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TT 3004无源分布系统 无源器件检测规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14683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7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ZTT 3004无源分布系统 无源器件检测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QZTT 3004无源分布系统 无源器件检测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QZTT 3004无源分布系统 无源器件检测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QZTT 3004无源分布系统 无源器件检测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QZTT 3004无源分布系统 无源器件检测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QZTT 3004无源分布系统 无源器件检测规范.docx

《QZTT 3004无源分布系统 无源器件检测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ZTT 3004无源分布系统 无源器件检测规范.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QZTT 3004无源分布系统 无源器件检测规范.docx

QZTT3004无源分布系统无源器件检测规范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ZTT3004—2016

代替Q/ZTT1003.3—2014

无源分布系统无源器件检测规范

PassiveDistributionSystemPassiveComponentsTestSpecification

版本号:

V2.0

2016-02-15发布

2016-02-15实施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目  次

前  言

本标准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均简称为“中国铁塔”)的实际情况,细化和明确了无源分布系统无源器件的检测规范,满足多系统共享室内分布系统的应用需求,并为入网检测和无源分布系统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本标准主要包含无源器件产品的检测项目和检测要求,适用于无源器件产品的质量检测,适用于送检和抽检产品的检测。

本标准应和同期发布的Q/ZTT3003-2016《无源分布系统无源器件技术要求》配套使用。

本标准代替Q/ZTT1003.3-2014《无源分布系统无源器件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V1.0)-试行》中测试方法相关的内容。

自本标准发布之日起,原标准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中国铁塔通信技术研究院负责解释和监督执行。

本标准主编单位:

中国铁塔通信技术研究院。

无源分布系统无源器件检测规范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源器件产品的检测项目和检测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规定的无源器件产品的质量检测,适用于送检和抽检产品的检测。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国家及行业标准对于本标准的应用必不可少。

凡是注日期的,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A:

低温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B:

高温

GB/T2423.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b:

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Db:

交变湿热(12h+12h循环)

GB/T2423.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

冲击

GB/T2423.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Eb和导则:

碰撞

GB/T2423.1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Fc:

振动(正弦)

GB/T2423.1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Ka:

盐雾

GB/T3873-1983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YD/T2740.5-2014无线通信室内信号分布系统第5部分:

无源器件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三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三.1插入损耗InsertionLoss

发射机输出功率和接收机输入功率通过无源器件在有效工作带宽内引入的传输损耗,包括功率分配损耗、导体损耗、介质损耗、反射损耗等。

三.2电压驻波比VoltageStanding-waveRatio(VSWR)

无源器件或有源器件中,除信源的输入端(或输出端)以外的其他端口与标称阻抗负载相连接,信源的输入端(或输出端)电压的波峰和波谷的比值。

三.3带内波动(纹波)InbandRipple

无源器件输入至输出端口在通带范围内信号的波峰与波谷的差值。

三.4耦合度CouplingDegree

耦合器耦合支路与通路信号强度的差值。

三.5功率容量PowerCapacity

无源器件由消耗产生热能,不会导致器件的老化、变形以及电压飞弧现象出现时,所允许的最大功率负荷。

三.6无源互调PassiveIntermodulation

由于器件机械结构接触不良、虚焊和表面氧化、材质磁性导体和射频传导面的污染、工艺及设计因素引起的非线性,在两个或更多的频率混合在一起产生的寄生杂散信号。

四检测项目

1

四.1功分器

表1功分器检测项目明细表

序号

分类

指标

备注

1

电气性能指标

平均功率容量

2

插入损耗

3

带内波动

4

输入端口电压驻波比

5

输入端口反射互调

包含三阶互调和五阶互调

6

环境与可靠性试验项目

振动试验

7

高温试验

8

低温试验

9

恒定湿热试验

选做

10

盐雾试验

选做

11

工艺和材料检测项目

内导体、腔体和盖板材料

12

内导体和腔体表面镀层

13

表面工艺、结构件和焊点工艺

14

接头外导体和内导体材料

四.2耦合器

表2耦合器检测项目明细表

序号

分类

指标

备注

1

电气性能指标

平均功率容量

2

耦合度偏差

3

插入损耗

4

带内波动

5

输入端口电压驻波比

6

最小隔离度

7

输入端口反射互调

包含三阶互调和五阶互调

8

环境与可靠性试验项目

振动试验

9

高温试验

10

低温试验

11

恒定湿热试验

选做

12

盐雾试验

选做

13

工艺和材料检测项目

内导体、腔体和盖板材料

14

内导体和腔体表面镀层

15

表面工艺、结构件和焊点工艺

16

接头外导体和内导体材料

四.33dB电桥

表33dB电桥检测项目明细表

序号

分类

指标

备注

1

电气性能指标

平均功率容量

2

插入损耗

3

带内波动

4

输入端口电压驻波比

5

隔离度

6

输入端口反射互调

包含三阶互调和五阶互调

7

环境与可靠性试验项目

振动试验

8

高温试验

9

低温试验

10

恒定湿热试验

选做

11

盐雾试验

选做

12

工艺和材料检测项目

内导体、腔体和盖板材料

13

内导体和腔体表面镀层

14

表面工艺、结构件和焊点工艺

15

接头外导体和内导体材料

四.4衰减器(选做)

表4衰减器检测项目明细表

序号

分类

指标

备注

1

电气性能指标

平均功率容量

2

衰减度误差

3

带内波动

4

输入端口电压驻波比

5

输入端口反射互调

包含三阶互调和五阶互调

6

环境与可靠性试验项目

振动试验

7

高温试验

8

低温试验

9

恒定湿热试验

选做

10

盐雾试验

选做

11

工艺和材料检测项目

内置安装管、衰减片、接头和绕线线缆材料

12

内置安装管和结构表面镀层

13

结构件稳固度

四.5负载

表5负载检测项目明细表

序号

分类

指标

备注

1

电气性能指标

平均功率容量

2

输入端口电压驻波比

3

输入端口反射互调

包含三阶互调和五阶互调

4

环境与可靠性试验项目

振动试验

5

高温试验

6

低温试验

7

恒定湿热试验

选做

8

盐雾试验

选做

9

工艺和材料检测项目

内置安装管、吸收负载、接头和绕线线缆材料

10

内置安装管和结构表面镀层

11

结构件稳固度

五基本测试环境

五.1常规测试条件

除特殊规定外,所有测试均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

——温度:

+15℃~+35℃;

——相对湿度:

45%~75%;

——大气压:

70kPa~106kPa。

五.2极限测试条件

极限测试条件参考第7节中环境试验要求。

五.3不确定度及判断依据

Q/ZTT3003-2016《无源分布系统无源器件技术要求(V2.0)》所定义的所有指标,均已包含测试系统不确定度影响,所有指标测试判断均按照定义指标要求判断。

六电气性能检测要求

六.1功分器

六.1.1网络分析仪校准

网络分析仪的校准可以采用电子校准件进行校准,也可以使用机械校准件进行校准,本标准首选采用附带电子校准件的网络分析仪进行双端口校准。

六.1.1.1电子校准件校准

a)设置网络分析仪的中频带宽为1KHz,POWER为0dBm,扫描点数最低为801,可以设置更多的扫描点数,对测试仪表进行双端口校准;

b)网络分析仪按图1连接电子校准件,网络分析仪的校准方式选择电子校准双端口校准。

图1电子校准件校准

六.1.1.2机械校准件校准

a)在网络分析仪port2口加装10dB衰减器(要求衰减器驻波比低于1.1,带内平坦度≤0.1dB,按照校准及测试需求可适当添加转接头),设置网络分析仪的中频带宽为1KHz,POWER为0dBm;

b)网络分析仪按图2连接机械校准件对网络分析仪双端口校准。

图2机械校准件校准

六.1.2插入损耗和带内波动

c)按图3或图4示连接测试系统,除待测OUT口外,在功分器的其他输出端口加匹配负载;

图3电子校准件校准后功分器插入损耗和带内波动测试

图4机械校准件校准后功分器插入损耗和带内波动测试

d)设置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工作频段为800-2700MHz,显示参数为S21;

e)读取S21曲线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f)用最小值的绝对值减去最大值的绝对值即为功分器的带内波动;

g)最小值的绝对值即为功分器的总插损;

h)更换其它输出端口,重复步骤b-f;

i)比较所有端口测试值,将最大值(最差值)记录为功分器的差损和带内波动。

六.1.3输入端口驻波比

j)设置网络分析仪的中频带宽为1KHz,POWER为0dBm,扫描点数最低为801,可以设置更多的扫描点数,对测试仪表进行双端口校准;

k)按图5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在功分器的所有输出端口加匹配负载;

l)设置网络分析仪的工作频段为800-2700MHz,测试输入端口S11参数;

m)读取曲线上的最大值即为输入端口驻波比。

图5功分器驻波比测试

六.1.4输入端口反射互调

图6功分器输入端口反射互调测试

n)对互调测试仪进行校准,测试环境要满足附录A.5要求;

o)按照图6连接测试系统,功分器输入端口接仪表REV端口(2载波功率输出端口),其余输出端口接低互调测试负载;各接口均使用力矩扳手按规定力矩(N头:

10~15N;DIN头:

15~20N)拧紧,测试完毕前不得再次接触测试电缆和被测件;

p)设置互调测试仪载波频率和无源互调阶数(3/5),频率配置为仪表默认配置,互调阶数为3阶;

q)设置互调测试仪输出功率,两载波均为43dBm;

r)设置互调测试仪测试模式,要求为反向(Rerverse)模式;

s)设置互调测试仪扫描方式,要求为扫频方式;

t)执行测试;

u)读取仪表所显示的电平值;

v)取最大电平值即为该次测试3阶互调值;

w)重复步骤c-i,测试5阶互调值;

x)更换其他频段互调测试仪,重复步骤b-j,测试功分器在其他频段的3阶,5阶互调值;

y)分别选取多个频段测试的3阶和5阶测试值的最大值(最差值),记为该功分器的互调抑制值;

zz)第一次测试中发现器件互调指标测试不合格时,重新连接所有接头(连接要求与步骤b中一致),再进行一次测试。

单个器件的单个端口最多允许测试3次,在3次测试结果中取最优值记为该端口的反射互调结果。

六.2耦合器

六.2.1耦合度偏差

aa)设置网络分析仪的中频带宽为1KHz,POWER为0dBm,扫描点数最低为801,可以设置更多的扫描点数,对测试仪表进行双端口校准;

bb)按图7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在耦合器的输出端口加匹配负载;

图7耦合器耦合度偏差测试

cc)设置网络分析仪的工作频段为800-2700MHz,显示参数为S21;

dd)读取S21曲线上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ee)用最小值的绝对值减去耦合度设计值,再用最大值的绝对值减去耦合度设计值,比较两个差值的绝对值,取其中大的一个值,即为耦合度偏差。

六.2.2插入损耗及带内波动

ff)设置网络分析仪的中频带宽为1KHz,POWER为0dBm,扫描点数最低为801,可以设置更多的扫描点数,对测试仪表进行双端口校准;

gg)按图8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在耦合端口加匹配负载;

hh)设置网络分析仪的工作频段为800-2700MHz,显示参数为S21;

ii)读取S21曲线上的最小值;

jj)最小值的绝对值即为耦合器的总插入损耗;

kk)用最小值的绝对值减去最大值的绝对值即为耦合器的带内波动。

图8耦合器插入损耗及带内波动测试

六.2.3驻波比

ll)设置网络分析仪的中频带宽为1KHz,POWER为0dBm,扫描点数最低为801,可以设置更多的扫描点数,对测试仪表进行双端口校准;

mm)按图9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在输出端口和耦合端口加匹配负载;

图9耦合器驻波比测试

nn)设置网络分析仪的工作频段为800-2700MHz,显示参数为S11;

oo)读取曲线上的最大值即为输入端的驻波比;

pp)更换端口重复上述操作;

qq)比较所测的输入端、输出端、耦合端的值,最大值(最差值)即耦合器的端口驻波比。

六.2.4隔离度

rr)设置网络分析仪的中频带宽为1KHz,POWER为0dBm,扫描点数最低为801,可以设置更多的扫描点数,对测试仪表进行双端口校准;

ss)按图10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在输入端口加匹配负载;

tt)设置网络分析仪的工作频段为800-2700MHz,显示参数为S21;

uu)读取曲线上的最大值(最差值),对其取绝对值即为其隔离度。

图10耦合器隔离度测试

六.2.5输入口反射互调

图11耦合器输入口反射互调测试

vv)对互调测试仪进行校准,测试环境要满足附录A.5要求;

ww)按照图11连接测试系统,耦合器输入端口接仪表REV端口(2载波功率输出端口),输出及耦合端口接低互调测试负载;各接口均使用力矩扳手按规定力矩(N头:

10~15N;DIN头:

15~20N)拧紧,测试完毕前不得再次接触测试电缆和被测件;

xx)设置互调测试仪载波频率和无源互调阶数(3/5),频率配置为仪表默认配置,互调阶数为3阶;

yy)设置互调测试仪输出功率,两载波均为43dBm;

zzz)设置互调测试仪测试模式,要求为反向(Rerverse)模式;

aaa)设置互调测试仪扫描方式,要求为扫频方式;

bbb)执行测试;

ccc)读取仪表所显示的电平值;

ddd)取最大电平值即为该次测试3阶互调值;

eee)重复步骤c-i,测试5阶互调值;

fff)更换其他频段互调测试仪,重复步骤2-10,测试耦合器在其他频段的3阶,5阶互调值;

ggg)分别选取多个频段测试的3阶和5阶测试值的最大值(最差值),记为该耦合器的互调抑制值;

hhh)第一次测试中发现器件互调指标测试不合格时,重新连接所有接头(连接要求与步骤b中一致),再进行一次测试。

单个器件的单个端口最多允许测试3次,在3次测试结果中取最优值记为该端口的反射互调结果。

六.33dB电桥

六.3.1插入损耗和带内波动

iii)设置网络分析仪的中频带宽为1KHz,POWER为0dBm,扫描点数最低为801,可以设置更多的扫描点数,对测试仪表进行双端口校准;

jjj)按图12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在端口IN2和OUT2加匹配负载;

kkk)设置网络分析仪的工作频段为800-2700MHz,显示参数为S21;

lll)读取S21曲线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mmm)用最小值的绝对值减去最大值的绝对值即为3dB电桥的带内波动;

nnn)曲线上的最大值即为端口IN1和OUT1的插入损耗;

ooo)测试端口IN1和OUT2;IN2和OUT2;IN2和OUT1的插入损耗和带内波动方法同上;

ppp)分别取四组连接方式下的差损和带内波动的最大值(最差值)记录下来,即为该电桥的差损和带内波动;

qqq)只有一个OUT口的电桥,则只测试IN1和OUT及IN2和OUT两组连接方式的差损和带内波动,取最大值(最差值),即为该电桥的差损和带内波动。

图123dB电桥插入损耗和带内波动测试

六.3.2驻波比

rrr)设置网络分析仪的中频带宽为1KHz,POWER为0dBm,扫描点数最低为801,可以设置更多的扫描点数,对测试仪表进行双端口校准;

sss)按图13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在端口IN2、OUT1和OUT2加匹配负载;

ttt)设置网络分析仪的工作频段为800-2700MHz,输出功率为3dB电桥功率范围内,显示参数为S11;

uuu)读取曲线上的最大值即为该端口驻波比;

vvv)更换端口其余的in和out口重复上述操作;

www)比较所测端口的值,最大值(最差值)即为3dB电桥的端口驻波比。

图133dB电桥驻波比测试

六.3.3隔离度

xxx)设置网络分析仪的中频带宽为1KHz,POWER为0dBm,扫描点数最低为801,可以设置更多的扫描点数,对测试仪表进行双端口校准;

yyy)按图14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在端口OUT1和OUT2加匹配负载;

zzzz)设置网络分析仪的工作频段为800-2700MHz,输出功率为3dB电桥功率范围内,显示参数为S21;

aaaa)读取曲线上的最大值(最差值),对其取绝对值即为输入端口隔离度;

bbbb)更换输入输出端口连接,将网络分析仪的两个端口分别连接电桥的OUT1和OUT2,两个IN端口加匹配负载,重复上述操作,可以得到输出端口隔离度;

cccc)在输入端口隔离度和输出端口隔离度中取最小值(最差值),即隔离度测试结果;

dddd)只有一个OUT口的电桥,则仅测试IN1和IN2之间输入端口隔离度。

图143dB电桥隔离度测试

六.3.4反射互调

图153dB电桥反射互调测试

eeee)对互调测试仪进行校准,测试环境要满足附录A.5要求;

ffff)按照图15连接测试系统,将电桥的输入口IN1接仪表REV端口(2载波功率输出端口),其余三个端口接低互调测试负载;各接口均使用力矩扳手按规定力矩(N头:

10~15N;DIN头:

15~20N)拧紧,测试完毕前不得再次接触测试电缆和被测件;

gggg)设置互调测试仪载波频率和无源互调阶数(3/5),频率配置为仪表默认配置,互调阶数为3阶;

hhhh)设置互调测试仪输出功率,两载波均为43dBm;

iiii)设置互调测试仪测试模式,要求为反向(Rerverse)模式;

jjjj)设置互调测试仪扫描方式,要求为扫频方式;

kkkk)执行测试;

llll)读取仪表所显示的电平值;

mmmm)取最大电平值即为该次测试3阶互调值;

nnnn)重复步骤c-i,测试5阶互调值;

oooo)更换端口,将电桥的另一个输入端口IN2接仪表REV端口,重复2-10,测试电桥的另一个输入端口IN2的输入反射互调;

pppp)更换其他频段互调测试仪,重复步骤2-11,测试电桥的IN1和IN2两个输入口在其他频段的3阶,5阶反射互调值;

qqqq)所有3阶测试值中的最大值(最差值)记为该电桥的3阶互调值,5阶互调值同样记录最大值;

rrrr)第一次测试中发现器件互调指标测试不合格时,重新连接所有接头(连接要求与步骤b中一致),再进行一次测试。

单个器件的单个端口最多允许测试3次,在3次测试结果中取最优值记为该端口的反射互调结果。

六.4衰减器

六.4.1衰减度误差和带内波动

ssss)设置网络分析仪的中频带宽为1KHz,POWER为0dBm,扫描点数最低为801,可以设置更多的扫描点数,对测试仪表进行双端口校准;

tttt)按图16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图16衰减器衰减度和带内波动测试

uuuu)设置网络分析仪的工作频段为800-3000MHz,显示参数为S21;

vvvv)读取S21曲线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wwww)最小值的绝对值减去最大值的绝对值的差值即为衰减器的带内波动;

xxxx)用最小值的绝对值减去衰减值规格,差值取绝对值得到max;再用最大值的绝对值减去衰减值规格,差值取绝对值得到min,比较max和min,取其中较大的一个值,即为衰减度误差。

六.4.2驻波比

yyyy)设置网络分析仪的中频带宽为1KHz,POWER为0dBm,扫描点数最低为801,可以设置更多的扫描点数,对测试仪表进行双端口校准;

zzzzz)按图17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在输出端口加匹配负载;

图17衰减器驻波比测试

aaaaa)设置网络分析仪的工作频段为800-3000MHz,显示参数为S11;

bbbbb)读取曲线上的最大值即为该端口驻波比;

ccccc)更换测试输出端口,重复上述步骤,可测得输出端口驻波比,比较两端口测试值,取最大值(最差值)即为衰减器的驻波。

六.4.3输入端口反射互调

图18衰减器三阶互调测试

ddddd)对互调测试仪进行校准,测试环境要满足附录A.5要求;

eeeee)按照图18连接测试系统,衰减器输入端口接仪表REV端口(2载波功率输出端口),输出端口接低互调测试负载;各接口均使用力矩扳手按规定力矩(N头:

10~15N;DIN头:

15~20N)拧紧,测试完毕前不得再次接触测试电缆和被测件;

fffff)设置互调测试仪载波频率和无源互调阶数(3/5),频率配置为仪表默认配置,互调阶数为3阶;

ggggg)设置互调测试仪输出功率,两载波均为43dBm或33dBm(50W及以上规格的衰减器测试互调时,两载波均为43dBm;50W以下规格的衰减器测试互调时,两载波均为33dBm);

hhhhh)设置互调测试仪测试模式,要求为反向(Rerverse)模式;

iiiii)设置互调测试仪扫描方式,要求为扫频方式;

jjjjj)执行测试;

kkkkk)读取仪表所显示的电平值;

lllll)取最大电平值即为该次测试3阶互调值;

mmmmm)重复步骤c-i,测试5阶互调值;

nnnnn)更换其他频段互调测试仪,重复步骤b-j,测试衰减器在其他频段的3阶,5阶互调值;

ooooo)分别选取两个频段测试的3阶和5阶测试值的最大值(最差值),记为该衰减器的互调抑制值;

ppppp)第一次测试中发现器件互调指标测试不合格时,重新连接所有接头(连接要求与步骤b中一致),再进行一次测试。

单个器件的单个端口最多允许测试3次,在3次测试结果中取最优值记为该端口的反射互调结果。

六.5负载

六.5.1驻波比

qqqqq)设置网络分析仪的中频带宽为1KHz,POWER为0dBm,扫描点数最低为801,可以设置更多的扫描点数,对测试仪表进行双端口校准;

rrrrr)按图19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图19负载驻波比测试

sssss)设置网络分析仪的工作频段为800-3000MHz,显示参数为S11;

ttttt)读取曲线上的最大值即为该负载端口驻波比。

六.5.2反射互调

图20衰减器三阶互调测试

uuuuu)对互调测试仪进行校准,测试环境要满足附录A.5要求;

vvvvv)按照图20连接测试系统,负载输入端口接仪表REV端口(2载波功率输出端口);各接口均使用力矩扳手按规定力矩(N头:

10~15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