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战略.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63080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战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论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战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论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战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论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战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论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战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论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战略.docx

《浅论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战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战略.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论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战略.docx

浅论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战略

区域经济学课程论文

 

题目:

浅谈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战略思考

 

浅谈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战略思考

 

摘要粤西地区是经济发达的广东省的一个比较贫困落后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均收入远低于珠三角地区,市场经济不发达,经济社会发展落后。

然而随着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的发布以及省政府做出的促进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加上粤西地区良好的区位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较好的工业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粤西地区可以更好地加快经济转型促进和谐发展,为广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此本文在分析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尝试为推动粤西地区的科学发展提出一些政策。

 

关键词粤西;经济发展;现状和战略

 

1,前言

粤西是广东省西部的简称,包括茂名,阳江和湛江三个地级市,总面积为63916.4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7.99%;人口2498.5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1.29%。

首先,粤西地区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发展农业、矿产开发、海洋产业等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湛江港是全国八大深水良港之一,对于粤西地区外引内联,发展临港经济极为有利。

粤西地区处于亚热带,是全国糖蔗、橡胶、剑麻等作物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荔枝、香蕉、龙眼和蔬菜生产和运输基地,全省最大的花生、南药、蚕桑、松香、山地养鸡基地。

粤西近海原油储藏量丰富,也拥有以建材为主的非金属矿产资源。

海洋资源是粤西地区亟待发掘的潜在优势,水产品产量居全国之首,其中湛江、阳江市水产品总产量占全省的26.9%。

[1]

其中茂名现已探明矿藏近100种,油页岩和高岭土储量和质量居全国之首,玉石矿为全国三大玉矿之一,盛产全国唯一的“南方碧玉”,银岩锡矿居全国第三,稀土、斑岩型锡矿、钛矿等储量均居全省首位。

茂名是全国最大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之一,炼油生产能力达1350万吨/年;也是全国最大的乙烯生产基地,生产能力达100万吨/年。

湛江海岸线绵长,港口资源十分丰富,正逐步形成以湛江港为依托的国际原油、液化氧、液化气、矿石等油类储罐转运中心和化工、矿石等进出口物资交易储运中心。

而阳江则是山、海、泉、湖、林、洞遍布全市,自然旅游资源品种全、品位高、在广东省首屈一指。

阳江核电站,阳江抽水蓄能电站、海陵岛风能发电等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省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

阳江还拥有“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中国温泉之乡”、“最佳休闲城市”等称号。

然而,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由于政策倾斜和资源禀赋等的差异,广东省内的区域分化越来越明显,省内四大经济区域的发展差距越来日益加大。

2010年,珠三角地区的人均收入达到68633元,而粤西地区的人均收入仅为23239元,这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还低。

[2]

2,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2.1粤西地区经济现状

首先,从整体来看,粤西地区三市的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人均收入水平低,经济实力不强,与珠三角地区相比差距明显,比之广东另外的粤东和粤北山区也无明显优势,如下图所示:

表一:

2007-2010年广东省内四地区的GDP总值(单位:

亿元)

地区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珠三角

25759.83

29945.83

32147

37673.26

粤东

2076.99

2460.7

2722.18

3242.81

粤西

2326.78

2757.74

2915.19

3536.99

粤北

2099.87

2522.69

2709.63

3260.25

(数据来源:

2011年广东统计年鉴)

表二:

2007-2010广东省内四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单位:

元)

地区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珠三角

53299

59480

61231

68633

粤东

12829

15032

16479

19371

粤西

15321

18123

19182

23239

粤北

13290

17041

17041

20370

(数据来源:

2011年广东统计年鉴)

 

表三:

过去10年广东省内四地区GDP和人均GDP变化

(数据来源:

2011年广东统计年鉴)

尽管粤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但在过去10年持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产业结构在不断改善,近年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初见成效。

由表三可见,该地区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1060.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536.7亿元,10年内年均增长约7%。

其中,2005-2010年平均增长10.3%,快于2001-2005年均增幅6.3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7233元增加到2010年的22650元,年增长6.8%。

[3]此外,2010年,粤西的阳江市人均GDP达到26780元为该地区最高,但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2粤西地区产业结构现状

粤西地区近年来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

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30.9:

34.7:

34.4,调整为2008年的21.2:

43.4:

35.4。

其中,第一产业占比下降9.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上升8.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上升1.0个百分点。

二、三产业增长较快,2001-2008年分别平均增长13.4%和14.4%,分别高于第一产业增长率8.3个和9.3个百分点。

尤其是自2008年以来,广东省政府以实施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为重要载体,全力推进产业升级和建设现代化产业,推动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的低端加工制造业从珠三角转移到广东的东西两翼及北部山区。

[4]如今双转移政策已成为推动粤西地区加快发展的推动器,到2010年,粤西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9.9%:

40.7%:

39.4%,具体如图所示:

表四:

2010年广东四地区生产总值的组成比例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珠三角

2.2%

48.6%

49.2%

粤东

9%

54.9%

36.1%

粤西

19.9%

40.9%

39.4%

粤北

15.4%

48%

36.6%

(数据来源:

2011年广东统计年鉴)

然而,粤西的第一产业比重依然位居全省之首,第二产业仍然落后于其他三个地区,第三产业的比重还远落后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仍处于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的过渡阶段。

 

2.3粤西地区民营企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和引进外资一直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中坚力量,各地区乡镇企业数量和规模的差异表明了制度创新和市场化程度的差异,从而极大地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表现。

珠三角的市场化改革尤其领先和迅速,粤西的制度创新的起步要比珠三角慢10年左右。

[5]2010年,珠三角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为400289个,粤西地区有22104个,由此可见粤西地区的私营企业发展比较落后,市场化程度低。

2.4粤西地区外资引用情况

利用外资的数量和水平是一个地区市场化程度和开放度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从改革开放开始,珠三角开启了引进外资推动市场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伟大征程,相比之下,粤西地区的这一举措的进展则较为缓慢,直到90年代才开始加快引进外资。

2010年,珠三角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数量为15347个,粤西地区有192个,其中珠三角的外资企业为11172个,而粤西的仅为65个,由此可以看出粤西地区在引用外资方面的严重不足和落后。

具体如下表:

表五:

2010年广东四地区外商投资(外资)企业数量

(数据来源:

2011年广东统计年鉴,其中第一列表示外商投资企业数量,第四列表示外资企业数量)

2.5粤西地区资金投入状况

资金要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资金投入量表明一个地区动员资源的能力,无论在古典增长理论还是内生增长理论,资本投资对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增长均有重要的源泉作用。

在此仅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来说明粤西地区在这方面的状况。

1980年珠三角和粤西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16.59亿元和4.27亿元,这是一个巨大的起点差距。

到1998年,珠三角和粤西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别是1838.64亿元和212.02亿元,期间的平均增速分别是29.84%和24.23%。

从2002年后,粤西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但始终位居全省最低水平,具体如下图所示:

 

表五:

2002-2010年广东省内四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量

地区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珠三角

2364.71

3749.51

4515.27

5328.37

5964.6

6909.74

7829.03

9603.55

11355.80

粤西

175.74

256.75

308.18

397.97

477.56

508.70

612.76

812.73

1100.32

粤东

247.82

308.26

368.67

468.75

568.23

705.79

861.73

1137.80

1475.51

粤北

209.16

392.95

533.59

674.38

864.06

1187.27

1445.35

1799.06

2181.56

(资料来源:

2011年广东统计年鉴)

所以,长期以来粤西地区的投资规模均较小,也难以把大量投资转变为存量,进而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

最后,从上述5个方面的分析可知,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粤西地区的经济水平一直在提高,市场化程度不断深化,产业结构持续得到优化,外资利用规模逐年扩大,但是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相比,粤西地区在各方面的状况均比较落后。

这表明粤西地区应积极学习珠三角成功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地区的地理资源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找准恰当的发展方向,确立了科学发展的战略,在制度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承接双转移,积极引进外资等方面刻苦攻关,争取实现突破,谋求新的发展。

另外,还需在此强调粤西地区政府及政府官员的作用。

无论是民间舆论还是官方正式行动,粤西地区的官员腐败现象比较严重,政府办事不力,败坏社会风气,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投资环境和市场经济,民营经济的发展,近两年大面积一窝端落马的湛江和茂名官员便是极好的例子。

 

3,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对任何区域而言,无论区际资源配置,还是区内资源配置,都是受区域分工规律支配的,区域分工决定了各个产业部门产品的收入弹性和生产率增长率以及产业锁链作用的差异,决定了各个区域部门比例和国民经济区域结构的动态变化。

而区域分工又是由区域的资源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决定的。

[6]粤西地区作为一个欠发达的发展中区域,有着典型的二元区域结构,自然资源、资本、技术三种要素决定了粤西地区区域分工格局。

根据广东省政府发布的《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粤西地区要抓住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建立更加紧密的经贸关系,国家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有利机遇,发挥地处珠三角与北部湾、大西南中间地带的地缘优势,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先进制造业项目。

同时《粤西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将粤西地区建设成为全国重化工业基地、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大力发展临海重化工业,打造世界级石化基地,建设现代化钢铁基地,发展船舶工业,做强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

[7]根据区域分工特点和省政府的总体部署,粤西地区应着力以下几点。

3.1以“三高农业”为龙头,大力推进粤西地区农业产业化。

农业仍然是目前粤西地区的重要产业,是粤西地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2001年,粤西地区农业生产总值489.74亿元,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28.79%。

到2010年,此比例上升到32%左右。

“三高农业”的典型之乡是茂名市的高州市,得益于“三高农业”的发展,“高州市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176.2亿元是该市呈现的第一大亮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6.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7.2亿元,分别增长3.2%、18.2%、20.5%。

[8]从总体上来看,粤西地区的粮食、渔牧产品、林果产品在省乃至全国都有优势,其产品的深加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但是由于粤西地区的农业生产一般是单家独户小面积经营,在流通领域也是以个体小本经营为主,没有大规模的种植开发企业和大型的流通实体,而且都以提供初级产品为主,投入深加工的极少,荔枝、龙眼等水果基本上没有深加工项目,是典型的粗放经营型农业,防范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能力相对较弱。

随着种养面积和产量的增加,农业收益逐年下降。

产品成本高,质量较差,加上市场信息不灵,销售服务滞后。

因此,要使粤西地区的农业有新的发展就必须走公司加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的道路。

在此方面,应以政府引导,加大投入资金建立农超对接和农产品信息平台,保护中小企业产权,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农业培训,以企业为主导,让企业自主决策,市场化经营。

3.2以第二产业为突破口,建立起具有粤西地区特色的工业支柱产业。

粤西地区要始终围绕本区域现有的资源与产业基础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工业。

在粤西地区内部要展开区域内部分工,避免产业结构、产品结构雷同。

具体而言,湛江应以海洋经济、港口经济、外向型经济为发展重点;茂名市应以“三高农业”、石化工业为主;阳江则应以建筑、矿产资源深加工为主。

综合起来看,粤西地区要围绕乙烯、炼油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化学、纺织品、橡胶等关联产业;利用农副产品资源和高岭土资源发展建筑、陶瓷、食品工业,从而形成粤西地区石化工业、建材工业、机械制造工业、电子工业和农副产品、海洋产品深加工业等六大支柱产业,六大支柱产业的建立必将大大推进粤西地区的区域工业化进程。

在此还必须强调的是,粤西三市的区域定位应该清晰明确,避免过去的重复重叠的问题。

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粤西地区各市主要从本地区的利益出发,在规划经济发展中,着重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社会效益,而缺乏考虑整个粤西地区的发展全局,以致所提出的建设“经济发展中心区域”战略的不明确。

比如,茂名市政府提出的“工业战略:

打造粤西经济强市”战略与湛江市政府提出的“发挥区域优势、重振粤西经济”的规划中,有很多的重复建设。

这样,在城市建设中,必定导致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加大了发展的成本。

例如,湛江有30万吨级油码头、2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25万吨级出海航道,茂名可以考虑积极利用湛江港现成的优势来发展经济,而不是在同等水平的港口进行重复建设。

还有,茂名有石化、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湛江也有,这导致了重复建设。

粤西地区经济发展中,最大的问题是茂、湛两市水平接近,谁也不服谁,规划上相互重复,根本就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还很容易形成内耗。

整合不是谁吞并谁、谁交出“兵权”等问题,而是应认清自己的优势,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才能建设粤西经济强市。

因此,在粤西内部要开展区域内部分工,避免产业结构、产品结构雷同。

3.3以湛江一茂名为核心,大力发展三茂铁路、茂湛沿线产业带。

从提升粤西国际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出发,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海空港为主骨架枢纽的粤西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以湛江港、水东港为出海口,以珠江三角洲为依托,以三茂铁路、茂湛高速公路沿线为轴线,使之成为服务环北部湾和大西南等周边地区发展、拓展与东盟交流合作的综合通道。

加强粤西区域内与珠三角交通一体化进程,承接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推动粤西区域内交通的一体化,重点是建设粤西三市互通的现代化立体大交通建设。

在茂名、湛江两市具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品牌,那就是县域经济。

为此要加强特色县镇的建设,发挥各县镇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的发挥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一批以主产业为主的延续产业、附产业,以传统加工业、以承接产业的转移、以种植及加工、以养殖及加工为主各具特色的产业聚集格局。

就拿茂名来讲,自从开展特色县镇建设战略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全市所有建制镇中,生产总值超过10亿元的镇有26个,超5亿元以上的镇达67个。

2007年,茂名市县域35个卫星镇共完成工业总产值425.03亿元,实现利税额45.4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1%和15.9%。

[9]

3.4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和生态旅游业

粤西各市应充分依靠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茂名实施“蓝天、碧水、绿地、美城”的城市建设,加快园林绿化建设,加强对冼夫人文化、石油文化、荔枝文化、民俗文化和南江文化等特色文化的挖掘和研究,打造以冼夫人文化为代表的独具茂名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大力扶持以放鸡岛为龙头包括中国第一滩在内的滨海景区建设和生态旅游区。

其次,例如湛江市的吴川市吴阳镇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同时拥有雷州石狗、遂溪舞狮、吴川飘色、东海人龙舞、廉江舞鹰雄、雷州姑娘歌等历史文化,充分发挥湛江市丰富的海洋文化、滨海滩涂、南亚热带风情等;再例如,阳江市可以促进阳江的风筝、海洋、饮食、民俗、刀剪等文化与旅游相融合,提升山海泉湖林洞旅游资源、提高旅游品位和服务质量,形成以山海生态休闲旅游为特色的海滨生态旅游。

 

4,结论

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必须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又符合粤西地区的区情;既体现出鲜明的粤西地区的发展优势,又包含着粤西地区的人文精神。

在构建粤西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

区域经济政策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事实上,各区域内外环境和政策选择的不同,区域差异的变化过程也就不同。

因此,对一个区域未来的开发不能只停留在开发自然资源上,而应当着眼于综合开发。

[10]所以,要促进粤西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相配套的区域经济政策与之相适合,而科学、合理的区域经济政策应立足于保持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应当抓住有利时机循序渐进的推进区域经济政策的完善,才为粤西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提高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参考文献

[1]茂名人民政府.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建设粤西经济强市[J].中国城市经济,2006(8):

28.

[2]李红,广东贫困地区城市化发展战略的思考[J],区域经济,2009,(9)

[3]罗亨寰,阎建忠.广东经济的区域分化及粤西经济发展的思考[J].经济观察,2012,(10)

[4]周运源.产业与劳动力双转移[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10,(4)

[5]陈万灵,粤东,粤西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较[J],南方经济,2007,

(2)

[6]胡佛.区域经济学导论[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

[7]广东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Z]

[8]高州产值增长14.1%创新高[N].香港《文汇报》,2007-03-05.

[9]郭晓华.循环经济:

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J].探索,2006(6).

[10]张敦富.区域经济学原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