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题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16510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题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题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题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题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题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题 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题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题 新人教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题 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题新人教版

期末检测题

(120分钟120分)

第Ⅰ卷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

1~4小题,每题2分;5~11小题,每题3分)

1.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畸(qí)形诘(jié)责文绉绉(zhōu)藏污纳垢重峦叠嶂

B.绯(féi)红黝(yǒu)黑颔(hān)首广褒无垠抑扬顿挫

C.戳(chuō)穿解剖(pōu)譬(bì)如粗制滥造深恶痛疾

D.禁锢(gù)炽(chì)热稽(qǐ)首冥思遐想杳无消息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都知道,现在“种花”已经不能仅凭劳动力和气候来_____收益了。

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即使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______,因而要获得更大的产业效益,则与科技进步、资金投入______。

A.决定提升息息相关B.决定提高休戚相关

C.确定提升休戚相关D.确定提高息息相关

3.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B.公园门票定价过高,像世界公园和中华民族园的门票均在50元至60元上下。

C.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D.我们必须及时纠正并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错误。

4.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殊不知,天津引人注目的又岂此风味小吃?

B.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

C.戏有生、旦、净、末、丑之分,小孩担任什么角色,大人就走什么台步?

D.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

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作者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生”“入”两字,形象地表

现了时序的变迁、新旧的交替。

此联既写美景,又含哲理。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搔”,写解愁的动作;白发“更短”,突出愁的程度。

诗人在离乱伤痛之时,叹息衰老,更添悲愁。

D.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并非说湖水水面平静,而是说明水盛涨与岸齐平。

阅读《中国石拱桥》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6~8题。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

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

那时候有个意大

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

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

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6.选文中引用马可·波罗的说法是为了突出石拱桥的()

A.结构坚固

B.独一无二

C.形式优美D.非常雄伟

7.选段中没有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A.列数字B.作比较

C.打比方D.摹状貌

8.对这两段文字在

全文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介绍卢沟桥的建筑特点,赞美桥的设计非常美观。

B.说明卢沟桥很早就成为了北京的胜景之一。

C.说明卢沟桥与赵州桥一样都有悠久的历史。

D.以卢沟桥为例,具体生动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色交辉交辉:

交相辉映。

B.夕日欲

颓欲:

将要。

C.沉鳞竞跃竞:

争相。

D.自康乐以来自:

自己。

10.下面句子中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山川之美

A.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何陋之有

D.闻之,欣然规往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谢中书给陶弘景的一封书信。

B.文章以感慨发端,又以感慨作结,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C.文章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生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传达出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愉悦之感。

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全篇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第Ⅱ卷

二、(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2.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6分)

(1)阳春布德泽,。

(汉乐府《长歌行》)

(2)坐观垂钓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僵卧孤村不自哀,。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苏轼《浣溪沙》)

(5)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6),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13.诗歌,是一轮明月,照亮我们的生命。

陶渊明在南山下感叹“衣沾不足惜,”,

王维出使边塞发出了“,长河落日圆”的感慨,李白“渡远荆门外”不禁感叹“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2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①逃暑:

避暑,乘凉。

②孤林:

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

卧席。

④濡:

沾湿。

⑤逾:

同“愈”,更加。

14.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徙衽以从阴徙:

(2)其阴逾去去: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16.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橘皮往事

梁晓声

多少年过去了,那张清瘦而严厉的、戴600度黑边近视镜的女人的脸仍时时浮现在我眼前,她就是我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老师。

想起她,也就想起了一些关于橘皮的往事……

有一天,轮到我和我们班的几名同学去校办小厂房里义务劳动。

一名同学问指派我们干活的师傅,橘皮究竟可以治哪几种病?

师傅就告诉我们,它可以平喘,并对减缓支气管炎有良效。

我听了暗暗记在心里,因为我的母亲,每年冬季都被支气管炎所苦。

可是家里穷,母亲舍不得花钱买药。

她就那么一冬季一冬季喘得厉害。

看着母亲喘作一团,憋红了脸透不过气来的痛苦样子,我和弟弟妹妹每每心里难受得要哭。

当天,我往兜里偷偷揣了几片干橘皮。

以后,每次义务劳动,我都往兜里揣几块干橘皮。

母亲喝了一阵干橘皮泡的水,剧烈喘息的时候,分明减少了。

我内心里高兴极了。

母亲问我橘皮是从哪儿来的?

我说是校办工厂的师傅送的。

不料想,由于一个同学的告发,我成了一个小偷,一个贼。

先是在全班同学的眼里成了一个小偷,一个贼,后来是在全校同学的眼里成了一个小偷,一个贼。

在学校的操场上,我被迫当众承认自己偷了几次橘皮,当众承认自己是贼。

当众,便是当着全校同学的面啊……

于是我在班级里,在学校里,不再是任何一个同学的同学,而是一个贼。

于是我在学校里,仿佛已经不再是一名学生,而仅仅是,无可争议的一个贼,一个小偷了。

我觉得,连我上课举手回答问题,老师似乎都佯装不见,目光故意从我身上一扫而过。

我不再有学友了,我处于可怕的孤立之中。

我不敢对母亲讲我在学校的遭遇和处境,怕母亲为我而悲伤……

当时我的班主任老师,也就是那位清瘦而严厉的,戴

600度黑边近视镜的中年女教师,正休产假。

她重新给我们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就觉察出了我的异常处境。

①放学后她把我叫到了僻静处,问我究竟做了什么不光彩的事。

我哇地哭了……

第二天,她在上课之前却说了一番这样的话:

“首先我要讲讲;梁晓声和橘皮的事。

他不是小偷,不是贼,是我吩咐他在义务劳动时,别忘了给老师带一点儿橘皮。

老师需要橘皮掺进别的中药治病。

你们再认为他是小偷,是贼,那么也把老师看成是小偷,是贼吧……”

第三天,当全校同学做课间操时,大喇叭里传出了她的声音。

说的是她在课堂上说的那番话……②

从此我又是同学们的同学,学校的学生,而不再是小偷,不再是贼了。

我的班主任老师,以前对我从不曾偏爱过。

我在她眼里,只不过是她四十几名学生中最普通的一个……但是,她在我心目中,从此再也不是一位普通的教师了。

尽管她依然像以前那样严厉,依然戴600度黑边近视镜……

17.作者为什么

在文中多次刻画班主任老师的“清瘦而严厉”以及“戴600度黑边近视镜”?

(4分)

18.画线句①②分别体现了班主任老师怎样的特点?

(4分)

19.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画线句③的理解。

(4分)

20.读完本文后,你有哪些启迪?

请简要谈谈你的想法。

(4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一)综合性学习(5分)

从青藏高原雪山蜿蜒千里的长江劈山而下,有个壮丽的三峡。

学习完郦道元的《三峡》,很多同学被其笔下三峡奇伟险峻、清幽秀丽的迷人景观所吸引。

为此,班级组织了以“话说三峡”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21.【诗词坊】雄伟的三峡,壮丽的风光,引得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无数诗篇。

请根据你的积累,写两组完整的描写“三峡”的古诗句,并注明作者。

(2分)

22.【导游词】在“模拟三峡游”环节中,大家推举你当导游。

请你根据郦道元所描绘的三峡风光,拟写一段生动的导游词。

(3分)

(二)名著阅读(5分)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

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23.上面这段话选自创作的名著。

本书主人公是,引导其走上革命道路的人是。

(2分)

24.这段话体现了主人公怎样的精神品质?

(3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5.根据要求作文。

中学生富于幻想,易动感情。

还在八年级阶段的我们心灵深处一定会不断地萌发出许许多多的“渴望”,如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理解,渴望有位好友,渴望获得成功,甚至渴望得到一条漂亮的裙子,一本好书等。

请以“渴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②600字左右;③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④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1.D(A.“畸”应读“jī”;B.“绯”应读“fēī”,“颔”读“hàn”,褒—袤;C.“譬”读“pì”。

2.A(应对选词填空题要有“三看”。

一看是否熟悉。

把备选词语逐一放入原句中,反复读,较为熟悉的那个词语就是原词语。

二看是否合乎规范。

每一个句子都是按一定的语法规范,由一个个词语或短语组合而成的,

把备选词语放到句子中去,合乎语法规范的,念起来自然就顺畅。

三看是否更恰当。

有些词语虽然合乎语法规范,但在表现文章内容、刻画人物、表情达意上不一定是最好的。

“决定”,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确定”,明确而肯定。

“提升”,提高职位、等级等;“提高”,使位置、程度、水平、数量、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

“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3.A(B.“50元至60元”与“上下”重复;C.“几个学校的领导”一句有歧义;D.“及时纠正”与“随时发现”应调换位置。

4.C(这不是一个问句,只是在陈述某种情况,句末不能用问号,应当用句号。

5.A(“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温馨恬静的景象,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

6.C(分析有马可·波罗说法的语段,就可以找出“美丽”“优美”等词语,这也是本段的中心。

7.C(通读全段,逐一找出说明方法,然后对照,即可得出答案。

8.D(介绍卢沟桥,是以卢沟桥为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9.D(自:

自从。

10.A(例句与A项中“之”均为“结构助词,的”,B项,“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项,“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D项,“之”为代词,代事情。

11.A(《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12.

(1)万物生光辉

(2)徒有羡鱼情(3)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4)潇潇暮雨子规啼(5)芳草萋萋鹦鹉洲(6)浮云游子意(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13.但使愿无违大漠孤烟直

14.

(1)移动。

(2)离开。

(注意结合上下文分析词语含义。

15.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翻译时注意语句的通畅。

16.“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注意结合“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一句分析郑人的“拙”。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郑国有个在一棵独立的树下乘凉的人,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随着树荫挪动自己的卧席。

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

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随着树荫挪动自己的卧席,而苦于露水沾湿了全身。

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了。

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17.这样描写表明了这件事给了作者非常深刻的印象,时隔这么久他对这位班主任老师依然记忆犹新;同时也借用“清瘦而严厉”,反衬出了班主任老师的慈爱与善良。

(此题关键是答出班主任老师因为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位对“我”有莫大帮助的老师。

18.画线句①体现了班主任老师善于观察、敏锐细心的特点。

画线句②体现了班主任老师心地善良、虑事周全的特点。

(班主任老师在重新“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就觉察出了我的异常处境”,这说明了老师的善于观察、敏锐细心;而后来老师更在课间操时重复课堂上说的话,更说明了老师真正为学生着想、虑事周全的特点。

19.示例:

这句话是说老师为“我”“解围”后,同学们不再孤立“我”,“我”在学校又能够安心学习,能够和同学们正常交往了。

(此题答出句子的深层含义即可。

20.示例:

生活中不全是挫折与冷漠,也有像班主任老师这样善良的人在关心着我们,我们应该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真诚热爱!

(写启迪要结合文章反映的事理、现象进行分析,说法要言之有理。

21.示例: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只要是描写“三峡”的古诗句即可。

22.示例:

长江三峡素有“山水画廊”的美誉,两岸高峰怪石嶙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

江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

岸上树木苍翠,遮天蔽日,峭壁上悬泉瀑布,石壁间猿鸣阵阵。

春、夏、秋、冬各具韵味,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令人心驰神往。

(此题要写出导游词的作用。

导游词一般有三大作用:

一是引导游客游览。

导游词的宗旨是通过对旅游景观绘声绘色的讲解、指点、评说,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

二是传播文化知识。

即向游客介绍有关旅游胜地的历史典故、地理风貌、传说故事、民族习俗、古迹名胜、风景特色,使游客增长知识。

三是陶冶游客情操。

导游词的语言应具有言之有理、有物、有情、有神等特点。

通过运用语言艺术和技巧,给游客勾画出一幅幅立体的图画,构成生动的视觉形象,把游客引入一种特定的意境,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23.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朱赫来

24.示例:

这段话集中体现了保尔崇高的道德品质,以及为共产主义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本题考查对名著中人物的把握,要注意加强对名著知识的积累。

25.思路点拨:

“渴望”是指一种发自内心的急切地想要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的心理行为。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其内心的渴望必定有别。

缺少温暖的人,渴望关怀;处于嘈杂境地的人,渴望安宁;被人误解的人,渴望理解;处于风沙扬尘中的人,渴望绿色……理解“渴望”的含义,然后拟一个靓丽的题目,如:

渴望那一扇门能开着,渴望得到真情,渴望留住天边那抹云彩,等等。

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写作,或记叙经历,或抒发情感,或发表议论,或编述故事,只要把握住中心,写出文采,就一定会让阅卷教师喜欢。

例文:

我渴望母亲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母亲终于找到工作了!

农忙过后,阿姨打来电话说她为母亲找到了一份清闲的工作。

听到这个消息,全家沸腾了。

母亲种了大半辈子的田,每天早出晚归,风吹日晒,如今终于“解放”

了,可以过上比较清闲的日子了,作为儿子的我怎能不高兴呢?

接到消息后,母亲便开始收拾东西。

突然她凑到我跟前说:

“我……我没身份证。

”我一惊:

“你怎么会没身份证?

没身份证就去不成了。

”母亲的脸红了,说:

“我都没想过要去打工,而且办一张身份证挺贵的。

”我想了想说:

“去跟阿姨借吧,两姐妹应该差不了多少!

”母亲想了想,笑了。

临走那天,母亲笑得合不拢嘴,对我叮嘱一番后,便满怀信心地上车了。

看着远去的车,我心里甜滋滋的:

“母亲终于可以过上好日子了。

一天中午,太阳愤怒地散发着

它的火气,似乎想要把一切都烧尽。

我正坐在房间里做作业,突然,房间的门轻轻地开了,母亲探出头,脸上挂着勉强而又羞涩的笑。

我猛地一惊,说:

“妈,你怎么回来了?

”“不放心你,我不想做了。

”母亲说话时在逃避着我的眼睛。

“你骗人。

”我一脸严肃。

母亲轻轻低下头,将粗糙的手伸入口袋,拿出身份证递到我面前哽咽着:

“他们说我不像,一点都不像。

”我心里酸酸的,慢慢接过身份证——这怎么会像母亲!

母亲像碳一般黑而刻着深深的皱纹的脸怎能与这白皙而美丽的脸相比?

母亲那已被白发侵占大半的头怎能与这有着黑而光亮的头发的头相比……

我心里有一种负罪感,母亲六姐妹,她是过得最苦的一个,自从父亲染上赌瘾后,母亲便一个人支撑着家,一人承包五亩田,每天忙忙碌碌未有一天假日,这样的生活她已坚守了十多年了。

我心如刀割,眼泪悄悄流下来。

母亲擦擦我脸上的泪水,笑着说:

“没事,幸好还没过播种期,耕田照样挣钱。

”说完,拿起草帽,扛起锄头,顶着烈日又向田里走去。

看着她远去的身影,我的眼泪又来了。

我多么渴望母亲能找份好工作,过上幸福的生活!

点评:

本文通过对母亲找到工作又失去工作的叙写,表达了小作者渴望母亲找到一份清闲的工作以改善生活状况的强烈愿望,从中也表现了小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

全文构思巧妙,情节一波三折,描写细致,对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都描写得极其到位,形象地展示了母亲的质朴、无华、宽厚、坚强……

 

八年级语文(上)(人教实验版)(天津专用)期末检测题

(120分钟120分)

第Ⅰ卷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

1~4小题,每题2分;5~11小题,每题3分)

1.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畸(qí)形诘(jié)责文绉绉(zhōu)藏污纳垢重峦叠嶂

B.绯(féi)红黝(yǒu)黑颔(hān)首广褒无垠抑扬顿挫

C.戳(chuō)穿解剖(pōu)譬(bì)如粗制滥造深恶痛疾

D.禁锢(gù)炽(chì)热稽(qǐ)首冥思遐想杳无消息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都知道,现在“种花”已经不能仅凭劳动力和气候来_____收益了。

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即使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______,因而要获得更大的产业效益,则与科技进步、资金投入______。

A.决定提升息息相关B.决定提高休戚相关

C.确定提升休戚相关D.确定提高息息相关

3.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B.公园门票定价过高,像世界公园和中华民族园的门票均在50元至60元上下。

C.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D.我们必须及时纠正并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错误。

4.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殊不知,天津引人注目的又岂此风味小吃?

B.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

C.戏有生、旦、净、末、丑之分,小孩担任什么角色,大人就走什么台步?

D.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

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作者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生”“入”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时序的变迁、新旧的交替。

此联既写美景,又含哲理。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搔”,写解愁的动作;白发“更短”,突出愁的程度。

诗人在离乱伤痛之时,叹息衰老,更添悲愁。

D.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并非说湖水水面平静,而是说明水盛涨与岸齐平。

阅读《中国石拱桥》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6~8题。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

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

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

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

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6.选文中引用马可·波罗的说法是为了突出石拱桥的()

A.结构坚固B.独一无二

C.形式优美D.非常雄伟

7.选段中没有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A.列数字B.作比较

C.打比方D.摹状貌

8.对这两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介绍卢沟桥的建筑特点,赞美桥的设计非常美观。

B.说明卢沟桥很早就成为了北京的胜景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