成果及规划,包括基础设施、城市管理系统、行业应用等方面。

高性能大屏承载着GIS地理信息系统、应急指挥、视频监控、信息展示等综合显示功能。

智慧南京展示中心布局

(二)智慧南京运行管理中心二期建设情况

智慧南京运行管理中心二期建设启动于2016年,遵循“统筹、共享、协同、服务”建设原则,在现有成果上突出数据应用的汇聚与协同,加快开发综合应用管理系统,提高城市运行管理常态化监控、应急事件调度指挥、重大事项会商决策的能力,打造成为智慧城市运行状态的监控中心,城市运行管理调度的指挥中心和城市重大事件的应急保障中心,充分发挥智慧南京运行管理中心在城市运行中的实质性作用。

1、总体架构

充分考虑多样化的交互展示,同时考虑与信息共享体制、信息安全机制之间的协调,提供包括城市运行体征监测、应急指挥调度、城市科学决策支撑等各类智慧应用,挖掘未来资源及应用开放等公共信息服务,实现大数据共享、多维度协同、跨领域应用的建设格局。

总体架构图

2、网络布局

一是完善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整合城市物联网、政务专网、社区专网、卫生专网等网络线路,目前已累计接入3600多个点,覆盖市、区、街、社区四级,初步形成政务外网和城市运行物联网“双网合一”的大政务外网格局。

二是建设无线政务专网,已建成基于4G标准、1.4G频段的宽带集群政务专网基站200余个,并应用于公安、城管、水务等部门,为重大赛事、活动以及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有力的通信保障。

三是试点窄带物联网,在试点区建成NB-IoT5G网络,在化工园开展LoRa应用试点,进行传感器部署与应用系统开发,构建城市综合感知平台,实施环境综合监测。

3、数据中心

政务数据中心建成于2010年,目前已完成三期扩容扩建,可提供机房、存储、云计算、容灾备份、基础软件、硬件设备等服务。

实现了按需分配与动态调整,提高了软硬件资源的使用及部署效率,整合了分散的硬件设施与业务资源。

并引入统一的云管平台、异构云架构等技术,实现了虚拟资源的自服务、统一监控调度、租户隔离、虚拟机安全防护等先进功能。

该中心目前已达到2500台虚拟服务器的承载能力,为全市67个部门提供了设备托管、虚拟服务器、数据库表空间等多项服务。

优化了全市各部门业务系统的运维环境,是承载智慧南京运行管理中心运维的有力支撑。

4、基础平台

一是建设城市级大数据平台,具备数据存储整合能力及分析挖掘功能。

针对不同业务部门设计算法提供关联的数据信息,提供HTTPRESTFUL、WebService等多方式的接口服务,加强数据质量管理,提高异常问题处理及应用支撑能力,实现大数据的可信、可控与可用。

二是完善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具备数据资源的查询、订阅、接入申请、使用审计、关键数据隔离、数据同步与纠错等功能,实现综合治税、智能门户等已接入数据的资源化管理。

三是建设物联数据汇聚平台,具备流数据接入、采集、提取及物联传感器管理功能。

实现视频、语音类数据信息的处理分析。

四是建设运行管理监控平台,具备智慧南京运行管理中心软硬件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与分析预警功能。

实现硬件设备层、软件平台层及应用系统层三层监控的有机结合。

五是建设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对南京市公共数据资源进行采集、编目及管理,具备数据清洗、存储、分析等功能,实现公共数据的有序开放。

六是建设应用支撑服务平台,实现分散应用系统及各部门业务系统的一体化,使数据、应用为全市各部门实际所用。

七是建设视频交换共享平台,继续增加视频接入范围,提高视频交换并发量,补充采集摄像头坐标位置信息。

实现视频转码处理和智能识别功能,以满足不同终端访问需求与相关数据提取。

5、应用平台

应用平台着力建设城市运行体征监测、城市应急指挥调度与城市科学决策支持三个方面。

在城市运行体征监测方面。

整合城市运行状态的重点信息,包括公众民情指标、公共安全指标、政务效能考评、经济数据监测、社会发展监测、基础设施建设、指标监测联动等信息。

通过整合的数据信息对城市各领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分析与管理,优化城市管理工作。

在城市应急指挥调度方面。

通过结合地理信息、三维仿真、先进通信等技术手段,实现应急资源与应急预案管理,以及应急车辆、人员调度与协同指挥的功能。

在重要事务指挥中具备环境综合治理、交通文明倡导、城市渣土治理、城市雾霾治理等方面能力。

在应急事件指挥中具备防汛指挥、扫雪防冻、疫情防控等方面能力。

在城市科学决策支撑方面。

一是决策类应用,基于智慧南京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各模块子系统,对各渠道的实时数据、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大屏展示城市运行详细数据以实现精细监管。

具体工作包括扩大人口信息共享交换范围,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动态更新比对机制,进行现有数据清洗对比工作,进一步优化人口库数据质量,依托人口库统筹建设电子证照库;扩大应用范围,全面支持政务事项办理流程;开展大数据挖掘分析工作,开发数据共享交换产品;加强风险管控,确保信息安全。

二是研究类应用,基于智慧南京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对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方面的专项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及预警,通过大屏、手持终端等不同渠道呈现数据与分析,为各部门发展规划提供精准依据。

三、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可视化集成平台

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是集城市大数据运营、城市规划、综合管理、应急协同指挥等功能于一体,技术、业务、数据高度融合的跨层级、跨区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综合协同管理和服务平台,是城市运行管理的“大脑”和“中枢”。

深圳市城市运营管理中心以推动深圳市“十三五”规划落地实施为核心,以支撑领导决策和各委局办、各区(新区)的业务工作提升为目标,将建设城市大数据支撑平台、日常综合管理平台和应急协同指挥平台,汇聚政府和社会数据资源,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全面感知、态势预测、事件预警和决策支持,提高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指挥能力,形成“平战结合”的运行管理新模式,实现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运营管理中心将充分利用超算中心的计算资源,接入电子政务资源中心等信息中心的数据,在此基础上接入电信运营商、基础设施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社会数据,形成城市大数据。

北斗产业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之一,目前正被广泛应用,新型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可视化集成平台,是由北斗中兴集团下属的深圳北斗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组织、实施和研发的。

新型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可视化集成平台,可实现新型智慧城市各行业各业务大数据的综合分析和人工智能预测事件、事情、事由的态势演变趋势,评估预测可应对突发应急事件的措施与方法,全面支撑各级领导科学与智慧的决策与行动,更好对城市的综合治理、应急指挥、公共安全、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市政设施、宏观经济、民生民意等状况有效掌控和科学管理,实现城市资源的汇聚共享和跨部门的协调联动,为城市高效精准的管理和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支撑。

新型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可视化集成平台集成了云创大数据的多个应用,包括cVideo云视频监控系统、环境云-环境大数据开放平台()、PM2.5云监测平台(),以及具有全景监控、人脸识别、车牌识别、城市巡查、环境监测、便民服务、WiFi覆盖等功能的智慧路灯伴侣等,共同以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为集成平台实现全面感知、态势预测、事件预警以及跨部门业务协同调度等提供支撑。

四、银川“12345一号通”智慧城市管理服务平台

银川智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暨“12345一号通”便民服务中心于2016年底正式上线运行,承担起全市应急指挥、社会治理、便民服务的三大综合职能。

这一平台是银川依托“智慧银川”建设及大数据、视频监控、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打造而成,让全体市民共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切实提高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9月份以来,市审批局与市信访督办局、市公安局、中兴银川智慧城市研究院、中兴银川智慧产业公司等单位密切合作,完成了硬件设备的建设安装、系统软件的开发优化,整合了55部热线、平安城市等视频监控资源和人口、地理位置等基础信息资源,建立起了连接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四级工作平台,采集了涉及平台所有成员单位近千条职能职责信息并收入综合知识库,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组建了50名专业受理员队伍。

应急指挥实现统一调度职能:

负责全市重、特大突发应急事件的协调、指挥、调度、处置和信息报送,收集、整理、整合全市应急基础数据,统一平台、资源共享第一次在银川实现了从未有过的整合。

未来,银川将依托智慧银川大数据平台实现重、特大突发事件的预警、预测和预防,实现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社会治理实现联动调处职能:

依托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五级组织架构,“连通市级监督指挥部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各社会服务管理部门,未来将实现“人、地、事、物、情、组织”的社会治理信息化。

全市社会重点要素的动态管控、基层民情形势的分析研判、民间矛盾纠纷的联合调处,将使社会综合治理由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预防。

便民服务职能:

将全市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12319数字城管、96666供水服务等55部各类热线整合到“12345一号通”平台。

将按照“集中受理、分类交办、限时回复、统一回访、督查督办、考核问责”的工作机制,统一承担公共管理、公共服务事项的诉求受理交办,并引入市场化机制,为市民提供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家庭服务;同时与110、119、122、120等警务紧急类热线互联互通,三方通话,实现非警务紧急类事项的有效分流。

五、天津生态城公用事业运行维护中心

天津生态城公用事业运行维护中心(简称运维中心)是中新天津生态城公用事业运营综合管理平台,辖公用事业设施运行维护、客户服务、运营管理三大业务体系于一体,按照“业务集中、资源集约、管理集成”的创新思路,将十六个专业重新整合集成,形成六大业务体系和高效的闭环管理。

生态城投资公司在建设生态城的过程中,以确保提供安全稳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环境、高效便捷的公用事业服务为己任,创新提出“互联网+公用事业”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理念,在坚持“投资一体化、建设标准化、管理信息化、运营系统化”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平台、三个中心”的基础设施运营体系。

中心采用数据自动化采集和视频监测等先进技术手段,对生态城市政公用行业的供水、供气、供热、新能源、道路、桥梁、排水、绿化、路灯、环卫、垃圾气力运输、公交、通讯、污水处理、再生水、水域共十六个专业的设施运营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进行报警处置,实现市政公共设施的安全运行监控。

六、本溪市城市运行管理扁平化决策平台

本溪作为东北资源型重工业城市,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面临着地区经济、社会管理转型提升,本溪始终渴望着借助国家发展核心战略和新兴技术来抢占振兴先机。

通过智慧城市信息化的建设全面提升城市运行管理能力,为城市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化辅助决策。

为消除部门的信息孤岛和利益壁垒,使信息共享、系统共生。

建立一个能够跨部门、跨系统的信息平台,将不同部门、不同专业系统整合起来,发挥城市综合管理效益。

搭建扁平化城市运行管理平台,梳理城市运行信息资源,建设数据标准化体系,建立数据资源专题数据库。

实现跨部门数据整合、数据共享,使城市管理者更加有效的组织协调各业务部门,打通各部门的工作边界,建立统一的事件协调体系,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效率。

现平台已接入39个委办局数据,范围覆盖本溪市级主要的管理部门和机构107个,系统入库数据近亿条,空间数据超过5万条,实时对接各委办局系统16个。

对各部门系统统筹规划、集约建设,高效配置信息技术资源,减少重复建设,节约本溪市城市运行管理领域的信息化投资,促进本溪市产业升级。

助力本溪在2015年在国家信息惠民建设中以全国第三的成绩获得中央财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补助3000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