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之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82683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之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人教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之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人教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之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人教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之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人教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之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之三.docx

《新人教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之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之三.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之三.docx

新人教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之三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之三

  

  学情分析:

    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师应根据插图根据课文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小蝌蚪的变化过程。

  教学目标:

   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的能手,懂得应保护青蛙。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3、能用“已经”练习说话。

   4、会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以识字、写字,让学生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他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对农作物有好处,是我们捉害虫的好帮手为重点。

  教学难点:

    懂得应保护青蛙,并能向他人宣传保护青蛙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图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的能手,懂得应保护青蛙。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老师:

小朋友我们来猜谜语好吗?

  小朋友;好

  老师:

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去了细尾巴。

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

”你知道它是谁吗?

  小朋友:

青蛙

  老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青蛙的故事。

  (课件出示小蝌蚪和青蛙在水里的动画图片,同时板书课题:

34.小蝌蚪找妈妈)。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老师:

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找妈妈吗?

怎么找的?

找到了没有呢?

让我们看看动画就知道了。

(让学生观看动画课件)

  老师:

找到没有

  学生:

找到了

  老师:

我们来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2.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

  

(1)巡视自读情况,发现学生读文中困难,及时解决。

(不会读的拼拼音,问老师和同学)

  

(2)组织学生分小组互助学习,看谁认字多,达到初学生字的目的。

  (3)汇报学习结果。

(每组评出认字大王)

  (3)认字大王在全班读生字条中的字(读后鼓励)

  三、师生合作互助,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8个生字。

(让学生起来说自己是怎样记住某个字的,说得好的让全班同学给他掌声)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点字(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

  老师:

你觉得哪些字最难记住?

  学生:

我觉得“姨迎鼓”最难记住

  老师: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让学生读这几个字)

  3.课件再次出现本课要认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8个生字,教师让学生开火车检查识字效果。

  4.巩固识字

  

(1)找朋友:

阝 辶 女 丁 扌 支 火 可页支(让学生把有这些偏旁的字找出来)

  

(2)老师设情景,让学生在趣味中巩固字

  老师:

我也编了一个小故事让你巧妙地记住这些字,你喜欢吗?

  学生:

喜欢.

  老师用课件打出下列内容:

  huiyingayizhuidingpigu

  黑灰色迎上去阿姨追赶顶着披着鼓着

  老师问:

是谁迎接上去

  学生:

是黑灰色的蝌蚪迎上去

  老师:

是谁在追赶

  学生:

是阿姨

  老师:

阿姨追赶,青蛙只有这么样啊?

  学生:

青蛙只有顶着、披着、鼓着

  老师:

这个短故事好不好记

  学生:

好记

  (学生在趣味中记住了字,达到巩固的目的)

  四、讨论交流,整体感知内容

  1.学生看着图,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

  老师: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自己哪些变化?

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学生:

小蝌蚪开始没有腿,在找到鲤鱼妈妈的时候有了后腿,在找到乌龟的时候有了前腿,在找到自己妈妈的时候尾巴变短了)

  2.讨论交流:

  老师: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想到了些什么?

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让学生提问,老师回答)

  五、练习写字,培养写字习惯

  1.出示要求会写的6个生字。

  2.组织学生交流笔顺。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写、临写书后的6个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的能手,懂得应保护青蛙。

   2、巩固6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3、能用“已经”练习说话。

   4、会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教育学生会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一、巩固本课的生字

   1课件打出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齐读

   2去掉拼音让学生读

   3让学生用生字组词读

  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1.导入新内容:

  老师:

小蝌蚪找妈妈真有趣,今天我们来帮助小蝌蚪找妈妈好不好?

  学生:

  老师:

谁知道蝌蚪的妈妈叫什么吗?

  学生:

青蛙

  老师:

好,我们来看一看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课件出示书上第一幅和第六幅的内容,让学生仔细观察)

  老师:

我们只有知道了小蝌蚪妈妈的样子,才能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现在你认识小蝌蚪的妈妈了吗?

  学生:

认识了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让学生齐读第一段

  

(2)师生合作学习

  老师:

谁能够说出蝌蚪头、身子、尾巴分别是这么样的吗?

  学生:

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老师:

你喜欢它吗?

  学生:

喜欢

  老师:

你看见过小蝌蚪吗?

在哪里见过?

(让学生说自己的见闻)

  老师:

同学既然怎样喜欢小蝌蚪,我们就再来读一读描写小蝌蚪可爱的句子吧.(让学生再读第一段)

  老师:

谁能说一说“一群”是什么意识吗?

  学生:

一群就是不是一个,有很多的意识

  老师:

谁能够用“一群”说一句话?

  学生:

我在河里看见一群鸭子(老师让学生夸奖他)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抽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2)指导学生学习蝌蚪与鲤鱼妈妈的对话。

  (老师让学生观察第二幅图与第一幅图进行比较)

  老师:

谁能够说出蝌蚪有了什么变化?

  学生:

有了后脚

  老师:

谁知道“迎上去”是什么意识呢?

(让学生看图)

  学生:

赶上去

  老师:

不对。

是面对面的靠近

  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读读蝌蚪与鲤鱼妈妈的对话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抽一个小组读这一自然段

  

(2)老师指导学习

  (老师先让学生观察蝌蚪的变化)

  老师:

谁能够说出蝌蚪又又了什么变化?

  学生:

又有了两条前腿

  老师:

你们观察真仔细,谁知道“追上去”是什么意思呢?

(让学生看图)

  学生:

就是从后面赶上去

  老师:

你们真会观察

  老师:

蝌蚪把谁当妈妈了?

为什么会犯错误?

  学生:

把乌龟当妈妈了,因为前面鲤鱼阿姨说了它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和宽嘴巴。

  老师再让学生分角色读这一段

  5.指导学习第四自然段

  

(1)让男同学第四自然段

  

(2)老师指导学习

  (继续让学生观察蝌蚪的变化)

  老师:

谁能够说出蝌蚪又有了什么新变化?

  学生:

尾巴变短了

  老师:

它们在荷叶上看见什么了?

  学生:

看见自己的妈妈了

  老师:

这次它们为什么没有认错了呢?

  学生:

因为它们记住了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话了

  (3)让学生齐读这一段

  6.学习第五自然段

  

(1)女同学读这一段

  

(2)老师辅导学生学习

  老师:

妈妈这么看孩子的?

  学生:

低头一看

  老师:

谁能给做一个“低头一看”的动作(让学生表演)

  老师:

小蝌蚪又做了什么动作?

  学生:

“蹬、跳、蹦”

  老师:

谁能够表演一下(让学生表演)

  (3)分角色读一下这一段

  7.学习第六自然段段

  

(1)全班一起读第六自然段

  

(2)老师辅导学生学习

  老师:

你们看青蛙又有了什么变化?

  学生:

尾巴已经不见了。

  老师:

谁能够用“已经”造句

  学生:

我已经长高了.

  学生:

我已经把作业完成了.

  老师:

它们在和妈妈一起做什么?

  学生:

捉害虫。

  三、让全班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整体理解课文

  四、巧设五、悬念,课外延伸

  老师:

读了这篇课,你有什么问题不清楚吗?

  生:

老师,有个问题我不明白。

鲤鱼阿姨、乌龟阿姨为什么不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害得小蝌蚪不断地寻找妈妈呢?

  师:

你觉得他们什么地方没说清楚呢?

咱们先把他们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吧。

(学生读书、划线。

  生:

鲤鱼阿姨说:

“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结果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

  生:

乌龟阿姨只是说:

“你们的妈妈头顶上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还是没说完整。

  师:

如果要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

把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的话合起来说。

  生:

编个青蛙的谜语让小蝌蚪猜一猜。

  生:

把青蛙妈妈的相片直接拿给小蝌蚪看!

(学生们吃吃地笑了。

  师:

你们的办法真不错。

假设你的同桌就是正在寻找妈妈的小蝌蚪,你把你的想法跟他(她)说一说。

  (学生积极地讨论,交流。

  生:

告诉你,小蝌蚪。

你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头顶上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生:

你们的妈妈不是鲤鱼,也不是乌龟,是可爱的大青蛙。

她鼓着大肚皮,张着大嘴巴,头顶上两只大眼睛,被着绿色的外衣。

她是庄稼的好朋友,名字叫青蛙。

  生:

小蝌蚪,荷叶是你妈妈的歌台,她最喜欢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

她是谁?

你到荷花池边去找吧。

(教室里一片掌声。

  师:

你真了不起,灵活运用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说得多棒呀!

小蝌蚪碰到你们这群热心又聪明的孩子,不愁找不到妈妈了。

  生:

(一生举手)其实,不能怪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是小蝌蚪找妈妈找得很心急,等不及听明白就游走了。

  生:

(举手又放下,有些犹豫)我认为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是故意不向小蝌蚪说完整的。

(师生均感诧异。

  师:

为什么?

  生:

鲤鱼、乌龟和青蛙都住在一个池塘里,他们已经很熟悉了,不可能说不清楚青蛙妈妈的样子,他们是想让小蝌蚪自己去找妈妈。

  教师总结:

是呀,小蝌蚪找妈妈确实遇到不少困难,但是它们不怕困难,终于找到了妈妈。

在这个过程中它们自己渐渐地长大了。

让我们也向蝌蚪学习,不怕困难吧!

  五、巩固练习,理解内容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2.我会说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_____________已经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