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案例分析-以洛阳为例-PPT.pptx

上传人:zf 文档编号:11606860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5.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文化名城案例分析-以洛阳为例-PPT.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历史文化名城案例分析-以洛阳为例-PPT.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历史文化名城案例分析-以洛阳为例-PPT.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历史文化名城案例分析-以洛阳为例-PPT.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历史文化名城案例分析-以洛阳为例-PPT.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文化名城案例分析-以洛阳为例-PPT.pptx

《历史文化名城案例分析-以洛阳为例-PP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文化名城案例分析-以洛阳为例-PPT.ppt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文化名城案例分析-以洛阳为例-PPT.pptx

历史文化名城案例分析以洛阳为例,前言,洛阳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不但最早进入文明时代,而且在以后的长时期里,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王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三个王朝建都洛阳,累计建都时间长达1500余年,洛阳以建都最早、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而在中国历史发展和城市建设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古代文明,给洛阳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洛阳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4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00余处,其中龙门石窟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一、背景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扩张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城市古城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关系紧张,古城的破坏以及其整体性被破坏的问题日趋严重。

我国大量的古城面临着消失和破碎化的威胁,古城的保护和展示困难重重。

本文以洛阳为例,进行探索研究,希望能对洛阳古城及遗产的保护提出新的看法和建议。

二、价值评价,洛阳博物馆,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由周公营建,建于公元前12世纪,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

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这里有第一个王朝“夏”王朝,有三代之居“夏、商、周”,是“河图洛书”的故乡,有105位帝王定鼎九州,是华夏民族的精神故乡,是“最早的中国”。

洛阳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早、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

第一,夏朝斟鄩遗址。

位于洛阳市区东,伊河与洛河汇流处上游的二里头村一带,也称“二里头都城遗址”。

是目前我国最早的都城遗址,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在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和中国历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影响。

第二,商都西亳遗址。

位于洛阳市区东、洛河北岸尸乡沟一带。

商代曾多次迁都,该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完好的一座商代早期都城遗址。

第三,东周王城遗址。

在今洛阳市区王城公园一带,东西长2.9千米,南北宽3.5千米,是周天子居住和处理公务的地方。

其“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建筑布局,对后世都城设计和建造影响深远。

第四,汉魏故城遗址。

位于今洛阳市区东15千米处,前身是周代成周城、秦代三川郡郡治和西汉洛阳城,为东汉、曹魏、西晋、北魏4代王朝的都城。

四朝在此建都累计336年。

都城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宏伟壮丽,在中国封建社会建筑史上达到空前水平,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大都市。

城内许多建筑如永宁寺塔、太学、辟雍、灵台遗址等久负盛名。

该遗址是我国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古都遗址,在我国城市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五,隋唐东都城遗址。

位于今洛阳市区偏东,规模宏大,布局有序。

有外郭城、皇城、宫城,以及应天门、天堂、天枢、上阳宫、含嘉仓等遗址。

该都城曾集中反映了隋唐时期我国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景象,其布局和建筑风格在国内外都有影响,是我国古代著名都城。

第六,邙山陵墓群:

邙山陵墓群是全国最大的陵墓群遗址、全国最大的国保单位之一。

所在区域东西长50公里,南北宽20公里,占地面积756平方公里。

地跨洛阳市所属的西工区、老城区、涧西区、瀍河区、洛龙区、偃师市、孟津县七个区县。

邙山陵墓群包括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唐等6代帝陵及其陪葬墓群,初步统计至少有24座帝王的陵墓、330座现存墓冢分布其间。

以邙山陵墓群为中心辐射至附近区域的陵墓群体,构成了洛阳作为中国历史十三朝古都重要的陵墓遗产。

二、价值评价,2.1洛阳片区大遗址群,汉魏洛阳故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二里头宫殿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二、价值评价,2.2丝绸之路、大运河线性文化遗产,洛阳是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的节点,两条意境别具的文化走廊在此交汇,古都洛阳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作出了杰出贡献。

丝绸之路是指汉唐时期自洛阳出发,穿越河西走廊,直达地中海东岸的一条连接欧亚大陆的交通要道。

丝绸之路作为人类历史上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交流、互动的文化线路,其整体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2006年8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和国家文物局共同在新疆吐鲁番市召开了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国际协商会,标志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工作正式启动。

并明确丝绸之路(中国段)源于汉代东西两京(洛阳、长安),进一步确立了古都洛阳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

2006年12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丝绸之路(洛阳段)名列其中。

2007年9月,国家文物局确定了丝绸之路跨国申遗推荐名单,包括48处文化遗产。

其中河南省5处,洛阳占其四,分别是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白马寺和汉函谷关。

目前,申报文本已完成初稿,正抓紧修订和完善。

按照申遗要求,委托规划设计单位正在编制隋唐洛阳城、汉魏故城、白马寺和汉函谷关4处入围项目的管理规划。

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随后又开永济渠,并重修了江南运河,至此,以东都洛阳为中心的南北大运河正式形成。

在隋唐时期,洛阳是大运河的中心;北宋时期,洛阳是大运河的西端终点。

在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大运河(洛阳段)已正式列入大运河跨地区联合申遗项目,于2006年10月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大运河这一文化线路也成为十一五国家重点保护的100处大遗址之一。

目前我市开展了大运河洛阳段文物资源调查,初步确定了大运河洛阳段申遗点名单;委托规划设计单位开始编制大运河洛阳段保护规划,为大运河申遗作好前期准备。

二、价值评价,2.3隋唐大运河,河洛文化博大精深孕育、发展和繁荣于河洛地区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和核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主流。

其最主要的标志就是河图洛书,河图洛书可视为中华古文明的第一高峰和重要里程碑。

孟津有龙马负图寺,据说是河出图之处;洛宁有洛出书碑,据说是神龟负书出的地方。

中国古代的四大思想流派无一不与洛阳有密切的关系。

道家经典创作于洛阳,儒家经典集成于洛阳,释教佛学发展于洛阳,伊洛理学渊源于洛阳。

这些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的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正是洛阳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中的突出地位与重要作用的表现。

洛阳还是中华民族融合形成的中心区域和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中国封建社会中期以前发生于战国时期和北魏时期的两次文化融合都是以洛阳为中心完成的,中国文明与印度文明相遇、中国与日本的最早的国家级交往,都发生在这里。

许多历史文化名人诞生、生活在这里,许多重大学术成果产生在这里。

洛阳在中华民族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突出的作用,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与辐射力。

河洛大地古迹众多、文物荟萃,古都洛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洛阳,这座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在继续谱写着更加辉煌的篇章!

二、价值评价,2.4河洛文化,博物馆数量众多,种类齐全我市馆藏文物数量众多,种类丰富,馆藏文物40余万件(套),约占全省馆藏文物的三分之一,陶瓷器、青铜器、石刻墓志、木制品、金银器及纸质等种类齐全;时代蝉联,自成体系,从数十万年前到现代,序列清晰,衔接有序;珍贵文物众多,价值重大,一些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具有断代分期的标尺作用。

多年来,我市在对文物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的同时,还致力于文物资源的合理利用,自1958年洛阳博物馆建馆至今,我市建设了14个博物馆、纪念馆(文物开放景点)。

洛阳博物馆是我市的综合性博物馆,集中展示十三朝古都的历史文化。

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天子驾六博物馆、古墓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偃师商城博物馆、千唐志斋博物馆、新安县博物馆、洛八办纪念馆等文物景点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古都洛阳灿烂的文明。

历年来我市各博物馆举办各类陈列展览数百个,接待中外游客愈千万人次,并培养出一批全国一流水平的讲解员,在全国大赛中多次获得大奖。

接待过周恩来、刘少奇、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高层领导人,以及尼泊尔国王、加拿大总理、印度总理等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

并组织我市精品文物到日本、美国、法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展出,受到国际友人的广泛称赞,为中外文化交流谱写了新的篇章。

二、价值评价,2.5博物馆数量众多,种类齐全,老城是古洛阳历史发展的摇篮。

老城建城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042年的西周时期。

自公元前1050年周公姬旦建洛邑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建城历史。

13个朝代定都洛阳时,老城均为京畿或京城属地。

北宋始设河南府城,金设“金昌府”。

老城区的城市区部分是在金兴定元年(公元1217年),金以洛阳为中京,在隋唐东都城一小部分的基础上建设发展而成。

1948年洛阳解放前,老城的城区基本保留了公元1217年金在洛阳设“金昌府”时的建筑格局,“老城”之名由此而来。

由于战乱频繁,风雨沧桑,老城区二百余处文物单位、历史遗迹多遭焚毁,不少已淹没失考。

二、价值评价,2.6洛阳老城,二、价值评价,2.6洛阳老城,二、价值评价,2.6洛阳老城,二、价值评价,2.6洛阳老城-空间节点,丽景门:

位于老城西关,其城垣高厚,月城宏阔,重门叠关,上干浮云,气势宏伟。

丽景门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典型、最为优秀的城门,最早始建于隋代,是洛阳古城的西大门。

今日的丽景门是由洛阳市政府投资三千多万元于2002年在原址新建的,2004年竣工,由城门楼、瓮城、箭楼、城墙和丽京桥、护城河等部分组成,成为历史文化街区古城的龙头,是洛阳古城历史文化最具特色的标志,现已成为老城地标性的建筑。

钟鼓楼:

位于东大街中段,始建于明朝,距今已有350年的历史,经过数次修缮,现在的钟鼓楼已重现了昔日的风采。

二、价值评价,2.6洛阳老城-空间节点,文峰塔:

始建于北宋,元、明二代经修葺,明末毁于兵火,清初重建,至今基本保存完好。

该塔主要用于供奉文昌帝君和奎星而建,现为洛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是我市市区唯一的一座古塔。

现塔的四周被民房所围,塔内年久失修,已无法入塔观看。

二、价值评价,2.6洛阳老城-空间节点,河南府文庙:

位于老城区东南隅文明街中段路北,是国内少见的金元时代建筑之一,是国家批准的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府文庙是为纪念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而修建的。

是我省第一座官办文庙,也是规格最高的文庙。

现位于洛阳市老城区文明街,被文明街小学占用。

二、价值评价,2.6洛阳老城-空间节点,城隍庙,安国寺,潞泽会馆,八角楼,十字街,洛八办,二、价值评价,2.7文化古迹,洛阳白马寺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乃佛教传入我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

东汉永平十年(67),汉明帝刘庄“感梦求法”,遣使迎请天竺僧人摄摩腾、竺法兰回洛,印度二高僧以白马驮载佛经抵洛,汉明帝躬亲迎奉。

并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

白马寺,白马寺狄仁杰墓,1.“释源”“祖庭”白马寺,洛阳白马寺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乃佛教传入我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

东汉永平十年(67),汉明帝刘庄“感梦求法”,遣使迎请天竺僧人摄摩腾、竺法兰回洛,印度二高僧以白马驮载佛经抵洛,汉明帝躬亲迎奉。

并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

白马寺,白马寺狄仁杰墓,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十三公里处,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

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4)以后,历经隋唐,直至北宋,现存佛像十万余尊,窟龛二千三百多个。

伊阙(龙门山),伊阙题刻,二、价值评价,2.7文化古迹,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唐武则天),宾阳中洞(北魏),龙门二十品,1、整合分散的遗产,形成完整系统的遗产展示网络

(1)整合城墙与护城河的展示空间,形成文化遗产展示带通过整理老照片、古籍文献、志书等资料,考究城墙与城门遗址、城墙与城门的历史样式和做法,并按照历史原貌恢复东建春门和南长厦门,及局部城墙以城门前广场为景观节点,以城墙和护城河为景观带,形成“点、线”结合,层次丰富的环城文化公园,作为历史街区外围展示空间挖掘历史街区的名人故事与著名事件,使其物化成雕塑、空间场所等,融人环城文化公园,成为展示宋、金、明、清时期洛阳老城历史文化,并为城市提供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意义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

三、保护规划,3.1、整合分散的遗产,形成完整系统的遗产展示网络,

(2)整合临近的重要文物群形成展示片区,营造出文化遗产展示的空间网络为避免点状文物淹没在大量没有特色的现代民居中,可通过拆除部分保护价值低的民居创造直接联系空间,整治街巷创造间接引导空间,将重要文物群进行线状链结成片,充分发挥出文物的群体优势。

根据丽景门西片历史街区的文物建筑的分布和性质,将其整合成三个展示“片区”:

将鼓楼、河南府文庙、玉虚观、妥灵宫建筑群和建筑周边的历史环境整合为传统儒学、演艺和宗教文化展示区。

将西大街传统商业群落、丽景门后街、河南府城隍庙、公园巷民国建筑群及其历史街巷进行整合,形成商业、民俗和休闲娱乐为主要功能的传统商业片区。

将察院、安国寺建筑群和周边历史环境整合,成为官学与佛教传统文化展示区。

三、保护规划,3.1、整合分散的遗产,形成完整系统的遗产展示网络,(3)入口空间、公共空间和历史环境的保护设计。

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公共空间,对于街道活力的营造很有帮助通过入口空问、内部公共空间和历史环境的有机结合,创造出层次丰富的游历空间,对烘托历史街区气氛、增加历史街区的内涵作用明显。

首先,公共空间内的活动总是从周边逐步扩展开的要在公共空间边缘能够吸引人,留住人,这样人才可以再向中心聚集,这种空间才可能持续的具有活力。

所以历史街区入口空问作为内部公共空间的序曲,要充分注意开放性、吸引性、引导性、参与性、便捷性设计,从一开始就通过自身的魅力吸引人自觉到其中活动,继而引导人进入历史街区。

其次,街区内的公共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交谈、聚会、观赏的场所,也是历史街区中重要的文化展示节点在设计中应以居民生活和游客活动为出发点,充分考虑空间大小和形态、配套设施尺寸与场地尺寸、场地尺度与活动类型、场地方位与视线等因素。

最后,历史环境是公共空间中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应予以充分保护在丽景门历史街区的公共空间设计中,古井、古树、牌坊等历史环境应作为街区的重要元素既要保护又要利用,结合古树、古井布置座椅或安排活动场地,不但可以加强历史环境的主体地位,还能提高休闲活动空间的魅力,三、保护规划,3.1、整合分散的遗产,形成完整系统的遗产展示网络,三、保护规划,3.2历史街区内要素的合理保护,

(1)街区风貌保护通过原貌复原、部件拆除、局部改造等方式保护沿街建筑立面,保持以清代及民国年间古民居为主要特色的街区整体风貌;并将街区内建筑的整体高度控制在l至2层内重点保护东西大街与南北大街构成的十字形街区格局,严格控制以丽景门、鼓楼、八角楼及文峰塔等为控制点的视线廊道内的建筑风貌、高度与体量另外,除非因设置公共空间或现有院落空间太过狭小不能满足生活需要,而需要合并调整现有院落,否则原则上应保持现有宅地划分状况,以保证在院落保护的同时不改变街道机理。

(2)遗迹与文物建筑保护遗迹与文物建筑是历史街区中历史价值最大的元素,应充分利用这些重要元素的历史文化气场,在其周围开辟出成片相协调的公共展示活动空间,对历史街区整体风貌的保护、活力的营造、经济收益都有重大意义。

3、3遗迹的保护对城墙遗迹,可在深入研究历史资料,进行考古发掘的基础上,恢复城门两侧的局部城墙城门及城墙的复原设计应以原真性为原则,避免重蹈西丽景门、北安喜门的“随心所欲、重利益轻历史”的覆辙唐宣仁门、宋代衙署、玉虚观等遗址因深处老城地下,应采用“地下遗址展示,地上复原重现”,即历史建筑保护、局部恢复和新建筑与空间营造相结合的方式,开发出遗址历史文化展示中心,以展示历史街区汉代以来的久远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存。

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依照文物法,并根据文物重要层级及现状条件,合理选用日常保养、防护加固、现状整修、重点修复等方式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

在文物保护单位周边应设立风貌协调区,协调区的所有建筑在形式、高度、体量上应严格控制,必须与文保单位建筑相协调对已经建成并严重影响文保单位风貌的建筑应予以整修或拆除。

三、保护规划,3.4传统民居院落的保护、修复与整治。

目前,历史街区各类院落有1600多个,有保护价值的70多个,其中历史建筑25个根据院落保护价值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保护。

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应严格采用传统材料及手工艺进行原貌修复。

对近50个保护院落的保护,可在深入考究的基础上进行改善修复,恢复风貌至于其余的众多院落,尤其临街院落,可通过对立面和屋顶的形式、选材、色彩进行引导控制,使其与保护建筑风貌协调一致。

三、保护规划,三、保护规划,5、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历史街区和其中的重要建筑是历史文化的物化形式和载体,传统的表演、手工艺等却是历史文化的具体内容,历史街区正是因众多非物质遗产的存在而更加丰富和鲜活。

洛阳历史街区可供挖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广泛,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播价值、经济价值对完善历史街区的保护体系意义重大,传统艺术表演保护武皇十万宫廷乐、河洛大鼓、大里王舞狮、海神乐等传统表演,可按照早中晚不同时段在历史街区的不同地点进行展示,既可以丰富历史街区的内涵,增加娱乐内容提高趣味性,又可以保证历史街区活动的全天候、全时性,从而大大提高历史街区的活力传统手工技艺保护洛阳宫灯、杜康酿酒、唐三彩等手工艺,可以通过手工作坊表演、实物展示、展示牌介绍等形式进行静态或动态展示让参观者参与进来,通过亲身体会与了解,来感悟文化之美、历史之美、创造之美,四、自我认识和建议,洛阳可以说是古代中国的发源地,保护洛阳城的遗迹刻不容缓。

古墓:

现在已经集中在古墓博物馆,暂时保存良好。

古城:

如何吸引年轻人入住,保护现有的残留建筑,发展旅游业。

文化古迹:

旅游开发,同时用现代技术进行保护。

感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