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99600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5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共2课时

第一课时 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掌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锻炼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3.注意培养学生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的兴趣.

【重点】

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难点】

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联系.

知识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97-98,完成以下问题:

1.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是:

物距在2倍焦距以外的范围,像距在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的范围.

2.取一支蜡烛,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一个光屏,一个光具座.从左至右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点燃蜡烛,调整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3.分别让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18cm、15cm、13cm、11cm,并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使它们每次都出现清晰的像.在这几次实验中,像相对于原物体都是放大(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物距的共同点是在f与2f之间,像距的共同点是大于2f,说明物体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条件是:

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

4.物体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条件是:

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的范围.

【合作探究】

探究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所需实验器材有哪些?

答:

光具座(带刻度尺)、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

2.实验器材的安装规则是什么?

答:

摆放顺序可以从左到右依次为蜡烛、凸透镜、光屏,也可从右到左依次为蜡烛、凸透镜、光屏.使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

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固定凸透镜,移动蜡烛和光屏进行观察实验,或固定蜡烛,移动凸透镜、光屏进行观察实验.根据设计方案需要记录哪些物理量及像的哪些特点?

答:

需要记录物距、像距及像的性质(放大、缩小,倒立、正立,虚、实)……

4.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

(1)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央,蜡烛和光屏在凸透镜的两侧,使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的距离尽量远的位置,点燃蜡烛.(3)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为止.(4)记录下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和倒正.(5)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段距离,重复上述操作,直到不能在屏上得到烛焰的像.(6)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试着用眼睛观察像在何处以及像的特点.

【教师点拨】

实验过程中在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有:

(1)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2)当物体在焦点外侧处于靠近焦点处时,物体成像很远,超过了光具座的范围,光屏接收不到像.

(3)烛焰正好在焦点上,凸透镜不能成像.

(4)当烛焰在焦点以内时,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

【跟进训练】

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所示,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就可以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2)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物距小于焦距.

(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上移动.

1.知道物体成缩小实像的条件.

2.知道物体成放大实像的条件.

3.知道物体成放大虚像的条件.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过程与方法】

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照相机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照相机的使用,使学生会用照相机拍自然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

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难点】

指导学生在探究、归纳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知识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98,完成以下问题:

1.物体经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照相机.

2.物体经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投影仪.

3.物体经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放大镜.

【合作探究】

探究 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和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

记录实验数据,得出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

1.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v<2f.应用有照相机.

2.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v=2f.此点为成实像大小的分界点.应用有复印机.

3.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应用有幻灯机和投影仪.

4.当u=f时,不成像.此点为成像虚实的分界点.

5.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有放大镜.

6.分析论证:

根据成像的情况,对数据进行分类.

(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物体在焦点以外成实像,焦点以内成虚像.即一倍焦距内外分虚实.

(2)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缩小像,在二倍焦距以内成放大像.二倍焦距内外分大小.

(3)实像必异侧倒立,虚像必同侧正立.

(4)u>v,像是缩小的,u<v,像是放大的.

(5)成实像时,物体距离透镜越近,像距离透镜越远,像越大;物体距离透镜越远,像距离透镜越近,像越小.即成实像时,物近像远且大,物远像近且小.成虚像时,物体距离透镜越近,像越小,物体距离透镜越远,像越大.即成虚像时,物近像小,物远像大.物体越靠近焦点像越大.

(6)实像是实际光线的交点,可以在光屏上呈现,虚像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实像可以是缩小的,也可以是放大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

【教师点拨】

1.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像的特征

物与像

的位置

像距v

光屏能

否承接

应用

u

正倒

大小

虚实

u→∞

缩成一个极小的亮点

异侧

v=f

测焦躁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f

照相机

u=

2f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

v=2f

像缩小、放大的分界点

f

倒立

放大

实像

异侧

v=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光从焦点发出成一束平行光,在光屏上可以看到一个与凸透镜等大的圆形光斑

实像、虚像的分界点

u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v|>u

不能

放大镜

2.使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变化的调节方法:

(1)要使照相机成的像变大,则物体靠近透镜,伸长暗箱.

(2)要使投影仪成的像变大,则投影片靠近镜头,投影仪到屏幕的距离增大.

(3)要使放大镜成的像变大,则放大镜应距物体远一些.

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认识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及其调节方法.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制造飞机时,通常选用密度较小的铝合金。

飞机设计师为减轻某一型号的飞机重量,将一钢质零件改为铝制零件,使其质量减少了52kg,已知ρ钢=7.9×103kg/m3,ρ铝=2.7×103kg/m3则所需铝的质量为

A.20kgB.27kgC.54kgD.108kg

2.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质量的大小与地理位置无关

B.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密度小

C.冰熔化成水,密度变小

D.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3.小希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实例:

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

A.反射成像的有②③⑤

B.折射成像的有①④⑤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4.如图所示,入射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若入射光线保持不动,将镜子转过θ角度,则此时

A.入射角为2θ

B.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为2θ

C.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θ

D.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θ

5.2017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射电望远镜(FAST)如图,经过一年紧张调试,已确认了多颗新发现脉冲星。

下列对

“中国天眼”的相关物理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中国天眼”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凹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中国天眼”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C.“中国天眼”的作用就相当于人的眼睛,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中国天眼”的作用就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6.绘图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A.100mm以外B.50mm以内C.略大于50mmD.恰为50mm

7.如图所示是某老师的自制教具,他在矿泉水瓶的侧壁上钻一个孔,把电火花发生器紧紧塞进孔中,实验时从瓶口喷入酒精并盖上锥形纸筒,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点燃瓶内酒精后,纸筒即刻飞出,瓶口出现大量白气,关于此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矿泉水瓶中的酒精如果没有完全燃烧,其热值会变小

B.纸筒飞出后的瞬间瓶口出现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

C.燃气推动纸筒飞出的过程相当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

D.纸筒飞出时发生的能量转换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8.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真空能传播声音

B.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秋天,蝉趴在树上某个地方也能发出声,说明发出声音时物体不需要振动

D.人们利用声呐技术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9.今年5月,世博会在我国上海顺利举行,为向全世界充分展示“城市,我们的美好生活”这一主题,上海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

如:

城区汽车禁止鸣笛,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

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A.绿化居住环境B.缓解“热岛效应”

C.降低噪音污染D.减少大气污染

10.一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10℃;用它测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是90℃若用它来测得温水的温度为70℃则温水的实际温度应为

A.55℃B.75℃C.50℃D.80℃

二、填空题

11.容积为250mL的容器,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00g,则容器质量为g;若装满另一种液体后的总质量为250g,则这种液体的密度为g/cm3。

(ρ水=1.0×103kg/m3)

12.如图所示是一位视力缺陷者的眼球成像示意图,此时他患有_____眼,若通过手术的方法解决问题,则应该使眼球的角膜变_____。

13.如图所示,MM¢为平面镜,A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角ÐAON等于60°。

已知ÐNOB等于30°,ÐNOC等于45°,ÐNOD等于60°。

则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将沿着________方向射出。

(选填“OB”、“OC”或“OD”)

14.炎热夏天,小聪坐在打开空调的小汽车内发现,前挡风玻璃的_____侧上常会蒙上一层水雾(选填“内”、“外”“内外两”),水雾是由于____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

15.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_______.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

16.某人用刻度尺测得一本字典正文200页厚度为18.0mm,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字典正文每张纸厚度为________m.

三、计算题

17.一个瓶子质量是100g,装满水后总质量是600g,装满另一种液体时总质量是1000g.ρ水=1.0×103kg/m3,则

(1)瓶子的容积多少毫升?

(2)另一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kg/m3?

18.小明一家假期驾车到临沧旅游,途中小明看到路边的标志牌。

(1)此时他家的车速已达20m/s,若仍以此速度向前行驶,这辆车是否超速?

请计算说明。

(2)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该车从此处出发,至少要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临沧?

(3)请同学们说说我们平时该怎么遵守交通规则。

四、实验题

19.小刚为了测量不规则矿石的密度,做了如下实验:

(1)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横梁平衡螺母向_____侧调节。

横梁平衡后进行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矿石的质量为_____g。

(2)在量筒中注入15mL水,系上细线后将矿石放入量筒,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矿石的体积为_____cm3。

(3)根据以上数据算得矿石的密度为_____kg/m3。

(4)假如细线的体积不能忽略,所测矿石的密度比真实值_____(选填“大”或“小”)。

20.(7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cm。

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否得到清晰地烛焰像?

为什么?

答:

如图丙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地像,此像是.的实像。

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丙所示的位置(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

在图丙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5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地像,光屏应该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21.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较________(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到A的像,把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到B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___________。

(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_________像。

(4)用方格纸替代白纸,更方便探究像与物的___________关系。

(5)移动蜡烛A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在组装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时,应根据______来确定最先固定的铁圈。

(2)图乙是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则此时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____℃.小华观察到此时水中气泡如图丙中的_______(选填“a”或“b”)图。

继续加热2分钟后,温度计的示数将________

A.一定变大B.可能变大

C.一定不变D.可能不变

(3)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提出两条可行的措施: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

23.如图所示,一个正在发声的警报器置于密闭的玻璃罩内悬浮(与玻璃罩及底座没有接触),阿恩能听到警报器的声音。

(1)步骤1:

开启抽气泵后,阿恩听到警报器的声音逐渐变弱。

步骤2:

关停抽气机,重新向玻璃罩内放气时,警报器微弱的声音又逐渐变强。

上述实验说明了_____。

(2)多次重复上述实验,均有上述的实验现象。

阿恩从气泵说明书上了解到:

抽气泵无法把玻璃罩内空气全部抽出,根据上述实验和信息,能否就得出结论:

“真空不能传声”?

答:

_____。

判断的依据是_____。

24.几种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1)如图甲所示被测液体的温度为_______℃;

(2)如图乙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cm;

(3)如图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s.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B

B

C

D

D

C

B

二、填空题

11.50;0.8。

12.近视薄

13.OD

14.外液化

15.低频率太低

16.1mm;1.8×10﹣4

三、计算题

17.

(1)500mL;

(2)1.8×103kg/m3

18.

(1)超速。

(2)0.5h;(3)见解析所示

四、实验题

19.右27102.7×103小

20.

(1)15.0cm,

(2)不能,烛焰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3)倒立、放大,能,(4)左

21.薄等大虚位置寻找普遍规律

22.酒精灯的外焰98aC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

2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不能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只能接近真空,但达不到真空

24.-192.13(2.11-2.15均可)337.5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一瓶纯净水喝掉一半后,剩下的半瓶水与原来的一瓶水比较

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体积减小,密度减小D.体积不变,密度减小

2.一个质量为0.25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那么某液体的密度是()

A.1.75×10

kg/m

B.1.2×10

kg/m

C.1.16×10

kg/m

D.1.0×10

kg/m

3.关于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B.“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C.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金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Ⅰ处可补充的现象是(    )。

A.镜子中的“自己”B.湖水有青山的倒影

C.阳光下绿树的影子D.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

5.(2017•连云港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此时的物距大于20cm

C.当物距是30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D.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

6.如图所示,一束来自于近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后,则该同学的眼睛是

A.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B.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C.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D.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7.下面的几种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在寒冷的冬天,冰冻的湿衣服会慢慢变干

B.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

D.烧水时从壶嘴喷出“白气

8.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大.这个实验表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再玻璃罩中发生反射

C.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9.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的音调与乙的音调相同

B.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大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振动的幅度比乙振动的幅度大

10.下列物态变化中,放出热量的是

A.升华B.汽化C.液化D.熔化

二、填空题

11.小明同学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调节横梁平衡时,在游码移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后,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调,测量过程中,天平平衡时砝码使用情况和游码位置如图乙,则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_g.若在月球表面上用天平测同一块金属的质量,则读数跟在学校实验室的读数相比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应调节烛焰的中心,光屏中心,凸透镜的光心,使三者位于_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当蜡烛距凸透镜30.0cm时,在光屏上成一个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cm.

13.题图表列举了一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则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350℃的水银呈________态;测量铅的熔点时,应选用__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我国北方冬天天气寒冷,应选用__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测量当地的气温。

14.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拨。

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____m。

15.张伟同学身高1.7米,他站在穿衣镜(平面镜)前2米处,已知穿衣镜高1米,则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m,镜中的像高是_____m。

16.小刚测量课桌的长度,四次的结果是:

6.45dm;6.46dm;6.47dm;6.45dm,课桌的长度应为_____。

三、计算题

17.判断某汽车零件(铁)是否为空心,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测出一个装满水的烧杯的质量为300g,放入该零件后,溢出10g水,此时烧杯的总质量为369g(铁的密度约ρ铁=7.9×103kg/m3),求:

(1)该零件的体积?

(2)该零件的质量?

(3)通过计算说明该零件是否为空心?

(4)该零件全部采用新材料制作后,零件的质量减少了20g,求:

该新材料的密度?

18.两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s-t图象如图所示,运动2秒后两车相距0.6米。

求:

(1)甲车的速度。

(2)乙车的速度。

四、实验题

19.小明妈妈为家里自酿了很多红葡萄酒,小明想知道自酿红葡萄酒的密度,于是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

他们的操作如下。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2)小明用该装置测红葡萄酒的密度,步骤如下:

①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②向烧杯中倒入一部分红葡萄酒并测得其质量为m2;

③将烧杯中的红葡萄酒全部倒入量筒中;

④读出量筒中红葡萄酒体积为V;

⑤运用公式计算密度;

则小明所测量的红葡萄酒密度比真实值______(填“偏大”或“偏小”),理由是______。

(3)小莹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将小明以上实验顺序作了合理调整,调整后的顺序应为______。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

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