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问答题汇总小抄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9300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问答题汇总小抄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问答题汇总小抄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问答题汇总小抄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1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问答题汇总小抄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1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问答题汇总小抄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1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问答题汇总小抄_精品文档.doc

《2011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问答题汇总小抄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问答题汇总小抄_精品文档.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1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问答题汇总小抄_精品文档.doc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答: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4、简述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

(10)

答: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简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答:

教育民主化是对言教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

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6、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其代表人、著作。

(P15)

答:

(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凯洛夫《教育学》。

7、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答: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答: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9、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答: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0、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P31)

答: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11、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P32)

答: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2、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答: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13、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

答: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16、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

答: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有:

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P46)

答: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18、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答:

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19、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答: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21、简述少年期的总体性阶段特征。

答:

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

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惊喜,独立精神的加强。

23、简述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P60)

答:

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

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它明确了教育对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指导着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支配着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及效果的评价等,都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约。

24、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答:

(1)国家的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

25、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P61)

答: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所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26、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P62)

答:

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27、简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

(P67)

答:

教育目的: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28、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P67)

答: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1)德育;

(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三)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四)素质嘉奖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32、简述美育概念及普通中学美育方面的要求。

(P69)

答: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普通中学美育方面的要求是:

(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

33、简述劳动技术教育及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

(P69)

答: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是:

(1)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2)结合劳动技术教育,授予学生一定的商品经济知识。

34、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答:

(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36、简述我国《教育法》规定的学生应尽的义务。

(P77)

答: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37、简述教师的职业性质与特点。

(P78)

答: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二)教师职业的特点: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38、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答:

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9、简述教师的语言要求。

答:

首先要求准确、明了、有逻辑性。

其次要求富有感情,有感染力。

再进一步要求富有个性,能够体现出一名教师的独特风采。

40、简述师生关系。

(P83)

答: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2)师生关系在人格是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42、简述学校课程及其形式。

答:

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43、简述我国学校教育的目的。

答: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44、简述如何研究学生。

(P94)

答:

对学生的研究通常包括三个方面:

(1)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并把它与理想的常模加以比较,确认其中存在的差距;

(2)了解学生个体的需要;(3)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

45、简述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P96)

答:

(1)强制性;

(2)普遍性;(3)基础性。

46、简述教学计划的构成。

答:

教学计划主要由教学计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几部分所构成。

47、简述教科书的作用。

(P100)

答:

(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

(2)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8、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

答:

(1)安排课程表;

(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49、简述教学任务的内容。

答:

教学任务通常包括三个方面:

(1)学生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学生所要形成和发展的智力、能力和体力。

(3)学生所要养成的情感、态度、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

50、简述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所受影响的因素。

(P103)

答:

学生的学习特点:

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

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51、简述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答:

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

52、简述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

答:

(1)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

(2)搜集信息;(3)组织材料;(4)分析资料;(5)报告结果。

54、简述教学的主要作用。

答:

(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55、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答: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57、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答: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