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第一单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02103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第一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第一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第一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第一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第一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第一单元.docx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科学四年级第一单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第一单元.docx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第一单元

学期集体备课材料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

“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

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

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

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

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

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

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方法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

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

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

课时安排

四年级科学(下)共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七节课,每节1课时,单元复习1课时,每个单元8课时,全册共计32课时。

 

单元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下)

单元

一、电

教学内容

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

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

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

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

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

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教学要求

科学概念:

1、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电荷位置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带电现象。

2、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3、电荷持续的定向流动就形成了电流。

4、要使电流经过导线使小灯泡发光,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电路。

5、使用相同的材料,可以组成不同的电路;用不同的连接方式连接的电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组装简单的电路。

2、在关于电的探究活动中,进行预测、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的结果。

3、用简单的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方式。

4、制作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5、用电路检测器检验电路中的故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2、激发探究电的兴趣。

3、发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解释静电现象

2、正确连接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4、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

1、利用学生认识正负电荷

2、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3、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方法措施

1、熟悉的生活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寻找身边的材料,进行小组探究实验。

3、引导学生学会用简笔画、记录表等对实验观察和描述。

课时安排

每节1课时,单元复习1课时,共计8课时

课题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认识带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知道通过摩擦可以使物体呈现带电状态,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

3.认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靠近时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靠近时相互吸引。

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教学难点:

认识什么是电荷、不同的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法

观察推理发现规律

教具

1.教师将学生六人分为一组,为每组准备

材料袋

(1)碎纸屑、塑料梳子、吹塑纸,

材料袋

(2)吹塑纸、支架、、绸布、实验报告单。

材料袋(3)塑料纸、吹塑纸。

2.吹塑纸卡通人、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

1.师谈话:

今天这节课老师邀请了一位好朋友和我们一起上课。

出示吹塑纸福娃图片,谈话:

喜欢吗?

这节课谁表现得好,课后老师就把福娃送给他。

哪位同学有什么办法让它站在黑板上呢?

2.学生上黑板尝试(未果,教师把福娃摩擦衣服后贴在黑板上)。

3.师:

老师为什么能把这张福娃贴在黑板上,想知道这里的秘密吗?

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二、游戏揭题。

1.游戏。

(出示梳子、吹塑纸、纸屑)

①师:

你们能使梳子、吹塑纸吸引纸屑吗?

学生尝试。

②学生汇报,说说是怎么做的。

2.提问:

这是怎么回事?

学生交流后汇报。

3.教师谈话:

这就是静电现象。

生活中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板书: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4.提问:

让梳子、吹塑纸产生静电都有一个相同的做法,是什么呢?

(摩擦)师谈话、板书:

摩擦产生静电

5.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静电现象?

学生交流汇报。

三、探究奥密。

1.谈话:

通过刚才的活动,大家对静电有了初步认识,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实验,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

2.实验活动:

(1)了解实验内容一,认识实验材料,阅读提示。

实验内容一:

用两条吹塑纸的一端,分别与绸布摩擦,一条放在支架上,另一条手拿,将与绸布摩擦过的两端靠近。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实验情况。

(3)了解实验内容二,认识实验材料。

实验内容二:

两条吹塑纸,一条与绸布摩擦,放在支架上,另一条与塑料纸摩擦手拿,将摩擦的两端靠近。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4)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实验情况。

3.小结:

两条吹塑纸都和绸布摩擦后靠近时,相互排斥。

两条吹塑纸分别与绸布、塑料纸摩擦后靠近时,相互吸引。

4.学生尝试解释发生的现象。

5.谈话:

为了更好解释发生的现象,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静电是怎样产生的。

教师课件演示边讲解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

6.分析推理:

第一个实验中,两条吹塑纸都与绸布摩擦,这两条吹塑纸带的电荷一样吗?

(电荷一样科学上叫做同种电荷)结果怎样?

第二个实验中,吹塑纸一条与绸布摩擦,另一条与塑料纸摩擦,这两条吹塑纸带的电荷一样吗?

(电荷不一样科学上叫做异种电荷)结果怎样?

7.学生解释发生的现象。

小结: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8.联想:

这和我们了解的哪一种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似?

四、汇报小结。

1.刚才上课时候,老师能把福娃贴在黑板上,这其中的秘密你们解开了吗?

谁再来试一试?

赠送福娃。

2.师谈话:

今天这节课过得真愉快,大家一定有不少的收获,说说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汇报。

五、拓展延伸。

关于静电还有许多问题等着我们去探究,课后大家可以去查找一些有关静电的资料,老师也把今天用的材料留下来送给大家,可以继续做实验研究静电现象。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摩擦产生静电

正电荷

负电荷

相斥

相吸

教后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常见的静电现象。

掌握了关于电荷的知识,明白了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道理。

能积极主动的去动手去操作。

 

 

 

 

课题

2点亮小灯泡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法

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教具

台灯一个、小灯泡、1.5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台灯)同学们这是什么?

你知道今天研究什么吗?

和它有关的。

2.我让它亮起来了。

你知道灯泡为什么会亮吗?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电。

(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靠电源提供的,如:

电池、发电机等。

有了能流动的电,才能点亮灯泡,用上各种电器。

)点亮台灯的电是220V的,对我们人是有危险的,我们不有随意去接触和操作它,如果家里的电出现了故障,要请电工也维修,不要自己动手去拆卸维修。

不过在这节课上,我们每个人可以通过操作没有危险的材料,让同学们当一回小小电工,任务是点亮小灯泡(板书:

点亮小灯泡)。

有信心完成任务吗?

二、观察材料,认识构造

(一)观察小灯泡

要当好小小电工,点亮小灯泡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我们要了解哪些知识呢?

1.引导学生观察小灯泡。

小灯泡老师带来了,想仔细观察一下吗?

(观察提示:

1.仔细观察小灯泡,说说小灯泡上有哪些东西?

2.把小灯泡构造用简单的图画在纸上,尤其是要表示出内部构造。

2.学生观察,尝试画灯泡构造图。

(每个学生一个小灯泡,仔细观察)

3.学生汇报交流。

(1)展示学生作品,学生汇报。

(2)教师出示解剖的灯泡并出示完整的灯泡构造图,认识小灯泡的各部分名称。

引导学生重新修改画图。

(3)小灯泡上发光的部位是哪里?

小灯泡为什么要有两个连接点?

(4)电流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动的呢?

(二)观察电池

1.引导学生观察电池。

小灯泡要有什么才能点亮?

想仔细观察一下电池吗?

(观察提示:

1.小组合作仔细观察电池,说说电池有哪些部分组成?

2.电池上还有些什么?

2.小组观察电池。

(师在黑板上画电池的框架图)

3.小组汇报电池的结构。

(请学生上来标出电池的“+”“-”极)

4.电池上有正负极,小灯泡上有两个连接点,你觉得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三)观察导线

1.有了电池和小灯泡,就能把小灯泡点亮了吗?

还需要什么材料?

2.出示导线。

三、合作尝试,点亮灯泡

(一)小组讨论怎么点亮小灯泡

师在黑板上出示小灯泡和电池的模型,请小组讨论一下准备怎样点亮小灯泡?

(二)小组合作点亮小灯泡

1.出示要求:

(1)尝试不同的接法接亮小灯泡,每组想四种以上接法;

(2)接好一种后用模型把所接的样子拼接起来在纸上,用笔划线代替导线;

(3)灯不会亮的接法也要画下来。

(4)轻声、细心、快速准备,争取向全班展示。

(5)听到音乐声后快速停下。

2.小组操作,师巡回指导。

3.小组汇报

把会亮的图和不会亮的图分别贴在黑板上。

(三)、分析电流路径

1.分析会亮的图

(1)看看这些会亮的图,说说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你们能画出电流流动的路线吗?

(第一个可以在教师演示,其他由学生上来画)

小结:

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导线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再经过灯丝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顺着导线又流回到电池的负极,这样就形成一条回路。

这条路通了,灯泡就亮了。

(课件出示:

模拟电流)

2.分析不会亮的图

(1)说说这些图为什么不会亮?

(2)适时教学短路现象,出示短路。

(3)归纳在连接电路经常出现的错误接法:

短路和断路。

四、综合运用,课外延伸

1.小竞赛活动

出示图,请学生辨别亮或不亮,分析其中原因。

2.课后延伸

课外请同学研究,你能不能用一节电池和两根导线点亮两个或者更多灯泡?

五、安全教育,警钟长鸣

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起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绝对不能直接用家里或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板书设计

 

点亮小灯泡

材料结构

小灯泡

电池

导线

连接方法

正确——亮

不正确——不亮(短路断路)

教后反思:

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学生对实验兴趣很大,学生情趣很难被压制下来,上课注意力有点分散。

如何进行课堂小组合作,如何提高小组合作意识,如何提高小组合作效率,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素质,是以后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点亮我的小灯泡》这节课上完之后,教学流程比较顺畅,但是某些环节没有达到预设的要求,总而言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组织还不够,实验课组

 

 

 

课题

3简单电路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强化完整电路的认识;通过探究使学生明白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能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并能用电路图记录接通的电路。

3.激发探究电路的兴趣,并在探究中逐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教学重点

难点

1.能利用电池、灯泡等元件正确的接亮小灯泡,认识到电路可以有不同的接法;

2.能根据要求画出简单电路图。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法

画简单电路图

教具

灯座和电池盒让小灯泡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用电池、导线和小灯泡三种电器元件连接成一个电路,(板书电池、小灯泡、导线)并让小灯泡发出光来。

现在用这根导线你们能成功的接亮小灯泡吗?

(出示课件:

你能成功的接亮小灯泡吗)谁能最快的接亮小灯泡?

灯亮了,说明在我们连接的电路里电流通了。

那么你的失败原因是什么?

——怎么能让这些电器元件听话呢?

用灯座和电池盒让小灯泡亮起来

出示电池盒,学生观察并猜测:

这个盒子用来干什么?

——(板书“电池盒”)

学生说说,并请一生上前装上电池

师质疑:

电池套上了新衣服,可是正负极都藏在里面了,我们怎么用导线去连接电源呢?

——激发学生思考和回答。

如何检验你的猜测——引导学生得出在电池盒两端接上导线,并接上小灯泡检测——强调检测电路元件是电路连接中经常要进行的工作。

(板书:

检测)

检测结果反馈:

灯亮了,说明了什么?

二、带灯座的电路

我们也给小灯泡一个舒服的座位——出示灯座,指出这是灯座,会用吗?

组内合作用上灯座和电池盒接亮小灯泡。

现在,它们乖乖的听话了。

谁能上来说说在现在这个电路里电是怎么流通的?

画简单电路图

用上了灯座、电池盒等电器元件,解放了我们的双手,可以让我们进行更多学习研究工作。

画电路图是学习电的知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电路图是怎样的呢?

请你比较一下,两种图哪种画起来简单?

(课件出示)左边的图称为实物图,就是按照连接的电路照模照样的画出来;右边的图称为电路图。

画的时候有哪些地方要注意的呢?

在学生的交流中,教师分别指出相应不同的地方,并板画电池、灯泡等,提醒学生注意。

各组按要求画出自己组连接的电路图。

(断开电源)教师抽取部分学生的电路图交流。

学会了电路图,我们就可以记录我们组合好的电路,熟练了以后,还可以通过画电路图来进行电路设计,那时你就是一个了不起的电路工程师了。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一个灯泡小菜一碟,两个灯泡难度有点。

你们能完成这个任务吗?

(出示挑战内容:

让2个灯泡同时亮起来!

老师说明要求:

1、先画电路图。

2、认真分析,要说出2个灯泡是怎么亮的。

3、三分钟后开论证会。

4、如果有其他的方法,画在下面的方框内。

组织交流。

小组操作活动。

强调对新配发的电器元件进行检测。

组织交流:

有没有根据电路图接亮小灯泡——发现设计的电路图都可以接亮小灯泡——点出两类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

——规范电路图的画法。

刚才我们只完成了其中一种连接,你能完成刚才你们没有尝试的另一种连接方法吗?

请用另一种方法接亮小灯泡并画出电路图。

(机动,可能放到最后做作业)

小结:

刚才我们研究了电路连接的不同方法,认识了串联和并联。

依据这一点,你能判断这些电路是属于串联还是并联吗?

出示一些图片,学生判断。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用电池、导线和小灯泡等电路元件多次接亮了小灯泡,在科学里我们把这样由导线、电池和灯泡组成的电路称为简单电路。

像今天我们一起研究的这些串联和并联电路,也都是简单电路。

但是我想,只要我们牢牢的掌握好了电知识的基本功,再复杂的电路我们一定也能掌控自如。

板书设计:

简单电路

并联串联

电路图

教后反思:

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并联和串联,并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这节课的设计虽然流程清晰,思维性比较连贯,但是缺乏科学课的生气,学生一直是处于一种平静的状态下进行实验探究,感觉科学课的气氛不够浓郁,科学探究讲求的是实效性,科学课的实效性怎么体现从哪些方面去体现,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课题

4电路出故障了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道)。

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教学重点

难点

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将使我们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法

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具

每组2-3个小灯泡、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一张电路检测器的挂图。

 

 

 一、观察导入:

1.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让学生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并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2.说明:

小灯泡发光是因为在这个电路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

(板书:

回路)

3.提供一个出了故障的电路,并提出问题:

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

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动。

(建议:

教师可准备多个好的和坏了的小灯泡,有电的和没电的电池等材料。

二、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1.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检查连接的方法,结合前面的学习,排除连接方法上的问题。

2.引出新的问题:

为什么连接方法正确而小灯泡却不亮呢?

引导学生来整理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

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1.小灯泡坏了;

2.灯座松了,没有连上;

3.

4.

(说明:

这是发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分析电路出故障的可能,并做好记录。

三、做个电路检测器:

1.讨论,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一般有下面几种方法:

①检查法:

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

(电池盒两端弹簧夹上的导线有没有夹紧;电池是否放好了;小灯泡拧紧了吗……)

②替换法:

用另外的灯泡、电池、导线等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小灯泡是否能亮。

2.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按教科书中的提示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电路检测器做法:

把上节课连接过的简单电路中的小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另外再连上一根导线,这就是我们的电路检测器。

3.做好电路检测器后,试试灵不灵。

4.根据教材10面的插图讲解检测电路和检测电路中各个部分(小灯泡、导线)的方法。

(把故障电路的某一部分电路或某一个元件连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导线头之间,如果小灯泡亮了,就说明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是畅通的、没有故障的,否则就证明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不畅通、有故障。

5.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检测电路时,应先把故障电路中的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

(2)检测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是否有电,应采用取出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中的电池,将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放在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里,看看小灯泡会不会亮。

6.制定检测计划。

提醒学生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要边检查边做记录;最后数一数电路中一共有几个地方出故障了。

7.利用排除法进行测试,找出故障的原因,要让学生再试一次,使小灯泡重新亮起来。

分组汇报。

8.强调安全事项。

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

9.拓展:

还有其他方法查找电路中的故障吗?

板书设计:

电路出故障了

回路

故障   电流中断

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1.小灯泡坏了;

2.灯座松了,没有连上;

电路检测器

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是一种建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因此,课堂上给予学生展现“矛盾”的机会,可以真正扩展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

学生独立操作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检测故障电路之后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情况,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到了别人的长处自然而然学会了如何准确而又方便的检测。

这样,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主动构建新知,就像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课题

5导体与绝缘体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学习检测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

  2.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3.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4.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些特点。

教学重点

难点

 1.经历学习检测一块橡皮的活动过程。

  2.经历预测、检测、记录、整理、分析等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法

探究活动,合作学习

教具

每组一份:

电路检测器、25种物品、实验记录表、一个盘子、一节电池、一张步骤纸。

师:

电路检测器、橡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