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总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54024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学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土壤学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土壤学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土壤学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土壤学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壤学总复习.docx

《土壤学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学总复习.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壤学总复习.docx

土壤学总复习

土壤学总复习

      土壤学绪论:

本章重点:

  1、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

  生态上不同的植物,它们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也是不同的。

即植物只有种植在适宜它生长的土壤中其肥力才是高的,种在不适宜它生长的土壤,即使该土壤肥力水平很高,对该植物来说也是不高的。

在林业生产上,适地适树是植树造林中的一条重要原则。

2、试述土壤在植物生长中的特殊作用。

  A、营养库的作用B、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C、雨水涵养作用D、生物的支撑作用E、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  3、为什么说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1、土壤资源的相对不可再生性    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

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

  2、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1.土壤形成的时间长  2.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3.土地退化日趋严重4.人口剧增  3、土壤资源质量的可变性  1.土壤肥力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断获得发育和提高  2.高强度、无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渐下降和破坏  4、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1.覆盖在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地面空间位置上有相对的固定性,在不同生物气候带内分布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

  2.土壤资源的空间分布还受区域性地形、母质、水文、地质等条件的影响。

3.人类的耕作活动也改变了土壤的性状,从而影响土壤的空间分布。

第一章  1.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土壤矿物质的组成及粘土矿物的结构与性质。

  根据矿物的结晶状态,矿物可分为:

结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一般常分为:

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

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①土壤原生矿物以硅酸盐和铝硅酸盐占绝对优势。

  ②土壤中原生矿物类型和数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矿物的稳定性,如长石和石英。

③土壤原生矿物是植物养分的重要来源  常见的有石英、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和榄橄石以及其它硅酸盐类和非硅酸盐类。

硅酸盐矿物的结构1、基本构造单位:

Si-O四面体2、结构类型  a岛状构造b孤立环状构造c连续链状构造d连续层状构造e架状构造  2.本章的重点是粘土矿物的结构和性质,认真理解和掌握粘土矿物的结构和性质对学习好以后各章有重要的作用。

可以帮助你正确理解土壤的许多理化性质。

PPT3.主要掌握几种代表性的粘土矿物。

PPT    核心名词:

  原生矿物:

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次生矿物:

在岩石或矿石形成之后,其中的矿物遭受化学变化而改造成的新生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

  四面体:

硅氧四面体是硅酸盐矿物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不同的连接组合方式形成不同的  硅酸盐矿物。

  八面体:

铝氧八面体,是层状硅酸盐晶体结构中的基本构造单元之一。

它是铝离子等距离地配上六个氧,三个在上,三个在下,相互错开作最紧密的堆积,配位形成八面体的形式,而得名  同晶替换:

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硅铝铁率:

SiO2分子数/  1、判断土壤矿物的风化程度与成土阶段;2、作为土壤分类的数量指标之一;3、代表土壤中酸胶基和碱胶基的数量;2:

1型:

两个硅片夹一个铝片构成。

两个硅片顶端的氧都向着铝片,铝片上下两层氧分别与硅片通过共用顶端氧的方式形成单位晶层。

这样2:

1型层状硅酸盐的单位晶层的两个层面都是氧原子面。

粘粒矿物:

组成粘粒的次生矿物叫粘粒矿物。

  课堂速测  1.砂质土全部砂粒所组成,粘质土全部粘粒所组成(  )。

2.在同一地区,土壤质地愈粘,则养分含量愈多()3.南方红、黄壤中的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而北方土壤中以蒙脱石,伊利石为主()。

  4.母质是形成未来土壤的岩石、矿物的风化产物(  )也是搬运后形成的地面沉积体()5.不同土壤类型粘土矿物的组成不同()。

6.农业土壤土体的底土层就是指的母质层()。

  7.任何土壤的矿物质组成中既含有原生矿物,也含有次生矿物()。

8.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一般N素含量很少()。

  9.土壤中的粘粒均次生矿物所组成并多以云母为主(  )。

  10.蒙脱石矿物晶架的顶,底层离子键相连(  );高岭石矿顶、底层氧键相连();伊利石矿物则Si-O相连()。

  1.什么叫做矿物?

分析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在土壤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试比较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在晶架构造上有何不同?

3.矿物的SiO2/R2O3比值大小说明什么问题?

  4.试比较高岭石组矿物与蒙脱石组矿物在性质上的差异?

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一)基本概念  1.土壤有机质:

土壤中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类特殊的高分子化合物。

2.土壤腐殖质:

除未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3.矿化作用:

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及其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的矿质养分的过程。

4.腐殖化作用:

腐殖化过程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的聚合转变为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的新的有机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腐殖化过程。

5.腐殖化系数:

单位重量的有机物质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的残留碳量。

/N:

有机物中碳的总含量与氮的总含量的比叫做碳氮比.7.腐殖酸:

多元酚与氨基酸结合形成8.褐腐酸:

书上木有,网上木有  9.黄腐酸:

一种溶于水的灰黑色粉末状物质。

它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植物生长,对抗旱有重要作用,能提高植物抗逆能力,增产和改善品质作用。

主要应用对象为小麦、玉米、红薯、谷子、水稻、棉花、花生、油菜、烟草、蚕桑、瓜果、蔬菜等。

  10.激发效应:

土壤中加入新鲜有机物质会促进土壤原有有机质的降解,这种矿化作用称之激发作用。

激发效应可以是正、也可以是负。

(二)问答题  1.什么叫土壤有机质?

包括哪些形态?

其中哪种最重要?

  存在形态:

1.动、植物残体2半分解的动、植物残体3.腐植物质。

动植物残体最重要吧,因为最多。

  2.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有哪些?

你认为最有效是哪种?

3.叙述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和作用?

一、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

全面、长效、稳定  碳素营养:

碳素循环是地球生态平衡的基础。

土壤每年释放的CO2达×1011吨,相当于陆地植物的需要量;氮素营养:

土壤有机质中的氮素占全氮的90-98%;磷素营养:

土壤有机质中的磷素占全磷的20-50%;其他营养:

K、Na、Ca、Mg、S、Fe、Si等营养元素。

改善土壤肥力特性  1、物理性质:

①促进良好结构体形成;②降低土壤粘性,改善土壤耕性;③降低土壤砂性,提高保蓄性;④促进土壤升温。

  2、化学性质:

①影响土壤的表面性质;②影响土壤的电荷性质,③影响土壤保肥性;④影响土壤的络合性质;⑤影响土壤缓冲性  3、生理性质:

①影响根系的生长;②影响植物的抗旱性;③影响植物的物质合成与运输;④药用作用。

二、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  有机质对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腐殖酸是重金属离子的络合剂。

以Cr3+为例。

有机物质对农药污染的影响  土壤有机质对全球碳平衡的影响4.水田的腐殖质含量一般比旱地高?

为什么?

  HA/FA值:

表示胡敏酸与富里酸含量的比值。

是表示土壤腐殖质成份变异的指标之一。

  一般我国北方的土壤,特别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土壤腐殖质以胡敏酸为主,HA/FA比大于。

而在温暖潮湿的南方的酸性土壤中,土壤中以富里酸为主,HA/FA比一般小于1。

在同一地区,水稻土的腐殖质的HA/FA比大于旱地。

在同一地区,熟化程度高的土壤的HA/FA比较高。

  5.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条件是什么?

其中最主要的条件是哪一种?

为什么?

如何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1、坚持两个原则:

平衡原则和经济原则2.提高有机质含量的措施  :

合理的耕作制度可促进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并维持较高的水平。

、施用有机肥:

主要的有机肥源包括:

绿肥、粪肥、厩肥、堆肥、沤肥、饼肥、蚕沙、鱼肥、河泥、塘泥、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  .种植绿肥田菁紫云英紫花苜蓿等休闲绿肥、套作绿肥养用结合:

因地制宜、充分用地、积极养地、养用结合  (4).秸秆还田:

要注意秸秆的C/N比、破碎度、埋压深度以及土壤墒情、播种期远近、化肥施用量等课堂测验2.大水漫灌会造成土壤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  3.霉菌属于真核生物而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  4.真菌适宜在碱性条件下生长而放线菌适宜在酸性环境5.根际的微生物数量比非根际多  6.根瘤是一特殊的菌根  7.酸性土壤中的蚯蚓数量较中性钙质土壤中少8.真菌和放线菌都产生抗生素  9.泡菜时发霉则不易变酸,反之亦然10.外生菌根长在根表以外,它们是寄生生物第三章名词解释  1.土壤生态系统:

土壤生物构成的生态系统叫土壤生态系统。

土壤生物广义上应包括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和高等植物的根系。

生物按其功能可分为∶生产者和分解者。

  2.土壤微生物:

以土壤为生存环境的微生物,土壤微生物分布广,数量大,种类多,是土壤生物中最活跃的部分。

    3.菌根:

真菌的菌丝侵入植物根部后,和植物根组织生活在一起,形成共生体,称为菌根。

  4.根圈:

泛指植物根系极其影响所及的范围,也叫根际。

同跟外微生物相比,根圈微生物与植物的关系更加密切。

  /S比:

根土比,即根圈土壤微生物与邻近的非根圈土壤微生物数量之比。

根土比一般在50—20之间,土壤类型对其影响很大,有机质含量少的贫瘠土壤中,植物的根圈效应更大。

6.共生固氮: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是最重要的共生体系。

根瘤菌一旦进入豆科植物根内,在其中繁殖,形成根瘤,将分子态的氮转化为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铵态氮,硝态氮。

行同此类的过程叫共生固氮。

  7.联合固氮:

有些固氮微生物在植物根系中生活,这时的固氮作用比在土壤中单独生活时要强得多,这种类型称为联合固氮。

  8.土壤酶:

土壤中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和植物根分泌的胞外酶。

其中土壤微小动物对土壤酶的贡献十分有限,植物根能够刺激微生物分泌酶。

思考题  1、土壤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土壤生态系统的特点是∶  生产者占的比例很小。

藻类是土壤中唯一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土壤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地上部分的植物残体。

  分解者无论在数量和功能上都是十分重要的。

  土壤生物广义上应包括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和高等植物的根系。

2.土壤生态系统和生物学过程的特征∶  1)在时空上的变异。

新鲜底物上的生物活性变化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同。

  2)生态系统具有在时空上的等级结构。

  3)瞬间事件:

于微生物活动的动态变化有时很大,瞬间事件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影响其活性。

如干湿和冻融交替。

  3.土壤中主要有哪些生物?

请举例说明。

  土壤生物有:

多细胞的后生动物;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真核细胞的真菌和藻类;原核细胞的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没有细胞结构的分子生物  4.蚯蚓对土壤肥力有何影响?

  蚯蚓是土壤中无脊椎动物的主要部分,能分解枯枝落叶和有机质。

破碎枯枝落叶,为原生动物提供食料,为微生物分解创造条件。

蚯蚓在土壤中的穿梭运动还可疏松土壤,增强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

5.微生物在土壤肥力上的重要性是什么?

  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合成;有效养分含量;土壤物理结构;作物生长发育课堂测试:

  1.土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很少而分解者很多2.大水漫灌会造成土壤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3.霉菌属于真核生物而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  4.真菌适宜在碱性条件下生长而放线菌适宜在酸性环境5.根际的微生物数量比非根际多  6.根瘤是一特殊的菌根  7.酸性土壤中的蚯蚓数量较中性钙质土壤中少8.真菌和放线菌都产生抗生素9.泡菜发霉则不易变酸,反之亦然  10.外生菌根长在根表以外,他们是寄生生物  第四章  1.比重:

土壤密度:

单位容积固体土粒的烘干质量,单位是g/cm3  2.容重:

单位容积原状土壤的烘干土质量。

土壤容重值多介于克/厘米3范围内,夯实的土壤容重则可高达克/厘米3。

  3.土壤孔隙度:

指单位土壤容积内孔隙所占的百分数。

    孔隙容积容重孔隙比=孔隙度=1-固相率=液相率+气相率孔隙度=1-土粒容积密度一般沙土孔度30-45%,壤土40-50%,粘土45-60%。

  4.当量孔径:

相当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的孔径,单位为毫米。

土壤的真实孔径往往无法实际测定。

  5.团粒结构:

不仅总孔隙度大,而且内部有多级大量的大小孔隙,团粒之间排列疏松,大孔隙较多,兼有蓄水和通气的双重作用的良好结构体。

  6.土壤结构体:

或称结构单位,它是土粒互相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或土团。

7.毛管孔隙:

当量孔径为~mm的孔隙,植物细根、原生动物和真菌不能进入毛管孔隙中,但根毛和细菌可在其中生活。

  8土壤质地:

据各粒级土粒在土壤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数而划分的土壤类别的名称。

1、沙土和粘土的生产性状有何不同,如何改良土壤质地?

  1、砂质土壤主要特性:

砂粒大于50%;通气透水,养分少,不保水肥;易耕,温度变化快,暖性土;发小苗不发老苗  2、粘质土壤主要特性:

粘高于30%,通气透水不良;保水保肥,养分含量高;升温慢,冷性土耕性差,发老苗不发小苗,适合于禾谷类作物。

  土壤质地改良:

1.客土法2.深耕,深翻,人造塥  2、为什么说粒状——团粒状结构是农业生产上结构?

培育良好结构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

?

?

?

?

  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兼备团粒结构土壤中水、气矛盾的解决团粒结构土壤的保肥与供肥协调团粒结构土壤宜于耕作  团粒结构土壤具有良好的耕层构造  第五章PPT第六章PPT  第七章  地质大循环:

指地面岩石的风化、风化产物的淋溶与搬运、堆积,进而产生成岩作用.  生物小循环:

植物营养元素在生物体与土壤之间的循环: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形成植物体,后者供动物生长,而动植物残体回到土壤中,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植物需要的养分,促进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

土层:

成土作用形成的层次称为土层  成土因素:

土壤形成因素又称成土因素,是影响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基本因素,它是一种物质、力、条件或关系或它们的组合,其已经对土壤形成发生影响或将影响土壤的形成。

  粘化层:

于淀积作用而使层状晶格硅酸盐粘粒明显积聚所形成的一种淀积层  钙积层:

在季节性淋溶条件下,易溶性盐类被降水淋洗,钙、镁部分淋失,部分残留在土壤中,土壤胶体表面和土壤溶液多为钙饱和,土壤表层残存的钙离子与植物残体分解时产生的碳酸结合,形成重碳酸钙,在雨季向下移动在剖面中部或下部淀积,形成钙积层,  潜育层:

潜育化过程是土壤长期渍水,受到有机质嫌气分解,而铁锰强烈还原,形成灰蓝一灰绿色土体的过程富铝化:

又称为脱硅过程、脱硅富铝化过程。

它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物质于矿物的风化,形成弱碱性条件,随着可溶性盐、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基及硅酸的大量流失,而造成铁铝在土体内相对富集的过程。

因此它包括两方面的作用,即脱硅作用和铁铝相对富集作用。

  脱钙作用:

与钙积过程相反,在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碳酸钙将转变为重碳酸钙从土体中淋失,称为脱钙过程。

  潴育化:

潴育化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氧化还原交替过程,指土壤渍水带经常处于上下移动,土体中干湿交替比较

  

      明显,促使土壤中氧化还原反复交替,结果在土体内出现锈纹、锈斑、铁锰结核和红色胶膜等物质。

该过程又称为假潜育化  灰化:

是在寒温带、寒带针叶林植被和湿润的条件下,土壤中铁铝与有机酸性物质螯合淋溶淀积的过程。

白浆化:

白浆化过程是在季节性还原淋溶条件下,粘粒与铁锰的淋淀过程,它的实质是潴育淋溶,与假潜育过程类同,国外称之为假灰化过程。

  发生层:

土壤发生层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性质和组成的、大致与地面相平行的,并具有成土过程特性的层次。

    淋溶:

淋溶层处于土体最上部,故又称为表土层,它包括有机质的积聚层和物质的淋溶层。

淀积:

淀积层它处于A层的下面,是物质淀积作用造成的。

二、问答题  1.为什么说土壤形成过程的实质是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矛盾斗争的统一?

  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共同作用是土壤发生的基础,无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就不能进行;无生物小循环,仅地质大循环,土壤就难以形成。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两种循环过程相互渗透和不可分割地同时同地进行着。

它们之间通过土壤相互连结在一起。

  2.试分析五大成土因素之间相互关系?

  3.母质因素会影响土壤的哪些性质?

  首先,直接影响着成土过程的速度、性质和方向。

其次,母质对土壤理化性质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成土过程进行得愈久,母质与土壤的性质差别就愈大。

但母质的某些性质却仍会顽强地保留在土壤中。

4.为什么说没有生物的发展,就没有土壤的形成?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

  植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

据科夫达估计,在陆地上植物每年形成的生物量约为×1010吨,相当于×1017千卡的能量动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

非洲象牙海岸的白蚁可筑起直径15米,高2~6米的坚固竖立土墩!

肥沃土壤中蚯蚓的粪便可达30吨/公顷!

微生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

分解有机质,释放各种养料,为植物吸收利用;合成土壤腐殖质,发展土壤胶体性能;固定大气中的氮素,增加土壤含氮量;促进土壤物质的溶解和迁移,增加矿质养分的有效度。

第八章  1.土壤电荷的起因和种类  1、永久电荷(permanentcharge)***  永久电荷起源于矿物晶格内部离子的同晶置换。

2、可变电荷(variablecharge)***  随pH的变化而变化的土壤电荷,这种电荷  称为可变电荷。

2,土壤的电荷数量**  1、土壤电荷主要集中在胶体部分。

  2、胶体组成成分是决定其电荷数量的物质基础。

  3、有机胶体和无机胶体的电荷具有非加和性。

3.***影响土壤电荷数量的因素主要有:

  A.质地土壤的质地越粘,土粒越细,其电荷总量也越多。

  B.土壤胶体的种类土壤质地完全相同的两种土壤,它们所带的电荷数量可以完全不同。

C.pH值主要影响可变电荷的数量。

    4.根据物理化学的反应,胶体在溶剂中呈不均一的分布状态,固体颗粒表面的离子浓度与溶液内部不同的现象称为吸附作用**。

  5.盐基离子与致酸离子***  第一类是氢离子和铝离子,它们是致酸离子,与土壤的酸度有密切关系。

  第二类是其他的一些金属离子,如Ca+2、Mg+2、K+、NH4+……等,在古典化学上,它们都称为盐基离子。

6.在土壤胶体所吸附的阳离子中,盐基离子的数量占所有吸附的阳离子的百分比,叫盐基饱和度***。

  7.在土壤中,被胶体静电吸附的阳离子,一般都可以被溶液中另一种阳离子交换而从胶体表面解吸。

对这种  能相互交换的阳离子叫做交换性阳离子,而把发生在土壤胶体表面的阳离子交换反应称之为阳离子交换作用***。

  8.***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

阳离子交换作用是可逆反应。

  交换是等当量进行的。

  阳离子交换受质量作用定律的支配  9.***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ationexchangecapacity)-CEC  是指土壤溶液为中性时,每千克土所含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称为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

质地质地越粘重,含粘粒越多的土壤,其阳离子交换量也越大。

有机质OM%?

CEC胶体的性质及构造蒙脱石>高岭石  pH值在一般情况下,随着pH的升高,土壤的可变电荷增加,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也增加。

11.影响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电荷的影响;  根据库仑定律,阳离子的价数越高,交换能力也越大。

  离子的半径及水化程度同价的离子,其交换能力的大小是依据其离子半径及离子的水化程度的不同而不同的。

  离子浓度和数量因子。

  12.**影响交换离子有效度的因素主要有:

  盐基饱和度    离子的饱和度越大,被解吸的机会就越大,有效度  就越大  土壤中的互补离子效应  粘土矿物类型的影响  交换性离子变为非交换性离子的有效度问题  第九章  潜性酸:

土壤潜性酸是于土壤胶粒上吸附着氢离子和铝离子所造成的显出酸性,所以它是土壤酸的潜在来源,故称为潜性酸水解酸:

用弱酸强碱的盐类溶液浸提,再以NaOH标准液滴定浸出液,根据所消耗的NaOH的用量换算为土壤酸量。

这样测得的潜性酸的量称之为土壤的水解性酸。

交换酸:

当用中性盐溶液如1molKcl或BaCl溶液(pH=7)浸提土壤时,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铝离子与氢离子的大部分均被浸提剂的阳离子交换而进入溶液,浸出液中的氢离子及铝离子水解产生的氢离子,用标准碱液滴定,根据消耗的碱量换算,为交换性氢与交换性铝的总量,即为交换性酸量(包括活性酸)  ESP:

碱化度指土壤胶体吸附的交换性钠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

  土壤Eh: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同时在电极上达到平衡,其平衡电位,称为氧化还原电位,通常以Eh表示。

  土壤缓冲性:

把少量的酸或碱加入到水溶液中,则溶液的pH值立即发生变化;可是把这些酸碱加入到土壤里,其pH值的变化却不大,这种对酸碱变化的抵抗能力,叫做土壤的缓冲性能或缓冲作用。

1.潜在酸与活性酸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活性酸是土壤酸度的起源,代表土壤酸度的强度;  潜在酸是土壤酸度的主体,代表土壤酸度的容量。

  2.为什么在碱性土壤上,常发生作物有缺Ca2+和K+的现象?

  土壤碱性反应及碱性土壤形成是自然成土条件和土壤内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碱性土壤的碱性物质主要是钙、镁、钠的碳酸盐和重碳酸盐,以及胶体表面吸附的交换性钠。

形成碱性反应的主要机理是碱性物质的水解反应。

  1、碳酸钙水解2、碳酸钠的水解3、交换性钠的水解  3.在砂质和粘质土壤上施入同品种等量的化肥,而出现在砂土上见效快,而在粘土上见效慢的现象?

4.交换性Al3+是南方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为什么?

在土壤pH  当土壤pH>时,铝离子形成Al(OH)3沉淀,失去它的缓冲能力。

5.交换性Na+是北方土壤碱化的重要原因,为什么?

第十章  一、名词解释  土壤养分:

土壤养分-指植物所必需的,主要是土壤来提供的营养元素就叫做土壤养分。

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因素。

  农作物多数属于高等植物,所以其必需的营养元素一般有16个:

C、O、H、N、K、P、S、Ca、Mg、Fe、B、Mn、Cu、Zn、Mo、Cl  大量元素:

植物对这种元素的需要量超过1%。

前九种属之。

前九个占干体重的绝大多数,即植物吸收的数量大,通常占植物干重千分几到百分之几十。

  微量元素:

植物对这种元素的需要小于植物干重的%。

  4、交换态钾:

指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钾离子。

在土壤中的含量一般为40-600mg/kg,占土壤全钾量的1-2%。

5.有效养分:

能够直接或经过转化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土壤养分    6.养分位:

养分位是把养分的有效性和化学位联系起来,即用化学位来衡量养分的有效度,称为养分位。

可用不同数学处理得出的各种养分的养分位。

  7闭蓄态磷:

在酸性土壤中还存在被水化氧化铁所包裹的磷酸矿物,性质相似于绿磷铁矿,铁质化砖红壤中含量较丰富,又称闭蓄态磷。

    8.缓效态养分非交换态钾  又称缓效钾,是指存在于膨胀性粘土矿物层间和边缘上的一部分钾。

占全钾量的2-8%。

  9.氨化作用:

在微生物作用下,各种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