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统考复习资料第一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79040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5.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统考复习资料第一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初中地理统考复习资料第一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初中地理统考复习资料第一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初中地理统考复习资料第一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初中地理统考复习资料第一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统考复习资料第一版.docx

《初中地理统考复习资料第一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统考复习资料第一版.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统考复习资料第一版.docx

初中地理统考复习资料第一版

人教版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第一版)

谢朝晖

七年级部分(30%)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图

第二章陆地与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第二节人文环境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

第一节日本

第二节东南亚

第三节印度

第四节俄罗斯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

第二节欧洲西部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第四节澳大利亚

第九章西半球国家

第一节美国

第二节巴西

第十章极地地区

 

八年级部分(70%)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疆域

第二节人口

第三节民族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第二节气候

第三节河流

第四节自然灾害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土地资源

第三节水资源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交通运输网

第二节农业

第三节工业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第四节祖国首都——北京

七年级上册内容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Ø地球与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

1.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扁球体。

2.大小:

平均半径:

6371千米

赤道周长:

4万千米

地球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补充知识:

体积:

1.083亿立方千米

3.证明球形证据:

①站在海边,遥望从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从岸边驶离向远方的船只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②站得高,看得远

③发生月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向月球,阴影部分是圆弧状

④北极星高度角不同。

不同地点角度不一

⑤南北半球看到的星座不同

二、地球仪

1.地球仪: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地球仪上的点、线

1

地轴——地球的旋转轴,地球的自转轴(北极一端指向北极星)

2两极:

北极:

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

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赤道:

与地轴垂直,最长的纬线圈

注意:

地球仪上极点、赤道、经纬线都不是真实存在的

 

3.经线、纬线对比(横纬竖经)

纬线

经线

定义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形状特征

圆圈

半圆

指示方向

东西

南北

长度特点

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极点是最短的纬线

所有经线长度相同

是否平行

平行

不平行,相交与南北两级

特殊的线

北极圈66.50N、北回归线23.50N、赤道00、南回归线23.50S、南极圈66.50S

度数唯一的经线:

本初子午线00

1800经线,东西经重合

4.经度、纬度对比较

纬度

经度

定义

区分不同纬线的度数叫纬度

区分不同经线的度数叫经度

度数范围

00——900

00——1800

变化规律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至900

从00经线向东西逐渐增大至1800

半球划分

以赤道为界划分南北半球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以200W和160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

200W以西,1600E以东为西半球;200W以东,1600E以西为东半球(小小为东,大大为西)

特殊度数

赤道:

00,南、北极:

900

本初子午线:

00

东西经1800经线重合,记做1800

度数表示方法

北纬用N;南纬用S表示

东经用E;西经用W表示

如何区分

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

1、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N,赤道以南为南纬S;

2、纬度向北递增为北纬N,

纬度向南递增为南纬S。

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

1、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E,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W;

2、经度向东递增为东经E,

经度向西递增为西经E,

5、

主要的经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180°。

6、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20°W、160°E。

7、主要的纬线:

北极点(90°N)、北极圈(66.5°N)、北回归线(23.5°N)、赤道(0°)、南回归线(23.5°S)、南极圈(66.5°S)南极点(90°S)。

8、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赤道(0°)

 

9、高中低纬的划分

低纬:

00——300

中纬:

300——600

高纬:

600——900

10、利用经纬网定位

经纬网的含义:

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经纬网的作用:

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先找赤道,再找本初子午线)

Ø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

地球运动

绕什公转

运动方向(北逆南顺)

运动周期

地理现象

面对赤道

面对北极

面对南极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逆时针

顺时针

一天

1、昼夜更替

2、时差

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地球的公转: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公转。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地理现象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日期

3.21

6.22

9.23

12.22

太阳直射点位置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夜长短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

3、地球上的五带

温度带

范围

气候特点

特殊现象

热带

南北回归线间(23.5°S—23.5°N)

终年炎热

太阳直射

南温带

南回归线与南极圈间(23.5°S—66.5°S)

四季分明

北温带

北回归线与北极圈间(23.5°N—66.5°N)

四季分明

南寒带

南极圈与南极点间(66.5°S—90°S)

终年严寒

极昼极夜

北寒带

北极圈与北极点间(66.5°N—90°N)

终年严寒

极昼极夜

 

Ø地图

1.地图:

地图是按比例缩小了的,运用各种颜色和符号表示地理事物的平面图。

2.地图基本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

⑴比例尺

①比例尺: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也叫缩尺。

②表示形式:

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③大小的比较:

分子相同,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④比例尺大小与范围、表示内容详略关系:

比例尺越大,实地范围越小,所绘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实地范围越大,所绘内容越粗略

⑤若在图中比例尺未标明单位,则为厘米。

例:

1:

5000000为1:

5000000厘米

⑵方向

地图上判断方向有3种方法:

①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

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

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图例包含注记)

图例:

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他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注记:

在地图上,表示城市、村庄、山脉、河流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3.地形图的判读

①海拔:

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

②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点高出另一个点的垂直距离

③等高线:

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线

④等深线:

地图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线

⑤等高距: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

⑥坡度陡缓: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等高线闭合,中心数值高,四周数值低。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

两山顶之间的低地部分

等高线重合

⑧分层设色图:

按照越高越亮或者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地图就叫做分层设色图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高度

超过500米

500米以上

500米以下

不一定

200米以下

地面起伏

平坦,边缘部分陡峭

起伏大,坡度陡

起伏小,坡度缓

四周高,中间低

平坦

⑨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去商场购物——商场导购图去公园游览,寻找景点——公园导游图

外出旅游,确定行程——交通图了解城市社区分布——城市社区平面图

了解乡村分布状况——乡村平面图了解某地地形——地形图

了解省区分布——政区图了解国际时事,寻找地点——世界政治地图

【地图与生活】

1.地图的种类很多,一般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两大类。

其中,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水文图、气候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人口图、交通图、工业图、农业图等。

2.地图的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地图有不同的用途,在生活中要学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

如:

城区图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目的地的位置,并根据目的地选择快捷的路线;交通旅游图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和旅游方案;地形图在军事指挥中作用重大,在公路、铁路等工程建设中又可以帮助我们优化线路选址。

【地图家族新成员】

1.今天利用高科技手段,可以制作各种各样的新型地图,如影像地图,电子地图等。

2.影像地图,电子地图在资源调查、卫星导航、气象观测、天气预报、防灾救灾和军事指挥等方面的用途十分广泛。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Ø大洲和大洋

1.海陆分布特点:

①地球上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②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2.水半球:

是海洋面积较大的半球陆半球:

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

3.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①七大洲:

(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②四大洋:

(面积从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洲界:

1)亚洲与非洲:

苏伊士运河2)亚洲与北美洲:

白令海峡

3)亚洲与欧洲: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4)北美洲与南美洲:

巴拿马运河

4.①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四面环水

②半岛:

陆地伸向海洋的部分,三面环水,一面与陆地相连

③海峡:

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海运中重要的交通要道

④海:

大洋的边缘部分。

⑤洋:

面积广阔的海域,海洋的中心

⑥大洲:

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称大洲。

5、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七大洲: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

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

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位于亚洲。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它位于南美洲。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它位于南美洲。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它位于南美洲。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它位于非洲。

6、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欧洲: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

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

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

白令海峡。

欧洲、非洲:

直布罗陀海峡

南美洲、南极洲:

德雷克海峡

Ø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原因:

①自然原因(主要):

地壳变动、海平面升降

②人为原因:

人类活动

2.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①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地壳变动)

②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海平面升降)

③荷兰的填海造陆(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

3.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a)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b)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4.板块运动:

特点: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交界地带,板块运动活跃

方式:

①挤压——使地表隆起抬升②张裂——使地表发生断裂

.板块运动,有的地方表现为张裂,有的地方表现为挤压。

张裂的地方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挤压的地区则出现高山、岛弧或海沟。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阿尔卑斯山(欧洲):

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板块挤压)

喜马拉雅山(亚洲):

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板块挤压)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板块挤压)

地中海将消失:

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板块挤压)

红海将扩大:

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区。

(板块张裂)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Ø多变的天气

1、天气:

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的大气状况

2、天气特点:

⑴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

3、气候:

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4、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课本P50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及常用天气符号;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通过读图,认识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降水分布的差异、主要气候类型与分布;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天气是短时间的变化快,气候是长时间的稳定的。

常用天气符号:

4、常用的天气符号(识记)

 

5、卫星云图:

蓝色、绿色、白色分别表示海洋、陆地、云区;白色越浓,表明云层越厚,降雨越大;(书P49图3.4)

6、空气质量的判断:

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状况。

7、污染指数:

指数小,空气清新,于人有益;反之有害

8、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

①自然②人为(主要因素)

Ø气温和气温分布

1.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是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2.一年中气温的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北半球海洋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份,最低气温是2月份,南半球相反

4、气温日较差:

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

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3.气温的分布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温差:

等温线密集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密集地方气温差别大

低温中心:

等温线闭合,中心气温比四周低

高温中心:

等温线闭合,中心气温比四周高

5海拔每升100米气温下降0.6℃

6.世界气温分布特点(规律)

 

7.海陆气温极值月份

大陆

海洋

最高月平均气温

最低月平均气温

最高月平均气温

最低月平均气温

北半球

7月

1月

8月

2月

南半球

1月

7月

2月

8月

3.气温曲线图:

曲线越弯曲,气温日较差越大;越平直,气温日较差越小

Ø降水与降水分布

1.降水:

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称为降水。

测定方法用雨量器,单位是毫米(mm)。

2、降水是指从大气中降落下来的液态和固态的水,而霜、露都是近地面大气层中的水汽直接凝结于物体上形成的。

雾是空气中水汽的凝结物,与地面相连,悬浮在近地面的大气中,没有降落到地面,所以,它们都不是降水。

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规律)

①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②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④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赤道附近;最贫乏的地区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3.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齐;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马沙漠。

Ø世界气候

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1.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温度带

气候

特点

分布

热带

热带雨林

全年高温多雨

赤道附近

如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马来半岛等

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非洲、南美洲热带雨林南北两侧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转变。

雨季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

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少雨

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

温带

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亚洲东部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集中在夏季

中纬度大陆内部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多雨

南北纬400-600大陆西岸

寒带

寒带气候

终年严寒

南北两极

高原山地气候

终年低温

高山高原

2.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3.影响气候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因此,他们也成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因素是影响气候最基本的因素

纬度位置影响:

a)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则冰雪覆盖

b)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

海陆位置影响:

a)青岛的降水量比兰州多

b)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地形影响:

a)台湾岛台湾山脉东侧降水比西侧多。

b)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c)位于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白雪皑皑。

4.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①气候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生活在不同热量带的人们衣着不同。

②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其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

③气候发生异常变化,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从而产生灾害。

4.判断气候类型步骤:

第一步:

看气温曲线图--判断在哪个温度带

第二步:

看降水柱状图--判断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名称:

地中海气候名称:

热带雨林气候

特征:

特征:

分布:

分布:

名称:

热带沙漠气候名称:

寒带气候

特征:

特征:

分布:

分布:

名称:

温带季风气候名称: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特征:

特征:

分布:

分布:

名称:

温带海洋气候名称:

温带大陆性气候

特征:

特征:

分布:

分布:

5、气候与人类活动(书P67)

6、全球气候变暖:

气温升高,使得两极地区冰雪融化,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可能被淹没。

原因:

自然原因,二氧化碳对大气有保温作用;人为原因:

一是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二是砍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危害:

气温上升,会使极地地区的冰雪融化,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地区可能被淹没。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Ø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增长

a)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0亿。

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

b)从1830年到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人口所需时间逐渐变短,这表明在这段时间内,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逐步变快。

2.出生率=某地区一人数年内出生人数/某地区总人数

死亡率=某地区一人数年内死亡人数/某地区总人数

人口自然率=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密度=某地区内总人数/某地区面积

4.人口分布:

a)人口稠密区: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

原因:

社会经济条件: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区都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人类在这里聚居的历史悠久,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和北美洲这两个地区都是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

自然条件:

这四个地区都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气候较为适宜;同时,都在平原地区,所以自然条件都比较优越。

b)人口稀疏地区: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

如撒哈拉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

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

如亚马逊平原;终年寒冷的高纬度地区:

如北冰洋沿岸;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如青藏高原

原因:

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2、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①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环境方面: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资源方面:

水资源短缺,耕地减少等;社会方面:

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生活贫困等。

②人口负增长带来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国家用于老年人的社会养老等费用增加等问题。

③采取措施:

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人口过多的国家进行计划生育,人口过少的国家鼓励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乡村人向城市迁移

(1)原因:

a)乡村人口增长造成劳动力过剩b)城乡差别:

城市就业机会、物质生活条件、文化教育、医疗等条件较乡村好。

(2)带来的问题:

好处:

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有力地支持城市建设;解决乡村人多地少的问题。

坏处:

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过多而引发城市交通堵塞问题、城市物质供应问题、城市就业问题、城市社会治安问题、城市环境问题等。

4.世界三大人种的划分:

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来划分。

5.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区别与分布区域:

肤色

头发

面部

体毛

分布

白种人

色浅

波状

鼻子高,嘴唇薄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

黑种人

黑色

卷曲

嘴唇厚

亚洲中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中北部

黄种人

浅黄色、棕黑色

黑直

扁平

中等

非洲、大洋洲

注意:

印度人是白种人;印第安人、因纽特人是黄种人

Ø语言和宗教

1、世界有3000-4000多种语言。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世界主要的语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的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东南亚部分地区

英语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英国、美国、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俄语

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俄罗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

法语

法国、非洲一些国家

阿拉伯语

西亚、北非

西班牙语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等许多国家

2、宗教:

(1)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主要特点

信仰人数最多,分布最广(世界第一宗教)

第二大宗教

第三大宗教

(起源最早的宗教)

主要分布地区

欧洲、美洲、大洋洲

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南部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发源地

亚洲西部

阿拉伯半岛

古印度

代表建筑

教堂(尖顶为主)

清真寺(圆顶为主)

佛寺、庙宇、庵院

(2)我国维吾尔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