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模拟卷北京市届中考化学第一次冲刺模拟考试一含答案与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90815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7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模拟卷北京市届中考化学第一次冲刺模拟考试一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考模拟卷北京市届中考化学第一次冲刺模拟考试一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考模拟卷北京市届中考化学第一次冲刺模拟考试一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考模拟卷北京市届中考化学第一次冲刺模拟考试一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考模拟卷北京市届中考化学第一次冲刺模拟考试一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模拟卷北京市届中考化学第一次冲刺模拟考试一含答案与解析.docx

《中考模拟卷北京市届中考化学第一次冲刺模拟考试一含答案与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模拟卷北京市届中考化学第一次冲刺模拟考试一含答案与解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模拟卷北京市届中考化学第一次冲刺模拟考试一含答案与解析.docx

中考模拟卷北京市届中考化学第一次冲刺模拟考试一含答案与解析

北京市2022年中考第一次冲刺模拟考试

(一)

化学

(本卷共39小题,满分70分,考试用时7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考试范围:

中考全部内容。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Mg-24Cl-35.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5分)

本部分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氮气

C.氧气D.稀有气体

2.(2022热点信息题)第24届冬季奥运会于2022年2月4日在我国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

“绿色”成为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的主要理念。

下列建议中不可取的是()

A.使用可降解塑料袋B.推广露天焚烧垃圾

C.积极参与植树造林D.改进尾气净化技术

3.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B.酒精燃烧

C.钢铁生锈D.冰雪融化

4.(2022热点信息题)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这是一份给运动员准备的午餐:

红烧肉、清蒸鱼、米饭和矿泉水。

从均衡营养的角度考虑,这份午餐缺少的营养素是()

A.糖类B.蛋白质

C.维生素D.无机盐

5.(2022热点信息题)第24届冬季奥运会于2022年在北京举办,为落实“绿色冬奥”的理念,冬奥会使用的汽车燃料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是()

A.氢气B.煤

C.石油D.汽油

6.(2022热点信息题)中国短道速滑队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取得骄人的成绩。

速滑冰刀可用不锈钢制成,不锈钢含有的主要元素是()

A.钢B.碳

C.铝D.铁

7.下列物质不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A.香油B.蔗糖

C.食盐D.味精

8.人体内的一些液体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呈酸性的是()

A.血浆7.35-7.45B.胆汁7.1-7.3

C.胃液0.9-1.5D.胰液7.5-8.0

9.(2022热点信息题)北京冬奥会冰上运动场馆的外墙采用的新型材料聚氟乙烯(C2H2F2)n美观耐用,使用寿命达15年以上。

关于聚氟乙烯的说法错误的是()

A.难溶于水B.化学性质稳定

C.属于无机材料D.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10.(2022热点信息题)2022年北京冬奥会采用人工造雪,即先将水制成细小的冰片,储存于冷库;当需要雪花时,高压风机将冰片粉碎、吹出,就形成了晶莹剔透的雪花。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水变成冰的过程中,水分子间的空隙改变了

B.水制成冰片后,其中的水分子静止不动

C.人工造雪的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

D.高压风机将冰片吹成雪花时,水分子分解了

11.下列金属中,与稀硫酸反应后所得溶液颜色为浅绿色的是()

A.镁B.铝

C.锌D.铁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滴加液体

C.读液体体积

D.熄灭酒精灯

13.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

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6B.8

C.14D.20

14.(2022热点信息题)“冰墩墩”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某“冰墩墩”玩具的外用材料为纯羊毛,内充物为聚酯纤维,区别纯羊毛和聚酯纤维的最好方法是(  )

A.闻气味B.摸手感

C.是否溶于水D.燃烧法

15.下列物质俗称与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

A.水银—AgB.烧碱—NaOH

C.小苏打—Na2CO3D.干冰—H2O

1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铜用于制作导线B.一氧化碳用于炼铁

C.干冰用于制冷D.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

17.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干燥CO2B.监控O2流速

C.吸收CO2D.收集O2

18.屠呦呦因提取研究青蒿素(C15H22O5)用于治疗疟疾,而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其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3:

1

C.其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

22:

5

D.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9.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红磷足量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

C.该实验所用的红磷可用铁丝代替D.待反应装置冷至室温打开弹簧夹

20.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研究成果表明,在常温、常压和可见光条件下,基于LDH(一种固体催化剂)合成氨气(NH3)的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种物质中有一种属于氧化物

B.原料气N2可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

C.参加反应的N2与生成的O2质量比为7:

8

D.参加反应的N2与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

3

21.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比较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B.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

C.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2.已知:

20℃时,KCl和K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4g和31.6g。

配制20℃时的如下四种溶液:

溶液

固体种类

KCl

KCl

KNO3

KNO3

加入固体的质量/g

20

35

20

35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下列有关溶液①~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饱和溶液的是②④B.溶液的质量②=④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①=③D.②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7:

50

23.(2022热点信息题)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标志性场馆,届时场馆将利用无处不在的“空气能”为3000平米场馆管理用房供暖,从而每年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160吨,进而有效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

A.酸雨B.白色污染

C.温室效应D.臭氧空洞

2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20℃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0℃,无晶体析出

D.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仍然是饱和溶液

25.实验小组用传感器研究等量水或NaOH溶液分别吸收CO2的效果,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①是CO2溶解和CO2与水反应的综合结果

B.对比曲线①和②,可说明CO2能与NaOH反应

C.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

D.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其曲线在①上方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14题,共45分。

【生活观象解释】

26.(3分)请将下列物质和对应的用途连线_____。

物质                                      用途

干冰                                      调味品

活性炭                                   制冷剂

食醋                                      去除异味

27.(1分)(2022热点信息题)(2022·北京东城·九年级期末)2022年2月4日,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在北京开幕。

主火炬(如图)采用丙烷作燃料。

丙烷燃烧生成

,则丙烷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

28.(2分)我国对海洋温差发电技术的研究位于世界前列,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

(1)在上述过程中,氨发生的变化属于(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与燃煤发电相比,海洋温差发电的优点是(写出一点即可)。

【科普阅读理解】

29.(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含氯消毒剂是现在应用广泛的高效、广谱性消毒剂。

常用的常见的含氯消毒剂有氯气(Cl2)、二氧化氯(ClO2)、漂白粉(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Ca(ClO)2)等。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受光照、振动或加热等影响可发生爆炸。

二氧化氯在水中直接氧化细胞里的重要物质,从而消灭细菌。

自来水厂以亚氯酸钠(NaClO2)和盐酸为原料,用二氧化氯发生器现场制二氧化氯,再投加到水中进行消毒。

氯气和漂白粉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次氯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破坏细菌、病毒的结构,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次氯酸具有很强的漂白作用,能使有色物质褪色。

研究人员发现:

1.0mg/L氯气与0.5mg/L二氧化氯的消毒能力相当。

氯气和二氧化氯消毒过程中都会产生三氯甲烷(有毒副产物)。

某研究小组采集了同一水源的水样,在40℃时,对两种消毒剂的浓度与产生三氯甲烷的浓度关系进行了对比实验。

得出的数据如图1和图2所示。

上述实验表明:

氯气和二氧化氯在消毒能力相当的情况下,使用二氧化氯做消毒剂比用氯气更安全。

二氧化氯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饮用水消毒剂。

依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二氧化氯的一条物理性质______。

(2)对二氧化氯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______。

A.纯净物          B.单质            

C.化合物             D.氧化物

(3)补全二氧化氯发生器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浓度相同时,氯气和二氧化氯的消毒能力相当

B.40℃时4.0mg/L的氯气在0~20h内产生的三氯甲烷明显增多

C.这三种消毒剂都可以长期储存

D.氯气和二氧化氯在消毒能力相当的情况下,二氧化氯比氯气更安全

(5)在次氯酸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先由紫色变为红色,后逐渐变为无色。

请结合材料解释溶液最终变为无色的原因是______。

【生产实际分析】

30.粉煤灰是煤燃烧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其通常含有15%~35%的Al2O3。

从粉煤灰中提取Al2O3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图。

(1)NaAlO2中,Al的化合价为_______。

(2)请补全反应器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AlO2+CO2+_______=Na2CO3+2Al(OH)3↓。

(3)高温反应器三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1.海水中镁的总储量约为2.1×1015t,可用于生产金属镁,目前全世界生产的镁60%来自海水。

利用海水提取镁的工业流程如下图所示。

(1)海水属于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电解槽中发生的反应为:

若要制得24kg金属镁,至少需要MgCl2的质量为____kg。

(3)请写出反应器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4)氯气可以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氯化氢,其水溶液为盐酸。

推测另一种反应物为____。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32.(3分)用下图所示实验研究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1)实验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实验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从物质角度,能说明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

33.用如图喷泉实验装置研究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

关闭止水夹K,将NaOH溶液挤进烧瓶,震荡,打开止水夹K,水倒吸入烧瓶,形成红色喷泉。

(1)打开止水夹后,水倒吸入烧瓶的原因是______。

(2)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结束后,取下烧瓶,打开橡胶塞,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4.根据如图所示实验,Y烧杯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1)该实验可证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

(2)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红色变为无色的原因:

_____________。

35.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

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1)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该实验是将甲溶液滴入乙溶液中,乙溶液为______。

(3)60s时,溶液中溶质为______。

36.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利用下图装置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已知:

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甲同学:

挤压滴管1,一段时间后,加热燃烧管至260℃以上,白磷和红磷均不燃烧。

乙同学:

微热燃烧管至a℃,一段时间后,挤压滴管2,白磷迅速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1)甲同学挤压滴管1后有二氧化碳生成,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2)从燃烧条件角度分析,甲同学实验中白磷和红磷均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

(3)乙同学实验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则a应选择_______(填字母序号)。

A.25℃                              B.80℃                      C.260℃

37.某同学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他准备了下列实验仪器。

请填空:

(1)配制时可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

计算→称量→量取→________。

(2)称量时,NaCl固体粉末应放在托盘天平________(填“左盘”或“右盘”)的纸片上。

(3)配制过程中为促进NaCl的溶解,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填仪器名称)。

(4)量取一定体积的水,除了用量筒外,还需要用________(填仪器名称)。

【科学探究】

38.众所周知,酚酞溶液遇

溶液变红。

但是,在分组实验中(如图所示),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

有的溶液变红后褪色;有的出现白色浑浊物。

【提出问题】分组实验中,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酚酞溶液由酚酞固体溶于酒精配制而成。

【猜想与假设】

Ⅰ.红色褪去,与

溶液和空气中的

反应有关。

Ⅱ.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的浓度有关。

Ⅲ.出现白色浑浊物,与酚酞溶液的浓度有关。

【进行实验】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向盛有2mL

溶液的试管中滴加5滴0.5%的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2

1号试管

红色褪去

2号试管5min红色褪去

3号试管30min红色明显变浅

4号试管120min红色无明显变化

3

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水,……

酚酞溶液浓度/%

浑浊程度]

5

大量浑浊物

2

少量浑浊物

无浑浊物

【解释与结论】

(1)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实验1的现象表明,猜想与假设1___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3)由实验2得出结论:

出现“溶液变红后褪色”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4)实验3的操作步骤:

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

水,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依据现有实验,为了确保红色不变,若酚酞溶液浓度为

,建议选用NaOH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

(6)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3得出“猜想与假设Ⅲ成立”证据不足,理由是_____。

【实际应用定量计算】

39.(3分)2020年11月24日,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成功,点火发射时燃料是液氢。

氢气是清洁、高能燃料。

计算2kg氢气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B

D

C

A

D

A

C

C

A

D

D

A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B

B

C

C

C

C

D

B

C

C

D

1.【答案】B

【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

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答案】B

【解析】A、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A利于环境保护;B、露天焚烧垃圾产生污染物,污染环境,故B不利于环境保护;C、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减少可吸入颗粒物,故C利于环境保护;D、改进尾气净化技术减少污染环境,故D利于环境保护。

故选B。

3.【答案】D

【解析】A、食物腐败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钢铁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C

【解析】红烧肉、清蒸鱼富含蛋白质,米饭富含糖类,矿泉水含有无机盐,缺少的营养素是维生素,故选:

C。

5.【答案】A

【解析】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是最理想的燃料。

煤、石油、汽油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污染气体。

故选A。

6.【答案】D

【解析】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是铁的合金,所以含有的主要元素为铁元素,故答案选择D。

7.【答案】A

【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蔗糖、食盐、味精均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香油不溶于水,不能形成均一稳定混合物,故选A。

8.【答案】C

【解析】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中性。

其中呈酸性的是胃液。

故选C。

9.【答案】C

【解析】A、聚氟乙烯属于有机物,难溶于水,故A正确;B、聚氟乙烯化学性质稳定,故B正确;C、聚氟乙烯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C错误;D、聚氟乙烯为塑料,所以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D正确。

故选C。

10.【答案】A

【解析】A、水变成冰的过程中,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正确;B、无论哪一种状态下,分子都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错误;C、水和雪是同一种物质,人工造雪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将冰片吹成雪花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但是水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水分子没有分解,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1.【答案】D

【解析】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浅绿色硫酸亚铁和氢气,故选D。

12.【答案】D

【解析】A、稀释浓硫酸:

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的散发出去,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C、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D、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A

【解析】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A正确。

14.【答案】D

【解析】纯羊毛属于天然纤维,聚酯纤维属于合成纤维,区别纯羊毛和聚酯纤维的最好方法是燃烧法。

纯羊毛烧焦后有羽毛烧焦的味道,而合成纤维烧焦后则会有刺激性气味产生,并且是先融化,后燃烧。

故选D。

15.【答案】B

【解析】A、水银化学式Hg,A错。

B、氢氧化钠俗称烧碱,化学式NaOH,B正确。

C、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化学式为NaHCO3,C错。

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D错。

故选B。

16.【答案】B

【解析】A、铜用于制作导线,利用铜的导电性,该性质不需通过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用于炼铁,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该性质需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C、干冰用于制冷,利用干冰升华时吸热,该性质不需通过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该性质不需通过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稀有气体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答案】C

【解析】A、不了使混合气体能与浓硫酸充分接触,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气体需要长进短出,故A错。

B、监控氧气流速,氧气需要从长管进,根据气泡速度判断气体流速,故B错。

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可用氢氧化钠去除二氧化碳,故C正确。

D、氧气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需要从短管进,故D错。

故选C。

18.【答案】C

【解析】A、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正确。

B、由化学式可知,一个青蒿素分子含有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故其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3:

1,正确。

C、青蒿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12):

(22×1):

(5×16)=90:

11:

40,选项错误。

D、青蒿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12):

(22×1):

(5×16)=90:

11:

40,故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正确。

故选C。

19.【答案】C

【解析】A、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不好导致体积分数偏小,A正确。

B、红磷足量可以使氧气充分反应,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B正确。

C、该实验所用的红磷不可用铁丝代替,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C错误。

D、待反应装置冷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否则气体膨胀,进入水会偏少,导致体积分数偏小,D正确。

故选C。

20.【答案】C

【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2+6H2O

4NH3+3O2。

A、在四种物质中,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正确;B、由于空气中主要是氮气和氧气,而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所以可以通过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氮气,选项说法正确;C、发生反应为2N2+6H2O

4NH3+3O2,其中参加反应的N2与生成的O2质量比为(28×2):

(32×3)=56:

96=7:

12,选项说法错误;D、由化学方程式2N2+6H2O

4NH3+3O2可知,参加反应的N2与H2O的分子个数比为2:

6=1:

3,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1.【答案】D

【解析】A、溶质不同分别为碘和高锰酸钾,溶剂相同为水,所以该对比实验是比较不同物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故A不符合题意;B、酚酞溶液罩在大烧杯外边,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由于大烧杯的阻挡,不能运动到酚酞溶液中,看不到变红现象,不能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

故B不符合题意;C、铁、铜都可以将硝酸银中的银置换出来,只能证明铁铜的活动性都比银强,但是不能比较铁铜的活动性强弱。

故C不符合题意;D、铁和硫酸铜发生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发生化学反应且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2.【答案】B

【解析】A、20℃时,KCl和K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4g和31.6g,故①加入20g氯化钾全部溶解为不饱和溶液②加入35g氯化钾部分溶解,为饱和溶液③20g硝酸钾全部溶解为不饱和溶液④35g硝酸钾部分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