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教案一二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43761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教案一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五年级教案一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五年级教案一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五年级教案一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五年级教案一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教案一二单元.docx

《五年级教案一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教案一二单元.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教案一二单元.docx

五年级教案一二单元

博文学校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

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

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

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

生字表

(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

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

生字表

(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二、教学目标

1、要求认识200字,会写150字。

2、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能力。

用钢笔字正确书写。

3、继续加强朗读训练,默读指导。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

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会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诗歌以及叙事性、说明性等不同的文章阅读。

6、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加强浏览能力的培养。

7、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8、习作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三、教学重点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

5、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不拘形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四、教学难点

1.学习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学会批注。

2.口语交际方面注意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3.习作注意学生不拘形式自由表达,学会自己修改习作。

五、课时安排

《草原》------2课时

《丝绸之路》------1课时

《白杨》------2课时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1课时

语文园地一-------3课时

《古诗词三首》------3课时

《冬阳·童年·骆驼队》------2课时

《祖父的园子》------1课时

《童年的发现》------2课时

《儿童诗两首》-----1课时

语文园地二------3课时

《杨氏子》------2课时

《晏子使楚》------2课时

《半截蜡烛》------1课时

《打电话》------1课时

语文园地三------3课时

《再见了,亲人》------2课时

《金色的鱼钩》------1课时

《桥》------2课时

《梦想的力量》------1课时

语文园地四------4课时

《将相和》------2课时

《草船借箭》------2课时

《景阳冈》-------2课时

《猴王出世》------1课时

语文园地五------4课时

走进信息世界------10课时

人物描写一组------3课时

《刷子李》------1课时

《金钱的魔力》------1课时

语文园地七------4课时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到》------2课时

《威尼斯的小艇》------2课时

《与象共舞》------1课时

《彩色的非洲》------1课时

语文园地八------4课时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进度表

五年一班任课教师孙素敏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数

1

2月17-21日

2

2月24—28日

3

3月3—7日

4

3月10—14日

5

3月17—21日

6

3月24—28日

7

31日—4月4日

8

4月7—11日

9

4月14—18日

10

4月21-25日

11

28日—5月2日

12

5月5—9日

13

5月12—16日

14

5月19—23日

15

5月26—30日

16

6月2—6日

17

6月9—13日

18

6月16—20日

19

6月23—27日

20

30日—7月4日

21

7月7—11日

复习考试

第一单元

一、单元简析

本组的专题是“走进西部”。

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老舍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

《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写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内容与西部有关,但学生对西部缺少了解。

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把课文中具体的内容与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介绍背景资料,以形成对西部全方位的认识。

三、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词。

2.能正确的理解词语意思。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解决疑惑。

2.采用各种手段感受课文情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

2.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四、单元重点

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五、单元难点

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作有关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

六、课时安排

《草原》------2课时

《丝绸之路》------1课时

《白杨》------2课时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1课时

语文园地一------3课时

总计:

9课时

教案

课题

1草原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通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准备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教法学法

教法:

讲授法

学法:

自读自悟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

你去过草原吗?

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教师导言: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

思考:

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

──“美”。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者:

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

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2.句子感悟:

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

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

(重点指导)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

“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想象:

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

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句子比较: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2)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出示课题。

2.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

导入: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

出示: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1)可换成什么词?

(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3)感受洒脱:

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表现洒脱:

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导入:

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

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

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3.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1)课件出示词语:

激情盛情尽情深情热情

(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热情迎接: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

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激情相见:

(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

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

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盛情款待:

(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尽情联欢:

(1)出示课件:

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

(2)说明:

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深情话别:

出示课件:

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师导:

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

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

──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课件出示:

)“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案

课题

2丝绸之路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挂图

教法学法

教法:

点拨法

学法:

自读自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

“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

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

”──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

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

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

公元前115年。

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2)地点:

伊朗高原北部。

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

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

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

”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4)事情:

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1)隆重。

①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

’将军发出命令。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

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

(2)热情。

①找出有关句子:

课文第8~12自然段。

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③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四、作业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想想:

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案

课题

3白杨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教学教法

教法:

点拨法

学法:

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看课题激疑:

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

”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二读: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标出。

(1)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三读:

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

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1)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

(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

(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

“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

(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抓住“沉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

请同学们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

快速浏览课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

用“Δ”号标出,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

二、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

(一)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

1.默读1~4小节,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

2.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

出示课件:

画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情景,老师画外音:

看!

这就是车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这就是铁路沿线的一行白杨树!

(画面上出现一排挺直的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就在这时,兄妹俩的一番对话打断了他的沉思。

3.学习文章的5~13小节,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

4.学习文章第14小节,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

过渡:

哥哥最后一个问话:

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出示课件: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提出读书要求:

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话,运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一想你从每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2)学生抓关键词品读这三句话。

指导练读:

你能读出白杨高大挺秀的特点吗?

指导练读:

你能把白杨生命力如此顽强的特点读出来吗?

启发学生:

从这一句话里你还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

你能读出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吗?

当堂完成课堂小练笔: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悟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咱们来做一个小练习。

风沙刮来,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雪打来,白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干旱,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洪水,白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感情朗读第14小节

5.学习第15小节,抓三个“只知道”体会爸爸的心。

过渡:

爸爸的这番话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

(板书:

画上一颗心的图案。

)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在心形图案上画一个“?

”)

(1)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发学生:

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

你们知道吗?

请把爸爸的经历和白杨联系起来考虑,谈谈自己的看法。

(2)老师引读:

“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

(3)老师引读:

“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爸爸为什么要把孩子带到艰苦的地方去呢?

(二)学习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内容。

出示课件: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设想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

(1)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

(2)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1)出示“心”在字典里的两种解释:

①指心脏。

②指思想、感情等。

(2)请学生为文中“爸爸的心”选择正确的解释条后用“心”字来扩词,老师相机板书:

心情、心思、心愿。

(3)学生用上“心情、心思、心愿”这三个词来领悟“爸爸的心”。

三、想象拓展,布置课后小练笔

大胆想象四十年后,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的第三次沉思。

老师启发:

学完《白杨》一课后,我们难忘当年在那趟西行的列车上,爸爸那番意味深长的话。

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在一架西行的波音七四七客机上有不少来自国内外的志士仁人,他们正准备奔赴西部边疆。

飞机内还坐着当年的爸爸,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带着两个在新疆出生的小孙孙刚从上海探亲归来,此时俯视着舷窗外的茫茫戈壁,同学们想想,这位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四十年后可能在沉思什么呢?

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案

课题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