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B卷模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51507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四学制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B卷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四学制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B卷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四学制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B卷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四学制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B卷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四学制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B卷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四学制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B卷模拟.docx

《人教版五四学制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B卷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四学制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B卷模拟.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四学制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B卷模拟.docx

人教版五四学制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B卷模拟

人教版五四学制)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蔗糖溶液不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粒子

C.氧化钙、氧化钠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则氧化铁也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

D.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2.下列气体中,既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又可以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

A.SO2

B.O2

C.NH3

D.CO2

3.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温度/g

物质

0

10

20

30

40

50

60

70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27.6

31.6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A.两者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20℃将31.6g

溶于68.4g水可配制31.6%的

溶液

C.40℃时升高温度可将

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20℃~30℃之间的某一温度下,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4.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应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B.

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

向一定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

D.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5.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辨析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喝汽水后打嗝,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B.废弃电池埋到土壤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将适量的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使溶液的温度显著升高

D.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须先用干布擦净后才能用带油的布擦

6.取4g部分被氧化的铜粉,先加热完全氧化后,再加入60g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混合物中铜单质的质量分数为()

A.80%

B.64%

C.16%

D.96%

7.每种植物都有适宜自己生长的酸碱性环境。

下表为四种作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

作物

水稻

茶树

玉米

马铃薯

pH

6.0~7.0

5.0~5.5

7.0~8.0

4.8~5.5

某土壤浸出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该土壤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A.水稻

B.茶树

C.马铃薯

D.玉米

8.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铝比铁更耐腐蚀,说明铁比铝更活泼

D.酸溶液能让紫色石蕊变红,所以能让紫色石蕊变红的一定是酸溶液

9.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

B.纸张燃烧

C.冰雪融化

D.香水挥发

10.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中含有少量甲,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B.t3℃时,甲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C.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D.t1℃时,乙的不饱和溶液只有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才能转变成饱和溶液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物中元素的存在形态都是化合态

B.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C.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D.某物质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该物质一定是酸

12.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g中含有溶剂50g

B.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C.在t2℃,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将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种物质中最有可能是气体的是________

(2)将t℃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________。

(3)20℃ 时,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g

(4)若将t1℃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5)若要提纯含少量B杂质的A物质,应该采用的提纯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14.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一般来说,合金的熔点低于任何一种组成金属的熔点。

下表是一些金属的熔点数据:

金属

熔点/℃

1083

419.6

231.9

327.5

271.3

320.9

①铅锡合金中某种金属的质量分数与合金的熔点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其中横坐标表示的是_____的质量分数;当合金熔点最低时,合金中锡与铅的质量比为_____。

②保险丝由铋、铅、锡、镉组成,其熔点约为_____:

A.15~30℃   B60~80℃   C235~250℃   D300~320℃

15.“中水”是指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且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再次使用的非饮用水.现有一种含碎菜叶、塑料薄膜和泥沙且有一定异味的生活污水.运用你学过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欲除去此污水中的菜叶、塑料薄膜和泥沙,可采用____方法.

(2)通常使用___除去污水中的异味.

(3)此污水经过去渣、除异味处理后,可以用于冲厕所、洗车和灌溉绿地等,此污水处理后再利用的目的是___.

16.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

现有铜、银、铁三种金属,某小组同学为了探究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设计了以下实验:

(1)要准确推断出,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C试管中的金属片X为_______。

(2)向完全反应后的C试管里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粒(如D试管)。

D试管中一定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三、推断题

17.A、B、C、D、E、F、G、H八种物质,有下图所示关系:

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G都是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F都是无色液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1)请你根据以上信息,推断出下列物质:

B_________;F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的基本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反应;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18.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

甲同学将两种碱的溶液分别装入试管A、B,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二组实验。

①实验1中,若B中是NaOH溶液,滴加硫酸铜溶液静置后得到蓝色不溶物和无色清液,则清液中溶质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②实验2中,甲同学向两支试管中分别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A(氢氧化钙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B(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③为了探究实验2中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反应,甲同学又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

 

 

乙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不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

原则,理由是__________。

④为了探究实验2中B中溶质的成分,丙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

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2:

溶质只有碳酸钠

猜想3:

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探究)

实 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 论

I.取B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

II.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几滴酚酞试液。

__________

猜想3成立

(反思与评价)

老师评价丙同学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使“猜想3成立”,丙同学对上述“实验探究”进行了改动,他的做法是__________。

1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

实验时,a中的固体由黑色变红色,b中的试管内产生气泡和白色沉淀。

(查阅资料)氧化亚铜(Cu2O)是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发生如下反应:

Cu2O+H2SO4=Cu+CuSO4+H2O。

(提出问题)已知实验后a中的红色固体含有单质铜,是否还含有氧化亚铜(Cu2O)呢?

(实验验证)取a中的红色固体少量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溶液,试管中出现__________,证明固体中确实含有Cu2O。

(提出问题)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一:

CO2猜想二:

CO      猜想三:

____________ 

(提出质疑)甲同学认为猜想二不正确,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验证猜想)乙同学将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的气体通入灼热的氧化铜粉末中,黑色固体变红,证明猜想______是正确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反思)兴趣小组认为如图装置不够完善,为了防止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应该把如图装置中的b部分装置换成下列___________装置(填字母序号)。

五、计算题

20.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2g石灰石样品,把2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的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每次充分反应后都经过滤、干燥、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4

稀盐酸的用量

5g

5g

5g

5g

剩余固体的质量

1.5g

1.0g

0.5g

0.3g

(1)从以上数据可知,这四次实验中,第          次石灰石样品中的碳酸钙已完全反应。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3)计算该化学兴趣小组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4)第4次实验结束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填空题

1、

2、

3、

4、

三、推断题

1、

四、科学探究题

1、

2、

五、计算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