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选择题强化练习100题五.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04592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选择题强化练习100题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强化练习100题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强化练习100题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强化练习100题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强化练习100题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选择题强化练习100题五.docx

《高三历史选择题强化练习100题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选择题强化练习100题五.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选择题强化练习100题五.docx

高三历史选择题强化练习100题五

高三历史选择题强化练习100题(五)

1、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开始崩溃。

这种状况在政治上的突出表现是:

A各诸侯国普遍实行变法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D土地制度已从根本上改变

2、《诗经》云:

“雨及公田,遂及我私。

”这种现象开始出现于:

A商朝B西周C春秋D战国

3、        我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最早出现在:

A夏朝B商朝C秦朝D汉朝

4、        蜀国蜀守李冰兴修的都江堰工程的主要功能:

A防洪灌溉B固沙蓄水C防风固沙D大型水库

5、        儒家思想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

A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B儒家思想符合劳动人民利益

C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家教育D儒家思想适应了专制统治需要

6、        被称为“医圣”的张仲景在医学上的重要贡献是:

A开创了中医传统治疗的“四诊法”

B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疗原则,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

C最早提出了病理学说

D最早采用分科治病的方法

7、        分封制实行,巩固了周的统治,开拓了疆域,但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导致这些不同后果的根源是:

A分封的诸侯争权夺利B周王室的腐败衰落

C生产力的迅速发展D奴隶或平民起义的打击

8、        隋朝时“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

”引文所指是:

A通济渠B邗沟C永济渠D通惠河

9、        隋唐时期我国科举制度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A当时的社会阶级关系变动B庶族地主地位上升

C统治阶级注重选拔人才D封建社会出现繁荣景象

10、“宣城太守知不知?

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白居易的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A我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B统治不了解人民的痴苦

C宣城太守搜括民财D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11、   唐朝时,中央政权与西南地区的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及对其影响的相同之处是:

A册封当地少数民族首领B与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和亲”

C建立都督府加以管辖D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的进步

12、《史记.商君列传》指出:

“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当兵打仗)”。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孥(奴)”。

材料中中商鞅实行的政策是:

A废井田制B奖励耕战C农工商皆本D中央集权

13、   下列关于一条鞭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将田赋、徭役、杂税合并成银两摊在田亩上

C彻底废除了唐代以来的长期实行的人头税

D是我国赋税制度的重大变革

14、   下列历代政治制度措施中,没有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是:

A汉武帝的颁布的“推恩令”B唐朝实行的三省六部制

C宋太祖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D明太祖在各省设置三司

15、1683年,康熙帝命清军进入台湾,对此事最正确的评价是:

A坚持了国家统一的立场B消灭了明朝的残余势力

C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地域D驱除了入侵的外来势力

16、    贾谊(前200—前168年)在《过秦论》中说:

“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这是下列哪一次军事行动的结果:

A蒙恬率军出击匈奴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窦固率军出击北匈奴D窦宪率军出击北匈奴

17、    明清时期推行的禁海闭关政策所造成的最严重后果:

A妨碍了海外贸易B妨碍了正常的交往,使中国土特产滞销

C妨碍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D抵御外国殖民势力东来

18、    清军入关前提出“灭流寇以安天下”的口号,这一口号的主要目的是:

A稳固其在东北地区的统治B争取汉族地主的支持

C统一中国D镇压农民起义,援助明朝

19、    下列历史文献、观点和口号,矛头直接对准君主专制的是:

A《明夷待访录》B区别“亡天下”与“亡国”

C“均田免粮”的口号D《天朝田亩制度》

A①②B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    秦朝暴政而亡的历史教训主要影响了西汉初年的哪一政治抉择:

A“削藩”与“推恩”,加强中央集权B顺应民心,与民休息

C限制工商业,奖励农耕D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特权

2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它所造成的后果中不包括:

A市场狭小B原料不足C劳动力缺乏D资金短缺

22、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提倡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B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维护社会安定

C适应自然经济的需要、巩固封建统治

D重视农业生产、发展国力

23、以下关于唐朝均田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均田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形式

B均田制的破坏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

C均田制的破坏引起赋税制度的重大改革

D均田制的实行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24、元朝的行省制度实质是继承并发展了:

A郡县制B三省六部制C分封制D科举制

25、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影响不包括:

A便利了西方国家的工业品倾销B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C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出现了土地高度集中的现象

26、1844年英国从中国获得的新特权是:

A领事裁判权B最惠国待遇C在通商口岸永久居住D自由传教

27、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我国丧失的大片领土主要在:

A东南沿海B东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

28、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目的:

A建立近代化工业体系B增加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C增强清政府的军事务量D抵制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

29、中国近代史上长江全线对外国军舰开放是在: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30、下列对太平天国的进步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与崩溃B是传统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担负起反侵略的历史任务

31、下列表述体现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真正目的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C“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D“商战为本,兵战为末”

32、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主要体现在:

A制造枪炮抵制西方侵略B对外维护中外和好局面

C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生产的产品占领中国部分市场

33、在中国近代,最早提出以近代资本主义政体取代君主专制政体的是:

A《资政新编》B早期维新派C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

34、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保护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B民族资产阶级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C革命性质是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发展民族经济有利于抵制外来侵略

35、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具有爱国性质,主要是因为:

A有利于争取官军B带有笼统排外色彩

C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D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者

36、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中国半殖民地社会最显著的经济特征是:

A美国要求中国“门户开放”得以实现

B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C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中国自然经济虽然解体仍然存在

37、下列最能说明洋务运动迈出近现代化的表现的是:

A举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B清政府中央机构变动

C建立近代化的海军D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38、史学界都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都要求:

A民主和科学B彻底废除旧制度

C新思想新文化D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39、20世纪初,中国人民发起收回利权的斗争,其内容是:

A收回路权和矿权B废除领事裁判权

C收回海关管理权D废除不平等条约

40、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突出的特点是:

A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有B主张反对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C突出了各民族的自由和平等D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

41、下列省份,在国民磊革命时期农民运动发展迅速的是:

A广东、湖南、湖北、江西B广东、广西、山东、河北

C江西、湖北、河南、山西D广西、湖南、河南、山东

42、大革命兴起的直接条件是:

A中共提出彻底的革命纲领B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C孙中山开始改组中国国民党D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发生

43、大革命对于辛亥革命而言,在内在的继承性和发展性,这主要表现在:

A革命的方式上B革命的指导思想上

C革命的对象上D革命的结局上

44、北伐战争前夕,直、奉两派军阀由交战到勾结的直接原因是:

A两派都是封建军阀B两派军阀的根本利益一致

C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D帝国主义的幕后操纵

45、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的共同点:

①首先由学生和知识分子发起②工人阶级是运动的主力

③中国共产党是运动的领导力量④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46、西安事变发生后,美国政府研究了张学良和杨虎城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通电,认为中心是抗日的问题,双主完全可以妥协的,美国大使还向国民政府表示,愿意出面调解,“有助于双方达成协议”。

以上材料说明:

A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B美国企图调解中日之间的矛盾

C美国企图使中国卷入对日战争D事变的和平解决符合美国的利益

47、1942年抗日根据地军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时,欧洲战场正在进行反对法西斯的:

A莫斯科保卫战B攻克柏林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D诺曼底登陆战役

4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坚持到抗战胜利的基本原因:

A当时中日矛盾占主要地位B有利于维护国民党的统治

C英美迫使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

D中国共产党努力维护统一战线

49、解放战争中,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获得解放是在:

A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B辽沈战役的胜利

C淮海战役胜利D平津战役的胜利

50、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前提是:

A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B打败日本侵略者

C国共继续合作D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51、新中国建国初期,为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进行的重大举措不包括:

A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运动

B1953年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52、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使中国东北沦为殖民地B它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开始发生变化

C它促使中共立即提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

D它冲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53、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在中国实现工业化是在:

A七届二中全会B过渡时期总路线中

C党的“八大”上D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上

54、瓦窑堡会议被看作是遵义会议的继承和发展,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A确立了正确的政治路线B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形成

C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D彻底纠正了“左”倾路线

55、1927年南昌起义的最大意义:

A确立了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建立最早的苏维埃政府

C首先开始与国民党反动派武装对抗D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星火

56、下列会战中充分体现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是;

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太原会战D枣宜会战

57、1949年初,毛泽东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这个号召主要指:

A号召解放军将三大战役进行到底,全歼国民党主力

B号召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C号召把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D粉碎国民党假和平阴谋,彻底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58、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发生的下列事件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有: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②没收官僚资本企业

③土地改革运动④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59、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主要是针对:

A文革中的“左”倾错误B“两个凡是”错误思潮

C资产阶级的自由化思潮D拨乱反正中的错误思想

60、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是:

A重点发展与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B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C发展与邻近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D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

61、80年代,邓小平多次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含义是:

①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②解放思想,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③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④巩固和扩大公有制经济成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62、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对抗的局面,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以下关于原因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毛泽东、周恩来的正确决策B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进退维谷

C美国在与苏联争霸斗争中的劣势D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就巨大,国力强盛

63、下列各项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结合中国国情,反思苏联经验的重要思考的是:

A过渡时期总路线B《论十大关系》

C中共的“八大”决议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64、成昆铁路是贯穿西南的重要铁路线,这条铁路的建成是在:

A“一五”计划期间B20世纪60年代前期

C“文化大革命”期间D改革开放以来

65、对七千人大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解决了党在经济领域的“左”倾错误D初步纠正了“反右倾”斗争中的错误

66、中共“十三大”将我国现阶段定位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依据是:

①法制建设不够完善②生产力相对落后

③市场经济不够发达④存在非社会主义经济成份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7、我国在航天领域掌握人造卫星发射技术是在:

A“文化大革命”期间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68、新航路开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影响是:

①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②西方国家开始在各大洲进行殖民掠夺

③促进了亚非地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

④给广大东方地区带来深重灾难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69、19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进行现代化的主要任务是:

①赢得民族独立②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③巩固明治政府统治④制定侵华策略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70、英国开始走上现代化道路和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的前提是:

A积极进行殖民扩张B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C引导实施圈地运动D不断拓展工业革命

71、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资本主义是社会的进步,这主要是指:

A它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它提高了国家的干预能力

C它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D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72、法国在革命时期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派别是:

A君主立宪派B雅各宾派C埃贝尔派D吉伦特派

73、法国大革命时期,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之间的斗争激烈,这说明:

A他们代表的根本阶级利益不同B资产阶级内部不可能联合

C他们在建立何种制度方面对立D资产阶级各阶层间存在利益冲突

74、英国“圈地运动”和美国“西进运动”产生的影响中的不同点是:

A给当地居民带来深重灾难B导致当地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化

C开拓了资本主义发展市场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75、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形成于:

A新航路开辟时B工业革命完成后

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D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76、马克思曾说过:

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

”对于马克思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D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77、以下关于日本向工业化国家过渡的特点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B政府的扶植和保护工业的发展

C垄断集团的军事集团勾结D以国家企业取代私人资本家经营

78、美国1787年宪法在世界法制史上的贡献上是:

A开创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B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立法规范

C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D确立了民族独立和人民的基本权利

79、19世纪中期,日本出现新兴地主,这种现象表明:

A日本封建统治基础进一步扩大B日本封建领主经济已经瓦解

C商品经济引起日本社会发生深刻变化D明治维新具有不彻底性

80、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的主要动力是:

A资产阶级革命B工业革命C殖民扩张D工人运动

81、说明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其主要依据是:

A内战废除了奴隶制B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

C内战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内战消除了种族歧视

82、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反映在科学领域的是:

A牛顿完成力学体系B哈维建立血液循环论

C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D达尔文确立进化论

83、对俄国十月革命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貌一新

B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被视作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84、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

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

C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D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85、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的工业复兴法要求各地工业企业制定并遵守公平经营章程。

这实质上是:

A限制工业企业进行自由竞争B国家干预经济

C工业企业按国家计划进行生产D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86、对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评价,错误的是:

A起初基本上适应苏联生产力发展水平

B这种体制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

C这种体制没有起过积极作用

D这种体制后来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87、下列1929—1933年经济对资本主义世界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   结束了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发展时期②从根本上动摇了资本主义制度

③引发了各国的政治危机④激化了各国的阶级矛盾

88、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的下列做法违背了《凡尔赛和约》的有:

①扩充陆军,重建空军②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③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④制造“国会纵火案”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89、在德国进攻波兰前夕,英国发表声明说:

“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英国”。

这表明:

A波兰的存亡对英国利益无关紧要B英国准备以牺牲波兰来保全自已

C波兰是法国的同盟国,应由法来保护D波兰的独立不利于英国的利益

90、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政治领域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

A美国加紧对西欧和日本的控制B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局面改变

C美苏冷战两极格局的形成D第三世界的兴起

91、下列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包括:

①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②社会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缩小④使人类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92、对二战后初期美国实行的“冷战”,理解正确的是:

A帮助欧洲复兴,稳定资本主义B支持自由国家抵抗外来征服

C组织北约,加强与苏联抗战的实力D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战争

93、为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的是:

A美国改变了对日政策,扶植日本

B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C日本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D日本引进外国人才

94、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的相似之处是:

①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明显②重新确立了欧亚的政治版图

③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④都决定建立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95、十月革命后,俄国的苏维埃政权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目的:

①集中财力物力战胜敌人②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③恢复受到战争破坏的经济④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6、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对西方国家进行经济制裁的是:

A“七十七国集团”B石油输出国组织

C非洲统一组织D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97、20世纪60、70年代韩国、新加坡和西亚产油国在经济发展上都:

A面临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的问题

B注重吸收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C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积累起丰裕的国家财富

D调整产业结构,参与国际经济竞争

98、东欧剧变的内部原因是:

A照搬苏联模式B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

C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D西方国家的渗透

99、当前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时代,这一“交替”主要是指:

A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格局发展B由意识形态的对立到政治军事的对立

C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D由美苏争霸向地区冲突发展

100、20世纪末期开始的经济全球化从本质上讲:

A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的新扩张B全球范围内资本主义经衰退

C发展中国家打破发达国家的经济垄断

D多极化国际格局在经济上的反映

高三历史选择题强化练习(五)答题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