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63593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6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心理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心理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心理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心理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教案.docx

《心理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教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教案.docx

心理学教案

《心理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及发展情况

教学重点:

心理学研究对象和主要流派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课时:

2

教学过程: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提问:

1、你知道什么是心理学吗?

是不是学了心理学就知道别人心里想什么吗?

2、为什么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

3、为什么教师需要具备心理学的知识?

学生上课时,当看到教师的长相,听到教师的声音,这是感觉和知觉的发生。

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并记住、对教师提问的思考,则是记忆和思维。

当教师动之以情,讲到幽默之处,引发学生会心的笑声,这是情绪情感的外露。

学生能够在饥肠辘辘的时候,仍坚持听课,这是意志的表现。

学生能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这是注意的分配。

对于教师的提问,有的学生未经认真思考就急于回答,有的则深思熟虑后才回答,这是不同气质的表现。

有的学生认真、勤奋、用功,有的则粗心、浮躁、马虎,这是性格的表现等等。

以上是心理现象的具体表现。

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要学习并研究一门学科,首先必须从了解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入手。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一)、从心理的动态维度上划分,可以把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现象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过程(认知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在整个认识过程中,总是离不开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的参与—注意。

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现象。

情绪、情感过程:

认识客观事物表现出来的态度体验。

比如有的事情让我们满意、愉快,有的气愤、厌恶。

意志过程:

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

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

(二)、从心理的意识性维度上划分,可以把心理现象分为意识和无意识。

1、意识:

是指个体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当我们清醒时,绝大多数心理现象属于意识范畴。

例,我们在进行记忆活动时,能觉知记忆活动的目的、对象、方法和达到的记忆效果。

而且能觉知自己的记忆特点,改变记忆策略等。

人不仅能够意识到客体的存在,而且具有自我意识(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对周围关系的意识),在上例中,对记忆目的、对象的觉知属客体意识,而对自己的记忆特点,改变记忆策略的觉知,属于自我意识。

2、无意识:

未被个体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例“做梦”是无意识现象,虽其内容可能被我们觉知,但梦的产生和进程是我们觉知不到的,也不能进行自觉调控的。

还有我们习惯性、自动化了的行为和幼年时记住了一些游戏和儿歌,都属于无意识。

二、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心认知过程

理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

三、现意志过程

四、象

五、

个性倾向性:

需要、动机、需要

六、

七、个性心理

八、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

九、是通过对人的心理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形态进行科学的描述、测定和分析,揭示心理活动的实质和规律,科学的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预测和调控人的心理行为,为人类生活服务。

1揭示和描述人的心理现象及规律。

例,通过测量揭示了人类遗忘规律,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人记得又快又牢,进一步提出有利于记忆的方法。

2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活动。

找出原因,不仅知道是什么,还知道为什么。

人最了解自己,也最不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想什么,但不了解自己怎么想。

3指导实践应用。

比如根据智力、性格、气质等各种心理现象表现的情况,了解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因材施教和就业提供依据。

还可以根据一个人的过去和现在的心理和行为状况,预测他将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第二节心理学的性质及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一、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心理学是一门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中间学科或交叉学科。

为什么呢?

二、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教育性原则

三、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1、纵向研究:

也叫追踪研究。

它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人的心理发展进行系统、定期的研究。

能了解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具有很高的连续性。

但周期性长,易受社会、环境的变动影响,被试样本易减少。

2、横向研究:

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的心理发展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的研究。

例如,要了解12——1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可以对这四个年龄组个体进行测试,比较研究。

3、个案研究:

是对一个或少数几个被试进行的研究。

如我国心理学家陈鹤琴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808天的心理发展进行追踪研究,对超常儿童的追踪研究。

联系教材的内容第10页

四、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谈话法

4、测验法

5、问卷调查法

板书: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二、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第二节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原则及方法

一、心理学的性质

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三、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四、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罗森塔尔”效应,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美国的一所小学的预测未来发展,为什么心理学家的谎言如此神奇?

一、科学解释心理现象,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1、具备教书育人的素养

2、提高未来教育、教学工作质量

3、更好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4、为做好家长作准备等。

第四节心理学的发展

一、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说它古老,是因为人的心理现象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心理学”这个词“pslcholog”起源于希腊语中的两个词“phyche”(灵魂)和“logos”(学说),意指研究灵魂的学问。

我国古代的一些学者也提过“灵魂”、“心”、“思”、“情”、“意”、“神”等词语,其中就有心理的含义。

由于古代心理学思想一直是哲学的一部分,可以说心理学具有和哲学同样悠久的历史。

说它年轻,是因为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把自然科学使用的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研究,成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心理学与其它科学相比,还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它虽然有长远的过去,却只有短暂的历史。

但由于社会的需要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当初从事心理学研究的人员只局限于德国、英国、奥地利等几个国家的极少数心理学家。

到1980年以后,世界上有10000名有名望的心理学家,每年发表30000篇心理学文献。

1999年,国家科技部将心理学确定为18个优先发展的基础学科之一。

2000年,心理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国家一级学科,心理学正式列入我国主要学科建设体系。

二、心理学的主要学派:

19世纪末20世纪二三十年代,心理学中派别林立。

1、构造主义心理学:

冯特是创始人,著名代表人物是铁钦纳,19世纪产生于德国,20世纪以后逐渐衰落。

冯特认为心理学的内容应该是意识经验的分析,他把意识(见6页)分为感觉、意向和感情三个基本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向是观念的元素;激情是情绪的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它强调内省方法。

2、机能主义心理学:

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安吉尔等人。

机能主义也研究意识,但是,他们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是川流不息的过程。

构造主义强调意识的结构,机能注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机能主义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生活的过程。

3、行为主义心理学:

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

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并以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直接的观察和测量是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而内省法是不科学、不客观的。

4、格式塔心理学:

是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于1912年首创,代表人物有考夫卡、苛勒

等人。

“格式塔”在德文中意味着“整体”、“完形”。

它认为心理活动不是简单地由几个元素构成,个体的行为也不是单纯地一些反应堆积而成的,整体不能还原于各个部分和各种元素,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

5、精神分析心理学:

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轶德于19世纪末创立的。

主要根据精神病的临床经验,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意识和潜意识,潜意识虽不能为本人所意识,但它包括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动机和欲望。

欲望和动机受到压抑,是导致神经病的重要原因。

他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三者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就会导致精神病。

6、人本主义心理学,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

创始人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主张应该研究人类的潜能,通过改善环境利于人潜能的发挥。

7、认知心理学,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认为认知活动就是信息加工。

皮亚杰学派属于认知心理学派。

研究人们对知识的获得、贮存、提取和运用的过程。

三、心理学的体系:

1、心理学的基础领域:

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比较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2、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心理咨询学法律心理学心理测量学临床心理学军事心理学司法心理学

板书:

第三节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一、具备教书育人的素养

二、提高未来教育、教学工作质量

三、更好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四、为作好家长做准备

第四节心理学的发展

一、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三、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作业;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2、心理学的任务和性质是什么?

3、简述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4、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是什么?

主要参考书:

《心理学》卢家楣等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心理学》阳红 等主编  华中师大出版社

《心理学导论》梁宁建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王雁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后记: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教学目的:

主要使学生了解心理的本质和脑与心理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脑与心理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课时:

2

教学过程:

第一节科学的心理观

人的心理现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心理的实质究竟是什么?

人们一直在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

其间也充满着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机械唯物论和辨证唯物论之间的斗争。

在最早的时候,人们把心理现象和灵魂联系起来,把心理看作为灵魂。

在古代,人们把心理活动与人的心脏活动联系在一起。

认为心理现象是心脏活动的产物。

随着解剖学、生理学和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心脏不是心理活动的器官,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是人的大脑。

心理是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别是脑的功能。

科学的心理观: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人的大脑,心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现实。

人的心理,既不能脱离人脑这个自然基础,也不能脱离客观现实这个社会基础,否则,人的心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一、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

反映是物质相互作用时留下痕迹的过程。

无机物质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是最低级的反映。

如铁在水里生锈,金刚石在玻璃上划痕等。

随着生命物质的出现,感应性是较高级的反映形式。

如植物花朝阳光的方向开放,植物的根朝向水源的方向延伸。

随着物质世界的不断变化,动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当动物种系演进到一定的阶段,出现神经组织的时候,能对有信号意义的刺激作出应答。

如猛兽的吼叫对小动物是危险的信号,引起逃避行为。

花朵的形状对于蜜蜂是食物的信号,引起采蜜行为。

当动物神经系统发展到能在信号和信号所代表的刺激物之间建立暂时神经联系时,动物就有了高级反映形式——心理。

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直到人类,心理也有不同的水平。

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感觉阶段:

最低级阶段。

知觉阶段:

比感觉高一级,蛇能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

思维萌芽阶段:

较高级阶段,猩猩吃香蕉。

意识阶段:

最高阶段,人类才会出现。

二、脑是心理的器官

大脑是人的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离开了神经系统,大脑是不起作用的。

以大脑为主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类。

神经系统是有许多神经元组成的。

(一)、神经元:

又叫神经细胞。

人的神经系统是由无数神经元构成。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组成。

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是兴奋、整合、传导功能。

神经元分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二)、周围神经系统和功能:

周围神经系统由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和脑神经组成。

脑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面部。

脊神经分布在躯体和四肢。

内脏神经控制各种腺体、内脏和血管的神经系统。

(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功能:

由脑和脊髓组成。

脊髓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最低部位,它有两个功能:

是脑神经传出和传入的中转站;控制躯体和内脏的本能反射,如排泄、漆跳反射

脑:

包括脑干、间脑、小脑和大脑两半球。

脑干由延脑、桥脑组成,有“生命中枢”之称。

延脑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呼吸运动、心跳、血管运动、吞咽、呕吐等。

桥脑位于延脑的上方,调节面部肌肉的运动和人的睡眠。

中脑位于小脑和桥脑的中间,主要调节头部的反射和维持身体姿势。

间脑在脑干上方、大脑两半球下部,包括丘脑和下丘脑。

丘脑是传入神经冲动的转换站。

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

大脑,由表面的灰质和深部的白质组成,分为对称的左右两个半球。

大脑皮层分为四个大区:

额叶(运动中枢和语言中枢)、枕叶(视觉中枢)、颞叶(听觉中枢)和顶叶(躯体感觉中枢)。

左半球是抽象思维、右半球是形象思维。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从其产生的方式来看,是脑的反射。

1、反射:

反射是有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弧:

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

包括: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反射的种类:

无条件反射:

与生俱来、不学而会的反射。

如,手摸到烫的东西马上缩回,人对强光的眨眼等。

条件反射:

通过后天学习而来的反射。

如学生听到上课的铃声进教室;小狗可以学会辨别主人与生人;儿童看见穿白大褂的医生就哭等。

人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态度,都是条件反射。

人和动物都能形成条件反射,而动物只能对具体事物建立条件反射,叫第一信号系统。

而人以语言为信号,形成的条件反射,叫第二信号系统。

正常人的心理活动,是两种信号系统的协调活动,但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

对于条件反射的实验研究,代表者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3、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

兴奋是引起和加强反应,抑制是制止或减弱活动。

虽然二者作用相反,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如看电视,视觉和听觉中枢兴奋、躯体运动中枢处于相对抑制状态。

四、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离开了客观现实,人的心理就无从产生。

虽然心理是脑的机能,但脑本身不会产生心理。

如“狼孩”的故事就说明这一点。

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都能在客观现实中找到。

比如关于火车感知和表象,总是因为现实中存在着和存在过火车,才会在头脑中产生火车的映象。

象科幻、寓言故事,虽然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但素材还是来源于客观现实。

五、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和能动的反映。

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象。

但人脑中形成的事物映象与他所反映的事物的映象本质不同。

人对事物的反映必然要受到个人的经验、个性倾向和特征以及个人当前的心理状态等各种因素影响。

不会象照相机一样,对客观事物是一种复制。

正如,对于“夕阳”的反映,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尽黄昏”。

表现的是惆怅、伤感的情调。

叶建英却写出:

“老夫喜做黄昏颂,满目青山夕阳照”。

表现出老当益壮的乐观主义的精神。

对同一件事,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可见,人的心理具有主观性。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人作用于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

六、人的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和发展的。

实践活动是心理产生的基础,因为实践活动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但客观事物不断的作用于人脑,使人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对客观事物反映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来检验,人的错觉可以通过实践得到纠正,人的错误思想可以通过实践改正,人的正确认识可以通过实践得到发展。

第二节人脑的保健与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

自学:

85页

问题:

内分泌与心理的关系怎样?

板书: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一节科学的心理观

一、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

二、脑是心理的器官

三、心理是脑的机能

四、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五、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和能动的反映

六、人的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和发展的

作业:

1、什么是科学的心理观?

2、举例说明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3、为什么说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狼孩”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4、大脑分哪四个区?

各是什么中枢?

5、各种内分泌腺体对心理的影响是什么?

教后记: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感觉的定义、分类及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感觉的规律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

6学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感觉概述

提问:

人类是怎样认识世界的?

比如,我面前有一个苹果,我们怎样认识它呢?

用眼睛看(颜色、形状)、用鼻子闻(清香),用嘴咬(尝到的味道)、用手掂量(重量)等。

那么,颜色、形状、清香、味道、重量等是苹果的属性,眼、鼻、嘴、手是感觉器官,人的大脑就是接受和处理了这些关于苹果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苹果的这些特征,这就是感觉。

一、什么是感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特点:

1、感觉所反映是当前直接作用感觉器官的事物,而不是间接或过去的事物;

2、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全貌或整体,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3、感觉是一切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

人的记忆、思维、想象等复杂的认识活动,都必须借助感觉所提供的原始材料。

感觉是认识世界的开端,任何知识的来源,都在于人对客观世界的感觉。

二、感觉产生的条件

问题:

1、是不是有客观刺激和感受器就能产生感觉?

2、为什么鸡毛落地的声音听不见?

为什么震耳欲聋的声音也听不清?

说明感觉的产生是有条件的。

感觉产生的两个条件:

适宜的刺激;相应的感觉器官。

三、感觉的规律性: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所谓感受性,是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叫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有一定的范围,超出范围的任何刺激量都不会引起任何感觉。

每一种感觉阈限和感受性都有两种表现形式: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见82页

韦伯定律和费希纳的对数定律、乘方定律。

(二)、感受性的变化:

人的感受性不是一成不变,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人的感受性会出现暂时的提高或降低的现象,称为感受性的变化。

1、感觉的适应:

同一感受器接受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一般有视觉、嗅觉、肤觉(温度觉、触压觉)

2、感觉对比:

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感受性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对比有:

同时对比:

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同一感受器产生的感受性变化。

比如“月明星稀”、黑人的牙齿给人以特别洁白的感觉。

先后对比:

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感受性的变化。

比如,先吃药,后喝白开水等。

3、感觉相互作用:

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感觉都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使感受性提高,也可以使感受性降低,这种现象称为联觉。

比如,红、橙、黄是暖色感觉,又使空间在感觉上变小;蓝、青、绿是冷色感觉,又使空间感觉变大。

噪音会使人视觉感受性降低,美妙的音乐,会使人精神振奋,提高学习效率。

4、感觉补偿:

由于某种感觉缺失或机能不全,会促进其它感觉的感受性提高,以取得弥补作用。

比如,盲人能“以耳代目”,嗅觉、触觉也发达,但这些补偿是练习后天获得的。

5、实践影响:

人的感受性是在实践中锻炼得到提高和发展。

比如音乐家的乐感、画家的颜色辨别能力、空间知觉能力,茶叶、烟、酒、香水的鉴别师,都是长期实践活动的结果。

四、感觉的分类:

根据信息的来源,感觉分为;

(一)、外部感觉:

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的个别属性。

包括: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温觉、冷觉、压觉)它们的感受器和刺激物各不同。

一般而言,大多数感觉器只对一种刺激敏感而产生兴奋,而有时也会由于一种感觉而引起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的变化,叫联觉。

联觉已不是单纯的感觉。

还有痛觉遍布全身,没有专门的感觉器。

1、视觉:

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

人类80%的信息来自视觉。

①视觉产生:

适宜刺激是380-780毫微米的光波作用于眼,经过视传入神经到枕叶,经视传出神经做出反映。

②视觉的基本现象:

光线的基本特征有强度、空间分布、波长和持续时间。

明度和视亮度;明度与波长;颜色;饱和度;颜色混合;色觉缺陷;色觉理论;视敏度;后像等。

2、听觉:

人类10%的信息来自于听觉。

①听觉的产生:

适宜刺激是16—2万赫兹的声波,接受声波刺激的感受器是内耳的柯蒂氏器官内的毛细胞。

②听觉的基本现象:

音调;音响;声音的掩蔽。

3、嗅觉:

是某些物质的气体分子作用于鼻腔黏膜时所产生的感觉。

嗅觉对于动物异常重要,许多动物借其觅食。

寻求异性、避险。

人的嗅觉因刺激物作用时间、个体生理状态等原因会发生变化。

研究表明,嗅觉刺激可以唤起人们的记忆和情绪。

做词汇练习时闻着巧克力香味的学生,第二天回忆词汇时,再次提供巧克力香味比不提供回忆的词汇要多。

芳香的气味可以使人心情好,提高工作效率。

4、味觉:

是可溶于水和唾液中的化学物质作用于味蕾时产生的感觉。

人的基本味觉有酸、甜、苦、咸四种。

舌尖对甜味最敏感,舌中对咸味最敏感,舌的两侧对酸味最敏感,舌根对苦味最敏感。

食物的温度对味觉敏感性有影响。

一般来说,食物的温度在摄氏20—30时,味觉敏感性最高,机体状态也会影响敏感性,饥饿的人对甜、咸较敏感,对酸、苦不太敏感。

此外,吸烟、喝酒会加速味蕾的减少,会降低味觉的敏感性。

5、肤觉:

是指物体刺激的机械特征、温度特性、电的特性作用于皮肤引起的响应的感觉。

肤觉的感受器分布不均,额头、眼皮、舌尖、指尖触压觉感受器教为密集,手臂、腿次之,胸腹部、躯干则较低。

因而身体不同位置有不同的感受器。

(二)、内部感觉:

反映机体本身各部分运动或内部器官发生的变化。

包括运动觉、平蘅觉、内脏觉。

1、运动觉:

反映身体各部分运动和位置的感觉。

引起运动觉的适宜刺激是身体运动和姿势的变化,接受运动觉刺激的感受器位于肌肉、韧带、关节等神经末梢,运动觉是行走、劳动、体育运动、复杂技能等的重要生理基础。

2、平衡觉:

是反映头部位置和身体平衡状态的感觉。

感受器在内耳。

平衡觉与小脑联系密切。

平衡觉与视觉联系表现在前庭器官受到刺激时,可以观察到各种物体仿佛在视野中移动的晕眩现象。

平衡觉与内脏有联系,当前庭器官超强兴奋时,可引起恶心、呕吐等现象,晕船或晕车就是典型事例。

3、机体觉:

是机体内部器官受到刺激时产生的感觉。

适宜刺激是机体内部器官的活动和变化,感受器是分布于人体各脏器的内壁。

其表现形式有饥、渴、胀、痛等。

板书:

一、什么是感觉

二、感觉产生的条件

三、感觉的规律

四、感觉的分类

第二节知觉

我们不仅要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还要认识事物的整体,这叫知觉。

一、知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是对感觉信息的加工,而不是简单的相加。

例如,我们看到三角形,它的成分是三条线段。

但是对三条线段的感觉相加在一起,并不等于知觉到一个三角形。

也可能是三条平行线段或交叉线段。

所以,知觉是按一定的方式来整合个别的感觉信息,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根据个人的经验来解释感觉提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