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规模与学校规模对学校教育成效的影响.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8490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级规模与学校规模对学校教育成效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班级规模与学校规模对学校教育成效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班级规模与学校规模对学校教育成效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班级规模与学校规模对学校教育成效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级规模与学校规模对学校教育成效的影响.docx

《班级规模与学校规模对学校教育成效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规模与学校规模对学校教育成效的影响.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班级规模与学校规模对学校教育成效的影响.docx

班级规模与学校规模对学校教育成效的影响

班级规模与学校规模对学校教育成效的影响

  一班级规模是指在一位特定教师指导下的一个特定班级或一个教学团体的学生人数。

就教学而言,班级规模影响到教师的"教育关照度",影响到课堂教学管理,也影响到教学效果。

教育关照度是指在以班级为授课单位的条件下,教师对每个学生关心与照顾的程度。

  教育关照度=[(周上课时数×上课单位时间)/班级编制标准]/60。

  教育关照度表示,如果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均等教育的话,每个学生将得到教师何种程度的关心与照顾。

关照度指数越大,表明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关心与照顾越多,师生个别交往的机会与时间越多,每个学生的发展可能会越好,提高教育关照度有助于教育机会的真正均等。

  班级规模对课堂教学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方面:

首先,班级规模的大小影响成员间情感联系。

有关研究表明,学生在小班级的情感表现比大班级更为有益,情感表现比学生认知表现要更紧密地与班级规模联系在一起。

班级规模越大,情感纽带的力量就越弱,每个学生并不感到其他同学都是很亲切的,少数同学会逐渐被冷落,结果教师难以教学,学生的学习容易流于形式。

其次,班内学生越多,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就越大,难免发生争论,产生利害冲突,甚至形成破坏力量。

统一认识越困难,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就越难,为维持纪律花费的精力就越多,而用于实际教学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少。

再次,班级规模大小影响成员间的交往模式。

班级越大,成员问交往的频率就越低,相互了解就越少,建立集体规范就越困难,成员间合作就越不易进行,集体的任务难以接受和完成,对班集体管理越难,对管理技能的要求也越高。

最后,班级规模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而这些小群体又常违背班集体的目标,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到学生的社会化,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班级规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格拉斯(G.V.Glass)和斯密斯(M.L.Smith)研究发现,在人数少的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学习态度更好,违反纪律的现象较少,师生和同学关系融洽,学生有较强的归属感。

他们还发现,在人数较少的班级,课堂气氛更加友好愉快,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个别辅导、因材施教,教学活动和方式更加多样化,学生也更积极地参与课内外学习活动。

小班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气氛。

他们运用综合分析法对以往有关班级规模的调查研究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学生的平均学习成绩随着班级规模的缩小而提高,而且当班级规模缩小到15人以下时,其效果迅速地提高"。

  这就是班级规模研究中著名的格拉斯--史密斯曲线。

科恩(L.S.Cahen)运用综合分析法对25个有关班级规模的研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班级规模对学生成绩的总体影响值为0.14,说明班级大小对学生成绩有影响,但并无显著影响。

史拉温(RobertSlavin)运用最佳证据综合法(就是将综合分析法与传统的文献综述法相结合)对有关班级规模的研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班级规模对学生成绩的平均影响值只有0.13,与科恩的结论相似。

但史拉温指出,从总体上说,只有将班级规模大量地缩小,如从每班27人减少到16人,小班的确会给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但真正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个别辅导教学。

这又与格拉斯和史密斯的结论相一致。

由此可以认为,班级规模对教学效果有影响,在一定的显限内将显著促进教学效果的增加。

班级规模缩小后,每个班的学生人数相应减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接触与交往的机会随之增加,每个学生更有可能得到教师的个别辅导和帮助,每个学生有更多的积极参与的机会。

这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更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更好的学习行为,而且对教师也有积极的影响。

有关研究表明,教小班的教师教学积极性高,精神面貌好,更喜欢学生,有更多的备课时间,对教学工作更满意。

从另一方面来看,以上对班级规模的研究也启示我们,还应考察班级的内部构成状况,考察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也就是说班级规模本身并不是直接地对教学效果发生作用,它是通过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态度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相互作用间接地影响教学效果。

  班级规模还影响到课堂上的座位排列,进而影响到教学的成效。

比如四、五十个学生的大班教学只能是秧田式座位排列,它更适合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适合于知识授受,而对于学生情感、交往乃至创造性素质的培养则有很大局限。

而当班额度较小时,如20个左右时,座位可排列成马蹄形、圆形、V形、T形等。

不同的座位排列形式对教学效果有不同的影响。

比如在圆形座位排列的课堂中,适合各种课堂讨论,这可以大大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言语和非言语交流,最大限度促进学生间的社会交往活动,从空间特性上消除座位上的主次之分,有利于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

在小组式排列法中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和相互影响,加强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小组活动。

当把教师的座位设在圆圈中心时,学生则会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会提出更多的观点和想法。

  班级规模还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据卫生部门测试,小班教室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明显低于普通班。

显然这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肯定比70多个学额的环境要好,学生的心境、教师的心境肯定也会较放松、豁达。

  可见,班级规模的大小的确影响到教育的成效。

  二学校规模是指一所学校的班级个数和学生人数,学校规模同样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关研究认为,规模较小的学校对学生的积极影响随其年龄而增长。

  在美国,教育者、政策制定者和家长们越来越关注缩小学校规模,以提高学生成绩,促进建设性的关系,增加所有学生的平等机会,并完成学校的广泛改革。

尽管并不是所有的小学校都是最好的,有许多大学校也十分优秀,但小学校却都显示出较好的成绩,因为规模小有利于学校的改革。

规模小虽不能保证某所学校获得成功,却能使其有更大的成功机会。

当小学校充满活力时,更像一个社区而非官僚机构。

研究表明,小学的效益规模为300~400名学生,而对中学来说,400~800名学生则是适宜的。

  学校规模对教育成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业成绩。

虽然学校规模和学生成绩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朗,但一些研究表明,规模小的学校有利于取得好成绩,小学校里少数民族和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成绩的提高最显著。

小学校的老师更可能形成教学团体,整合教材内容,采用多年龄分组和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并使用选择性的评价方法。

这些学校同样也更多地强调经验性的知识及与校外世界相关的知识。

  2.学校氛围。

对学生态度的研究完全有利于小学校,显示出低社会经济地位和少数民族学生对学校规模尤其敏感,而且在规模较小的学校学生进步很大,同时比规模较大学校的学生更少不良社会行为。

与其他学校的学生相比,在小学校,少数民族和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受其积极影响更多。

  3.学生参与度。

规模小的学校较之规模较大的学校不仅拥有较高的出勤率,而且也显示出从大学校转到小学校的学生出勤率在提高。

在小学校,学生辍退现象较少,毕业率较高,而且小学校辅助课程的听课率在日益上升。

事实上,尽管大学校提供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小学校学生却更丰富地、更大程度地参加辅助课程,这是学校规模研究中唯一最有帮助的发现。

  4.归属感。

研究者发现小学校的学生比大学校学生有更强的归属感。

归属感的增加有助于减少甚至消除学生的疏离感,而且相应地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信、自尊、自我控制以及责任感。

  5.人际关系。

一些研究者探讨了师生关系一特别是对学生的关注--人们发现在小学校与人际关系的互助之间存在着正相关。

在大学校的师生关系研究中没有发现平等或者更好的人际关系。

至于管理者和教师对其工作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态度,似乎大学校在管理中的消极教师比例在增长。

在较小学校,家长参与的比例更高,这常被作为对学生成绩和态度有积极影响的例证。

  6.平等性。

维持学校小规模可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平等机会。

一般地,拥有最大学校和学区的州,学校的绩效最差,学生流失率最高,师生相互赞成的比率也最低。

上规模较大的学校受其不利影响最大,而上小学校受其正面影响也最大的,是那些来自少数民族和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学生。

学校规模越大,就越容易迁就学生,而且相应地,提供的指导机会和资源也不平等。

通过创建教学团体和采用学校套学校(schools-within-schools)的办法,大学校能否取得小学校那样的效果?

学校管理的实践经验否定了这一观点。

学校越大,提供教育领导和培育教师及学生领袖就越困难。

  三我国教育部于1982年4月16日颁发试行的《中等师范学校及城市一般中小学校舍规划面积定额》规定,完全中学的规模为18、24、30个班,初级中学为18、24个班,每班学生名额近期为50人,远期为45人;小学为18、23个班,每班学生名额近期为45人,远期为40人。

原国家教委1996年4月1日正式实施的《小学管理规程》规定班级学额以不超过45人为宜。

而实际上我国大中城市重点中小学的班级规模普遍过大,远远超过有关规定的学额数。

从世界各国班级规模的发展来看,发达国家大都在20~30人/班。

1999年,美国联邦教育部颁布了联邦政府重点教育投资项目《缩小班额计划》,以政府拨款的形式对缩小班级规模给予财政上和政策上的支持,并在全国大规模推行。

《缩小班额计划》指出:

这一计划的目的在于使每个孩子都得到教师的关注;使学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使学生在三年级结束时,可以独立阅读。

该计划预期以1999年开始的7年间提供124亿美元帮助各学区聘用10万名教师,并且将低年级班额在全国范围内减少到18人。

由此可见,美国为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得优势在教育上舍得投入舍得花大力气。

我国要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样在此要下大力气。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一个人正常的注意广度为7±2,也就是说,当注意对象的数量超过9以后,人们往往难以清楚地把握,这就要求班级规模不能过份大,太大了,教师与每个学生之间的平均交往就少,即教育关照度降低,也不利于教师对全班的课堂控制,另一方面也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影响教学气氛。

有关研究表明,从教育关照度来看,法国和意大利的关照度指数为1.08,南朝鲜为0.21,日本为0.40,31个国家的平均指数是0.56。

我国若以小学45人,中学50人为标准,上课单位时间为45分钟,周上课时数小学为30课时,初中为33课时,则我国小学的教育关照度指数为0.55,初中为0.50。

我国班级规模的教育关照度与各国平均指数相近。

要想增加教育关照度指数,有三种办法:

缩小班级规模、增加上课时数、延长上课单位时间,如果不考虑财政问题,缩小班级规模是最可行的。

因为课时的单位时间、周上课时数是全国统一的,而且每天的时间总量是不会变化的,每课时的单位时间也不可能再延长,再延长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引起疲劳。

所以缩小班级规模是唯一可行的。

如果班级规模缩小到25人左右,每个学生受到的个别指导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一倍。

这对布点分散的广大农村学校是不成问题的,对城市而言,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和就近入学制度的执行,在学校和教师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小班级规模,提高教育关照度是可行的。

我国上海、天津、北京等地从1997年就开始了小班化教育的实验探索,规模正在逐渐扩大。

从实施效果看,一方面使学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得到了家长的欢迎,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有利于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到教学中。

  应该说,小班化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它符合教育的本意,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要求。

大班教育是适应大工业生产培养掌握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的熟练劳动工要求而产生的,而新世纪的教育目标已从知识、技能的学习扩展到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学会关心、学会创造,要求学生得到知情意行身心和谐的全面发展,学校应成为人整体生成的场所,显然大班额是不适应这种要求的,所以必须采用小班化教学。

  从学校规模来讲,我国的学校规模尤其是重点中小学也过于庞大,就各地正在扩建、新建的高中示范校而言,规模在48个教学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