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63643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复习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毛概复习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毛概复习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毛概复习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毛概复习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复习试题.docx

《毛概复习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复习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复习试题.docx

毛概复习试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份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和波匈事件发生之后)

2、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3、马列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4、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称为“邓小平

理论”,是因为(邓小平时期主要创立者)

5、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是

党的(十五大的主题)

6、党的十五大载入史册的标志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7、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是(《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8、邓小平理论行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9、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10、1978年,邓小平支持和领导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具体针对的问题是(“两个凡是”)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是()

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③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④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⑤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

①毛泽东思想⑤邓小平理论

3、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国际社会历史条件有()

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②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④苏东巨变和苏联模式的衰败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出现了若干重要转变,即()

①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②从固守成规到各方面的改革③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⑤从基本上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转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时期。

这一时期形成了()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点②实行改革开放的观点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观点④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观点

6、从十二大到十三大,在全面改革初步展开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

①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7、从十三大到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科学体系的时期。

这一时期提出了()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⑤“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

8、邓小平理论是一个()

①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②开放的理论体系⑤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9、党的十五大强调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是因为()

②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⑤邓小平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10、邓小平说:

“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句话的含义是()

①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③社会主义必须具有中国特色④离开中国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⑤离开中国实际谈社会主义也没有意义

三、简答题: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历史条件。

答: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历史条件是:

(1)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和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为中国发展提出了新课题,中国面对机遇与挑战急需新的指导思想和理论。

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中国急需新的发展战略,以适应并赶上时代的步伐。

(2)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兴衰成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思路。

(3)邓小平理论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产生的新经验是邓小平理论的丰富素材。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发展的强大动力。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全国的指导地位。

指出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概括和总结,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2、简述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

答: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

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重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五大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简述邓小平理论的特点。

答:

(1)邓小平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性。

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理论成果和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性。

邓小平理论正是深深扎根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邓小平理论是独具中国特色的科学理论。

另方面,邓小平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典范。

邓小平理论在表现形式上和风格上也独具特色。

与其他经典作家相比,邓小平理论主要是以讲话、谈话以及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决议、文件等形式表现出来,并且论断式的语言较多,同时具有语言朴实、言简意赅、贴近生活、实在生动、通俗明快等特点,最容易为中国老百姓所接受。

(2)邓小平理论具有显著的时代特性。

时代需要伟大的理论,时代造就伟大的理论。

邓小平理论就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用马克思主义的宽阔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做出的新的科学论断。

邓小平理论不仅正确地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而且为处于低潮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活力,从而使邓小平理论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邓小平理论是注入了时代精神的生机蓬勃的马克思主义,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

(3)邓小平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产生,又指导着改革开放的实践;同时,改革开放的实践不断完善和丰富着邓小平理论。

二者的辩证统一深刻地揭示了邓小平理论的实践性。

总之,邓小平理论就其质的规定性来讲是马克思主义的,就其空间来讲是中国的,就其时间来讲是当代的。

邓小平理论的中国特性、时代特性和实践性是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同时,实践性又决定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性亦即真理性,也决定了邓小平理论的务实性、创新性和开放性。

实践性基础上的中国特性和时代特性的高度统一,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特征。

4、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答:

(1)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把经济搞上去,是我们全部工作的中心,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条件。

(2)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

(3)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总之,“三个代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每个“代表”都有明确的要求,但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种辩证统一关系,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现了物质与精神、经济政治与文化的统一,也体现了历史发展规律与历史创造主体的统一。

4、材料题:

第1题:

材料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摘自:

十六大报告)

材料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

全党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摘自:

十六大报告)

提问:

1、材料1与材料2分别阐明的核心思想或观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1,阐明什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2,说明怎样才能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永葆青春活力?

(1)材料1所阐明的核心思想或观点是:

要求我们党要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因为它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所以必须长期坚持这一党的指导思想。

材料2所阐明的核心思想或观点是:

要求我们党以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做好各工作,使党能够始终与时俱进,永葆青春活力。

(2)材料1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作用在于它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未来,无论从经验还是教训来说,“三个代表”都是我们的立党之本。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我们党的执政之基,进一步回答了共产党应当怎样执政的问题。

“三个代表”从根本上说明了我们党执政的基础、执政的内容、执政的任务和执政的要求。

只有坚持“三个代表”,当好“三个代表”,掌握好人民赋予的执政权力,我们才能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基础,稳固执政地位。

所以,“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

③共产党的力量来源于党的先进性以及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我们党的力量之源,集中体现了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进一步回答了共产党怎样保持先进性和生命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历史地位、历史作用,始终是与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总结我们党以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和教训,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实质和内涵。

党的先进性,根本上就表现在这“三个代表”上,党是否切实保持了先进性,也要以这“三个代表”为标准来衡量。

只要始终坚持“三个代表”,我们党的力量就不会枯竭,我们党的生机就会永远勃发。

(3)材料2阐明了要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永葆青春活力,就必须全面创新,与时俱进。

任何党、任何思想都必须在创新和前进中获得发展,我们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创新发展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是发展的、前进的,不是凝固不变的。

她要随实践的变化而发展。

因此,全党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才能与时俱进。

只有不断创新进取,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才能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永葆青春活力。

第2题

下面是有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材料

材料1:

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9—380页。

材料2: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很长历史过程”,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始阶段”,我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材料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试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有关路论,说明我国一再强调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意义。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我国的历史和现状决定的。

参见教材第82、83页。

总之,我国仍然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在我国至少需要一百年。

党一再强调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再认识的理论成果。

坚持这一论断,才能使我们队这个阶段的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科学的判断,有效避免犯“左”的和右的错误,克服急于求成、盲目求纯的急躁情绪,脚踏实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有一个正确地认识,才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和思想准备,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提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如何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答:

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甚至于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

(四新)

(1)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与时俱进地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3)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了正确的分析,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

(4)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这一理论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了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在当代中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2、如何理解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答:

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

什么是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所谓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体现时代性,是与时俱进最鲜明的标志;把握规律性,是与时俱进最本质的要求;富于创造性,是与时俱进最生动的体现。

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我们党就能不断增强先进性,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党的队伍就会不断增强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党的各项工作就会不断增强创造力;党的各级组织就能不断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党就能始终成为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前进的坚强领导核心。

十六大报告之所以强调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这是因为:

第一,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这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今天,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情况,以及社会生活条件、生活环境等都发生了变化。

世界在变化,我们的认识要变化,党的思想理论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

第二,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经验层出不穷。

要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开创党和国家工作的新局面,全党同志就必须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首先,要坚持理论上的与时俱进,在理论上不能停顿。

要根据发展变化的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既反对丢掉老祖宗,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又反对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用本本去硬套实践。

第二,必须站在时代前列,勇于和善于进行创新。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通过理论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第三,要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际。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它是一种思想方法,也是一种精神状态。

实践没有止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没有止境。

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任格中解放出来,以与时俱进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二份

1、单项选择题:

1、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的(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阶段)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4、邓小平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是(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

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改革开放)

7、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8、我国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是(发展科技和教育)

9、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1、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12、健全市场机制,应逐步建立的价格形成机制是(市场形成价格为主)

13、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前提条件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14、某技术人员受雇于一私营企业,年薪3万元,他的收入属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15、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7、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集中体现是(为人民服务)

18、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19、我国对外开放的主体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20、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是(多极化)

2、多项选择题:

1、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把农业放在首要地位,因为()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C、农业的发展关系着绝大多数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安定D、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

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有()

A、产权清晰B、责权明确D、政企分开E、管理科学

3、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经济手段包括()

A、经济政策B、经济杠杆E、经济计划

4、社会保障作为一种体系或一种制度是由多方面内容组成的,主要包括()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险C、社会福利E、社会优抚

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遵循以下原则建立起来的()

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民主集中制

三、论述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为什么说它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因为: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方面发挥作用。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实现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而市场经济是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必然形式。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客观需要。

世界经济运行离不开市场机制的调节,我们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只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

第三份

1、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3、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实现(工业)现代化。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首先提出而逐步形成的。

5、(十三)大报告首次提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来的。

7、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8、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粗放型向集约型)。

9、社会主义大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0、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独立自主)。

11、我国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是(发展科技和教育)。

12、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4、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15、健全市场机制,应逐步建立的价格形成机制是(市场形成价格为主)。

16、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前提条件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17、某技术人员受雇于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