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97232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课文内容精彩回放。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北京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好名字!

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

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

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

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指通畅顺当,没有阻拦。

________

①指缝隙严密闭合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3)读了这段文字我知道了,瓢虫有两种,一种吃蚜虫,是________;一种吃马铃薯嫩叶,是________。

(4)文中划线的句子是________,请将它改为陈述句:

________。

【答案】

(1)顺顺溜溜;严丝合缝

(2)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

(3)益虫;害虫

(4)反问句;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应该改改口味,也吃蚜虫。

【解析】【分析】

(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2)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也就是明知故问,这是反问。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故答案为:

(1)①顺顺溜溜;②严丝合缝;

(2)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

(3)益虫;害虫;(4)反问句;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应该改改口味,也吃蚜虫。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松鼠吃东西的时候,总是用前肢________着食物,然后再把食物________到嘴里。

因为它的嘴太小,一口只能吃到一点点东西,所以一堆食物要七八次才能吃完。

不过它吃食物的速度真可谓是飞速的,有时简直快得让人看不清楚。

看它吃饭的样子,好像看体育比赛一样紧张,所以我看了总要发笑。

   小松鼠喝水的时候,总是要把头________下去,用舌头小心地去________,样子可温柔了睡觉时,小松鼠把身子________成小小的一团,尾巴整个儿________在身上,看上去,它就像一只带花纹的皮球。

(1)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盖    捧    舔    低    缩    送

①小松鼠吃东西的时候,总是用前肢________着食物,然后再把食物________到嘴里。

②小松鼠喝水的时候,总是要把头________下去,用舌头小心地去________,样子可温柔了睡觉时,小松鼠把身子________成小小的一团,尾巴整个儿________在身上,看上去,它就像一只带花纹的皮球。

(2)请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3)请把选文中的比喻句画上横线,拟人句画上波浪线。

(4)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表达了________之情。

【答案】

(1)捧;送;低;舔;缩;盖

(2)小松鼠吃东西的样子;小松鼠喝水的样子;小松鼠睡觉的样子

(3)小松鼠把身子缩成小小的一团,尾巴整个儿盖在身上,看上去,它就像一只带花纹的皮球。

小松鼠喝水的时候,总是要把头低下去,用舌头小心地去舔,样子可温柔了。

(4)对小松鼠的喜爱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动词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3)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4)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捧、送、低、舔、缩、盖

(2)小松鼠吃东西的样子;小松鼠喝水的样子;小松鼠睡觉的样子。

(3)比喻句:

小松鼠把身子缩成小小的一团,尾巴整个儿盖在身上,看上去,它就像一只带花纹的皮球。

拟人句:

小松鼠喝水的时候,总是要把头低下去,用舌头小心地去舔,样子可温柔了。

(4)对小松鼠的喜爱。

     

【点评】

(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裁缝说:

“那么,您要是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也不得不由着性子穿上。

可是您________在秋天、夏天________春天穿一件棉袄,人家________会笑话您的。

我呢,决不会让人笑话您。

非但如此,在您穿上我做的美观大方的新棉袄的时候,大家还会围着您直夸奖,甚至羡慕您呢。

   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不得不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

于是,做衣服的事儿就算说定了。

(1)在语段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可是您________在秋天、夏天________春天穿一件棉袄,人家________会笑话您的。

(2)将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原意。

①您要是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也不得不由着性子穿上。

②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不得不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穿新衣不在于时间的早晚,而在于穿对季节。

B. 穿新衣不在于时间的早晚,而在于穿得美观大方。

C. 穿新衣不在于时问的早晚,而在于裁缝制作时间的长短。

(4)假如裁缝是急性子,顾客是慢性子,裁缝又会如何劝说顾客定做衣服呢?

发挥想象,写一写。

【答案】

(1)无论;还是;都

(2)①您要是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也会由着性子穿上。

②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只得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

(3)A

(4)略

【解析】【分析】

(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此题分句前后是条件关系。

故选“无论……还是……都……”;

(2)双重否定句变肯定句的方法:

找到双重否定词,然后改成带肯定的词语。

①“不得不”带有“无奈、勉强、不情愿”等语义,改写成肯定句时,通常加上“只能”或“只好”、“只得”等词。

②“不能不”“不要不”“非……不可”等语气强烈,改写时可以加上“必须”“肯定”或“当然”“一定”等词。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1)无论、还是、都

(2)①您要是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也会由着性子穿上。

②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只得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

(3)A(4)略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掌握双重否定句变肯定句的方法。

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4)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4.阅读语段。

完成练习。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

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1)这段话主要写火烧云________变化极多,却不用一个“变”字,而是用了四个“一会儿”,这样不仅突出了火烧云的________,而且强调了________。

(2)这段话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模仿以上词语写出一个表示颜色的词语:

________。

(4)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多美呀!

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一下吗?

【答案】

(1)颜色;颜色多;变化快

(2)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3)鹅黄

(4)绚丽多彩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填空。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语段整体感知语段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寻找文句中描写颜色的词语相对简单,细读语段从文句中挑出来即可。

(3)描写颜色的词语还有很多如:

鹅黄、银闪闪,白茫茫,黑黝黝,白花花,白嫩嫩,黄灿灿,黑乎乎,红通通,绿油油,从中选一个即可。

(4)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故答案为:

(1)颜、颜色多、变化快

(2)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3)鹅黄(4)绚丽多彩      

【点评】

(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的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颜色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5.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融化,然后用一支竹笔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成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

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1)给语段中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弄

扇子

扇送

(2)用“________”画出做肥皂水方法的句子。

(3)用“先……然后……再……”说一说吹肥皂泡的过程。

【答案】

(1)huó;shàn;shān

(2)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融化。

(3)先用竹笔套管,蘸上肥皂水,然后慢慢地吹起一个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泡泡就软悠悠地飘游起来。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故答案为:

(1)huó、shàn、shān

(2)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融化。

(3)先用竹笔套管,蘸上肥皂水,然后慢慢地吹起一个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泡泡就软悠悠地飘游起来。

     

【点评】

(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完整的话,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的语感。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时间过得飞快,使我的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_____看到太阳快落山了_____就下决心说_____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_____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起来。

   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

以后我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

那时我三年级,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

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1)在横线上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________看到太阳快落山了________就下决心说________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________

(2)以上片段写了“我”和时间赛跑的三件事,分别是什么?

(3)我准备这样和时间赛跑:

________。

7.【答案】

(1)小燕子

(2)乌黑发亮;清亮圆润

(3)秧苗;柔柳;桃花;小燕子

(4)亮晶晶;白花花;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5)春雨如烟如雾,无声无息地下着。

春雨;烟、雾

(6)窜;掠;跃;射

(7)晴天;活泼;略。

【解析】【分析】

(1)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2)、(7)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寻找文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文句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从给出的词语“绿莹莹”来看,是ABB式结构,即第二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从给出的词语“无声无息”来看,是ABA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5)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6)考查对动词的掌握,此题较容易,细读句子找出即可。

故答案为:

(1)小燕子

(2)乌黑发亮;清亮圆润(3)秧苗;柔柳;桃花;小燕子(4)亮晶晶;白花花;无忧无虑;自由自在;(5)春雨如烟如雾,无声无息地下着。

春雨;烟、雾;(6)窜;掠;跃;射(7)晴天;活泼;略。

【点评】

(1)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2)、(7)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句中景物描写的能力。

(4)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5)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6)考查对动词的掌握能力。

8.【答案】

(1)《鸟是人类的朋友》;3

(2)米;7;L

(3)鸟是人类的朋友,是害虫的天敌。

它们大多都是捉害虫的能手。

(4)啄木鸟;山雀;燕子;猫头鹰

(5)反问句。

改为:

看到这些鸟儿每天都在默默地为人类做贡献,谁也不忍心伤害它们。

(6)开卷有益。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等等

【解析】【分析】

(1)阅读可知,短文主要描写了鸟类,中心句是文章的开头一句话,所以可以截取“鸟是人类的朋友”作为文章的标题。

(2)粮,部首为米字旁,所以应该查米字部,找到后再查良的笔画数7画。

粮,读音为liáng,所以用音序查字法应该查字母L。

(3)短文主要介绍了鸟类是捉害虫的能手,也是人类的朋友。

所以开头一句话就是文章的中心句,短文就是围绕它来写的。

(4)阅读第2自然段可知,先介绍了啄木鸟,接着介绍了山雀,然后是燕子、猫头鹰。

(5)阅读结尾一句话可知,“谁还忍心……?

”这是典型的反问句形式,真正的意思是谁都不忍心。

改写时去掉语气词“呢”,问号变句号,将“还”变成否定词“不”即可。

(6)可以写开卷有益,这是宋太宗说的;也可以写书山有路勤为径,这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说的。

故答案为:

(1)《鸟是人类的朋友》;3;

(2)米;7;L;(3)鸟是人类的朋友,是害虫的天敌。

它们大多都是捉害虫的能手。

(4)啄木鸟;山雀;燕子;猫头鹰;(5)反问句。

改为:

看到这些鸟儿每天都在默默地为人类做贡献,谁也不忍心伤害它们。

(6)开卷有益。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等等

【点评】

(1)本题考查给短文加标题的能力。

标题就是文章的题目,能代表文章的中心,可以选写作对象及其特点的描述所成的短语作为文章的标题。

(2)本题考查查字典的能力。

部首查字先在部首目录找到汉字的部首所在的页码,然后再看去掉部首剩几画,就在检字表部首下查几画,就能找到所要查的字所在的正文页码,找到这个汉字,可以查到它的读音、释义、组词等内容。

音序查字需要知道汉字读音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

(3)本题考查对中心句的理解、辨析能力。

中心句一般存在于文章的开头、结尾或其它位置。

中心句主要能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文章都是围绕中心句展开描写的。

(4)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根据提问,从短文中不难总结到介绍的鸟有哪几种,应该在第2自然段中总结。

(5)本题考查对句子类型的认识与改写。

句子从形式上分,有一般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等。

其中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借以加强表达效果。

(6)本题考查对名言警句的默写。

关于“读书”的格言警句很多,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

这些名言都是说读书能增长人的智慧。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季羡林的故事

   季羡林老师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作为誉满国内外的学术大师,他却没有半点架子。

   在北大校园里,季老经常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卡其布中山装,圆口布鞋,出门时提一个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人造革旧书包。

他像一个工友,说话平常,总是面带笑容;他像一个老农,声音低沉,平易近人。

在住院期间,一天一位年轻护士说起某报正在连载季先生的著作《留德十年》,表示很爱看。

季老马上吩咐身边人去买,他说:

“书是给人看的,哪怕有几句话对年轻人有用了,也值得。

”这一来轰动了全医院,大家都来伸手,还索要签名本。

“都给。

”“买去。

”季先生发话说:

“钱是有价之宝,人家有收获是无价之宝。

”最后,一趟一趟买了600本,他也一笔一画地签了600本。

   白岩松在1995年做《学者访谈录》时,在掏名片准备递给季老的一刹那,季老就站起来,弯腰等着。

白岩松掏名片的时间,季老就一直弯腰等着,这个场景令在场所有人感动不已。

后两次采访季羡林时,大家每次走的时候,他依然会站在家门口,很有礼貌地望着大家渐渐走远,周兵感叹道:

“做人做到这份儿上,真让人敬佩。

(1)短文第一自然段中的划线词语“架子”的意思是(   )

A. 由若干材料纵横交叉地构成东西,用来放置器物、支撑物体或安装工具等

B. 比喻事物的组织、结构

C. 自高自大、装腔作势的作风

D. 架势、姿势

(2)用“________”画出描写季羡林外貌的句子。

(3)季羡林为什么自己掏钱买600本《留德十年》?

(4)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季老是个(   )的人。

(多选)

A. 生活简朴                   

B. 平易近人                   

C. 关心青年人成长                   

D. 待人接物周到有礼

【答案】

(1)C

(2)季老经常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卡其布中山装,一双圆口布鞋,出门时提一个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人造革旧书包。

(3)因为医院的护士说很爱看这本书,季老觉得只要书对大家有益,就值得买。

(4)A,B,C,D

【解析】【分析】

(1)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

(1)C;

(2)季老经常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卡其布中山装,一双圆口布鞋,出门时提一个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人造革旧书包。

(3)因为医院的护士说很爱看这本书,季老觉得只要书对大家有益,就值得买。

(4)ABCD

【点评】

(1)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花的授粉

   花有雌雄两种花蕊。

花要结果子,必得要雌蕊得到雄蕊的花粉才行。

   有些花的雌蕊得不着花粉,就白开一场,没有结果就凋残枯死了。

   有些花的雄蕊的花粉,是自动地落到本花的雌蕊上。

可是有些花却要靠外界的力量做媒介,把这花的花粉传递到那花的雌蕊上。

说是这样结成果实种子,要比较强健些呢。

所以多数花为了要得着强健的后代,使种族兴盛,都找媒人给自己做媒传递花粉。

   花所请的媒人,有风,有水,有昆虫。

大概请昆虫做媒的花最多。

在昆虫媒人当中,顶顶受花欢迎、有名气的,是蜂、蝶、蛾三大望族。

   花很懂得虫情世故,它知道昆虫决不肯白白地替它效劳。

它必定要备一份厚礼,才请得到媒人。

所以它特别制造了香甜的花蜜,作为酬谢媒人的筵席。

花恐怕昆虫不知道它有花蜜,还用了心计,装上艳丽的花冠,散出芬芳的香气,利用荚色芳香来招引昆虫上门。

这跟商店用大招牌、装霓虹灯招引顾客有些相像。

   昆虫来到花里,就不客气地享用花备办的筵席。

吃这顿丰盛的筵席的时候,昆虫还带上一身花粉,就把花粉传送到别朵花的雌蕊上,完成它的使命。

(1)花朵怎样才能结成比较强健的果实种子?

说法最准确的是(   )

A. 自动落粉                            

B. 靠外界的力量传粉                            

C. 请昆虫传粉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花朵可以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帮助传粉,其中本文重点介绍的媒介是________。

(3)画线句子中的“大概”一词可以去掉吗?

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以去掉,显得啰唆

B. 不可以去掉,因为作者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