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尖乡扶贫工作情况汇报省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90241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尖乡扶贫工作情况汇报省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打尖乡扶贫工作情况汇报省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打尖乡扶贫工作情况汇报省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打尖乡扶贫工作情况汇报省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打尖乡扶贫工作情况汇报省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打尖乡扶贫工作情况汇报省长.docx

《打尖乡扶贫工作情况汇报省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尖乡扶贫工作情况汇报省长.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打尖乡扶贫工作情况汇报省长.docx

打尖乡扶贫工作情况汇报省长

打好扶贫攻坚战,努力建设新农村

——打尖乡建乡以来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贵州省最年轻的乡、贵州省革命老区、望谟县扶贫攻坚主战场——打尖乡位于望谟县的西北角,西隔清水江与我州贞丰鲁容乡、安顺地区镇宁县简嘎乡相望,北与望谟县坎边乡、岜饶乡相邻,东接望谟县打易镇、南临望谟县石屯镇。

境内沟壑纵横,河流深切、山峦起伏,最高海拔1250米,最低460米,垂直落差达790米。

有五个村属典型的高山区、深山区和石山区,西面的喜独村和羊架村属典型的低海拔区、土山区。

我乡于2004年5月组建办事处,从打易镇、石屯镇和坎边乡分别划出最边远的11个行政村组建而成。

2005年9月20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乡。

乡政府驻打尖村,距县城46公里,2008年村级整合后辖7个行政村30个村民小组35个自然寨。

全乡共有2271户,10337人,其中布依族人口有9986人,占总人口的96.60%,是望谟县布依族群众聚居最密集的乡镇。

全乡国土总面积108.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294亩,其中田2610亩(含旱田1405亩),土12690亩。

全乡森林覆盖率44.5%。

全乡现有干部职工共44人,平均年龄30.3岁,是望谟县乡镇干部中数量最少、也最年轻的一支队伍。

打尖乡是贵州省革命老区之一,当年林彪、聂荣臻、刘亚楼、邓华等将帅率领红军红一军团长征经过我乡,著名的“红军路”穿乡境而过,“红军渡口”羊架河奔流至今,“将军石”屹立见证红军长征可歌可泣的战斗岁月。

一、建乡初期工作基本情况:

1、群众严重缺粮,农民收入极低。

建乡前,我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420元,农民人均占有粮为130公斤。

全乡当时11个村有60%以上的群众上缴农业税等基本上是靠到县采血站卖血浆得到的补助金来支付。

2、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全乡11个村中有9个均属国家级一类贫困村,2个属二类贫困村。

建乡前全乡贫困户共有1429户,占全乡总户数的62.9%。

缺粮6个月以上的318户,占全乡总户数14%,还有1817户近80%农户居住在茅草屋、土坯房等危房。

3、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建乡前全乡11个行政村仅有两个村通路,11个村全部没有解决通水、通电、通电视、通电话等问题,全乡没有一条完整的水利设施。

处于“交通靠走、通讯靠吼、饮水靠守”的状况。

4、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缓慢。

建乡前全乡没有一所成建制学校,所有校舍都是危房和茅草房或土石房。

全乡仅有在校学生953人,其中初中生47人,小学生90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仅为75%。

共有教师29人,14个教学点全是一人校且都是代课老师。

村民中的文盲和半文盲占总人口的60%以上。

没有一所卫生院和卫生室,全乡没有一所党员活动室,没有一处市场、没有一处农民体育活动场地。

并且群众超生现象十分严重,人口压力巨大。

5、社会稳定工作形势严峻。

建乡前我乡由于地处安顺和黔西南两地三县边缘结合部,偷牛盗马、抢劫两大类案件频发,人民群众普遍没有安全感。

同时,由于洒琴村是天主教教区,当时还面临宗教工作管理失控的问题,一些非法组织趁虚而入,封建迷信活动猖獗。

6、基础组织建设薄弱。

建乡前我乡11个党支部中有9个党支部是软弱涣散党支部,89名共产党员中90%的是50岁以上的老党员。

7、土地贫瘠,生态脆弱,雹灾、洪灾、旱灾等自然灾害连续不断发生。

2005、2006年遭受特大冰雹灾害,2006、2007、2008三年遭受特大洪灾,2009、2010年遭受特大旱灾,是人民群众经济损失惨重,粮食不断减产,缺粮的农户逐年增加。

打尖乡触目惊心的贫困现状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全国政协副主席、秘书长,原贵州省委书记钱运录同志,国家农业部副部长、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同志,贵州省副省长禄智明等领导和新华社记者都多次深入打尖乡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省、县还派出党建扶贫工作队进驻打尖乡协助开展党建扶贫工作。

二、建乡五年来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建乡五年来,我乡按照“安全综治保稳定、计生教育上台阶、产业发展促增长、扶贫攻坚见实效”的工作思路,明确了以稳定解决农民吃粮问题为重点,狠抓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工作,加快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教育、基层组织建设,抓项目、谋突破、建新村的工作目标任务,通过党员干部共同奋战,各方面均取得一定的发展。

主要体现在:

1、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到2010年,全乡粮食总产量已达2893吨,农民人均占有粮256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996元。

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是一是外出务工收入(平均每年长期外出务工达1700人,短期外出务工达3000多人),劳务经济收入大约占农民纯收入的50%以上。

二是油桐、核桃、板栗、油菜、商品猪养殖等传统经济收入,大约占30%。

三是国家各种惠农补助,大约占20%。

2010年全乡还有贫困户740户3450人,分别占全乡总户数的32.6%和总人口的33.4%,比建乡前减少了一半以上。

2009年和2010年完成465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011年开始实施605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

2、社会治安和安全维稳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建乡五年来,我乡采取严厉打击和综合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平安打尖建设”工作力度,连续五年全乡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没有发生一起越级上访事件、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没有一个吸贩毒人员,社会局面安定团结。

3、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经过五年的集中奋战,我乡基本实现各村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

五年间全乡建成的村级公路通车里程86公里,桥梁四个,正在修建通乡油路22公里。

投入资金1072万元新建“三面光”水渠11条,总长13.5公里,修建水窖150口4500立方,防洪堤800米,拦河坝5座,拦山沟2座,蓄水池120口,35个自然寨全部解决了饮水困难。

但是,建成的水渠、防洪提、拦河坝由于06、07、08年连续遭受洪灾冲毁,现大多数已处于瘫痪状态。

全乡建成沼气池570口。

建成乡便民服务中心和综治服务中心以及农村信用联社、移动、电信、邮政服务点,乡集镇通讯光缆提供便捷快速的网络服务。

投入资金325万元,修建打尖农贸市场,完成街道硬化800米,建成党政办公楼、综合服务楼、计生服务站、便民和综治服务中心、畜牧站。

4、社会民生事业日新月异。

五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投资500万元建成九年制学校教学楼和宿舍、食堂,建成坡毛村中心完小,12个教学点的校舍全部建起新水泥平房,新增教师50余名,现共有教师75名,其中小学教师59人,中学教师16人,现有在校学生1736人,其中小学1455人,初中253人,高中生28人,小学入学率达98.9%,初中入学率85%。

2009年我乡教育两基工作已顺利通过“国检”,建成乡卫生院、计划生育服务站,所有的村建起党员活动室,6个村建起卫生室,打尖村和坡毛村建起农民体育活动场地。

将军石人工影响天气防雹点已建成,使雹灾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乡文化站、派出所正在建设中。

700户农户安装了广播电视村村通收视设备。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长足进步,2010年人口出生率为16.1‰,生育政策符合率98.04%,人口出生性别比为107,多孩率0.66%,人口自然增长率6.2‰。

我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2008、2009、2010连续三年全州、全县计划生育考核中都名列前茅。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96.3%以上。

2010年曹氏父子扶贫捐款共向全乡1978户发放善款395.6万元。

投入资金550万元,实施打尖三组、平屯、锅底冲的易地移民搬迁120户500多人。

2009年开始每年全乡发放农低保资金达200多万元,惠及1355户4709人,覆盖率分别达58.8%和45.6%。

5、产业发展助推群众增收。

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金银花种植1000亩,人工促进封山育林15000亩。

加强对5837.16亩退耕还林、14700亩重点公益林和15000亩封山育林的管护力度,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投资250万元实施坡改梯300亩,土地开发320亩,土地复垦200亩。

每年我乡都在各村推广种植油菜、马铃薯和早玉米等。

每年还完成冬玉米种植1600亩以上。

经(果)林和早熟蔬菜等农副产品种植面积逐年增长,群众增收门路得到拓宽。

2011年乡党委、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目标要求,确定发展桉树(3万亩)、油茶(1万亩)、核桃(1000亩)种植和种草养畜(家禽)四大产业,采取农户自建、联户联建、党员干部示范建、招商引资共建四种方式建设方式,资金安排采取扶贫专项投入、农户筹资投入、招商引资投入、信贷融资投入四种方式。

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群众发展种植业和畜牧(家禽)业,采取先重点扶持计生户、党员和致富能手,然后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方式。

扶持全乡党员和计生户发展种植业、种草养畜和家禽养殖,整合以奖代补财政项目资金500万元重点发展鹅、土鸡、鸭等家禽养殖和黄牛、黑山羊养殖。

加强对5837.16亩退耕还林、14700亩重点公益林和15000亩封山育林的管护力度,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全乡已发展桉树种植7200亩(规划在2011年完成14000亩种植任务)

6、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目前全乡有9个党支部,党员256名(70%的是50岁以下的中青年党员),每年发展党员保持30人以上,连续四年在全县排名第一。

创建“五个好”党支部三个。

乡党委2006年被评为全州“民族团结先进集体”,2007年被评为全州“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2008年被评为省、州、县三级“五好基层党组织”,2008和2009年被评为“抗洪抢险先进集体”,2010年被评为全县“计划生育红旗单位”、“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综治维稳工作先进集体”、“禁毒工作先进集体”。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四帮四促”和“三个建设年”活动中,乡党委制定了“农村党员要在带头创业致富实践中体现先进性”的主题思想和明确“抓项目、谋突破、建新村”的活动载体,认真组织学习,深入分析检查,坚持边学边改,始终将抓工作整改、责任落实和问题解决三项工作贯穿活动每个阶段。

乡党委制定将把集团帮扶、整乡推进扶贫工程与党员创先争优带头创业致富工程相衔接。

探索实施“两项工程”双衔接、双促进、双共赢、双发展工作新机制,努力把农村各级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创业的战斗堡垒,使农村党员成为创业致富的先锋模范,倡导党员干部在扶贫攻坚和创业致富实践中创先争优,体现先进性,从而在农村形成“党员领创、党群共创、全民创业、全面创新”的生动局面,探索一条以实现最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为落脚点的“民生党建”的新路子。

为极贫困地区党建工作探索一条适合打尖实际、基层党员干部乐意接受的新路子。

7、集团帮扶、整乡推进扶贫工作开局良好。

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将我乡确定为省政府谢庆生副省长的扶贫联系乡,开展集团帮扶、整乡推进扶贫工作。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高度重视下,我乡于2010年10月中旬正式启动,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我乡集团帮扶项目的目标和任务是:

项目实施后,到2012年基本实现“688”目标,即行政村“六有”、自然寨“八有”、农户“八有”。

行政村“六有”:

即100%的行政村有进村公路;100%的群众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100%的行政村完成农村电网改造;100%的行政村有广播电视、电话(含移动)信号覆盖;100%的行政村有合格的村两委活动室、农民体育活动场地、卫生室、农村书库;100%的行政村有维护群众利益的好制度,每村有一名大学生“村官”。

自然寨“八有”:

100%的自然寨有通组公路,50%的自然寨寨内实现人行便道硬化;100%的群众有照明电;有能够满足群众基本需求的就医条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以上;90%的群众享受广播电视网络服务;100%的自然寨建有村民卫生公厕;100%的适龄儿童有学上;100%的青壮年有实用技术培训或产业技能技术培训经历;每年有劳动力得到培训和输出。

农户“八有”:

有一幢人畜分居、整洁实用的安居房(含危房改造新房);有1口沼气池和配套建设卫生厕所、卫生圈舍;有1口小水窖(池)或自来水;人均有1亩经济林果;人均有1亩经济作物;年户均有1头基础母牛;户均有一人外出务工人员;户均掌握1—2门脱贫致富技术。

全乡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脱贫致富的群众比例逐年增加;林果业和生态畜牧业成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以油茶、核桃、桉树、畜禽为主体的特色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全乡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定点帮扶三年后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达到帮扶一个乡脱贫一个乡的目的。

集团帮扶、整乡推进扶贫工作实施四个月以来,我们结合打尖实际,运用了参与式工作方法。

产业发展项目上主要是以群众为主体,以各村种养殖协会(合作社)为载体,以鼓励和扶持党员和致富能手领办、招商引资合办为主要方式,让群众充分参与到项目中来。

注重调动农户的积极性,转变群众从原来的“要我干”变为“我要干”的主动性。

通过多次反复召开村组群众会议和种植户会,征求群众和种植户意见,具体的实施方法就是集中与分散实施相结合、能人领办和农户自建相结合、协会组织与农户联合相结合,最终的受益者是农户。

并且坚持规划先行基地跟上、培训先行种植跟上、协会先行示范跟上、能人先行农户跟上“四先四跟上”工作方法。

还明确了“山顶封山育林、山腰发展桉树和核桃、山脚发展油茶和畜禽养殖”的集团帮扶、整乡推进工作思路。

目前全乡共完成油茶种植4600亩,核桃种植600亩。

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桉树种植6200亩,油茶1500亩,正在建设“打尖乡油茶苗圃基地”,计划年产油茶苗50万株。

种草养畜(家禽)项目完成了前期的人员组织和场地的选择确定,正在实施种草、建圈等建设工程。

2011年以来,我乡正在修建县城到乡政府的通乡油路,投资4900万元动工修建打尖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资13.6万元修建小水窖35口,605户危房改造工程正在建设中;打尖——羊架公路改扩建工程已动工建设;羊架、平屯、纳幕三个水利提灌站项目已开工建设;组织开展了1500人次参加的“雨露计划”产业技术扶贫培训和“阳光计划”实用技术的培训;投入400万实施土地零星开发建设工程;完成打尖农贸市场扩建工程前期规划设计,正在编制建设方案。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群众吃粮困难依然是我乡最大的民生问题。

主要是由于2006——2008我乡连续三年遭受特大洪灾,加之群众基本农田大都在沿河地带,因此基本农田面积因灾逐年减少。

目前我乡农民人均基本农田仅为0.3亩,群众耕地面积也因山体滑坡等灾害在减少。

每年要从民政渠道筹集40余吨救济粮才能基本满足群众缺粮问题,若遇洪灾等自然灾害,还需加大救济粮供应工作力度。

2、以交通和水利设施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

一方面表现在通村公路等级低、养护管理难,每年都是“晴天通雨天不通”。

另一方面表现在农田灌溉设施建设滞后,一遇旱灾极易造成粮食减产。

3、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我乡山高坡陡谷深,最高海拔1250米,最低460米,落差达790米,一遇洪灾、旱灾等,不仅各方面损失严重,而且群众因灾返贫有逐年增加的危险。

三年的特大洪灾和两年的特大旱灾袭击,给我乡已建成的基础设施工程和粮食生产都造成巨大的损失。

并且,我乡有7个省级挂号的地质隐患点,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4、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因为起步晚、起点低,还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教育、卫生、农技等专业人员紧缺。

5、油茶、桉树、种草养畜等产业发展同样因为起步晚、起点低,造成群众增产增收步伐还很缓慢。

产业培育特别是科技投入、教育培训、管理创新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6、群众普遍偏低的整体素质和思想意识与新农村建设、扶贫攻坚工作的需要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最主要表现在“等、靠、要”思想严重,教育培训和思想观念更新工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依然是党委、政府必须常抓不懈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否则随着产业的发展和各项工作的逐步推进,其中的矛盾和工作难度会逐渐加大。

7、农村劳动力每年大量外出,虽为农民增收创造了一条致富路,但是在实施产业发展和各项建设中也面临劳动力不足、人才外流等现实问题。

几点建议:

1、建议在上级在贫困乡村扶贫项目资金安排上考虑边远贫困乡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特殊情况给予制定特殊扶持政策,增加项目资金和物资预算投入,以便项目的顺利实施和产生的实效。

如项目的前期调研评估、后期管理服务资金上没有列入项目预算,导致一些项目没有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

2、我乡是望谟县最贫困的西北角五乡镇的中心点,距镇宁县简嘎乡惠(水)兴(仁)高速公路匝道仅有20余公里。

建议省政府尽早安排修建打尖-羊架-下云-简嘎二级公路,为望谟县西北角五乡镇7万多贫困群众打通快捷的“北上致富路”,使打尖片区扶贫攻坚步伐“提速、加速”解决瓶颈问题。

3、我乡境内打尖、喜豪、羊架、纳幕四条河流因连续遭受特大洪灾,需开展河道流域综合治理,重点修建防洪堤、河道清理、土地复垦等工程。

建议上级国土部门给予倾斜安排。

4、我乡打尖村弄贯组特大危岩体、拉旦山体滑坡、喜独山体滑坡险情日益呈现。

因地质隐患处置工程技术性强、资金缺口大,恳请省级有关部门予以重视,帮助和指导我乡尽早处理地质隐患点安全处置工作。

总之,虽然我乡建乡晚、底子薄,扶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依然繁重,但有省、州、县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扶持,有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我乡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有决心也有信心实施好集团帮扶、整乡推进扶贫项目,打好扶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进度,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任务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中共打尖乡委员会打尖乡人民政府

2011年3月19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