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项练习检测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77892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项练习检测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复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项练习检测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复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项练习检测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复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项练习检测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复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项练习检测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项练习检测含答案.docx

《中考复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项练习检测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项练习检测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复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项练习检测含答案.docx

中考复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项练习检测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项练习检测

观沧海

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4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分)

答:

  

2.这首诗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4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从炼字角度赏析“洪波涌起”中的“涌”。

(2分)

答:

  

2.本诗中哪些诗句是虚写?

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2.从修辞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尽”或“啼”字。

(2分)

答:

 

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2分)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

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分)

答: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3分)

答:

 

次北固山下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

(4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的“阔”字的妙处。

(2分)

答: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2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

(4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2.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2分)

 

天净沙·秋思

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4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描绘“枯藤老树昏鸦”的画面。

(2分)

答:

  

2.“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所描绘的是两种迥然不同的画面,请说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2分)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4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

创造出怎样的意境?

夜雨寄北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4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中“涨”字用得极其精妙,请简要赏析。

(2分)

答: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2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4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请描述“巴山夜雨涨秋池”所展现的画面。

(2分)

答: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4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分)

答:

 

2.结合诗境体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虚写的妙处。

(2分)

答: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答:

 

2.结尾一段以兔为喻的原因是什么?

(2分)

答: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问题。

(4分)

1.请简要分析“念”和“独”字的表达效果。

(2分)

答:

 

2.本诗前两句中使用了两次“不见”,表达了诗人内心怎样的情感?

(2分)

答:

 

登飞来峰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4分)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2分)

答:

 

2.后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2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4分)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诗歌前两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对后两句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有什么含意?

(2分)

答: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4分)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请描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所展现的画面。

(2分)

答:

  

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分)

答: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4分)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2分)

答:

 

2.诗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2分)

答:

  

 

参考答案与解析

观沧海

一、

1.

答案 “澹澹”是海水水波荡漾的样子,动景;“竦峙”是山岛耸立的样子,静景。

这两句诗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海辽阔威严的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重点诗句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翻译是基础,描述、总结是重点内容。

2.

答案 这首诗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蕴含万千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渴望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主旨情感的能力。

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整首诗体现出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诗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奇丽想象最能说明问题。

二、

1.

答案 (示例)“涌”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气势,营造了壮阔的意境。

(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品词炼字的能力。

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可采用“意思+手法+表达作用”的格式来分析。

2.

答案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虚写,这是诗人丰富而奇特的想象。

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豪迈的气魄,抒发了诗人一统天下、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意思对即可)

解析 虚写的部分主要体现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几句,作者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运用夸张、互文的手法,描绘出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壮阔景象,而这吞吐日月的大海正是作者博大胸襟和远大抱负的象征。

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

1.

答案 表达了作者对遭贬朋友的关心、劝慰,以及惆怅之情。

(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主旨情感的能力。

作答时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遭贬朋友的关心、劝慰,以及惆怅之情。

2.

答案 拟人修辞手法。

将月亮人格化,赋予了明月以人的情感色彩。

把明月当作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托明月把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重点诗句的能力。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亮的月亮,希望它能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伴君直到夜郎西。

将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拟人化,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借此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的同情和慰藉。

二、

1.

答案 (示例1)“尽”字点明时令是暮春时节,含飘零之感(营造了一种凄清哀伤的氛围),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示例2)“啼”字从听觉上进行描写,渲染出悲凉之意(离别之恨),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大意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品词炼字的能力。

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可采用“意思+手法+表达作用”的格式来分析。

2.

答案 (示例1)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2)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3)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大意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重点诗句的能力。

题干中给出了相关角度,考生可从中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角度来分析。

三、

1.

答案 杨花、子规。

渲染了伤感(或悲凉、凄凉、哀愁等)的气氛。

解析 这句诗中出现的景物是杨花和子规,子规容易漏写;杨花飘零、子规哀啼都会令人产生伤感、悲凉的感情,所以渲染的是伤感、凄凉的气氛。

2.

答案 同情、关切、思念、无可奈何。

(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这两句诗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将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心的形象,将自己对朋友的同情、关心、思念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含蓄深情。

次北固山下

一、

1.

答案 阔:

宽阔的意思。

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荡漾,春潮涌流。

江水几与岸平,显得广阔浩渺。

营造了一种恢宏阔大的境界。

解析 本题考查品词炼字的能力。

可按照“解词+语句意思”的模式来作答。

2.

答案 “客路”的意思是行客前进的路,可见诗人是一位漂泊他乡的游子。

颈联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表达不能回乡的愁思。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传?

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

让大雁捎家信可见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主旨情感的能力。

作答时可从“客路”“乡书”等词分析。

二、

1.答案要点:

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

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

(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

2.答案要点:

时序交替,触景伤情;写景中蕴含哲理(海日生于残夜,旧年未去,江上春色已到)

天净沙·秋思

一、

1.

答案 晚风中,夕阳斜照在一棵老树上,老树上站着一只乌鸦,乌鸦脚下是紧紧缠绕着老树的灰色枯藤。

解析 本题考查描绘景物画面的能力。

作答时应找出语句中相应的景物:

“枯藤”“老树”“昏鸦”。

然后展开联想和想象,勾勒画面。

最后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述。

2.

答案 以乐景衬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

解析 前一幅画面是哀景,后一幅为乐景,一哀一乐形成对比,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旅途的孤独凄凉。

二、

1.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2.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

夜雨寄北

一、

1.

答案 “涨”字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既形象地写出巴山夜雨连绵不断注满池塘的情景,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衬托出诗人深重的、绵绵的秋思。

解析 本题考查品词炼字的能力。

注意按照“解词+内容”的形式分析。

2.

答案 对团聚的期盼之情;对妻子(朋友)的安慰之意;对滞留巴蜀不能北归的无奈和孤寂之感。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主旨情感的能力。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是作者的想象之景,由此可知诗人有对团聚的期望,对妻子(朋友)的安慰,更有对归期无期的无奈与孤寂之情。

二、

1.

答案 夜色降临,秋雨缠绵,池塘里涨满了秋水,我独自倚床凝思,忍受孤独。

(符合诗意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描绘景物画面的能力。

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时,要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生动描绘,突出诗歌营造的氛围特点。

2.

答案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在异乡的孤寂之情以及对亲人的思念和渴望团聚的急切心情。

(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主旨情感的能力。

答题时一定要着眼于全诗,理解诗歌的内容,具体分析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

1.

答案 点明了季节;烘托了人物漂泊在外的寂寞。

解析 本题考查品词炼字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联系全诗内容。

2.

答案 这两句是想象两人相逢后畅谈的景象,以相见的欢乐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对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

解析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有一天回到家中,我和你在西窗下秉烛夜谈,一边剪着烛花,一边诉说着今日巴山夜雨中的浓浓思念”。

虚写更加重了这种思念之情。

木兰诗

跟踪训练

1.

答案 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亲人团聚。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句可以看出木兰的心愿,一是不愿为官,二是急于还乡,与亲人团聚。

2.

答案 结尾一段以兔为喻,说明在“十年征战”的生活中,同伴识别不出木兰是女郎的原因。

木兰在艰苦的战争生活中不但巧妙地隐瞒了自己的女子身份,而且同男子一样英勇无畏,为国立功,赞颂了木兰的聪明、勇敢、谨慎和机敏。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最后一段是吟唱者加上的,采用议论的方式给予了木兰高度的赞美。

登幽州台歌

1.

答案 “念”字写出在广阔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个人的渺小孤寂;“独”字表现了诗人内心孤独悲凉之感。

解析 本题考查炼字能力。

“念”是想到之意,登临幽州台,诗人极目远眺,凭古吊今,领悟到于宇宙之中个人之渺小之孤寂。

“独”是独自之意,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今又独上高台,内心的孤独与悲凉涌上心头。

2.

答案 两次“不见”相互映照,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往后不见求才的明君,既表露出对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的钦佩仰慕,也暗含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哀愁感伤。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诗人情感的能力。

“前贤”远去,“后贤”未来,二者均看不见,从时间上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感。

登飞来峰

一、

1.

答案 一座千寻高的宝塔伫立在飞来峰上,看起来十分壮观。

每当雄鸡报晓时,站在高高的宝塔上,就能看见太阳升起的壮美景象。

解析 要根据诗句内容,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句所展现的情景。

2.

答案 借景抒情。

表现了诗人站得高,看得远,不怕奸邪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解析 本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借景抒情,所抒发的情可结合诗人的生平进行分析,“自缘身在最高层”表现了作者不怕困难和阻挠,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

二、

1.

答案 前两句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为后两句议论抒情做铺垫。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重点诗句的能力。

首先应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的区别,然后再分析诗句的内容。

前两句既写出了塔高,又说明了作者的立足点,因此可判断采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同时前两句的记叙是为后两句的抒情议论做铺垫。

2.

答案 说明了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告诉了人们要高瞻远瞩、胸怀宽阔、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式,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作答时不仅要理解字句的内容,而且要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深层含意。

三、

1.

答案 高高的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听说每当清晨雄鸡报晓的时候,在塔上就可以看见红日初升。

(符合诗意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描绘景物画面的能力。

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时,要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生动描绘,突出诗歌营造的氛围特点。

2.

答案 借景抒情(说理),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对前途充满信心。

也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意思对即可)

解析 首先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然后写出蕴含的哲理或表达的感情。

四、

1.

答案 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或当时的保守势力等。

解析 “浮云”一词的寓意,要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和创设意境来谈。

2.

答案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解析 分析本诗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应结合本诗的后两句,尤其要结合“浮云”二字的寓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