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5779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问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问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问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问题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问题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问题研究.doc

《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问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问题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问题研究.doc

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问题研究

陈涛  2011-04-21

摘 要:

高端产业代表着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和结构调整方向,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加强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高端产业的概念界定入手,在简述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意义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高端产业,产业集聚,产业政策,结构调整

  在全球化和本地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美国的硅谷、印度的斑加罗尔、中国台湾的新竹等,由于地理上的临近,将集中在一起的组织机构形成关联网络,继而发生聚变,成为了全球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研究者将他们称之为“集群”。

产业集群模式作为新型工业化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学术界乃至政府部门的关注,并在经济实践中广泛运用。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我国出现了许多“经济马赛克”地区,这种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的产业集聚现象加速了产业集聚,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为我国区域经济的腾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也应看到,我国现有的产业集聚区大多是通过依靠提供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进区而形成企业的空间聚集的,由于这种模式对企业的聚集并不重视其内在机制的建立,而使得这些在空间上已形成一定聚集的企业并未显现出强烈的协同效应和聚变效应,在承担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的历史使命方面,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高端产业代表着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和结构调整方向,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加强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端产业与高端产业集群

  

  

(一)高端产业的概念界定

  

  虽然“高端产业”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但相关资料很少对“高端产业”的概念进行界定,他们多是把高端产业等同于高新技术产业、价值链中高附加值的产业。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笔者借鉴政府部门、企业组织、专家学者对高端产业的认识,对高端产业的概念进行了定义:

高端产业是指以高新技术为核心,以创新为手段,以高端产品为标志,以价值增值能力的高端化为方向的现代产业体系。

具有产品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经济社会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特点。

具体包括:

以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科技研

  发业、商业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以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创意产业;以软件产业、信息服务业和研发产业为主的高科技产业;以电子信息制造业、汽车产业、自动化技术研发、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

  

  

(二)高端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的区别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

它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

按照产业集群的性质,可以把产业集群分为两个大类:

一是传统产业集群。

它以传统的手工业或劳动密集型工业部门为主,如纺织、服装、制鞋、家具、五金制品等行业,大量的中小企业在空间上高度集中,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市场组织网络。

二是高端产业集群。

高端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以研发为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先进的竞合理念,容易产生集聚效应和合作协同效应。

具体区别如下:

  企业集群形态不同。

传统产业集聚可以认为是产品集聚以企业集聚的形式出现,企业通过提高生产批量实现规模效益、共享外部效益,通过建立区域网络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因此一般以大规模生产为发展方向;高端产业创新活跃,产品生命周期短,定制化程度高,生产过程往往由若干企业共同构成,形成网络状生态系统,生产链或产品供应链根据产品特点由成员企业弹性组成,产业集聚以供应链集聚的形式出现。

  产业集群取向不同。

高端企业集聚主要是为了获得创新资源,共享技术信息,进行合作开发等,以实现不断的创新,获得创新效益;而传统产业集聚区主要是由于取得了产业市场信息,实行生产销售协作,降低生产经营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从而获得额外收益。

  

  二、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意义

  

  高端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它便具有了收益递增、节约成本的特征,这就构成了高端产业集群的独特“向心力”,这种“向心力”不仅表现在产业规模效益递增和获得创新优势上,更体现在产业集群内集聚效应和合作协同效应的实现上,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个集群。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的这种集聚的自发行为在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引导下,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功能布局、结构层次和产业特色的集聚区,即高端产业集聚区。

高端产业集聚区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的载体,有利于推进支柱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优势传统产业高级化,对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增后劲,加快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已成为区域经济腾飞的助推器。

集聚区内的这些产业基本上处在同一条产业链上,彼此之间是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呈现横向扩展或纵向延伸的专业化分工格局,通过相互之间的溢出效应,使得技术、信息、人才、政策以及相关产业要素等资源得到充分共享,聚集于该区域的企业因此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进而大大提高整个产业群的竞争力。

  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变。

高端产业代表着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和结构调整方向,具有创新性强、先导性突出、成长性好的优势,能够大幅度提升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辐射带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发展高端产业、建设高端产业聚集区,将从纵向的产业链本身和横向的产业空间配置两个方面全方位提升产业层次和区域核心竞争力,对推进我国“转方式、调结构”意义重大。

  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有利于培育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高端产业集群集中了大量创新型、知识型的专业化人才,再加上集群内先进知识、信息和集体声誉的共享以及集体学习便构成了自主创新的基础。

此外,由于地缘、亲缘等因素,集群中各企业形成与积累了丰厚的社会资本,减少了学习与交流的交易费用,大大促进了知识在集群内的流动,这种高强度的技术、知识的溢出效应必然会增强区域持续创新的能力。

  

  三、我国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集聚区同质化严重

  

  我国高端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在规划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

首先,主导产业趋同。

在我国已经形成的56个国家级高新区和一些区域性的产业集聚区,绝大多数高新区都把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作为其主导产业,而有些集聚区明显不具备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

其次,产业定位趋同。

不同的集聚区,其区位优势、发展基础和技术创新来源不同,因而应该有不同的发展定位。

然而目前一部分产业集聚区实际上成为了高新技术产业加工区,通过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想方设法吸引外来投资,没有充分利用国内的科研力量和传统产业基础,很难实现集聚效应走向产业高端,只能停留在产业链的低端,为

  别人做嫁衣。

  

  

(二)价值链低端锁定且主导企业作用不明显

  

  由于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产业基础整体较差,在国际分工中缺乏技术优势,这样产业集聚区的依托条件也只能是国内低廉的要素价格、广阔的市场、优惠的政策等静态比较优势,这就导致了我国高端产业集聚区在一定时期内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微笑曲线的中低端。

此外,从我国现有高端产业集群内企业看,很多区内大企业并没有形成以龙头产业为主的产业群,区内小企业尽管数量众多,但也没有起到协作配套的作用,与主导企业没有形成相关联的产业链条,主导企业的知识“溢出效应”难以发挥,带动作用不明显。

  

  (三)企业集而不聚且根植性差

  

  参照周元、王维才(2003)对高新区发展阶段划分框架,我国高端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要素群集阶段、主导产业形成阶段、地方生产系统形成阶段、区域经济系统形成阶段。

根据我国高端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现状,除了北京的信息技术、上海的微电子、陕西杨凌的农业、湖北武汉的光电子等一部分高端产业集聚区外,大部分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集聚区内部产业之间缺乏应有的关联,高端产业集聚度不高,没有形成产业链条,难以发挥合作协同效应,造成了“集而不聚”的现象。

另外,园区为了短期利益,往往用一些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这也导致了一些企业的盲目投资行为,结果由于投资企业在园区内很难找到与其相匹配的资源而经营不善,甚至倒闭。

重视近期效应而忽视远期效应,形成非经济吸收力的不可持续性,致使进驻园区的企业追逐优惠政策而“流动”。

一旦区位条件产生变化,这些招商来的企业又要转移到其它政策更优惠的开发区。

  

  (四)集聚区内创新网络尚未形成

  

  一些发展较好的高端产业集聚区,目前已经基本建立起了产业网络,但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强度还比较弱,产学研一体化程度还不高。

集群内部创新网络还未形成,集群内交流机制乏力。

主要表现在:

集群内部主导企业的核心知识和技术往往是从集群外部(母国总公司、大学、科研机构等)获得,而在集群内部,地方企业与地方企业、企业与其他地方行为主体(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服务公司等)间的联系不密切,网络水平没有形成,知识和信息的流动渠道不畅通,知识的“溢出效应”难以发挥,产业内合作协同效应难以形成,这导致集体学习、创新能力不足。

  

  四、我国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建议

  

  

(一)特色和个性是产业立足的根据

  

  高新区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到产业的发展上,而集群化为产业最优存在方式已经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的共识,打造有特色的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

但这种特色必须是立足于本地经济基础、产业基础、文化环境、制度环境基础上的。

国内一些产业集聚区已经逐步从主导产业“大而全”向打造特色高新技术基地转变,例如河南洛阳高新区依靠其区外的单晶硅研发和生产优势旨在打造中原太阳能基地,湖北武汉高新区根据其智力资本优势将打造国内最大的光电生产基地作为其产业的战略定位。

  

  

(二)寻求价值链的高端定位

  

  中国高端产业集群必须不断在全球价值链中寻求新的定位,努力在价值链高端构筑核心竞争优势,或者通过价值链的跨越向新的价值链发展,以打破在全球价值链低端的窘境。

通过自主创新自主发展,或通过吸引国际直接投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或对传统产业进行高端化改造等方式,实现产业集群的升级,在全球价值链上,积极向“微笑曲线”的上方移动,即向设计、营销方向拓展。

  

  (三)集聚创新资源打造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资源的集聚,企业的自发行为自然重要,但政府的推动同样必不可少。

为此,需要政府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积极营造有利于产业专业化发展的投资和居住环境,推动和促进高端产业的聚集。

要运用财政和税收政策,引导企业提高技术、扩大规模、推动产业快速升级。

围绕业已形成的主导产业的产业链招商引资,发展配套产业。

政府将政策的重心放在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社会中介机构之间的合作之上,并且为这些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

特别强调的是,高端产业集聚区的打造,离不开产学研一体化机制的创新。

比如加强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创新“教授办公司”的模式,以及设立园区重大课题研究基金的形式开展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等等。

实践证明,产学研一体化能够较好的解决高端产业集群的根植性、网络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打造集聚区的自主创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