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地理卷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87492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高考地理卷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高考地理卷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高考地理卷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高考地理卷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高考地理卷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高考地理卷解析.docx

《广东高考地理卷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高考地理卷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高考地理卷解析.docx

广东高考地理卷解析

2007年广东高考地理卷解析

文字:

杨爱军

一、单选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离

  B.如果火势突然减弱,则可以放心休息

  C.选择低洼地或坑洞躲避

  D.伺机逆风突破林火包围

【解析】咋一看这道题“与课本无关”。

与课本无关的东西也要考,折射出新课程所倡导的“教材只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要用教材教,而不是只教教材”这一理念。

地理教学也要强调“功夫在诗外”。

   其实在07年考试大纲说明中,对这一内容有具体要求,“分析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在地理教学中,不要忽视防灾避灾减灾内容,它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实用性。

在野外考察、露营遭遇森林火灾时,如何逃生?

在森林火灾中对人身造成的伤害主要来自高温、浓烟和一氧化碳。

因此,一旦发现自己身处森林着火区域,应当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附近有水的话最好把身上的衣服浸湿。

然后要判明火势大小,火苗燃烧方向,逆风逃生,切勿顺风逃生;在森林中遭遇火灾一定要密切关注风向的变化,这不仅决定大火的蔓延方向,也决定了你逃生方向的正确与否。

当烟尘袭来时,用湿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迅速躲避。

躲避不及时,应选在附近没有可燃物的平地卧地避烟。

不可选择低洼地或坑、洞,因为低洼地和坑、洞容易沉淀烟尘。

如果被大火包围在半山腰时,要快速向山下跑,切忌往山上跑,通常火势向上蔓延的速度要比人跑的速度快得多。

一旦大火扑来的时候,如果你处在下风向,要做决死的拼搏,果断地迎风对火突破包围圈。

切忌顺风撤离。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主动点火烧掉周围的可燃物,当烧出一片空地后,迅速进入空地卧倒避烟;脱离火灾现场之后,还要注意在灾害现场附近休息的时候要防止毒蜂和野兽的侵袭。

【答案】D 

 2.图1表示某时期内我国北方某地上空不同高度SO2浓度的变化。

可能出现冷空气入侵的两个阶段是()

(图1略 )

  A.①和③     B.②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

【解析】这道题与生活的联系也较密切,考查的内容包括:

(1)对折线图的识读与分析能力;

(2)对冷锋活动的了解。

冷空气入侵时产生冷锋活动,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并可能产生阴雨。

在此期间(冷锋过境时),大气中的SO2容易扩散,所以浓度较低。

图1中②、④两个时段SO2浓度较低。

【答案】B 

 3.如果H1、H2分别表示在拉萨和上海地区空中打开降落伞的最低安全高度,可以判断

A.H1>H2  B.H1<H2    C.H1=H2  D.H1、H2之间关系无法确定

【解析】这道题对应了07年考试大纲说明中“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的要求。

通过分析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可以得出在拉萨和上海上空打开降落伞的最低安全高度不同。

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降落伞不易打开,且下降速度较快,所以H1大一些;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海拔低,空气稠密,气压大,降落伞较易打开,且下降速度较慢,所以H2小一些。

因此,从理论上讲,H1>H2。

   实际上,在低空跳伞中的最低安全高度是一个相对值,要考虑当时当地的气流、风向、风速等综合因素。

【答案】A 

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4-6题

(图2略 )

 4.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A.市场指向型 B.劳动力指向型 C.原料指向型 D.动力指向型

【解析】该题的立意在于考查考生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信息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工业区位因素,这是地理的主干知识。

   投入构成比例中最大的要素就是该类工厂的主导因素,由图2知,甲、乙、丙的主导因素分别是原料、科技、工资,所以甲是原料导向型工业、乙是技术导向型工业、丙是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答案】C 

5.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产品科技含量高

  C.以航空运输为主              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

【解析】乙类工厂作为技术导向型工业,应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人才集聚的地方。

由于生产过程中所需原料、燃料少,产品具有轻薄短小的特点,所以该类企业运费在投入构成中比例小。

技术导向型工业的产品附加值高,多面向世界市场,能够以航空运输为主,但显然“以航空运输为主”不是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

【答案】D 

6.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

  A.环渤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  D.中、西部地区

【解析】处在我国东部沿海的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目前劳动力成本较高。

相比而言,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

现阶段,作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的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

【答案】D 

7.下列选项与图3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图3略 )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解析】该题的立意是要求考生“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概念,对题目要求作答”,考查的知识点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等。

其中,由于温度的变化,水的冻融,植物根系的生长等,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变成松散的碎屑物,这种破坏作用就是风化作用。

   在风化作用基础上,流水、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进行侵蚀作用。

风化侵蚀的产物,经过外力搬运作用离开原来的位置,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冰川融化等,这些物质又在地表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

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地理基本概念的掌握,做到清晰、全面、正确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

【答案】A 

 8.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城市中饮食服务店应该

  A.集中布局在居住区         B.都远离居住区

  C.分门别类进行布局         D.集中布局在商业区

【解析】该题取材于生产生活实际,考生回答不能直接来自课本,需要联系所提供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作答,也考查了考生能否“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

   本题的要求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

由于城市中饮食服务店类型多样,有星级宾馆、咖啡屋、洒吧、茶馆、快餐店、特色小吃、中式餐馆、西式餐厅等,各类饮食店对环境的影响各不相同,所以应分门别类进行布局。

如广州市的白鹅潭风情酒吧街。

【答案】C

 9.图4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  B.西北沙漠地区;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C.江南丘陵地区;利于循环经济发展  D.青藏高原地区;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

(图4略 )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要求熟悉我国的各区域特征。

解此题的关键是沼气池的适用地区,我国东北林区、西北沙漠地区和青藏地区因年均温较低,不是发展沼气的最适宜地区。

而江南丘陵地区,制取沼气的原料丰富,年均温较高,很适宜发展沼气。

   图4实现了物质的综合循环利用,属于典型的循环经济模式(生态农业)。

【答案】C

 10.在沙漠中迷路时,可用哪种方式获知自己所处的具体位置信息

A.指南针      B.GPS设备     C.遥感图象    D.地形图

【解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指南针和地形图都不能进行野外定位,而遥感是获取整体地理信息的现代化手段,GPS设备可以帮助野外考察人员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经度和纬度)。

【答案】B 

 读图5及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1-12题。

(图5略 )

11.河流R的流向为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解析】这道题对应了07年考试大纲说明中“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考查的知识点是等高线地形图。

   图5中R河流的左半河段的地势在2000米以上,右半河段在2000米以下,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可以确定R河流大体上是自西向东流。

【答案】B 

12.若此图表示某类地质灾害发生后的地形状况,此灾害最可能为

A.火山喷发   B.滑坡       C.地震       D.泥石流

【解析】考查的知识点是地质灾害。

该地北部海拔在2000米以上,等高线密集,可推断出北部山高坡陡,并且在陡坡之间出现一块坡度较缓的区域,最可能的原因是滑坡后产生。

【答案】B 

13.下列人类活动与季节选择相宜的是

A.长江截流——夏季        B.黄河调水冲沙——冬季

C.珠江口补淡压咸——冬季  D.海河紧急泄洪——春季

【解析】该题的立意是“调动和运用地理原理与规律,对题目要求作答”,考查的知识点是河流的水文特征。

   处在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其水源补给形式以雨水补给为主。

受季风气候影响,这些河流的汛期在夏季,枯水期在冬季。

长江截流应选择在枯水期,也就是冬季,如三峡载流工程是在1997年11月8日完成。

黄河调水冲沙应选择在汛期,也就是夏季,如小浪底首次调水冲沙实验是在2002年7月4日进行。

珠江口出现咸潮的时期是在枯水期,即冬季,此时需要上游水库放水来补淡压咸。

海河紧急泄洪是在夏季的汛期。

【答案】C  

 14.图6反映了某市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该市

(图6略 )

  A.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B.1990年以后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C.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城市发展关系密切   D.1950-1980年期间城市发展非常迅速

【解析】此题围绕人地关系(地下水位变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选材,考查考生根据图表获取准确信息的能力。

   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城市发展关系密切,随着城市地下水过度开采,出现地下漏斗,会导致城市地面沉降。

【答案】C 

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图7),回答15-16题。

(图7略 )

15.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解析】该题考查读图能力。

由图7可知,该地区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的特点是第三产业产值比例上升快,成为目前的主导产业;第一产业产值比例持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小。

说明该地区1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以第三产业拉动为主,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该地区三大产业就业比例变化的特点是第一产业占绝对优势,并变化不大;第二产业比例最低,且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略有上升,但增幅小。

反映出10年来该地区第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吸收有限。

【答案】D 

16.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总最低且增长缓慢

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解析】见15题解析。

【答案】D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图8)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9),回答17-18题。

(图8、图9略 )

17.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总量呈下降态势               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解析】该题也是考查读图能力,具体说就是对地理曲线图和柱状图的判读和分析能力。

考查的知识点是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

  人口的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由图8可知,该省的人口出生率逐渐下降,死亡保持在较低水平,但出生率一直比死亡率高,所以该省人口总量一直呈增长态势,增长多少还与人口基数有关。

在1990年,该省人口出生率高(约24%0),死亡率低(约7%0),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模式是传统型。

到2000年以后,该省人口增长出现了低出生率(约11%0),低死亡率(约7%0),低自然增长率(约4%0)的特点,属于现代型。

【答案】B 

18.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A.1990年以前                   B.1990-2000年之间

C.2000-2004年之间              D.2004年以后

【解析】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可以获取进入老龄社会的标准有2条:

≥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

结合图9可知,判断该省是否进入老龄社会应看第2条标准。

在1990年该省≥65岁的人口达5.59%,尚未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在2000年该省≥65岁的人口达7.47%,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那么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应在1990-2000年之间。

【答案】B 

 19.四季如春的“春城”最可能出现在

A.高纬度、低海拔地区      B.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C.低纬度、低海拔地区      D.低纬度、高海拔地区

【解析】这是一道传统的地理题。

题目设问角度灵活,联系生活密切。

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气候的因素。

 “春城”的含义是指一个夏不热,冬不冷,四季如春的地方。

高纬度、低海拔地区往夏温冬寒,年温差较大;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终年寒冷;低纬度、低海拔地区全年气候炎热;只有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夏季时虽纬度低,但因地形因素(海拔高)导致不热,而冬季时,因纬度低,所以不冷,成为了人们宜居之地。

如云南昆明(地处250N,位于云贵高原)。

【答案】D 

20.图10为我国西部某区域7月均温(℃)等值线图,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两地距海远近不同         B.甲地为盆地、乙地为高原

C.高山阻挡了水汽输送       D.两地纬度差异大

(图10略 )

【解析】这是一道传统的典型题,立意在于考查等值线图和地理坐标图的判读、分析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气温的因素。

影响气温的因素有:

①纬度,②地形,③洋流。

距海远近不同以及高山阻挡水汽输送,都是影响降水的因素,因此A、C项可以排除。

由图10可知,7月均温甲地为24℃以上,而乙地为6-8℃,甲地气温比乙地约高出18℃,而甲地纬度比乙地高,显然应该是受地形因素(海拔高低)影响。

根据经、纬度位置,可以推断该区域是我国西部昆仑山两侧,甲是塔里木盆地,乙是青藏高原。

【答案】B 

二、双项选择题:

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21.资源型城市(依托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发展起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有

      A.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     B.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

   C.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   D.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

【解析】这道题体现了本次高考卷的一大特点“紧扣可持续发展”,考查的知识点是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目前我国资源型城市大约有150多座如大庆、金昌、攀技花等,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4。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主要面临两方面问题:

一是经济发展多以传统产业为支柱,产业结构单一、链条较短,产品科技含量相对较低。

随着资源的减少,这些产业会逐渐萎缩。

二是制约发展的因素凸显,主要表现为生态环境恶化、基础设施落后和就业压力大等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

资源型城市的出路是实施产业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答案】AC

   20°W和160°E经线是东、西半球分界线。

图11中甲、丙在晨线上,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回答22-24题。

(图11略 )

 22.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A.南半球   B.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23.对图中此时甲、乙、丙、丁各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长  B.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达90°

C.各地夜长乙>丙>丁    D.各地日出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

24.此时,下列各地情况可信的是

A.郑州市(约35°N,114°E)的中学生正在上学路上

B.南京市正处于一年中的高温季节

C.雅库茨克(约62°N,130°E)已是白昼

D.澳大利亚某地房屋朝北窗户阳光射入室内面积接近一年中最小值

【解析】这是一组典型的自然地理基本能力考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涉及晨昏线、近日点与远日点、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地方时等。

   第22题解题思路是,根据题目文字表述“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可以确定“此时”是7月初,为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北半球,且临近北回归线。

在图11中,丙地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其时间是6点,由此得出160°E的地方时是6点,此时处于正午12点的经线应是110°W,按照东西半球的划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西半球。

   第23题:

甲地位于25°N,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不可能达到900。

7月初,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半球相反。

因此各地日出的先后顺序应是甲、丙、乙,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长,各地夜长乙>丙>丁。

   第24题:

当160°E的地方时是6点时,郑州市(114°E)的地方时是2时56分,此时的学生应处于睡梦中;7月的南京正处于一年中的高温季节,酷暑难耐;此时雅库茨克的地方时可计算出,是4点,由于其纬度高,接近北极圈,所以此时已是白昼。

对澳大利亚来说,此时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接近最小的时候,所以该国朝北窗户阳光射入室内面积应接近一年中最大值。

【答案】22、BD  23、AC 24、BC

  25.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判断,图12中M地的气候成因及特征是

A.全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B.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

C.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

D.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温和多雨

(图12略 )

【解析】该题的立意是考查考生对特殊气候成因的分析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地中海气候的分布、成因及特征(奇怪!

年年考地中海气候,这几乎成了命题者的“通病”)。

   M地位于意大利,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夏季时该区域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温和多雨。

【答案】BD 

26.对大城市功能区中CBD(中心商务区)描述正确的是

A.应布置在居住区中心,靠近工业区 B.应布置在多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带

C.应布置在城市中心,靠近居住区   D.区内金融、邮电等服务机构集中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地理基本概念的题。

 教材对中心商务区的表述是这样的,“在有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中心,还会形成一个特殊的商业区—中心商务区(CentralBusinessDistrict,简称CBD),它不但是商业活动的中心而且还是服务中心”,课文对此概念的表述较简略。

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课文中插图“纽约的CBD—曼哈顿”作一些补充。

 中央商务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①在地理特征上,处于城市相对中心的位置,接近城市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重心,人际交流和信息交流最为密集。

②在产业特征上,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主要是金融、保险、证券、商贸、以及广告、法律、会计、信息、咨询等占地小、高增值的现代服务业,以及高级零售、酒店等相关服务业。

③在经济特征上,位于城市地价最高的地区,具备最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办公条件,是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大企业和大财团总部和分支机构最集中的区域,是城市的经济核心。

④在景观特征上,高楼林立,是城市的标识,具有能够展现城市特色风貌的景观,是城市标志性建筑最集中的区域,代表着一个城市景观的精华。

【答案】CD 

 27.图13反映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浓雾出现的情况,从中可知此地区浓雾

 A.主要发生在夏季        B.主要发生在秋、冬与春季

C.与月均温有关           D.与月均最低气温有关

(图13略 )

【解析】该题立意在于考查考生“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

在知识层面上,这道题很简单,初中水平即可。

根据一年中气温变化规律,可以推断图13中两条曲线里中部凸起的那条是月均最低气温变化曲线,另一条是浓雾出现频率曲线。

然后推断出浓雾的主要发生季节和相关影响因素。

 近年来,浓雾对交通运输、电力通讯、人体健康等社会生产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和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答案】BD 

28.有机农业是完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不使用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物质的一种农业类型。

我国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是

A.农村劳动力丰富      B.大型农业机械广泛使用

C.耕地资源十分丰富    D.气候类型多样

【解析】这道题取材于生产生活实际,时代感强。

有机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正在成为一种国际化产业。

什么是有机农业?

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有机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不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关系,促进生态平衡、物种的多样性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国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

①劳动力优势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能够满足有机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有机农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拒绝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和化肥,其效益依赖于劳动力的投入,需要精耕细作以提高产量和效益。

②传统农业优势  我国是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的大国,在精耕细作、用养结合、间作轮作、农牧结合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正是有机农业的精髓。

③作物品种优势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差异大,气候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种植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机农作物品种,一定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有机农产品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答案】AD 

29.图14是我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路线上温室气体的分析结果,从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图14略 )

A.CO2浓度随纬度升高而表现出总体减少的趋势

B.CH4浓度在40°N以北随纬度增高而增加

C.人类活动是造成沿线CO2和CH4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D.洋流是造成沿线CO2和CH4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解析】这同样是一道时代感强的题目,充分展现和反映最新的研究内容与成果。

考生回答不能直接来自课本,需要联系所提供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该题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

   种种迹象表明,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有关,人类活动是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其中最主要的两种温室气体是CO2和CH4。

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以及毁林等,导致大气中CO2浓度增加。

人类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中低纬度,所以出现了图14中CO2浓度随纬度升高而表现出总体减少的趋势。

甲烷有人为排放和自然排放两种,在人类主要活动范围的中低纬度地区,以人为排放为主(如来自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而在高纬度地区则以自然排放为主(来自沼泽湿地,甲烷排放以夏季最多,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少)。

在图14中反映出CH4浓度在40°N以北随纬度增高而增加,这与自然排放的规律有关。

【答案】AB 

30.我国南方某省北部山区自高速公路通车后,在政府引导下,由原来粮油产地转变为鲜活农副产品基地。

促使这种转变的区位因素是

   A.资金力量雄厚,机械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