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68483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docx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docx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说明

1.新版国标《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规范修订的背景、意义及其特点

1.1我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规定:

“标准实施后,制定标准的部门应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

我们这本《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规范》第一版是GBJ80-83,第二版,也就是现行版GB50050-95,发布至今已达12年之久,远远超过了标准化的规定,所以要进行修订。

1.2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我国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剂及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紧跟国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国情进行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具有起点高、发展快的特点。

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先后开发出HEDP、ATMP、EDTMP、PAA、DDM(G4)、聚马、马丙、聚季铵盐。

瞄准具有70年代水平的聚磷酸盐/膦酸盐/聚合物/杂环化合物的循环冷却水处理“磷系复合配方”,进行研究开发,填补了国内空白,满足了大化肥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剂国产化的要求。

80年代,随着石油装置和大型冶金装置的引进,对栗田、NalcoDrew、片山等国外著名公司的循环水处理剂及冷却水处理技术进行消化吸收。

一大批新的循环水处理剂配方相继开发成功,使我国的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又取得了重要进展,在磷系复合配方的基础上,开发出“磷系碱性水处理配方”、“全有机水处理配方”、“钼系水处理配方”和“硅系水处理配方”。

实现了循环冷却水在自然平衡pH条件下的碱性条件下运行,这类水处理配方除具有“磷系复合配方”的优点外,还避免了加酸操作带来的失误,深受用户的欢迎。

90年代以来,随着水处理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国内水处理剂及技术开始出口。

同时新型膦酸盐、新型水处理杀生剂的不断开发成功,水处理药剂的前沿研究与国外水平基本接近。

“全有机水处理剂配方”应用比重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低磷、无磷、无金属水处理配方不断推向市场。

我国的循环冷却水处理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从国外引进磷系配方开始的,至今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说明我国的水处理药剂应用水平不低,表1为我国循环冷却水处理配方发展过程。

表1我国循环冷却水处理配方发展

年代配方

1975~1979聚磷酸盐/膦酸盐/聚丙烯酸(用酸调pH)聚磷酸盐/膦酸盐/锌/聚丙烯酸(用酸调pH)

1980~1985多元醇磷酸酯/锌/磺化木质素(用酸调pH)

1980~1985膦酸盐/聚合物或共聚物(碱性处理)硅酸盐或钼酸盐配方1986~1992磷酸盐/二元、三元共聚物全有机配方,系统可连续运行1~2年1993新型膦酸盐及新型共聚物开始进入市场,碱性处理比重在提高

1998开始开发无磷无金属配方

目前循环冷却水处理已经在我国各个行业的循环水系统中得到应用。

不论是国产装

置还是引进装置,其使用的循环冷却水药剂绝大部分已经国产化,我们已经有能力解决各种条件苛刻的冷却水系统中所遇到的腐蚀、结垢、生物粘泥等问题。

从90年代开始,我国在循环冷却水处理监控技术开发方面也开展了一些工作,如示踪和远程控制技术已取得初步成果,冷却水系统成垢过程专家系统已开发成功。

但在这些方面我们也有较大差距,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计算机控制、自动化管理等方面没有投入很大的开发力量,影响了水处理应用技术水平的提高。

我国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在某些方面具有较高水平,如我国的膦酸盐类水处理剂的质量已明显提高,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因此已开始大量出口。

然而就总体而言,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很明显:

重点是水处理管理水平和控制水平。

现行《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规范》GB50050-95,其中一些数据均是以聚磷、聚合物水处理配方为基础制定的,实际上至2000年水处理配方已发展至全有机配方:

新型膦酸盐及新型共聚物,无磷,无金属水处理配方也开始出现,这些新型水处理配方与管理的科学化,控制的自动化相结合,使得水处理效果明显提高,水质适用范围更加宽泛,所有这一些水处理技术上进步在现有规范中没有得到反映,因此循环水处理技术发展的形势也要求对现有《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规范》进行修订。

1.3我国供水现状也要求对现行《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规范》进行修订

a我国用水现状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2200m3,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显现,我国正常年份缺水量约400亿m3,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缺水不仅影响经济建设,而且还威胁到人们的生活甚至生命安全,比如四川、内蒙古等地,均出现过因干旱而发生人、畜饮水危机。

面对这样的严重局面,节水不仅是水处理工作者的任务,而且也是全社会紧迫的任务。

水资源的欠缺和用水效率不高是导致目前供水不足的主要原因,自然条件无法改变,但是在用水效率方面,我国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我国万元GDP用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左右,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我国灌溉水利用率仅为43%,为世界先进水平的二分之一,由此可见,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节水潜力还是很大的。

b全民节水节水是全民的义务,哪个人不用水,哪个行业不需要水,因此,节水不只是水行业的任务,而且是所有行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任务。

至2003年,我国总用水量约5300亿m3,其中农业3430亿m3,(约占64.5%),工业1170亿m3(约占22%),生活630亿m3(约占12%)。

农业节水:

喷灌、滴灌;生活节水:

节水龙头,厕所水箱。

工业节水:

首先是生产工艺的改革,充分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采用不用水的工艺(空冷)等。

请看这一现象,钢铁、石化、电力、石油、纺织、化工等行业的生产厂,无不冷却塔林立,大量的热量通过冷却塔散发到大气之中,这不仅是能量的浪费,也是水资源的极大浪费。

对于冷却塔所蕴藏的巨大能量,很值得进行研究、挖潜。

以全国循环水量4亿m3/h,冷却降温Δt=10℃计算,损失的热量为4×1012千卡/h,折合标准煤为0.57×106吨煤/h,天然气0.47×106米3/h,这仅是一小时的热量损失。

按年8000h计算,折合为45.6亿吨煤,约40亿m3天然气,是我国煤的年产量2.4亿吨的19倍,多么巨大的能源浪费。

可见节能、节水是有巨大潜力。

其次是水行业的节水,在工业用水中的70~80%是循环水的补充水,可见循环水在工业节水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生产工艺还做不到热能的全部利用,也就是说冷却塔还需继续存在,循环水还得继续使用,那么循环水节水效益到底有多大呢?

循环冷却水的节水作用,对比直流冷却水而言是非常巨大的。

上个世纪五十~六十年代,国家工业建设刚刚起步,工业用水量很少,相对来说水资源是丰富的,因此很多工厂企业都采用直流冷却水,既简便又省钱。

但是随着工业建设的发展,水资源逐渐紧张,迫使工厂企业不得不采用循环冷却水。

采用这一措施到底能节省多少水呢?

以10000m3/h的直流冷却水为例,改用循环冷却水,温降10℃,浓缩倍数N为3,只需240m3/h,若N=5,则需200m3/h,可见节水的巨大成果。

同时从上面的数据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循环冷却水系统本身的节水取决于浓缩倍数的高低产。

因此在工业用水中节水的最有效措施,就是采用循环水,高浓缩倍数。

最初人们的想法比较简单,以为把水循环起来,温升降下来即可,但是问题远非这么简单,循环水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一系列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则循环水根本无法运行。

例子很多,如北京化工厂(结垢),栖霞山化肥厂(生物泛滥)。

归结起来,循环水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要问题如下:

a水垢由于循环冷却水在冷却过程中不断地蒸发,使水中含盐浓度不断增高,超过某些盐类的溶解度而沉淀。

常见的有碳酸钙、磷酸钙、硅酸镁等垢。

水垢的质地比较致密,可以防止对金属面的腐蚀,但是却大大的降低了传热效率,0.6毫米的垢厚就使传热系数降低了17.9%。

b污垢污垢主要由水中的有机物、微生物菌落和分泌物、泥沙、粉尘等构成,垢的质地松软,不仅降低传热效率而且还引起垢下腐蚀。

c腐蚀循环冷却水对换热设备的腐蚀,主要是电化腐蚀,产生的原因有设备制造缺陷、水中充足的氧气、水中腐蚀性离子(Cl-、Fe2+、Cu2+)以及微生物分泌的黏液所生成的污垢等因素,腐蚀的后果十分严重,不加控制极短的时间即使设备报废。

d微生物的孳生因为循环冷却水中有充足的氧气、合适的温度及丰富的营养,很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如不及时控制将迅速导致水质恶化、发臭、变黑,大量黏垢沉积,设备腐蚀加剧。

因此循环冷却水处理的关键即是控制微生物的繁殖。

面对上述这些问题,人们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的总结、探索和研究,掌握了治理这些危害的方法和技术,从而保证了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稳定运行,也保证了企业生产活动的安全、高效、持久的运行。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就是把人们长期积累的实践经约和科研成果,经过高度概括与浓缩,以规范形式呈现出来,其目的是为生产、建设、科研、设计和施工服务,为它们提供依据。

1.4《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规范》GB50050-2007版的特点

规范修订版以及前两版,其主要特点就是以节水为目的,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修订版的节水措施突破了原有的框框,增加以再生水(处理后的污水)为补充水的内容,为节水减排,保护环境创造了新的条件,同时修订版还增加了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的内容,即通常称谓的浊环水系统,扩大了规范的覆盖面。

涵盖了以淡水为补充水的全部循环冷却水系统。

海水作补充水的循环水系统,限于技术成熟程度,此次未曾纳入,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也将陆续收入到规范中。

此次《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规范》修订是一次全面修订,修订内容很多,将在后面详细介绍。

2.当前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2.1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现状

过去循环冷却水是以设计为主体,从收集循环冷却水系统资料起至水系统设计,设备订货,现场施工,调试开车,设计单位全部参与,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以设计负全责的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现在是业主——设计——水处理公司三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即由业主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水处理公司,而后设计单位再根据水处理公司提供的水处理方案进行设计。

因为水处理公司是专业公司,掌握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更能有效的保证水处理效果。

2.2存在问题

由于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是三方参与,必然会因为三方的立场、观点不同而对问题的处理产生分歧,因此常常发生设计条件的反复修改,出现问题屡议不决,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和工程设计质量。

下面我把《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规范》修订过程中牵涉到的一些技术问题,简要介绍如下:

a循环水补充水水质条件通常,设计单位对业主提供的水质资料,以阴阳离子的毫克当量平衡来校核其准确性,当分析误差≤2%则合格。

而当前国际单位中没有毫克当量这个单位,而是制定了以摩尔为单位。

什么是摩尔?

摩尔(mol)表示一个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碳-12(12C)的原子数相等。

在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基本单元,它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以及其它基本单位,或这些单位的特定组合。

已知1个C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所以1mol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目为:

因为任何一个克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基本单元都包含6.02×1023个基本单位,这个数即称为阿佛加德罗常数。

换句话说,某物质所含有的基本单元数为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多少倍,即是多少摩尔n,n可由下式计算:

对这一问题,所以要详细的介绍,原因是在这个单位上有许多错误观点。

a业主提供的水质分析资料,有一些是以物质(离子)的摩尔量来平衡,这是错的,应当以物质(阴阳离子)所携带的电荷量来平衡。

b含磷排水的处理由于目前循环冷却水处理配方中,绝大多数均含有一定数量的磷组分,因此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污水的磷含量超标,导致江河湖海富营养化,赤潮、蓝藻大量孽生,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虽然现行《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规范》中对排水水质指标作出了严格规定,但是现实的循环冷却水系统无一进行处理,其中主要问题是经济问题,技术上不存在问题。

那么如何来算经济帐,这就要求我们站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不是只算本单位的经济帐,而是要从全社会的角度算帐,要为全民族和子孙后代着想,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

c预膜水处理预膜水中的污染物数量,更是大大的超标。

因为预膜水的排放是间断性的,开车、检修基本上是一年一次,这就更增加了它的处理难度,现实的情况也是不经处理直接排放。

d旁滤设施现行规范和修订规范对旁滤量的规定均为1~5%,但是考虑到有些多尘地区的企业反映,旁滤量不足,所以增加了多尘地区或灰尘指数偏高地区可适当提高。

目前旁滤设施多采用无阀滤池或机械过滤器,据有些厂家反映,过滤效果不佳。

分析原因可能是低浊度的条件下,悬浮物胶体的颗粒很微小,单纯的筛分过滤不易去除,规范说明中建议投加混凝剂。

过滤器的型式可选择多样化,有的企业(济南炼油厂)将无阀滤池改为以色列管道过滤器,但效果不佳,最后改为浮盘式纤维过滤器,电动控制,进水浊度7~8°,出水3~5°。

e关于水泵的净正吸入水头这不是本规范的范围,但是这是水处理设计中以前存在的问题。

过去选泵,只要满足水位超过泵顶20cm即可启动运行,这一概念是不够准确的,对于小型离心泵,常温水体,一般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大型立式离心泵、轴流泵,特别是热水泵一定要计算净正吸入水头,该值一定要大于水泵样本的气蚀余量。

2.3现存问题如何解决

a应尽快制定一些有关工程建设各方责任的规范或规定,理顺各方的关系。

b加快推进无磷、无有害金属水处理配方。

目前已有一些厂家声称握有无磷水处理配方,但当水处理设计上推荐时,却又给不出具体数据,这说明无磷水处理配方还不成熟,据我们了解国际上比较知名的水处理公司,其无磷水处理配方也只适用于某些水质。

如果无磷水处理配方的成功推出,则上述两大污染问题则可迎刃而解,所带来的效益时非常巨大的。

建议这一问题,应当由水处理协会组织水处理药剂生产厂家、用户和科研单位一起攻克技术难关,我想这个问题的难度总比探月要简单得多吧,集中社会力量,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一定会很快的解决。

c对现实的超标排污水的和预膜水,建议还是送污水处理厂处理。

本次《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规范》修订,对含磷污水的处理也给出了具体的技术方案。

3.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的适用范围及其术语

3.1《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规范》的适用范围

在修订版总则1.0.2条明确规定:

“本《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规范》适用于以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作为补充水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

也就是说,除海水循环外,其余的所有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均适用。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循环冷却水的水量多少不同,有的几十万吨/h,有的几百吨/h,甚至几十吨/h,几吨/h,是否也适用呢,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不管规模大小,这本规范均适用,但是,小规模的循环冷却水处理,按照这本规范来设计,自然有些小题大做,比如几十吨的循环说是否还需要旁滤,是否还需要预膜,这些问题都要重新加以考虑,目前,正酝酿编制一本中小型循环冷却水处理规范,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3.2名词术语

大家都是循环冷却水处理方面的内行,很多术语都了如指掌,我只是把这次《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规范》修订提出的一些新的术语解释一下,以便在《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规范》中碰到这些名词时,不至产生误解。

a循环冷却水系统 RecirculatingCoolingWaterSystem以水作为冷却介质,并循环运行的一种给水系统,由换热设备、冷却设备、处理设施、水泵、管道及其它有关设施组成。

b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间冷开式系统) IndirectOpenRecirculatingCoolingWaterSystem循环冷却水与被冷却介质间接传热且循环冷却水与大气直接接触散热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c间冷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闭式系统) IndirectClosedRecirculatingCoolingWaterSystem循环冷却水与被冷却介质间接传热且循环冷却水与冷却介质也是间接传热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d全闭式系统 TotallyClosedSystem系统中的循环冷却水不与大气接触的间冷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e半闭式系统 SemiClosedSystem系统中的循环冷却水局部与大气接触的间冷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f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直冷系统)DirectOpenRecirculatingCoolingWaterSystem循环冷却水与被冷却介质直接接触换热且循环冷却水与大气直接接触散热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g开式系统OpenSystem间冷开式和直冷系统的统称。

4.“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主要修订内容

本次修订是一次全面修订,每一章、每一节,甚至大多数条文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我在这里就没有必要逐条解释了,我这里只是将重要的修改及其原因介绍一下。

先说明各项数据是如何制定的,大家都知道水处理是试验科学,很多水处理数据都是从实践或试验中得出,而非经计算得出的,比如Cl-指标,我们是根据国内很多企业循环冷却水的运行数据,综合选择比较先进的指标而确定的,而不是计算得出的。

目前也无法计算。

其它水处理指标的确定也都类似。

4.1循环冷却水水质指标和水处理控制指标的修订

水质指标和控制指标是反映水处理技术的一面镜子,长期以来,我国在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的进步,必然要导致水质指标一系列数据的修改。

a浊度:

现行规范使用的名称是悬浮物,指标数据没有修改,修订版《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规范》只是将项目名称改为浊度。

为什么这样修改呢,虽然两者都是表示水中悬浮固体含量,但是两者所表示的悬浮颗粒直径却不相同,悬浮物所表示的颗粒粒径为1μm以上,而浊度所表示的颗粒粒径为1nm~1μm,即通常所说的胶体物质,而且两者的测试方法也不同,前者是过滤法测定,后者是利用光学原理测定。

两者并没有换算关系。

因为胶体物质对循环冷却水产生污垢、菌藻孳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将悬浮物质指标改为浊度更为确切,并且应将这一指标尽量控制在更低的水平。

循环冷却水的浊度对换热设备的污垢热阻和腐蚀速率影响很大,所以要求越低越好。

工厂运行的实践证明循环冷却水系统设有旁滤池时,补充水浊度可控制在5NTU以

内,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循环冷却水的浊度可以控制在10NTU以下,因此表3.1.1-6规定板式、螺旋板式和翅片管式换热设备,浊度不宜大于10NTU,其它一般不应大于20NTU,工厂运行数据表明这一规定完全满足本规范的污垢热阻值指标。

对于电厂凝汽器,因其传热管内循环冷却水的流速一般均大于1.5m/s,另外凝汽器均设有胶球清洗设施,因此电厂凝汽器内循环冷却水的浊度指标可适当放宽。

bpH值:

新版pH的范围比现行版的范围要宽,反映了药剂缓蚀阻垢性能的提高。

c钙硬度+甲基橙碱度:

这个项目现行规范是将Ca2+和碱度分列,采用综合指标更加科学。

CaCO3的溶度积从上式可以看出:

CO32-是随之H+的浓度而改变的,当H+高时,CO32-转化为HCO3-,而增大了溶解度,因此导致CaCO3沉淀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即H+浓度(碱度)和Ca2+含量两个因素构成的。

碳酸钙稳定指数RSI≥3.3,这也是控制碳酸钙沉淀的一个指标,它是根据碳酸钙饱和指数计算得出。

有多个计算式,推荐计算公式为:

pHs=9.70+A+B-C-DA——总溶解固体系数B——温度系数C——钙硬系数D——碱度系数水质稳定性判断:

(1).LanglierIs=pH-pHsIs>0碳酸钙过饱和Is<0碳酸钙不饱和Is=0饱和状态但是由于碳酸钙结晶时的介稳区的影响,上述判断有误差,实践经验指数为Is=0.5~2.5稳定Is<0.5腐蚀Is>0.5结垢

(2).稳定指数S=2pHs-pHS≈6.0稳定S<3.7严重结垢3.7<S<6.0结垢6.0<S<7.5腐蚀S>7.5严重腐蚀

(3).结垢指数,临界pH值,极限碳酸盐硬度等。

d总铁铁离子为天然水中的微量离子,锰离子含量更少,约为铁离子的十分之一。

一般二者共存,不易分离,故常以铁含量来代表铁和锰离子总量。

水中的总铁含量包括胶态铁和亚铁离子两部分。

胶态铁为三价铁,通常以氢氧化铁或铁氧化物的水合物呈胶体状态悬浮于水中。

在循环水系统中,会沉积在水冷器表面上,形成黏着性强、难清除的污垢,并能导致垢下腐蚀。

胶态铁在预处理混凝、沉淀过程中可被除掉一部分。

亚铁离子为溶解性离子,在循环水系统中,能促进碳酸钙结晶并沉积,在采用磷系水稳剂时,有可能声称黏结性很强的磷酸亚铁污垢,还是铁细菌繁殖的营养源。

一般对补充水总铁含量要求<0.2~0.5mg/L。

循环水中的总铁指标≤0.5mg/L。

以往循环水中总铁有的不控制,有的控制<0.5mg/L、1.5mg/L或2.0mg/L。

根据不少系统的统计资料来看,控制总铁<0.5mg/L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这种水的腐蚀速率都很低。

总铁如达到1.5mg/L或2.0mg/L时,实际上腐蚀速度已经超标。

控制循环水的总铁量除需控制补充水的总铁量之外,主要改善水的缓蚀性能。

国内很多厂的运行数据,总铁均在1mg/L以下,国外可达2.0mg/L。

e氯离子对于循环冷却水中氯离子指标,不仅国内而且在国际上也是众说纷纭、指标各异,由此给设计工作带来很多不便,甚至无所适从。

氯离子指标对循环冷却水处理影响很大,指标不切实际将导致设备的腐蚀损坏或水处理费用增加,因此制订一个合理的指标是非常必要的。

本次《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规范》修订的氯离子指标,其根据是什么?

是否科学合理?

就这一问题做如下说明。

⏹氯离子的腐蚀作用及其影响条件氯离子是天然水中普遍存在的腐蚀阴离子。

离子-有极高的极性促进腐蚀反应,又有很强的穿透性,容易穿透金属表面的保护膜,造成缝隙腐蚀和孔蚀,特别是对奥氏体不锈钢造成腐蚀开裂,危害很大,能使水冷器在短期内报废。

化工、炼油、冶金等行业中很多奥氏体不锈钢设备耐氯离子腐蚀性能较差,因此本次修订是专门针对奥氏体不锈钢及碳钢换热设备。

影响不锈钢腐蚀开裂主要因素有如下几个:

(1)设备的内应力,这是在设备加热过程中形成的,正规厂在设备制做完成后,虽然经过热处理消除应力,但仍有残留,另外设备在安装、生产过程中,由于温度、机械等因素也都会使设备产生内应力,在这些应力部位,氯离子很易积聚造成腐蚀。

(2)氯离子的催化作用是在设备存在有内应力的情况下产生的,由于氯离子的催化作用而使不锈钢设备产生应力腐蚀开裂,首先是从点腐蚀、缝隙或腐蚀沟槽上开始,使被破坏的钝化膜无法修复,故腐蚀不断加深,直至金属呈枝状裂纹而被破坏。

有的资料介绍只要每升几毫克的氯离子,甚至0.2mg/L氯离子就可产生腐蚀开裂,上海金山化工厂不锈钢球罐被氯离子腐蚀开裂的实例也印证了这一结论。

另外,氯离子在缝隙中或污垢下容易富集而产生氯离子高浓度,例如某厂的循环冷却水中的氯离子约200mg/L,但在损坏的壳程水冷器管板与管程连接的缝隙处,氯离子则高达20000~30000mg/L,而现场管程水冷器未发生应力腐蚀开裂现象,原因是壳程水冷器有缝隙并且水流速低,为氯离子富集创造了条件。

再有某厂投产仅两个月的时间,大批换热器就发生了因腐蚀开裂而泄露,当时循环冷却水中氯离子含量仅20~50mg/L,可见氯离子多少并不是产生腐蚀开裂的唯一因素。

(3)温度的诱导作用,众所周知,温度是化学反应的重要因素,腐蚀开裂也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