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和择业问题的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09041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和择业问题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和择业问题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和择业问题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和择业问题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和择业问题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和择业问题的研究.docx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和择业问题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和择业问题的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和择业问题的研究.docx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和择业问题的研究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中文题目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和择业问题的研究

 

 

摘要

金融危机席卷中国,无疑会导致其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出口受到抑制,出口的减速减少了劳动力的需求,这必然会减弱企业对就业的拉动能力。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指出,从我国劳动力市场监测情况看,2008年第3季度企业用人需求与2007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一些地区新增就业人数增速减缓。

[1]同时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给就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在危机的影响下,解决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本文阐述了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与择业现状;分析了金融危机影响大学生就业与择业的原因,提出了应对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与择业的对策。

关键词:

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与择业;

 

目录

一、绪论……………………………………………………………………………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

(二)文献综述…………………………………………………………………2

二、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与择业现状的分析……………………………3

(一)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现状……………………………………………3

(二)金融危机下大学生择业状况……………………………………………5

三、金融危机下影响大学生就业与择业的因素分析……………………………6

(一)金融危机下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6

(二)金融危机下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因素……………………………………7

四、应对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与择业的对策…………………………………9

(一)深化教学质量,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9

(二)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择业技能………………………………10

(三)完善择业教育,树立正确的择业观…………………………………11

(四)改进大学生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市场………………………………12

结论……………………………………………………………………………13

参考文献…………………………………………………………………………14

致谢………………………………………………………………………………14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009年,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接近610万人。

与此同时,金融危机正在渗透到全球每个角落,股市持续低迷,经济增长放缓,不少企业纷纷通过裁员来试图度过危机。

逐年增加的数以百万计的高校毕业生与经济增速放缓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010年,国家教育部也表示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30万人,因此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压力不言而喻,大学生正面临着就业“寒冬”。

面对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人加入到“考研”和“考公”的队伍当中试图避免直面就业。

同时也有一些人认为,挑战就是机遇,只有直面挑战才能走上成功的道路。

那么,大学生就业面对金融危机将何去何从?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到底有多大影响?

促进就业是政府的重要公共责任,虽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鲜明地指出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国务院办公厅也于2009年2月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各省市、高校也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努力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各种服务[2]。

但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大企业纷纷裁员,一些国内企业同样缩减了用人计划。

各大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纷纷表示,近几年用人单位校园招聘规模缩小,招聘人数也明显减少。

山东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王纪磊说,目前仅有140家企业来该校参加校园招聘,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0—50家。

王纪磊表示,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到该校招聘的房地产企业几乎没有,制造业、汽车行业招聘规模都在减小,有些单位只宣不招,只到校园做宣讲会,但最终一个学生也没有落实。

教育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也表示,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就业仍然存在着不利影响,有人称2009年是我国就业形势最严峻的一年,但2010却是我国就业形势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人才强国,是我国在新时期提出的一个战略目标。

大学毕业生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肩负着科教兴国、振兴中华的光荣历史使命,对他们的合理配置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3]。

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能否使大学生这支生力军做到各尽其职、各尽所能,已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现实问题。

大学生面对金融危机如何就业与择业,这个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理论界也因此涌现出一大批相关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而繁琐的工程,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因此必须高度重视

(二)文献综述

对于当前经济危机情况下大学生就业与择业状况,许多学者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李佳敏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研究》中认为,在全球金融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必须认真分析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

陈振娟在《大学生择业心理与社会需求之矛盾分析》中认为,大学生即将融入社会,所以更需要考虑这一群体处境的改善。

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解决不好,必然会影响个人的发展,甚至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隐患。

因此,解决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是需要国家、企业、个人共同努力的。

罗菲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中指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存在着一些严重问题。

周莹莹在《金融危机下当代大学生职业动机结构及其发展特点》中认为,金融危机下,很多应届毕业生又拿起了课本投入到考研的复习当中,考上研究生,也是一种应对金融危机的方法。

卢佼在《全球次贷危机背景下我国青年失业问题及对策之研究》中认为,金融风暴将在客观上促进我国就业结构的调整,国家以及各地方政府非常重视高校就业,并且制定了许多政策予以引导,这些政策在今后还将会进一步加大力度,并对大学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蒋阳飞在《全球经济危机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认为:

学生就业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国家、社会和个人各方面事业的发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已从过去“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转变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

邵永同在《当前金融危机我国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择业观研究》认为,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项既复杂又繁琐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推波助澜下,使本来趋紧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更是雪上加箱,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只有经过理性的思考和分析,才能针对各种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科学应对之策。

李荣华在《次贷危机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及教育研究》认为,当前,国际金触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因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以上各种观点可以看出,有些人认为在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与择业应该受到个高校甚至是国家的重视,长久以来大学生的就业与择业就是社会的一大难题,如今,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显得更为艰难;也有一些人认为金融危机虽然加大了大学生就业与择业的难度,但是,由于个高校和国家的重视,他们出台的一些政策和所做的努力同时也会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综合而言,在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就业,我们必须要先认清引起大学生就业困难现状的原因,只有抓住了真正的原因才能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

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和择业问题的现状和原因,进而提出应深化教学质量、加强就业指导、完善择业教育和改进就业政策等措施来解决大学生就业和择业问题。

二、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与择业现状的分析

(一)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现状

大学生就业难已不是一个新问题,2007年全国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至今仍然有100万没有找到工作。

据统计,2008年全国毕业生达532万人,比去年增加64万,2009年毕业生求职大军已达592万人,2010年毕业大军也突破了600万大关。

从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状况统计看,和近几年相比,大学生就业比率有所下降。

金融风暴使得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由此带来的是企业倒闭、工作岗位减少、大量员工失业、农民工返乡、外资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始裁员。

同时,众多企业也已开始进行结构调整,招聘人数计划也在大幅度缩水,大学毕业生正面临着就业的最冷“寒冬”[4]。

国际金融风暴对于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人才需求总量缩减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

有数据表明,2010年毕业生达到630万之高,这就意味着今后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将会更加凸显。

随着金融危机在中国的不断蔓延与渗透,在造成经济整体下滑的同时,势必会影响到企业。

近几年,美国次贷危机无疑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转手,全球经济持续动荡,金融危机肆虐全球。

某项美国民调结果显示,在金融危机最鼎盛时期,近1/3的美国人认为金融危机可能令自己职位不保。

经济大幅度波动、企业破产,企业裁员,失业率的不断攀升已经是不可避免了。

因此,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各国面临和关注的一个焦点。

据了解,很多企业虽然在网上登出了校园招聘启事,但是真正开始实质招聘的还是少数;或者虽是在实质招聘,但是招聘人数很少。

在此次金融海啸中,房地产、金融证劵、进出口行业是受到影响最大的行业,目前,这些行业中的一些企业的员工薪资水准和盈利模式已经受到了影响,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计划也有所减少甚至取消。

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传导,使企业发展进入不景气周期,企业招聘需求普遍下降,在校大学生的人才需求计划已经缩减。

以广东为例,2010年第三季度应届高校毕业生进场求职的数量增幅明显,比上年同期增幅达19.1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求职者数量所占比例也同比上升了近5个百分点,技能等级人数、技术等级人数同比增幅分别达5.12%和3.94%。

从全国的情况看,根据劳动力市场监测情况,2010年第三季度企业用人需求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一些地区新增就业人数增速减缓。

据深圳人才市场的统计,从2010年第二季度开始,人才市场进场招聘的单位数量就开始明显减少,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又下降了三成。

与之相对应的是,连续四个月,找工作的人数增长了近四成。

(二)就业预期恶化

对于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中国人才市场来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就业将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在整体就业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应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将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

据初步估计,此次金融风暴至少使华尔街丧失3.5万到4万个工作机会,同时拖累相关产业减少13万个就业机会。

裁员、减薪风暴很快就从金融业扩展到其他经济领域,中国的金融业虽然没有出现大规模裁员现象,但减薪已经成为事实,不久前披露的报表数据显示,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成减薪重灾区。

多数大学生对就业的预期骤然下降。

尽管当前珠三角区域倒闭的主要是中小型企业,影响的主要是中低端就业市场,但是这种形势对于大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不可小看,加之社会投资增幅也有所下降,而政府投资对于经济发展以及就业的影响由于时滞暂时还没有体现出来,因此大学生的就业预期很难短期内得到扭转。

(三)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差,许多企业招聘门槛提高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许多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都受到了严重的波动,为了减少开支减低成本,他们当中有的裁员有的降低薪水。

许多企业出于人力成本的考虑,在招聘会上不断提出高要求,使得大学生就业更为困难。

而且在招聘过程中企业也纷纷表示,现在的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极差,自身素质也不高。

金融危机下企业的招聘门槛抬高和毕业生实践能力的不足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尤为严峻。

(四)考研、考公务员热潮

由于金融危机,毕业生就业不理想,众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选择了考研或公务员或出国。

2009年国家公务员的人数就已经达到了105万人,2010年公务员人数相比2009年更为惊人。

据教育部的安排,2010年研招全国招生总规模为46.5万人,与2009年基本持平。

而2010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611万,比2009年增加52万人,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大量毕业生仍会选择考研。

(二)金融危机下大学生择业状况

据统计数据显示,受国际金融风暴等因素影响,近几年的有效招聘职位数都减少了不少,其中,金融业、房地产等行业招聘行情萎缩尤其明显。

2008年以来,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如长江三角、珠江三角都受到一定程度冲击,并导致不少企业倒闭。

企业不景气,对于就业市场而言肯定是不利消息[5]。

1.注重物质利益,功利色彩浓重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往年毕业生大都选择在东部就业。

金融危机之后,东部地区受到了严重影响,许多企业都倒闭了。

但是有些大学生受经济利益驱使,在择业上仍然选择东部地区发达城市,而较少考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据调查发现,有不少数重点大学毕业生用“三到”概括了自己的职业选择:

—到国外、二到沿海、三到最赚钱的地方去。

他们对职业的选择首先考虑到的既不是专业对口,也不是就业的难度和经济的状况,他们感兴趣和关注的是职业的物质利益,比如工资、福利等。

2.择业思想不实际,只注重眼前  

目前,许多大学生在选择就业过程中抱着不切实际的思想,高不成低不就,只注重眼前利益。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报导,一位大学毕业生被介绍去了一家企业,但回来后却垂头丧气的,他说那家厂太偏了,干上几年人就变儍了,一个月工资才一千多一点,其实有这样想法的大学生不在少数。

看到这我们不禁反问: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各国经济速度都放缓,失业率不断上升,在这种情形下,我们还能妄想企业给一名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一份既方便又收入可观的工作吗?

许多大学生并没有认识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并没有适时的根据就业情况来放低就业要求,择业思想不切实际。

3.就业形势严峻导致胡乱择业

近几年的大学毕业生似乎有点生不逢时,尤其是2008年的毕业生就业难度甚至不亚于高考。

为了抓住更多机会,毕业生都在海投简历,但结果却令人沮丧,即使简历通过了面试又屡屡受挫,许多大学生就在这等待中颓废了,当然也有不少数在等待中奋起了,他们一面等待工作机会,一面瞅准机会自主创业。

金融危机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度,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机会越来越少。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出现了一种反常现象,各名校本科生纷纷抢夺以往只属于普通院校大专生的职位,更有甚者,不少大学生竟然涌入一向冷门的服务业,做起了以往根本看不上眼的服务员、收银员等专业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

诚然,金融危机确实加剧了就业的难度,但大学生面前不仅仅只有就业这一条出路,大学生应该珍惜自己的学识学历,转变思想,大胆选择创业,拼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新路来。

三、金融危机下影响大学生就业与择业的因素分析

(一)金融危机下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1.教育改革与经济的发展不适应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快速转型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时期,而我国的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模式还不能适应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产业的快速调整。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和培养模式还不尽合理,许多大学生盲目追逐热门专业,致使专业趋同现象严重,比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法学、等专业人才的供给严重大于需求,而社会急需的某些高新技术专业人才,如:

信息科学、新材料科学和新能源科学等专业人才严重短缺。

另外,专业划分的过多过细导致培养出来的不少毕业生知识面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差,而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发育成熟,人才竞争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市场形势的快速变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一项针对已找到工作的大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他们被用人单位录用的最重要因素是“专业水平”;其次是反映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的“面试的第一印象”;再次是“社会实践经历”。

这个调查说明,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和实践经验是大学生找到理想工作的关键因素,而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正说明了其自身缺乏用人单位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在教学内容、手段、模式等方面与现实的脱节。

2.经济因素制约大学生就业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经济增长速度对于就业具有根本的影响作用.。

我国GDP在2009年之前都一直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但世界金融危机使我国的经济增长率降至9%,经济增长速度减缓,GDP增长的就业弹性降低。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每一个百分点的GDP增长能拉动就业增长约0.3%,相当于带动135万人就业;到本世纪则下降到0.1%,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动逐步减少。

这从根本上制约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全社会就业率。

此外,由于我国是外向型经济,今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批外向型企业相继破产倒闭,导致就业岗位大量流失,用人需求急剧下降,并且这种不利影响随着金融危机形势的进一步恶化而逐步扩大,这使得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更为严峻。

3.社会因素影响大学生的就业

由于金融风暴,许多企业提高了对应聘者的要求,而且还存在一定的招聘歧视,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门槛就变得更高了。

当前高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70%左右,历年累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与今年新增高校毕业生人数汇集,增加了高校毕业生求职人数规模,形成更重的求职压力。

虽然大学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社会的就业压力,但事实上就业压力仍然很大。

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区域选择偏好使得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加偏好大中型城市,区域之前的配置极不平衡。

同时很多企业对人才需求都只看到短期利益,不愿承担对大学生上岗培训的成本,导致高校毕业生择业与企业用人需求存在错位。

目前,“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对大学生就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校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持力度和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信息不足也使得大学生就业困难。

4.大学毕业生自身因素

我国劳动力市场在总量上已经供不应求,大量高技能岗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高技能人才仍将是最抢手的人才。

但在部分地区(中西部)、部分岗位(非技术或低技术岗位)的就业竞争仍很激烈。

[6]虽然此次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调整将为产业升级提供一次机会,也为高技能人才流动创造一次机会,但并不能解决高技能人才总量严重不足的矛盾,随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进,这种矛盾将日益突出。

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对职业定位不准。

部分大学毕业生只是懂得在大学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他们不仅对自己的专业没有太多了解,而且也没有掌握真正职业所需要的技能。

不少大学毕业生对当前就业政策、职业的发展趋势、职业的类型、职业的内涵和职业素质要求缺乏主动认识的意识,或者不懂如何扩展求职渠道,也不掌握求职技巧,不知如何推销自己。

5.就业机制不完善

大学生就业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就业市场欠成熟,就业机制不够完善,不少就业岗位并非人满为患,既存在着“人找岗位”的现象,同时也存在着“岗位找人”的现象,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子还时时显现。

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发展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并存,结构性失业与摩擦性失业同在,总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劳动力需求萎缩,市场对劳动力要素的配置尚未达到优化,导致国内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如此一来给大学毕业生造成的压力就更大了。

(二)金融危机下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因素

1.传统的择业观念

大学生总认为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是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因此选择职业时更注重社会地位、收入、工作环境,追求“三高六点”(起点高、薪水高、职位高;名声好一点、牌子响一点、效益高一点、工作轻一点、离家近一点、管理松一点),到行政机关、到国有企业工作仍然是首选目标。

对2009年大学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毕业生就业单位分布情况是:

到国有企业的占29.7%,到国家机关的占9.2%,到学校的占19.3%,到农村就业的占1.9%。

另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

2009年国家公务员报名工作截止后,通过审核的报名人数创纪录地超过了105万人,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为78:

1,相较于08年的60:

1大幅度增长,报考人数增加20余万人,最后被确认参加考试人数77.5万人,录取率仅有1.75%,2010年的数据则更为惊人。

公务员考试已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性考试录取率最低、竞争最为激烈的考试之一,但大批应届及往届大学毕业生仍投入到这个“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行列中。

2.扭曲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对职业目标的追求与向往,即工作的欲求和动机。

在目前经济快速发展,物质利益快速膨胀的社会潮流影响下,很多学生注重追求名和利,择业时会优先考虑所选职业的地位和经济收入。

农村、基层仍因物质缺乏、保障不利、条件不优,往往不符合这种价值追求,也就难以被选择就业。

对2009年大学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在大中城市就业的毕业生占70.7%,在县城和乡镇就业的毕业生占27.4%,在农村就业的毕业生占1.9%,由此可见,在大中城市就业仍然是毕业生的主要和重点选择,他们总认为大城市才是实现职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地方。

3.择业与社会需求的错位

大学毕业生期望值普遍较高,就业选择与社会需求错位,造成结构性就业难。

教育部最近发布的2009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显示,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就业竞争密度为35%,这种择业取向把经济待遇、就业地区放在首位,导致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应聘者云集,而民营企业、私有企业、艰苦行业、西部、基层农村却招不到急需的大学生。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企业的用人需求所占的比重高达96.8%,机关、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仅占0.6%。

在企业的需求中,以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为主的内资企业用人需求较大,这与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恰好是相反的。

4.就业准备与职业选择

大学生活平淡而有规律,但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生活当中到处都充满着竞争。

在大学生毕业之际,大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

目前,许多大学生就业心理准备不足,无法积极主动的去适应社会的需要。

同时,也有不少数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没用进行清晰的职业规划,清晰的职业规划是寻觅到好工作的前提,而大量事实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在就业之前并没有这样的准备。

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使得大学生就业更为困难,但部分大学生很少意识到这一点,单纯的以为自己可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过于理想化了,完全脱离了现实。

5.择业偏好与行业发展前景

金融危机使得大学生就业遭遇“滑铁卢”。

一直以来,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看重的往往是高薪或是前景,由于经济不景气,也有少许人在择业过程中放弃了许多先前的条件。

[7]但在实际择业过程中,绝大部分大学生仍然坚持着自己的择业偏好,他们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对自己所选行业发展前景进行深度分析,只是盲目的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工作,并没有全面而又理性的思考问题,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许多人干脆走一步看一步,或仅仅以眼前的薪资作参考,或仅仅以环境是否舒适为指标。

四、应对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与择业的对策

(一)深化教学质量,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手段就是提高大学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

提高毕业生质量既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系统工程。

当前主要是要针对高校“扩招”过程中出现的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下滑;教学内容陈旧过时;教学实践环节薄弱等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有碍大学生能力素质提高,社会和用人单位反映强烈的问题,展开积极有效的调整和改革。

1.完善教师整体素质,补充教师队伍数量

适应“扩招”要求,各高校应及时补充教师队伍数量,并以此为契机充实、调整和完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结构。

教师队伍的结构包括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等。

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是一个有机整体,它是一定的人员组成比例和其内部的协调状态。

各层次高校有各层次高校人员组成比例,各高校内部有组成人员的具体协调方式。

在及时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