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92678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8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2012-2015)

一.专业建设背景与建设基础

(一)建设背景

1.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

电子信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本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量极大,尽管很多高职院校都增加了本专业的招生规模,但毕业生就业渠道亦然畅通,薪资水平仍然具有较大优势,尤其是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在短期内供不应求的局面不会改变。

随着信息时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该专业人才仍将供不应求。

据调查,现阶段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要量十分巨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对缓解当前该类人才的供需矛盾是非常必要的。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产业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2001―2007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8%,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约6.3万亿元,工业增加值约1.5万亿元,占GDP比重约5%,对当年GDP增长的贡献超过0.8个百分点,出口额达5218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36.5%。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

2010年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了65142亿人民币,增加值达2142亿人民币,占国家GDP收入的7.5%。

2.电子信息产业是湖南省先导性支柱产业

2010年,湖南省委、省政府颁发《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

推进信息化,建设数字湖南,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是提升我省综合实力、经济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支撑。

2011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81亿元,比5年前的2006年增加了1100多亿元,成为全省规模工业第八个千亿产业。

其中规模工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170.87亿元,增长65.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4.8个百分点。

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幅达49.1%,位列全省各主要行业增幅之首。

目前,我省已形成几大电子信息产业链条,亿元以上电子信息企业达到162家。

随着富士康(衡阳)工业园、蓝思科技星沙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未来五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将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即:

打造新型显示、太阳能光伏等十条百亿产业链,培育十个百亿产业集群和十个百亿龙头企业,实现物联网、云计算等一百项信息技术重大成果的产业化;抓好一千个投资过千万元的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经济发展,培育一万个新业态主体。

力争2012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突破1700亿元,增长45%以上。

学校所在的长沙市发挥省城优势,推进省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重点扶持电子信息产业,使之逐渐成为长沙市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长沙“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长沙的电子信息产业年产值要突破500亿元。

未来5年,长沙还将重点发展信息网络。

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构建以应用自主技术为主、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培育壮大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新一代信息网络终端产品,大力发展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等软件产业以及信息服务业。

2015年实现全行业销售收入1000亿元。

3.紧跟行业发展,急企业之所需

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

许多企业一方面为了提高人员效率精简缺乏专业技能的人员,一方面又需大量引入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

我校紧跟行业发展,急企业之所需,开设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扎实电子信息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从事电子信息类工作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在电子整机、程控交换设备、通信终端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等企事业单位的研发、安装、调试、维修和技术支持、生产工艺管理和电子产品的销售的高级专业技术实用型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

4.存在的不足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由于自身具有专业实践性、办学多样性和社会密切性等特点,虽然学校在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很多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电子信息行业的快速发展的要求,与学校提出的申本建设要求也还存在差距。

主要表现在:

(1)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改革与区域经济的发展、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新要求还有较为明显的差距,创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尚处在探索阶段;

(2)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还不能很好适应育人需要,应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3)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整体水平还不均衡;专业实训基地同基地建设要求、行业企业新技术的不断提升要求尚存在差距;

(4)课程建设整体水平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度参与课程改革的力度和成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5)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双师结构的团队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缺乏在国内同类院校、相关行业和领域享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青年教师虽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但专业、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6)社会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建设;

(7)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健全;

(8)与相对学校其他专业较好的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等办学基础形成反差,招生出现萎缩,需加大招生力度,扩大招生规模。

(二)建设基础

长沙师范学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前身是2006年开设的玩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电子玩具方向,2007年7月正式申请开办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2008年3月经省教育厅批准设立,2008年9月开始招生。

2009年《智能玩具电路设计》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12年被学校确定为第二批申本专业,该专业已成为长沙师范学校的师资、教学条件等较为完善的专业之一。

1.专业定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电子技术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电子产品的开发、设计及电子电路调试、维修、生产管理的应用技术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2.专业现状

(1)始终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建设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实现共赢;工学结合一是采用订单培养,与企业合作开办订单培养,二是第三学年保证充足的顶岗实习实训时间,实习期间即实现上岗就业目标。

本专业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资源,采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专业教学。

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研发和生产全过程,坚持教学与实际相结合,加强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

(2)建设了一支校企互聘、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

2006年开办专业方向到现在只有短短6年时间,但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管理经验,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有活力、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快,能够适应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现有各类本专业现有各类专兼任教师16人,其中正高2人,副高6人,讲师和工程师8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共9人。

专业教师队伍配置合理、政治素质高、业务精、实践能力强,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其中有多位专任教师有多年企业工作经历,曾分别在深圳富士康集团、托普集团等单位分别从事技术研发、生产销售等工作,具有丰富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

(3)校内实训室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富有成效

通过近几年的持续投入,特别是中央财政支持“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建设投入340万,在校内兴建了一批有特色、高质量的实验、实训基地,除能满足正常的专业基础教学外,还能满足电子创新实验的需要。

学生实验室设备数量众多、质量可靠,为教师、学生钻研专业、提高专业水平提供了可靠保障。

(4)“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为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开发了一系列“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例如: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等。

在实施过程中,根据课程中典型任务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和学生在此情境下围绕任务展开教学,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教学中首先由教师下发本次任务的任务书,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任务内涵,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各小组学生根据查阅到的资料制定初步的任务完成方案,小组长按照方案组织分配任务;小组按计划实施任务;完成后由组员之间和各组之间相互检查完成效果,最后派一名代表做出任务反馈。

教师作为一名考评员对学生掌握的技能和知识进行考评,对工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5)打造精品核心课程,开发校本特色教材及多媒体教学资源库

本专业坚持首选国家级规划或教育部规划教材。

同时,鼓励教师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专业特点及专业教学计划,自编校本教材,以期更好的达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的效果。

现已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智能玩具电路设计》1门,《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2门院级精品课程,开发了《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模拟电子技术》、《电工基础》等专业实训教材。

(6)立足特色,发挥优势开展社会服务

与企业建成多家校外实训基地,既为学生实践创造了条件,也为企业补充了新鲜血液;系部根据企业具体情况与杭州天煌科技实业公司、长沙太阳人电子有限公司、上海日腾电脑配件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顶岗实习协议书,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为学生熟练技能,实现零距离就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7)毕业生可塑性高,就业率高

通过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认真实施,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素质普遍提高,能熟练掌握核心技能,并具备继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平均一次性就业率在95%以上。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发展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按照“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思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办学方针,以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先行,以湖南特别是长沙区域经济和信息产业发展为依托,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发展,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局面。

加强社会服务功能建设,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增强办学活力,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专业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以满足长沙及周边地区的电子行业需求为目的,为社会培养电子信息工程领域适应面宽、分析与动手能力强、具有敬业精神的操作维护型及具有创新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力争在3-5年内,使专业在湖南乃至全国同类专业中有较大的影响力,并具有一定知名度、特色鲜明的专业。

通过本专业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1)深化产学合作,完善以“工学结合,校企融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高专教育特色,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工学结合为主的专业优势和特色。

(2)建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成一支以知名教师为专业带头人,以双师为主导,学历、职称、知识、技能和年龄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

(3)完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形成与专业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建成一批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开发的、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专业主干课程校本教材。

(4)建成能满足企业岗位要求的专业教室,优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资源配置,引进企业管理模式,将实训基地建成能满足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培养和对外技术服务要求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5)形成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在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职工继续教育与再就业培训等方面发挥主力作用,同时在若干领域形成较强的技术优势,成为区域性技术服务中心,辐射和带动区域的行业教育发展。

2.具体发展目标

(1)专业建设目标

按照“抓改革、促建设;提质量、出特色;重合作、创品牌”的总体专业建设目标,在师资队伍建设上:

建立一支具有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

以新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主线,合理构架人才的知识结构,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在教学模式上,推进产学研结合,教学做练四位一体学习的模式,建设初、中、高结构合理,基础技能到专业实训、单项训练到综合运用的教学与企业研发、生产相结合的实验、实训配套体制,培养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专业应用能力较强、能快速适应电子企业研发、生产、管理、经营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政行企校,四位一体,继续深化与企业的关系,校企融合,起到依托行业,服务地方的作用。

在扎实办好专业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改革与发展,把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成为湖南省相关专业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基地,为全省高职高专教育工作的发展壮大作出新的贡献,并为创建示范性专业打好基础。

(2)教学内容与课程建设目标

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推进案例教学、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的教学手段,充分满足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使学生既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促进产学研结合,推进专业建设,逐渐形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大力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及专业水平,改变教师教育理念,力争在3到5年内,按照高标准的要求,形成较科学合理的教学梯队。

鼓励青年教师进修或学习;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一批教学能手,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力争3年内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90%,硕士研究生比例达到80%。

培养1名、引进1名专业带头人,引进4名企业技术骨干担任专任教师,培养省级教学名师1名;专任教师三年内企业挂职时间不少于半年。

完成所有核心课程的达标课程建设,并形成完整的教学资源库。

编写不少于3本,具有工学结合特色教材。

(4)教学设施及教学资源库建设目标

进一步建设模拟实际生产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良好教学功能的校外实训基地,使校内实训基地成为行业企业职工培训、高职高专院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工厂。

进一步加强与企业联系;新增7个紧密合作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建设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为师生和企业员工提供信息查询、教学指导、学习咨询和人员培训等服务。

(5)社会服务能力目标

积极与企业开展非学历培训,逐步增加培训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完善职业技能鉴定条件,继续开展家电维修下乡活动,服务于社会。

(6)教学管理目标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其它课程的发展,形成教学文件齐全、教学内容实用、教学方法恰当、教学组织多样、考核体系完善的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三)人才培养目标

1.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备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能力、电子元器件的测试能力、电子产品的焊接与装配能力;具备单片机电子系统、EDA电子系统及玩具机器人的研发、安装、调试与维修能力;具备电子产品技术文件的收集、编制与处理能力。

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参照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职业岗位任职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引入行业技术标准,建设5门核心课程,融入工程案例、企业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编写5本配套教材。

2.人才培养模式

始终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建设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实现共赢;推进工学结合的举措主要包括一是采用订单培养,与企业合作开办订单培养;二是第三学年酌情安排顶岗实习,将实习与就业紧密结合;三是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课时,实现教室与车间、学生与员工的身份重叠。

3.人才培养规格

(1)职业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面向电子信息产业,将职业目标定位于电子产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与服务等,每一环节均与相应的岗位群对应,如图1所示。

本专业的职业目标定位于岗位群的中低级职位,要求具有熟练专业技能及技术应用能力。

 

图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职业目标定位

(a)产品设计中低级职位,包括功能电路设计、PCB设计、软件设计、样机调试、小样试制、IC版图设计等。

(b)生产管理中低级职位,包括工艺实施、生产线运行管理、质量控制、产品检测、产品认证等。

(c)市场营销中低级职位,包括营销方案的实施、产品推广、业务接洽、产品代理、产品销售等。

(d)技术支持中低级职位,包括系统维护、产品维修、方案解释等。

(2)知识要求

具有必要的语言、艺术、美学、法律、心理学等人文科学知识;必要的数学、英语等自然科学知识;较扎实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等科学技术知识;掌握计算机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掌握电子测量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EDA技术及应用、机器人技术、嵌入式系统与开发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企业生产管理的知识和市场营销知识,了解必要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等相关知识。

(3)能力要求

具有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发、安装、调试、维护、技术服务的能力;具有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生产企业的管理能力;具有适应待业发展,不断学习的能力。

(4)素质要求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勤奋好学、热爱本专业、安心基层工作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正直、诚实、公道的作风,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具有一定的心理调整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

(5)职业技能与支撑课程

表1职业能力、知识要求和支撑课程分解表

职业能力

专业能力

知识和能力要求

支撑课程

1.综合素质

团队合作精神

社会适应能力

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和和人际关系.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适应能力,具有适应专业发展,不断学习的能力.

1、思想道德修养

2、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3、法律讲座

4.毕业实习

2.基本技能

口头表述与文字编辑能力

基本的英语应用能力

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文书写能力

能查阅本专业相关的英文资料

能应用数学知识和数学逻辑思维学习本专业和解决本专业的一些问题

1、大学英语

2、计算机应用基础

3、高等数学

3.电子信息产品的安装、调试、检测、应用工作的能力。

具有电子信息产品常用检测仪器与仪表的应用能力

具有电子信息产品的安装、调试、检测、应用的能力

掌握电子信息产品常用检测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能看懂电子信息产品的使用说明、安装方法,能正确调试电子信息产品,并能检测电子信息产品的性能

1、电路原理

2、数字电子技术

3、模拟电子技术

4、电子测量技术

5、电子产品生产工艺

4.电子信息产品系统的研发、调试、维护、技术服务工作

电子信息产品的选择、安装与接线能力

电子信息产品的故障诊断及维修能力

电子产品的研发能力

掌握信息产品的基本原理

能正确地安装电子信息产品及设备、并能进行调试

能正确诊断系统故障,并能实施软、硬件维修

能电子信息产品的研究开发

1、微机与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2、电子测量技术

3、传感与检测技术

4、C语言

5、机器人技术

6、嵌入式系统与开发技术

7、电子线路综合设计

5.计算机辅助电子信息产品电路板图设计工作的能力

能看懂电子产品的电路图

能用计算机绘制电子产品的电路板图并仿真,制作PCB电路板

掌握电子产品的所有原器件知识,能看懂原理图

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电路设计软件正确绘制原理图,并生成板图

1、电路基础

2、数字电子技术

3、PCB制版技术

4、EDA技术及应用

(6)主要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贯穿全学程,各种实践教学内容形成系列,全面培养学生教育实践能力。

(a)课程实验:

根据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每门课程的实验课时进行。

(b)技能训练:

第2、3、4、5学期进行,主要内容为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实训、电子技术课程设计、EDA课程设计和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设计。

(c)生产实习(顶岗实习):

第6学期共18周。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并争取解决生产(科研)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d)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第5学期9周。

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的实际问题。

(e)社会实践:

利用每年暑假进行专业调查或社会实践活动,提交一份调查报告或实践活动总结。

(7)等级考试及资格证书

在校期间学生可获取以下证书:

(a)获得计算机应用能力二级证书(省级)和英语应用能力(A级)证书。

(b)获得计算机辅助设计(PROTEL)四级证书、电子系统初级设计师(EDP)或者单片机设计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8)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基本要求与分配

本专业课内总学时2286学时左右,公共课程588学时左右,专业课1708学时左右(包括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课等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1003学时(包括理论课实验、实训、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占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3%左右。

4.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2011.8-2012.1

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专业工作小组为主,对湖南电子信息产业开展广泛的市场调研,对企业内部结构、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与工作流程、企业人才规格等进行科学分析与论证,进一步明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第二阶段:

2012.3-2012.7

由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研室牵头,召开企业工作过程与能力分析研讨会,邀请职业工作不同环节的企业一线专家代表,对企业的工作过程与典型工作任务、职业岗位群职责与要求进行分析研讨,划分系列工学模块与工学单元模块,确定工学单元模块、工学项目与学生专项能力。

由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牵头,校企共同选择分析企业真实项目,确定工学内容,共同设计工学模块、工学方案。

根据工学方案,设计工学单元具体实施方案。

校企共同实施校内工作室与基地理实一体、教学做合一模式,校外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模式。

第三阶段:

2013.1-2015.6

由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牵头,校企共同对工学结合过程进行监控、对工学结合成果进行评价,同时将人才培养过程主要环节在校园网上公布,接受社会的评价。

对监控评价的意见进行分析、分类整理,并快速反馈,形成“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专业建设

按照“依托行业、对接产业、锁定职业、服务就业”的专业建设思路和“工学结合,校企融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本专业为电子行业培养人才、为电子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为社会提供技术和技能培训服务的重点专业。

依托电子行业,深化工学结合,实现学校与企业双方互动、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赢发展;学校根据企业所承接的工程项目,与企业共同制定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参与工程建设,并根据企业的反馈信息,不断修订与完善人才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