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理论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15040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docx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会计理论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docx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

 

净溢余现金理论体系研究

——兼论会计利润与现金流的优劣

目录

1引言1

2会计利润1

2.1会计利润的涵义1

2.2会计利润在衡量企业业绩方面的缺陷2

2.2.1会计利润容易被管理层操纵2

2.2.2会计利润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盈利质量2

3现金流3

3.1现金流的涵义3

3.2现金流在衡量企业业绩方面的优势3

3.2.1现金流是企业持续经营的重要保证3

3.2.2现金流能够更好地说明企业的盈利质量4

3.2.3现金流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4

3.2.4现金流是进行企业价值判断的重要指标4

4净溢余现金指标5

4.1净溢余现金的涵义5

4.2上市公司溢盈指标5

4.3净溢余现金比率分析7

4.3.1股东专属的现金池溢余率7

4.3.2每股净溢余现金8

4.3.3市溢率8

5结论9

参考文献10

1引言

盈利是企业存在的目的,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利润,长期以来,利润一直是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推崇。

但是单纯地强调利润的重要性,盲目地夸大利润的作用,以利润为指标反映企业盈利能力时,有时候并不能客观地揭示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容易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产生,使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等遭受严重的损失。

7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开始重视现金流信息,对于企业来说,现金流的作用相当于人体的血液,现金的循环运动是企业生存的基本前提和关键所在。

由于利润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在权责发生制下,赊销虽未有现金的流入,但依旧要确认收入,从而会出现虽有利润但实际可以用于企业经营运转的现金却严重不足的现象。

由于企业现金管理不善,造成现金短缺和支付能力不足,从而引发企业的现金危机,给企业带来致命打击的案例数不胜数。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拥有充足并且流转畅通的现金流,才能持续生存和发展。

本文首先对利润的缺陷以及现金流的优势进行了深入的再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引出了对公司赚钱能力的新指标——净溢余现金的探讨。

净溢余现金是由汪一凡老师在《原来会计可以这么用》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它有着净利润指标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作为评价公司业绩的核心指标。

本文对现金流的研究对企业加强现金流管理,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有着的现实指导意义。

2会计利润

2.1会计利润的涵义

会计是以历史成本原则和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按配比原则对企业日常已发生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

因而,会计利润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的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它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

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业绩得到了提升;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了亏损(即利润为负数),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业绩下滑了。

因此,会计利润往往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

2.2会计利润在衡量企业业绩方面的缺陷

很长时间以来,企业管理人员都把“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作为公司理财的终极目标,这一目标易为公众所理解,因为会计利润是体现公司整体经营成果的最直接的指标,我们称之为会计利润。

但是,单纯以会计利润指标评估业绩和企业价值有着相当的片面性,往往是失真和误导的。

2.2.1会计利润容易被管理层操纵

利润作为一个会计数据,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来进行计算的,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分期确认、计算和分配收入及费用。

费用必须依其同收入的关系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

但是由于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使得会计人员在存货计价、费用摊配、计提折旧等方面要采用一系列主观估计和判断的方法,从而其提供的数据丧失了一定的客观性和可比性,造成利润计算的随意性极大,使得利润信息严重失真。

同时,这也给管理层操纵利润留下了很多的空间,使得不同企业的财务资料的可比性大打折扣。

由于利润的频繁波动会给投资者等外部报表使用者造成一种不好的印象:

公司的盈利不稳定,可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是否该继续投资该公司还需要进一步的商榷。

因而,从管理层自身的角度看,他们通常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使得公司呈现出一种业务平稳增长、综合表现优异的局面。

为此,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会计制度都充分考虑了留给管理层从事盈余管理的空间,使他们在业绩预测的基础上有余地适当地控制盈利,以实现企业既定的经营目标及整体发展战略。

2.2.2会计利润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盈利质量

会计利润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之上的,按照配比原则确认当期的收入、成本和费用,进而计算出当期的利润。

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本期的收支时,凡属于本期的收入和支出,不管款项在本期是否收到和支出,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入账。

它的缺点就是本期确认的收入和支出并不一定获得现金流入和流出。

如果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账面上显示的利润很多,但却存在着大量的应收账款不能有效回收,势必会造成企业现金流转发生困难,最终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

因而可以看出,会计利润并没有将风险因素考虑进去,它忽视了应收账款难以收回的风险,很难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盈利质量。

这也使得不同企业的净利润之间不具备多少可比性。

3现金流

3.1现金流的涵义

现金流是指企业因交易或其他事项而引起的现金增加或减少量,即现金流入量、流出量和净流量。

如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股息、从银行借款等取得现金,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入;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构建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偿还债务等支付现金,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出。

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以及现金形成的来源和流向的不同,现金流量可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三大类。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购买商品、接受劳务等经营活动引发的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良好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处置活动所引发的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是指企业进行发行股票、债券,举借债务、偿还借款等资金筹集活动引发的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是伴随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变动而出现的现金流量。

3.2现金流在衡量企业业绩方面的优势

3.2.1现金流是企业持续经营的重要保证

在企业生产经营阶段,必须保证现金流的循环畅通,一旦现金循环受阻,则意味着企业付出的现金大于企业得到的现金,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就不能从市场换取必要的资源,那么就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

生产经营循环就无法继续下去,没有了产品,企业就会萎缩,直至现金无法满足维持企业最低的运营条件而倒闭。

因而,现金流是企业持续经营的重要保证,企业只有不断周转,完成一个又一个生产经营周期,企业才具备在市场中进一步生存、发展的能力。

企业必须持有足够的现金,才能从市场上取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价值创造提供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企业还要对债权人、税收、客户货款进行支付,这些支付通常具有强制性,一旦到期没有足够的现金而使得这些强制性支出不能按期支付,则危机就会出现。

3.2.2现金流能够更好地说明企业的盈利质量

会计利润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确定的,权责发生制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存在大量主观估计的成分,极易产生人为操纵、调节利润的弊端,从而对会计信息产生不良的影响。

如通过固定资产折旧、存货计价方法和坏账准备计提方法的选择、收入的确认等等,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而现金流则比其他资产存在方式更容易检查和验证,现金流量受企业会计估计和会计分摊的影响较小,现金流量所揭示的企业现金流入、流出和结存的情况,可以直接用于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为使用者提供更加客观、准确的信息。

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检验上市公司是否有盈余粉饰和操纵现象,识别盈利能力强弱的真伪。

3.2.3现金流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现金流是企业取信于债权人、履行债务契约的重要保证。

企业与债权人的关系是企业仅次于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关系的债务关系,企业能否按期还本付息,直接关系到债权人的利益。

企业经营效益好,债权人并不能多得益,企业经营亏损,债权人却有可能跟着倒霉,因此,从债权人角度观察,债权人对现金流的关注更是超乎寻常。

会计利润作为反映一个会计期间企业财务成果的指标,在通常情况下,其大小固然与偿债能力有一定的关联,但不能从根本上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传统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通常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而这些指标都是以总资产、流动资产或者速动资产为基础来衡量其与应偿还债务的匹配情况,这些指标或多或少会掩盖企业经营中的一些问题。

有的企业尽管资产质量低下,流动性、可变观能力较低,存在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但单看这些数字指标非常好,其真实的偿债能力被掩盖。

因而,对于颇为理性的金融机构和其他债权人而言,企业能否如期取得贷款,关键是看企业能否让债权人看到现金流。

债权人认为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流才能偿付利息,而能偿付利息的企业才能偿付本金。

3.2.4现金流是进行企业价值判断的重要指标

现金流充足说明企业的经营情况好,承受风险的能力强,投资者的信心就会增强。

一家公司虽然账面有盈利,但现金流量严重不足,这些应收账款,也许过了一两年,就成了坏账。

而如果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远远超过净利润,就意味着该公司获得现金的能力极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有较大保障。

如果某公司现金流量持续增长特别是经营性现金流量持续增长以至于超过净利润,那么,这不仅仅意味着该公司获得现金流的能力大增,还意味着这些经营性现金流量会在以后会计年度逐渐体现为净利润。

因此,现金流量的增长的确是公司业绩大幅增长的一个信号。

另一方面,利用现金流量折现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可以保证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现金流作为收付实现制得出的结果,不受财务会计政策调整的影响,是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如实反映。

因而,利用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所计算出的企业价值也更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

4净溢余现金指标

4.1净溢余现金的涵义

作为现金流会计的积极倡导者,汪一凡老师一直致力于现金流量表的相关研究,净溢余现金指标是他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

经过数年的潜心钻研,汪一凡老师在其《原来会计可以这么用》一书中给出了净溢余现金的准确概念。

首先,内生性溢余现金可以分为“自营活动溢余现金”和“对外投资活动溢余现金”两大类,计算过程如下:

自营活动溢余现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经营配套设施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

对外投资活动溢余现金=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经营配套设施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本期溢余现金=自营活动溢余现金+对外投资活动溢余现金

本期未分派溢余现金=本期溢余现金-分配股利、利润和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在综合分析了财务报表上各相关项目后,可以得出:

净溢余现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财务费用-(应付利息年末余额-应付利息年初余额)]

4.2上市公司溢盈指标

“净溢余现金”是从现金的角度与“净利润”相对应的一个指标,由于“净利润”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了,可以通过将这两者进行比较,从而看出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究竟怎样。

赚钱能力标准型

(1)赚钱能力标准型

在计算利润时考虑了那些没有现金流出的项目,而计算净溢余现金时则无需考虑这些,因而净溢余现金的数额应当大于净利润。

但净溢余现金不能无限大于净利润,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之后,汪一凡老师将净利润的1.5倍作为净溢余现金的上限。

从而,符合“1.5倍净利润≥净溢余现金>净利润>0”的条件,就可以称之为“赚钱能力标准型”了。

这些企业所持有的现金比例能够很好地维持持续经营的需要,企业能够稳健地经营下去,是上市公司中的典范。

(2)赚钱能力过火型

符合“净溢余现金>1.5倍净利润”与“净利润>0”条件的企业为“赚钱能力过火型”,按照常理而言,净溢余现金不可能高于净利润太多,但在赚钱能力过火型的企业里,这种情况却出现了。

那么,在这一期里必定有一些特殊的事项出现,如:

大额应收账款的收回,大幅调低净利润的账务处理。

这些特殊事项必定是无法持续的,赚钱能力过火型的企业必定在今后的期间里被归入其他的类型。

(3)赚钱能力偏弱型

符合“净利润≥净溢余现金>0”条件的企业为“赚钱能力偏弱型”的公司。

这类企业的盈利质量并没有表面上那么好,净溢余现金持续低于净利润从长远来看是非常不利于企业持续经营的,现金流很可能在某期断裂,从而导致整个企业陷入困境。

而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赊销的比例过大,应收账款难以按时收回;也可能是由于扩大经营的需要,这种情况下需要的现金量多于正常水平,在扩大生产之后,企业的净溢余现金应当归于正常,否则企业难以持续经营。

(4)溢负盈正型

符合“净溢余现金<0”,同时“净利润>0”条件的企业为“溢负盈正型”公司。

这类公司有盈利,但却无现金流量流入,是最虚假的一类公司,表面上的盈利难以由现金流来维持,那也只能是表面风光而已。

如果企业不能尽快投入资金维持经营,那么很快企业就会由于现金流链的断裂而陷入困境。

(5)溢正盈负型

符合“净溢余现金>0”,同时“净利润<0”条件的企业为“溢正盈负型”的公司。

这类公司的数据难以用正常的思维来理解,当然这种情况也是难以持续的,在以后的期间内必定会转为其他类型的企业。

“溢正盈负型”公司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收回了前期大额的应收账款,虽然在当前没有盈利,但却由于货款的收回使得净溢余现金为正;也可能是由于一些投资的收回。

根据汪老师书中的描述,这个类型的企业有一半是ST公司,这个现象值得去进一步的深究。

(6)溢盈双负型

符合“净溢余现金<0”,同时“净利润<0”条件的企业称之为“溢盈双负型”的公司。

这类公司是典型的“现金黑洞”公司,企业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现金周转问题,同时也无法进行盈利。

这样的企业已毫无投资的价值,如果无法在短时间内补充资金,那只有等着破产清算了。

通过以上的分类,各个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一目了然,除了第一类的“赚钱能力标准型”企业,其他各类企业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

“赚钱能力过火型”和“溢正盈负型”企业过高的净溢余现金都是很难以维持的,这些由应收账款的回收等特殊项目引起的现金流入在后期必将趋于减少,企业的净溢余现金不可能持续走高。

而“赚钱能力偏弱型”、“溢负盈正型”和“溢盈双负型”企业可能面临着较大的问题了,也许现金流的偏弱是由于扩大生产投资造成,但这样的情况是不可持续的。

而如果是由于赊销的货款难以收回等原因引起的,那么企业的盈利质量就要大打折扣了,如果企业不采取进一步的措施,经营活动很快就会难以进行下去了,企业将很有可能面临着破产的可能性。

4.3净溢余现金比率分析

4.3.1股东专属的现金池溢余率

在传统的公司金融和财务分析中,对资产盈利能力的评价通常采用的是净资产收益率这一指标,但这一指标并不能准确地说明企业的盈利质量,因为在权责发生制下,部分净利润只是账面上的盈利,要想科学地评价资产的盈利质量,就必须引入净溢余现金对该指标进行修正,公式如下:

净溢余现金是扣除了当期偿付的现金利息和当期分派的现金股利之后所得到的现金余额,这部分是完全归属于股东的未分配现金。

因而,用净溢余现金除以权益性现金的平均占用额就得到股东专属的现金池溢余率,表示一元的权益性现金投入能够赚到多少钱。

该指标值越高,则表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好,日常经营获取现金收益的能力也越强,所以在衡量企业资产的盈利质量时,股东专属的现金池溢余率比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可靠性更强,更具有说服力。

同时,该指标还可以模仿杜邦体系进行如下的分解:

这个指标体系中的变量都是现金流量,其中内生性现金流入比起杜邦体系中的销售收入更具可靠性,它剔除了赊销引起的应收账款的影响,能够更加客观地表明当期的现金流入。

前一个因子可以称之为“内生性现金流入溢余率”,表示每一元内生性现金流入所带来的净溢余现金;后一个因子可以称之为“权益性现金年周转次数”,表明权益性现金的利用效率。

4.3.2每股净溢余现金

过去在公司金融和财务分析中一般用每股净收益来表现企业的每股盈利能力,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已经发现了净利润在反映盈利质量上的一些明显的弊端和缺陷,因此,每股净收益实际上并不能说明企业真实的盈利质量。

在提出了净溢余现金的概念之后,可以对美股净收益指标进行修正,用每股净溢余现金来反映股东可支配的溢余现金额,公式如下:

该指标可以反映企业每股分派股利的最大能力,因此,该指标与每股净收益指标相比更客观、更实际。

若企业的每股净溢余现金经常性地大于每股净收益,则说明企业在经营中资金来源十分充足,经营状况稳定,股东利益能够得到现金保障,这也是企业现金流量的最佳状态;反之,则企业将面临现金支出拮据的境况,相应的,股东也得不到应有的现金流入。

4.3.3市溢率

与市盈率类似,在引入了净溢余现金后,市溢率也是一个评估企业股票投资报酬和投资风险的一个重要参数,公式如下:

从市溢率中可以看出普通股每股可赚取的净溢余现金,反映了投资者对未来收益的预期。

如果公司具有高的市溢率,表明企业的发展潜力较好,但同时投资该家企业也会存在较大的风险。

由于市溢率的分母是比净利润更加客观的净溢余现金,因而市溢率比市盈率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发展潜力。

5结论

长久以来,投资者、债权人等财务报表外部使用者关注的重点都集中在了利润表上,净利润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区域。

但是随着一系列大型企业财务丑闻的爆出,现金流正逐渐取代净利润的地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代理财环境正逐步转变为“现金至尊”,企业和投资者越来越重视现金流量状况和现金流量所包含的企业的重要信息。

本文首先对会计利润进行了再研究,指出了会计利润在衡量企业盈利质量方面的缺陷;然后对现金流在反映企业业绩方面的优势进行了阐述。

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对汪老师所提出的净溢余现金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从净溢余现金的涵义、净溢余现金与净利润数值的比较以及与净溢余现金相关的财务指标这三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净溢余现金。

本文期望可以借用汪老师提出的净溢余现金理论为企业提出科学、客观、可行的发展能力评价方法,以正确引导企业的行为,避免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近视症”,从而使企业可以步入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辛作义.浅谈“利润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的缺陷[J].财税与会计,2003(11):

40-41.

[2]程晓瑜.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以现金流最大化为约束条件的企业利润最大化[J].经济师,2007(5):

175-176.

[3]侯君邦.财务状况评价中的利润与现金流[J].现代商业,2009(33):

263-264.

[4]娄兆麟.现金流与企业盈利质量分析[J].会计之友,2008(4)上:

38-39.

[5]孙岚.基于现金流的企业发展能力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6]汪一凡.原来会计可以这么用[M].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0.

[7]汪一凡.管理会计“现金池溢余效能研究”[J].财务与会计,2010(02):

75-76.

[8]汪一凡.现金流会计及其在集团战略管理中的作用[J].财务与会计,2008(10):

23,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