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 全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56874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 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 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 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 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 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 全册.docx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 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 全册.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 全册.docx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全册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

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有的学生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物体与物体的运动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

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借助学生不断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切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微小的生物》单元引导学生从耳熟能详的病毒、细菌和真菌开始,认识一些微生物,从微观处揭示生命世界的奥秘,感受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

将馒头发霉、食品变质等自然现象与微生物的生命繁殖活动结合起来,理解自然事物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

《物质的变化》单元在学生了解常见物体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多样变化进行观察、实验,用辨证和联系的观点看待物质的变化。

《物体的运动》物质的运动,通过对运动与静止现象的观察、探究、搜集整理信息等活动,理解静止与运动相对性的道理,《太阳、地球和月亮》认识白天黑夜产生的原因,四级的更替日食和月食的产生让你产生对宇宙的好奇心,产生探究问题的意识,《生物与环境》环境可以改变生物,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从而保护环境。

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数据的能力。

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     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

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

    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中的一类。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3.观察生活中运动静止相对性的事例,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表示距离和实践的关系,直到物体运动需要的位置、方向和快慢等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3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病毒与生命健康、物质的运动等。

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

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强化学生逻辑推理的探究项目,如根据发霉馒头的外部表象,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难点:

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

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

解释与模型是六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六.各单元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微小的生物          3周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3周

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          3周

第四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亮   3周

第五单元:

生物与环境      3周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常见的动植物及其共同特征的基础上编写的,包括《病毒》、《细菌》、《馒头发霉了》和《食用菌》四篇课文。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前三节课是并列关系,每一节课都探究一类生物体。

《病毒》着重通过搜集和整理有关病毒的资料使学生认识病毒,了解病毒对人类的影响;《细菌》借助显微镜的观察认识细菌,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馒头发霉了》通过对物质发霉条件的探究认识真菌,了解真菌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结合以前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多彩的生命世界由五大类组成,分别是动物、植物、病毒、细菌、真菌。

在前三课学习的基础上,《食用菌》着重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和应用,帮助学生识别真菌中的食用菌,以拓展他们的视野。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2、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3、知道霉菌是一种真菌。

  4、知道真菌是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种生物。

  5、知道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原因。

  6、理解防止食物、物品发霉的方法。

  7、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8、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类。

  9、知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会通过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2、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3、能够用图表现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4、能够通过显微镜自己研究牙缝里的微生物。

  5、会通过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

  6、能够设计控制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7、能够用图和文字表达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8、能够调查生活中的食用菌种类。

  9、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同学交流研讨等方式了解细菌、病毒的有关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2、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3、体验到人类对霉菌的研究和利用。

  4、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5、意识到要关注与科学和人类有关的社会问题。

  6、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

  7、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

   三、单元课时分配:

  1、病毒  1课时2、细菌  1课时

  3、馒头发霉了  1课时4、食用菌  1课时

    

 

课题

病  毒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

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

教学重难点

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

有关病毒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引入

1、教师提问:

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

如何预防呢?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二)、新授

1、流感的症状有哪些?

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如何预防?

2.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3.教师讲解.

4.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

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如何预防?

5.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

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如何预防?

6.麻疹的症状有哪些?

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如何预防?

7.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8.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

(三)、拓展延伸(网上学习)

1、教师讲述:

关于病毒,你还知道些什么?

请回去以后在网上自主学习。

2、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和体会。

3、课后作业:

(1)回去查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

(2)利用作文、图画或小报的形式,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板书设计:

病  毒 

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如何预防

 

教学后记:

 

课题

细  菌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 使学生了解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准备

显微镜,三种类型的细菌的永久涂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

  (出示醋和小孩得痢疾的图片)

  看到这些,许多人都会皱起眉头,心里感到害怕甚至于很讨厌细菌。

事实果真全都如此吗?

板题。

  二、借助显微镜,认识细菌。

  细菌无处不在,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怎样才能观察到细菌呢?

下面请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玻片标本。

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各自的观察结果。

  师:

通过显微镜的观察你发现了细菌有几种形态?

  指名答。

  师结:

从形态上看,细菌可以分为三种:

球菌、杆菌、螺旋菌。

  三、细菌的繁殖。

  1、(拿出一小碗馊米饭让前排的学生闻)

  再想一想,细菌为何会生活在米饭中?

  师结:

米饭变馊是细菌作用繁殖的结果。

大家想想,植物细胞的数目是怎样增多的?

(细胞分裂)

  2、通过多媒体展示细菌的横向分裂过程。

  但由于细菌的生殖对环境条件的依赖性很强。

温度、湿度、营养物质等条件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外界条件不可能持续地满足细菌生殖对环境的要求。

所以现实生活中细菌不可能繁殖这么多。

  学生质疑。

结合学生回答总结。

枯草杆菌生活在动植物遗体中并获得营养,我们称之为腐生。

  四、认识细菌和人类的关系。

  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

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

  生答。

  师:

现在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细菌和人类的关系呢?

  生思考后组织讨论。

(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待问题。

  五、拓展延伸。

  查阅资料,以“我看细菌”、“细菌的功与过”、“小议细菌”等为题写一篇小文章,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细  菌

球菌、杆菌、螺旋菌。

教学后记:

 

课题

馒头发霉了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

2、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

发霉的馒头、显微镜。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认识和观察馒头或其他物体上的霉及其形态。

   学生用眼去观察馒头上的霉,观察没是什么样子。

引导学生回忆以前见过的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