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77003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导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心理学导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心理学导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心理学导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心理学导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导论.docx

《心理学导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导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导论.docx

心理学导论

第一讲

   概述心理学研究范围。

包括生物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

   生物心理学,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发展过程。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群的行为模式。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认识世界的思维过程。

临床心理学,研究异常心理状态。

第二讲

   第一部分概述并批驳“灵肉二元”论。

,着重强调“所有心理活动都是大脑活动的产物”。

   第二部分概述大脑的生理功能。

   最后结束时的提示。

   1.该课程的基本理论是“心理的机械论”

   2.科学的心理学理论与一般的人文精神(人类内在价值等观点)难以吻合。

     选择其一,或试着将二者融合。

     Therearesomephliosophersandpsychologistswhodojustthat,whoclaimthatfreewillandresponsibilityandspiritualvalueandintrinsicvalueareallillusions;theyarepre-scientificnotions,thatgetwashedawayinmodernscience.

第三讲

   主题:

精神分析

   大部分心理学理论的只适用于十分有限的环境和人群中,而有两个心理学理论,试图解释人类社会中的所有现象。

一个是“精神分析”,另一个是“行为认知”。

   无意识动机观点:

潜意识的心理活动控制着人们的行为。

意识活动仅仅为潜意识活动所作的决定给出合理解释。

无意识活动产生于本我和超我,意识活动产生于自我。

   概述观点:

性心理成熟五期。

心理防御机制。

   由于精神分析理论的科学性不足,现代心理学,已经放弃精神分析理论中的许多观点。

但这个理论的一些观点,是许多现代心理学理论的基础。

其重要性不容置疑。

佛罗伊德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观。

   有趣案例:

阈下死亡信息试验。

结论:

阈下死亡信息,可以刺激人更加维护自己的族群,更加排斥外族人。

第四讲

   第一部分,继续关于“无意识”的问题。

   人们为什么会有无意识?

或者说,“为什么有一小部分‘意识’我们能够察觉到?

”一些学者认为,无意识产生与进化过程中的欺诈与反欺诈行为。

无意识负责产生有利于个体的欺诈行为,察觉其他个体的欺诈行为。

   由于生物进化史,可以被认为是“骗术进化史”。

因此人作为一个高级物种,每个个体都是骗术大师。

   最好的谎言,就是能够欺骗自己的谎言。

行骗高手,首先要对自己的谎言深信不疑。

我们的潜意识负责制造谎言;而我们的意识负责使我们相信自己所制造的谎言。

   第二部分,主题:

行为主义(Behaviorism)——Skiner

   观点1:

“学习”十分重要。

人类具有无限可塑性。

人类自然属性无差异,差异在于后天成长环境。

   观点2:

“反心理学”。

主要反对一些“不可观测”的指标进入心理学。

如:

思想,情感等等。

   观点3:

这些机制适用于所有生物。

淡化人与动物的界限。

   三种学习模式:

       最简单的学习模式——习惯化。

对持续存在的事件、行为等,注意力降低。

       经典条件刺激,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学习模式。

包括反射建立、反射消退、反射恢复和反射泛化。

常用来研究学习、记忆以及遗忘。

反射建立:

建立刺激-行为反射。

反射消退:

重复刺激,反射消退。

反射恢复:

停止重复刺激一段时间后,再刺激可有反射恢复现象。

反射泛化:

对与原刺激类似的刺激也会产生反射。

这是“系统脱敏治疗”的基本理论。

现在认为,条件反射是对相关的非条件反射的准备过程,是对相关非条件反射的一种预测。

(相关电影《发条橙》)

       工具性条件作用,一种自发的学习行为。

行为选择的“效果律”,对个体有益的行为将的到强化,其他行为将消退。

训练动物或人,都可以通过该理论进行。

部分强化效应,会引起人的不断尝试,是行为戒断的最大敌人。

   “行为主义”的三个基本观点,都受到批评。

推荐文章《〈言语行为〉述评》("ReviewofVerbalBehavior")

    “行为主义”的贡献,主要在于学习和训练理论。

第五讲

   主题:

皮亚杰(Piaget)的发展心理学

   两种主要的认识:

同化和顺应。

   儿童发展:

1感知运动阶段(<1岁)2前运算阶段(1-6岁)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现在的研究认为,婴儿也有较弱的客体永存性概念,也有简单逻辑运算的能力。

   儿童的各种心理能力,有可能不是作为一个整体同步发展,而是分成数个模块分别发展。

其中一个模块出现发展障碍,并不影响其它模块的发展。

如,孤独症患者只表现出社交障碍。

第六讲

   主题:

语言

   所有人类群体都有语言。

一代人的时间,便可以形成一种新的语言。

创造语言可能是人的一种本能。

   所有人都能掌握至少一种语言。

   语言的共性——创造性。

人可以毫不费力的创造和理解世界上从未出现过的句子。

   语言组成:

   1语态: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单位。

语素和其对应物,是一种任意建立的确定关系。

英语中约8-10万语素。

一些会多种语言的人可以掌握20-30万语素。

   2语法:

有限域的无限运用。

通过有限的符号,表达无限的内容。

“递归”规则的应用,是有限变成了无限的关键。

   3语音:

语言的声音系统。

英语有40个音位。

英语语音各单词间没有真正的停顿,单词见的停顿是听者的主观意识所附加的。

人会对可能听到的语音进行预加工,这样,即使当时语音发生变化,人们一样能够进行理解。

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加工”。

   语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其他心理活动。

   父母对幼儿语言的反应,基于其表达的内容,而与语法正确性无关。

错误的语言规则,无须纠正会在发展过程中自行消退。

   

   语言发展。

婴儿喜欢自己更熟悉得的发音旋律。

儿童早期对所听到的所有音位都很敏感,1岁时这种能力消失。

7个月的婴儿开始学习语言。

1岁时开始使用语素。

3岁时,开始使用句子。

从7岁到18岁,语言学习能力逐渐减退。

   推荐《语言本能》

 

第七讲

   继续主题:

语言

   婴儿对于母语的偏好从出生就存在。

   动物有自己的交流系统。

包括叫声、身体信号、对一主题的随机表达。

没有完整的“语言”系统。

   阅读是独立于语言系统的心理活动。

语言可能是一种本能,阅读确定是后天习得的行为。

   

   主题:

感觉、感知、记忆。

   感知:

视觉,光信号转化成的生物电信号。

视网膜产生的是三维世界的二维投影。

人必须对一对二维信号进行三维解释,方法是猜测与预测。

分辨颜色、光影的改变是一种本能。

   记忆: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

内显记忆,外显记忆。

语义记忆,情景记忆。

         记忆过程:

编码,存储,提取(回忆、再认)。

         记忆内容,与“注意”有关。

有些“注意”是随意的,但另一些是不随意的。

“Stroop效应”。

“变化盲视”。

第八讲

   1、Thechange-blindness实验证明人的有效注意范围十分有限。

大部分的信息,人们认为自己注意到了,实际上并没有。

记忆根据“多数事物不变”原则进行工作。

   2、记忆:

Short-termmemory(STM),long-termmemory(LTM)

      

(1)存储容量:

依次递增。

         STM:

约5-9个信息组块。

一个组块容纳的信息量,取决于对信息的理解。

         LTM:

几乎无限。

   3、信息能否成功从STM进入LTM,取决于对信息的编码程度。

编码程度越高,越容易成为LTM。

      对信息记忆的牢固程度,

(1)与编码程度有关。

(2)与对这个信息的重复编码次数有关。

用不同方式重复编码同一信息,可以有效记忆。

(3)与与其它信息相关度有关。

   4、回忆信息的程度,与记忆信息的情景和心境有关。

   5、“记忆幻觉”(dejavu):

记忆时间出现差错。

   6、对遗忘的解释:

(1)大脑生理水平的衰老。

(2)与原信息相似的新信息的干扰。

(3)提取线索的减少。

   7、脑部创伤前的记忆,通常不能转化为LTM,所以不能回忆。

   8、遗忘:

(1)正常的遗忘。

            

(2)脑部损伤:

创伤后的不能回忆。

逆行遗忘。

内隐记忆。

            (3)记忆可以被塑造。

暗示性问题对记忆影响极大,尤其是对儿童的记忆。

            (4)压抑记忆。

是否真实?

   Youwouldgomadifyoutriedtoremembereverything.

   Beingsureisnoguaranteethatamemoryisn'tfalse,reconstructedorevenimplanted.

第九讲(DeanPeterSalovey)

   1、“爱”的定义(RobertSternberg):

爱由三个成分组成,intimacy+passion+commitment.

         intimacy:

相互之间极高程度的信息共享。

(或许还包括厌恶阈值的降低。

         passion:

性爱。

         commitment/decision:

对相互之间关系的认可。

   2、Liking:

仅有intimacy。

大多数友谊的存在状态。

      Infatuation/Infatuatedloe:

仅有passion。

一见钟情,419。

      Emptylove:

仅有commitment。

Emptylove。

见于婚姻长期关系恶化的最终阶段;以及“包办婚姻”的初始阶段。

研究表明,包办婚姻的离婚率不高于自由恋爱。

(该研究存在固有缺陷:

自由恋爱的社会欢迎对离婚容忍力更高。

      fatuouslove:

仅缺intimacy。

见于“闪婚族”。

(包养情妇,应该也算这种吧。

      Companionatelove:

仅缺passion。

见于密友。

      Romanticlove:

仅缺commitment。

见于恋爱关系的开始阶段。

   3、影响吸引力(attraction)的7个要素(3主+4辅):

allotherthingsbeingequal

      

(1)proximity。

距离越近越容易形成恋爱关系。

      

(2)Similarity。

“birdsoffeatherflocktogeher”同样适用于恋爱关系。

      (3)Familiarity。

相互之间越熟悉越容易形成恋爱关系。

人们会更喜欢自己熟悉的事物。

      (4)Competence。

有能力的人更受欢迎。

但能力太强的人会给人威胁感而不受欢迎。

Thepratfalleffect:

人们最喜欢能力强,但不完美的人。

(八卦由此而始。

)出丑,让平庸者更加平庸,让出众者更加出众。

      (5)physical。

研究表明,在blinddate后,能否有下次约会,主要取决于外貌。

人们更重视有魅力的人(美貌者)对自己的评价。

      (6)gain,loss。

人们对事物的改变更加敏感。

Gaineffect:

人们更在意那些对自己态度改变的人。

Losseffect:

nothingcanhurtyoulikethepersonyoulove.(人对对方反应有预期评价,高于预期则快乐,低于预期则失望。

预期评价基于对对方的原有印象。

      (7)mistake。

由其他因素引起的兴奋感被错误归因于“爱”。

咖啡的故事。

摆桥试验。

认为“家庭暴力”是“爱”的表达的观点。

   Whatdoesn'tkillyoumakesyoustronger.

   PS:

这个段关于“爱情”的论说,主要是在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层面上进行研究的,属于社会心理学范畴,对这个心理过程的生物层面改变的论说比较少。

第十讲  

   1、长达10分钟进化论宣教。

      (在13:

00,他用了目的论的说法,即“由XX塑造来解决某些问题”,所以他说Morecontentiously。

   2、将进化论应用与心理学易犯的错误

      

(1)“繁殖是人的第一要务”(我的错误)。

错误在于没有把ultimatecausation和proximatecausation分清。

          所有生物行为的ultimatecausation都是生存和繁殖,但由于个体只能意识到目前行为的proximatecausation。

所以ultimatecausation就与心理层面无关了。

          eg:

保护幼仔行为。

进化论基于gene遗传给出解释。

心理学则会从情感方面给出解释。

      

(2)“所有事物都具有适应性”。

进化有意外和副产品。

           Threeofthemainpreoccupationsofhumansarepornography,television,andchocolate.它们全都是适应行为的意外。

           心理学对哪些行为属于“适应性行为”,哪些行为属于意外和副产品,仍存在争论。

   3、用进化心理学的观点,能帮助心理学学者界定那些能力是有生物基础的(先天的),那些能力是后天习得的;哪些理论可能是正确的,哪些理论可能是错误的。

      eg:

怀孕的晨吐。

生物进化论解释:

内分泌失调。

设计论解释:

对胎儿的保护机制(并用实验证实了)。

   4、根据上节课中的吸引力7个要素,会得出对人最有吸引力的将是他的兄弟姐妹(足够亲近、足够相似、足够熟悉),但事实不是如此。

进化生物学对此的解释:

繁殖行为对亲属的回避是一种生物本能。

对“亲属”的判断,基于共同生活的时间以及是否拥共同的抚育者。

   5、人的判断大多不是给予逻辑和理性,而是直观推断。

(KahnemanandTversky)

      

(1)framingeffects:

人们对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答复。

这受问题选项设置(问题框架)的影响。

一些用词会影响人的情绪,进而影响人的判断。

该效应同样适用于其他灵长类动物。

(“朝三暮四”的故事或许真的存在。

)endowmenteffect:

损失感可以提升物品的价值。

      

(2)baserates:

人们常常会忽视事物存在的基础比率,而只对突出个体进行认识。

误诊事件的处理。

      (3)availabilitybias:

对容易引起关注的事物,人常会高估其发生率。

      (4)confirmationbias:

人在进行判断时,对被判断事物的与判断相关的突出特点更加关注。

第十一讲(emotions1)

   1、(一些事件)不是这个世界的必然事实,而是我们脑中的真相。

      科学的工作:

对“常识”提问。

   2、Withoutemotionstodriveuswewoulddonothingatall.

      Lifewouldbeimpossiblewithoutthoseemotions.

   3、目前已经知道大脑额叶负责情感,但定位仍不明确。

(《笛卡尔的错误》(Descartes'Error)Damasio)

   4、用表情表达情绪,是灵长类所共同的行为。

   5、微笑是一种本能。

盲儿会微笑,其他灵长类也会微笑(动物微笑的种类远小于人类)。

微笑只在相互交流时出现(?

)。

      杜氏微笑:

开心。

泛美微笑:

礼节。

Coysmile:

尴尬、紧张。

   6、婚姻的“丧钟”,是相互间的蔑视(contempt)。

   7、恐惧的主题是在进化中产生的。

   8、进化论中曾经的难题:

Altruism。

——解决:

“自私基因理论”。

(最冷血的理论,解释了最温馨的现象。

      思考问题的时候,有时应该放弃“人”的视角,试着从其他生物角度去思考问题。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GENE。

   9、宝宝可爱,是因为我们认为他们可爱,而不是他们真的可爱。

(纯粹的生物心理学推论,得出了看起来很唯心的说法。

      (PS:

因为我们认为宝宝很可爱,所以宝宝所具有的特点,成为了可爱的源泉,我们会觉得拥有这些特点的其他事物“可爱”。

如:

大脑门,大眼睛、翘鼻子、小模小样等等,这些特点在很多“可爱”的卡通形象中得到放大。

与“可爱的宝宝”相同的理论应该也可以应用于“美丽的女孩”。

同时具有“美女”和“宝宝”特点的人,必然会人见人爱。

     

第十二讲(emotions2)

   1、由《帝企鹅日记》中复杂的繁殖抚育行为谈生物繁殖行为的神奇。

   2、幼儿从父母那里得到的不只是食物,还有安抚。

早期对养育者心理上的依赖,对灵长类生物心理成熟来说十分重要。

   3、非亲属间的利他行为的解释。

Reciprocalaltruism,解决:

依然是“自私基因理论”。

群体中总是有互惠者和欺骗者,其比例在环境不变时保持稳定。

“囚徒困境”。

      欺骗和反欺骗的斗争,是进化的主要动力之一。

   4、“最后通牒游戏”:

非理性行为更能保护个体。

   5、“荣誉文化”在不同社会中价值不同。

   Everythingisthewayitisbecauseitgotthatway.

   PS:

这堂课中,用了相当长的时间对“囚徒困境”和“最后通牒游戏”游戏进行讨论,一再的证明,这个世界并不是按照理性原则进行运作。

在一个较长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理性是正确的;但若局限于一定的时间、空间中,感性判断就占了上风。

由于对每个生物个体(人)来说,所处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极其有限的,所以按照纯粹理性进行生活,必然失败。

第十三讲

   1、性格和智力的差异是人与人差异的根源。

   2、性格,一种较为稳定的个人特征。

   3、心理测试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墨迹测试”无用!

   4、“大五类”性格分类(OCEAN:

openess,conscientiousness,extroversion,agreeableness,neuroticism.)

   5、智力。

智力有多个相对独立的方面,但各方面也相互关联。

IQ值,可以大体体现一个个体的社会地位。

   6、影响一个人性格的因素:

遗传、共享环境、非共享环境。

双生子研究。

   7、带着怀疑的态度去看待那些“当然”的问题。

第十四讲

   1、性,是人类活动的关键环节。

但人们用于“性”上的时间并不多。

   2、生物的两性分化,依然是一个米。

   3、生物学认为:

无生殖的性行为,都是反常的。

   4、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为成功生殖而进化,但我们可以利用大脑去选择自己的命运。

   5、某物产生的原因与能推翻它的原因,在逻辑上是分离的。

遗传的并不意味着必然的,环境的也不意味着易变的。

   6、亲本投资(parentalinvestment)理论。

进化结果:

雄性是凶猛的,雌性是挑剔的。

   7、选择配偶:

共性:

漂亮,聪明

                女性关注权利、地位,关注对方是否为孩子投资。

而不关注年龄。

                男性关注女性怀上孩子的能力。

   8、“漂亮”意味着:

年轻,健康。

   9、对“均衡”脸型(漂亮)的偏好是先天的。

   10、女性对男性的判断虽月经周期有变化。

   11、性别认可(性别差异的来源),目前还不知道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自我性别分隔,发生在4-11岁,随不同文化不同。

   12、纯粹的同性恋为何会出现,仍不得而知。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心理学导论第十五课道德Morality

增强团体凝聚力的一个办法就是制造一个敌对团体甚至是假想敌对团体。

所以近几十年xxx的亡我之心一直不死

----------------------------------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心理学导论第十六课社会心理学

鉴于某些同学的提议,笔记将不再以逐字逐句的翻译为主,而是以心得和提问的方式进行,以提高交流度与参与度。

关于各知识点,如有疑问请问google,阅读后仍有疑问,欢迎提出讨论。

社会心理学在教科书中分为两大部分:

个人对他人,群体,社会的认知,和社会环境对个人的影响。

由于“社会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在之前的课程有不同程度的涉及,如囚徒困境,服从实验,本课和下一课更多是关注在个人对自己,他人,群体,社会的认知和偏见。

首先,讨论了“sixdegreesofseparation”六度分隔理论,http:

//zh.wikipedia.org/zh/%E5%85%AD%E5%BA%A6%E5%88%86%E9%9A%94%E7%90%86%E8%AE%BA

问题一,六度分隔理论和心理学有什么联系?

(提示,参考第13课)

接下来,讲述几个效应,

spotlighteffect焦点效应

你以为自己生活在聚光灯下。

个人理解,个体倾向于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

或者说相对于关注别人,每个人更忙于对自己的关注。

所以想做什么就做吧,别怕出丑,没有人关注你,或者说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多人关注你。

thetransparencyeffect透明效应

你并不像你想象中的那么透明。

个人理解,

1,每个人都是天生说谎者,(之前有一课提到说谎是进化形成的本能,大猩猩用毛发树立来欺骗决斗的对手,假装自己更强壮),你的思想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明显,或者说,正是因为透明效应所引发的心虚,导致谎言的失败。

2,你的思想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明显,所以在讲故事,回忆,复述,笑话时,要充分考虑到听众的背景,经历,认识的区别,而进行足够的铺垫。

没有人有读心术。

我们倾向于过分估计听众的理解程度。

LakeWobegoneffect乌比冈湖效应

给自己的许多方面打分高过自身的实际水平,或者说是自我拉抬偏差(self-enhancingbias).

问题二,请问上述三个效应/偏差有什么共性

接下来,CognitiveDissonanceTheory认知失调理论

首先要讲confirmationbias证实偏见。

人们更倾向于从信息中验证/证实自己的固有信念,认知,而不是证伪。

比如你是左倾,你会倾向于从一堆杂志中挑起左倾杂志阅读。

你喜欢布什,就会只关心他的好消息,忽视负面信息。

你相信中医,就会只关注证实中医的信息,不信中医就只关心证伪的信息,只有一些牛人,才能兼顾双方的证据并作出客观的正确的判断,比如孙中山,比如鲁迅,比如我。

课上提到关于confirmationbias的巧克力豆实验,很有意思,可以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