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集小学随班就读儿童辅导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96881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0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姜集小学随班就读儿童辅导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姜集小学随班就读儿童辅导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姜集小学随班就读儿童辅导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姜集小学随班就读儿童辅导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姜集小学随班就读儿童辅导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姜集小学随班就读儿童辅导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docx

《姜集小学随班就读儿童辅导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姜集小学随班就读儿童辅导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姜集小学随班就读儿童辅导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docx

姜集小学随班就读儿童辅导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

 

四年级随班就读儿童辅导教案

 

学科:

数学

学年:

学期:

第一学期

执教:

盛超

济阳县曲堤镇姜集小学

 

第1次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2.熟记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出下面各数

       3612     2361   1236   6123

  问:

上面每个数中的3各表示多少?

6在每个数中各表示多少?

1呢?

2呢?

  2.(演示课件“计数单位”)回答下面各题

  

(1)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百是(  )

  

(2)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学习新知

  1.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如:

1994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千零五十一万.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万千米、地球离月亮大约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千米.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像这些比较大的数的读法.(板书亿以内教的读法)

  2.用算盘帮助数数,认识计数单位:

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1)出示算盘,让学生在千位上拨上一个珠,问:

这表示多少?

(一千)然后让学生一千一千地数,一边数一边拨珠.问:

“你发现了什么?

”(10个一千是一万,千位满十向万位进一).再一万一万地数,边数边拨珠并把发现的问题讲给大家听.(依次十万十万地数)

  

(2)师问:

照这样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

10个一百万是多少?

10个一千万又是多少呢?

  (3)通过刚才的数数你们知道了什么?

  (4)(继续演示课件“计数单位”)练习填空:

  10个一千是(  )10个一万是(   )10个百万是(    )10个千万是(   )

  3.师:

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个、十、百、千一样它们都是计数单位.(边说边板书)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中,你们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继续演示课件“计数单位”)

  4.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教师说明:

  

(1)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计数单位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教师对着计数单位,在上边板书数位,(师边讲解边整理出数位顺序表)

  

(2)同一个数放在不同数位上,它的计数单位是不同的.如数字3,写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写在百位上表示3个百,写在万位上呢?

写在千万位上呢?

写在亿位上呢?

  (3)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师进一步整理数位顺序表)(说明:

还有比亿更大的数,今后我们再写)

  5.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

  

(1)教学万级数的读法

  ①在算盘上拨出二十八,问:

这个数在个级,表示多少?

(二十八)

  ②将二十八移到万级,问:

这个数在万级,表示多少?

(二十八万)

  ③在算盘上拨出三千零七十万,让学生试读.

  ④读出下面各数(出示投影)

  470000    

  470000    读作:

四十七万

    读作:

三百零八万

    读作:

四千零五十万

  ⑤小组讨论:

说一说万级的数的读法和个级的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万级数先按个级数的读法来读;

  不同点:

万级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⑥练习:

读出下面各题:

34和340000 348和 3004和(强调:

每级中间连续有2个0只读1个.)

第2次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能正确的写出整万的数和含有两级的数.

  2.引导学生总结出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

  中间有“0”和末尾有“0”数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读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怎样读亿以内的数.

         40000          659200          

 2.写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七、七十、七百零八

3.根据学生回答,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

  

(1) 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写 ;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

  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二、学习新知

  1.指导探索,学习写整万的数.

  

(1)出示例3写出下面各数(整万数的写法)

  XXX会写七、七十、七百零八,那么怎样写七万、七十万、七百零八万呢?

这些都是整万的数,请XXX在数位表上试一试,写一写.

  提问:

你是怎么写的?

(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只要在万级上写七、七十、七百零八,然后在后面加四个0就可以了.)

  教师在数位顺序表中写出上面三个数.

  

 

   引导学生小结:

整万的数怎样写?

  

(2)出示例4写出下面各数(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写法)

  ①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

  先让学生写出十万,并追问:

在什么级上写?

然后再写二千三百四十五

  教师说明:

写数的顺序和读书的顺序是一样的,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②三十二万零六百

    提问:

这个数一共有几级?

万级怎样写?

个级怎样写?

千位上为什么要写一个0?

  小结:

这是写数和读数不同之处.写数是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读数时,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或者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③二千零五十万七千

  让学生自己试着写数,再说一说怎样写的?

  (3)出示思考题,引导学生小结.

  ①含有两级的数怎样写?

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②如果遇到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上做一做,写在书上

  五百零六万            写作:

_________________

  五万零三百            写作:

_________________

  八千零六十万零二十    写作:

_________________

  

第3次计算机的用法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型计算器表面各按键的功能.

  2.了解算术型计算器工作的基本过程.

  3.掌握算术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57+26=      82-49=     12×27=     351÷13=       

  36+47=      41-18=     26×28=     544÷16=

  二、讲授新课

  

(一)计算器的认识

  1.介绍计算器

  2.出示思考题

  

(1)计算器包括哪些按键?

  

(2)这些按键的功能是什么?

(学生通过实验自己验证)

 3 练习12÷4(说出过程)

   

      

   (3)A.如果发现输入错误,怎么办?

(清除键)(板书)

   例如:

9-3,

  按键 

 教师强调:

清除键只清除错误输入的4,前边输入的数据仍然保留.

  B.如果一道题计算完毕,需要计算另一道题,这时应该怎么办?

  C.如果需要清除前边的所有数据,应该怎么办?

为什么?

   

   

(二)计算器的应用

  1.出示例1:

用计算器计算389+260(板书)

  学生自己试做,然后汇报过程.(教师可继续演示动画“电子计算器”,利用其中的计算器进行演示)

  

  教师关键要强调输入数据和使用运算键的方法.

  练习:

  750+1473=    2983-627=     32×68=

   3.出示例3:

用计算器计算3024÷(167-83) 

 

 

 三、巩固反馈

  1.用计算器计算.

  48+97     146-89     301+274     1952-764

  102×63    4608÷36    27×39       1596÷38

第4次平行线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线,初步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2.培养学生操作的初步技能.

  3.渗透分类的思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

  1.理解“同一平面”.

  2.会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摆小棒.

利用手里的小棒,每根小棒代表一条直线,每两根为一组,请你用这些小棒摆一摆,看看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你能摆出几种情况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平行线的概念.

  1.出示下列图形. 

2.你能根据它们的位置关系给它们分分类吗?

说出分类的理由.

3.教师讲解:

 

  这两组直线表面不相交,延长后也不相交,这才是真正的不相交,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平行线.(板书课题:

平行线)

  6.学生尝试概括:

什么是平行线?

  7.教师出示长方体:

  教师提问:

这两条直线延长后相交吗?

它们是平行线吗?

  8.出示练习:

下面各图中哪些是平行线;哪些不是?

  

  三、画平行线.

  1.学生自学:

平行线的画法(见第133页),并尝试画出一组平行线.

  2.演示视频“平行线画法”.

  3.教师小结平行线画法:

靠紧、画线、平移、画线.

  4.探索与尝试:

你还有其他画平行线的方法吗?

 

  四、布置作业.

  完成第134页第1题

第5次垂直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及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垂线,积极探索画垂线的方法并会用三角板画垂线.

  2.提高学生规范作图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和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垂线、掌握画垂线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三角板正确、规范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下列图形. 

  教师提问:

每组都有两条直线,每组的两条直线之间有什么共同特点?

  (延长后都相交一点,成四个角)

 二、指导探索.

  

(一)认识垂线.

  1.播放视频“认识垂线”.

  教师提问:

大家都看到了∠1变成了直角?

那么∠2、∠3、∠4变成了什么角呢?

(∠1变成直角,∠2、∠3、∠4也变成了直角)

  学生讨论:

∠1变成直角,为什么另外三个角也变成了直角?

  (相邻两个角组成一个平角,180°—90°还是90°)

  2.教师讲解: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教师提问:

你怎样理解互相垂直?

怎样理解“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判断哪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举实例)

  

(二)垂线的画法.

 1.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1)用尺子测量从A点引出的4条线段的长度找出最短的一条.

 

(2)演示动画“垂线段最短”.

  (3)教师讲解: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4)练习:

找出哪一条线段表示A点到直线的距离.(没有)

 教师提问:

那你能画出来吗?

  3.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1)学生尝试画一个长2.5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或画一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任选一个画)

  

(2)互相检验所画图形是否规范.

  (3)播放视频“长方形的画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第132页1题.

  拿一张纸,折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第6次角的画法

教学目标

  1.在学生掌握角的分类和度量的基础上,掌握角的画法,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

  2.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3.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按指定度数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

  按指定度数正确画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予做准备.

  1.把下面各角填入适当的括号内.

  40°135° 180° 91° 360° 90° 127° 4°

  锐角()钝角()

  直角(  ) 平角() 周角()

  2.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师:

我们已经学过画角的方法,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

  二、尝试体验,探究新知.

  1.教师明确研究任务:

画一个65°的角.

  2.尝试画角.

  教师要求:

利用直尺和量角器画一个65°的角,画完之后再用量角器量一量(检验)

  学生活动:

  

(1)尝试并体验画一个65°的角.

  

(2)学生质疑(提出自己画角时遇到的问题?

  (3)请学生介绍准确画角的技巧.

  4.自学书中“角的画法”

  

(1)自学教材第125页“角的画法”.

  

(2)画一个65°的角.

  (3)学生讨论:

画角的步骤(①重合②找点③连线)

  三、归纳小结,质疑问难.

  1.引导学生小结“角的画法”.

  

(1)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所画角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2.让学生质疑问难.

  师:

有什么问题需要请教大家或要提醒别人要注意的问题?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用量角器画出30°的角.(集体订正.)

  提问:

如果不用量角器,你能准确地画出30°角吗?

(利用三角板的30°角)

  2.用量角器画出20°、70°、95°、135°和165°的角..

  3.用一副三角板画出15°、150°和165°角.

  

(1)动手尝试

(2)集体订正(3)合作交流

  提问:

你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五、发挥想象,培养创新.

  1.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下面度数的角.

  45° 135° 75°

第7次口算乘法

教学目标

  1.理解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乘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正确口算乘数是整百数的乘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求新知,热爱数学的积极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乘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正确口算乘数是整百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的口算乘数是整百数的乘法,提高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下面各题.说出每个算式表示什么?

你是怎样进行口算的?

  100×4 200×7 300×6 3×20 6×40 9×40   

  二、新授

  1、100×4表示什么?

用图可以怎样表示?

  每行有100个方格,需要多少行?

  观察这副方格图,你还可以怎样列式?

(4×100)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100个4是多少?

  2、比较100×4与4×100这两个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这两个算式中的数都是一样的,只是数的位置不同;它们表示的意义不同;它们都可以表示同一副图;它们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归纳:

100×4与4×100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3、独立试算:

100×12=  19×100=

         12×100=  100×19=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你有什么发现?

  (100乘几,就可以算成几乘100,他们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试算:

7×20=  7×200=  7×300=  7×400=

  说出你的想法.(7和2个十相乘,得14个十,是140……)

  根据上面的方法,计算下面的题目:

  12×300=  8×500=  24×600=  21×500=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00×6  400×2  300×12  8×700  15×400

  6×100  2×400  12×300  20×600  33×700

  2.列式计算:

  

(1)30个15是多少?

  

(2)25的200倍是多少?

  (3)6乘400是多少?

  (4)

  3.四年级3班有学生50人,开学初每人交书本费及各种杂费共200元,四年级3班的老师共收多少钱?

  4.一袋洗衣粉500克,一箱洗衣粉20袋,有多少千克?

  四、课后作业

  1.口算下面各题.

  100×17 200×8 600×11 12×400

  17×100 8×200 11×600 14×200

 

第8次口算除法

教学目的

  1.理解除数是整百数的口算除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正确口算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

  2.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除数是整百数的口算除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正确口算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的口算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提高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1.说出下面乘法算式的意义,并口算出结果.

  300×5=

  (3个500是多少)

 7×800=

(800个7是多少)

 

  你能根据这两个乘法算式,试着说出两个除法算式吗?

说说每个除法算式的意义.

  1500÷5=

  (把150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5600÷7=

(把5600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

 

  1500÷300=

  (1500里面有几个300)

 5600÷800=

(5600里面有几个800)

 

  2.象1500÷300,5600÷800的除法,如果没有乘法算式,我们该怎样算出商呢?

  尝试探索:

  1.以前我们学过什么样的口算除法?

请举例说明.

  在学生举例之后,教师举例:

200÷5 270÷9 320÷10 450÷50

  说一说这些算式的意义,你是怎样口算的?

  归纳:

(1)看被除数里面有几个除数.

  

(2)被除数与除数末尾都有一个0,先不看,直接用0前面的数相除.

  2.这样的除法你还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3.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例4、例5(如果学生中出现了这样的例子,就可以用学生中的例子作例题.)

  500÷100=  2400÷100=  1200÷400=  3600÷300=

  这些题目与刚才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除数是整百数)

  这些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又该怎样进行口算呢?

(教师补充板书课题)

  4.独立试算这些题目,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00里面有几个100;2400里有几个100;12个百里面有几个4百;36个百里有几个3百.)

  5.用你找到的方法口算:

  7200÷800=  4500÷500=  1200÷600=  2800÷400=

  1.通过口算刚才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当被除数与除数都是整百数的时候,口算的方法与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一样.

  2.怎样口算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

  把被除数与除数分别划去末尾的两个0,用0前面的数相除.

  巩固练习

  1.700÷100  800÷400  5500÷500

   400÷100  5400÷600 2400÷200

       

第9次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用面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类比、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面积与周长”、“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课.1.教学面积的意义.

  师:

我们周围许多物体都有面,请你们摸一摸自己的课桌面,数学课本的封面,铅笔盒盖的面.老师再请同学来摸一摸黑板的面.

  引导学生比一比:

黑板面与桌面,哪个大,哪个小?

数学课本的封面与铅笔盒盖的面,哪个大,哪个小?

  师:

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说明:

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

我们把这些图形画在纸上,就成了“平面图形”.

 

  观察:

(1)与图

(2)比较,图(3)与图(4)比较,图(5)与图(6)比较,哪个大?

哪个小?

  可以比较明显看出图

(1)>图

(2),图(5)<图(6),图(3)与图(4),请同学把图(3)与图(4)重叠,可以看出两个图形完全重合,所以图(3)=图(4).

  说明:

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生: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教学面积单位.

  投影出示两个同样大小的平面图形.

  数一数每个图形的方格数.(投影覆盖片)

 

  师:

说一说为什么同样大小的两个图形,方格数却不一样呢?

(方格的大小不同)

  说明:

要测量和计算面积,必须有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

  师: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请同学看书92页下面两行.

  

(1)平方厘米.

  师:

拿出自己准备的最小的正方形,用直尺量一量它的边长,(1厘米)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用自己准备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书上的1平方厘米上面比较一下是不是一样大.

  用自己准备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在书上长方形里摆放,正好摆放6个小正方形,也就是6个1平方厘米,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6平方厘米.

  师:

再请同学把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自己左手大拇指指甲面上,比一比.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哪些东西的面积的大小与1平方厘米的大小差不多?

  三、巩固反馈.

  1.选择适当的单位名称.

  

(1)数学课本长20( )

  

(2)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

  (3)铅笔盒长19(  )

第10次土地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平方公里),通过实际测量和观察,知道1公顷有多大.

  2.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1公顷有多大,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土地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到目前为止,你都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像这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都是公制面积单位,是计量面积时使用的.在计算土地面积时要使用土地面积单位(板书课题:

土地面积单位)常用的单位有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演示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