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和对策设计研究.docx
《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和对策设计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和对策设计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和对策设计研究
1、摘要……………………………………………………………………2
2、体制上的原因…………………………………………………………3
3、农业生产自身的原因…………………………………………………3
4、农村经济体系的不健全………………………………………………4
5、农业生产投入成本的不断上涨………………………………………4
6、农业人口的流失………………………………………………………5
7、教育医疗的投入加重了农民的负担…………………………………5
8、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滞后………………………………………………6
9、城市的扩张……………………………………………………………6
10、中央应出台积极财政倾斜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7
11、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7
12、大力发展大力发挥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科技兴农…9
13、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9
14、大力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10
15、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提高农民的政治地位…………………10
16、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11
17、建立健全农村教育、医疗、保险制度……………………………13
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作者:
摘要:
由于各种原因的制约,中国广大农民长期处于负担过重的状态,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体制方面的原因、农业生产自身的原因、农村经济体系不健全、以及对教育医疗的投入不堪重负,并且精神文明建设落后等原因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国家首先要采取对农业倾斜的政策,逐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生产,大力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健全各项保障措施,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
关键词:
农民负担、过重、原因、对策。
2009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经过60年的辛勤努力,共和国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各个方面都硕国累累,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可以自豪地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崭新又充满活力的新中国巍然地屹立于东方大地。
60年建国大业,30载改革浪潮,我国在各条战线上的成就都彰显着中国的力量,听之让人振奋。
但是,一些影响着国计民生的问题却依然存在,在我们为胜利而欢呼的时候,如何切实解决这些制约社会发展的难题,已成为现阶段国家建设中的首要问题,农民问题就是其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建设的日新月异,成就斐然,农业综合简略大大增强,农业生产技术也大幅提升,广大农民从食不果腹,到基本温饱,再到向小康社会迈进,生活较之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逐渐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难题。
农民负担过重不单是一个经济问题,我们知道,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只有经济基础牢固了,相应的上层建筑才能稳定。
作为在中国人口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农民,一旦负担过重,将会给整个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农民负担过重问题还将是一个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农民负担过重影响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十分不利,并且会影响整个的顺利发展。
处理农民负担过重这个问题,其实质是解决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问题。
我国经济建设的日新月异,城乡之间的差距已逐步拉大,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步拉大,这更进一步体现了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
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
"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一、造成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
(一)、体制上的原因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工业生产是支柱,农业是基础,第三产业要大力提供鼓励。
作为现代化的标志,工业生产被确定为中心,只有工业的全面繁荣才能实现现代化,而原来并不在中占主要地位的第三产业也被提上日程,国家大力支持,新兴产业也逐步兴盛。
但是,作为千年来延续下来的农业,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对农业的投入和其他产业相比,明显不足,这就造成了农业生产的滞后性。
工业强大了城市发展了,但农村、农业、农民却没有太大的变化。
(二)、农业生产自身的原因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理位置要偏远,交通不发达,信息也相对闭塞,这是农业生产的先天不足。
再加上农业的担放经营方式,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低等因素,更加使农业生产受到限制,很难真正挖掘出农业资源的潜力。
由于农业生产容易受到天气、气候、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一旦气候反常或遇上旱灾、涝灾或雪灾等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产量会有很大的降低,甚至绝收。
例如2008年南方所遭遇的雪灾,就给受灾地区的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灾难。
农业生产种植的作物也受到气候的限制,南方可以种植水稻,北方可以种植玉米、小麦,种植作物的种类也受到地理和气候的限制,因此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就没有那么宽裕,往往于固定的农作物上求所得,收入来源很少。
(三)、农村经济体系的不健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建立,城市逐渐在市场经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整套日趋完整的市场经济体系在被建立,而作为农村,市场经济体系却远远滞后,农产品收获后卖给收购站或粮食收购者,换来的钱用于购买生活必须品,农村的经济体系仅限于此,农民若想增加收入,应该逐渐完善农村的经济体系,发展粮食深加工和多种经营方式,从根本上改变现在农村的经济状况。
(四)、农业生产投入成本的不断上涨
社会日益向前发展,“钱逐渐不值钱了”,的迅速发展,通货膨胀现象日益置现,物价不断上涨,货币的购买力不断下降。
原来农民生产所攒的钱在现在已经不具有同等的购买力。
例如化肥,原来50-60元就可以买上一袋,而现在却要100-110元才可以买到,一个农民种八亩地,一亩地需要一袋化肥,八亩地原来施肥仅需投入400-480元,而现在却需投入800-880元,中间的差价是很悬殊的。
除了化肥,农民还要在农药上,农田灌溉等方面投资。
在收割和播种时还要投资在各种机械的使用上。
整个一年算下来,对农田的投资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如果说农民们在农资上的投入和农产品的价格涨幅成正比,那也不会造成农民负担过重。
但是,真实的情况却是农资产的上涨的幅度要高于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
现在小麦、玉米的价格在1.6元-1.8元/公斤左右,仅如过去上涨不足50%,而农资产品却上涨了100%以上,二者中的差额都由农民负担,也难怪农民的负担会加重。
(五)、农业人口的流失
由于农业生产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许多农村青壮年就从土地中走出来,加入到外出打工的大军之中,家中的田地由父母或别人耕种,若无人耕种,就任由其荒芜。
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力的流失,使耕种田地的大部分成了老年人,这样农业生产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农业产量会下降,生产出的农产品产值会更低,农民的相对所得会更少,负担也会更重。
(六)、教育、医疗的投入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中国有句话叫“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句话不论在农村,还是城市都是适用的,我国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决定了农村孩子上小学、初中的问题。
但是,若想长大了成材,仅仅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远远不够,高中教育、大学教育都是应该在农村的孩子中推广的。
但高中和大学的花销都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难以承担的,高中一年大概要投入九千元。
而大学就增加将近一万元,农民辛苦挣的钱供一个学生到高中毕业已经是捉襟见肘了,如果供一个大学生出来,必定会背上学生的债务包袱。
教育投资的成本对农民来说仍然难以负担,加上现在中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即使含辛茹苦地出一个大学生,又不能保证他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投入和产出是否成正比还很难预料。
人们常说“有啥别有病”,有病了就需要吃药,治疗或住院,生一次病动辄就要花上几百上千元,遇上大病就要花费数万元甚至更多。
作为收入很低的农民,一生是不敢生几次病的,他们不是不生病,是因为他们没有钱去看病,生病了往往忍着,一旦忍不住了,病也就到了晚期更无法医治了。
我国政府看到了广大农民的这种情况,就实施了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这对广大农民来说是承惠颇深的一项措施,农民敢看病了,一些对农民来说很严重的病也可以治疗了,广大农民的健康有了保障。
但是,以现在农民的收入水平,还是无法承受一些病的费用,家里如果有一个病人,几千元的费用尚可承担,若是费用过多,一个农民家庭将会因看病而负债,生活陷入窘近。
(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滞后
农民的文化素质落后,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一些地方的农村还存在着封建迷信思想,这都对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阻碍。
对于新兴的技术,新的生产方式,农民接受的过程相对较长,有时还会产生抵触情绪,这都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民收入达不到提高。
(八)、城市的扩张
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迅猛扩张,于是郊区的大部分农田都被城市侵占开发。
而失地的农民只得到数目很少的补偿金,一旦补偿金用完,农民又没有其他的收入渠道,原本赖以生存的土地已被占用,只能加入打工者的队伍,或谋求其他方面有所发展。
这使得一部分的农民更加贫穷。
综上所述,我国农民负担过重问题有着多重的原因。
农民负担过重,不仅对农民经济的发展不利,对整个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也十分不利,如何有效缓解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二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中央应出台积极财政倾斜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
由于国家对工业和农业的投入与支持不同,使得工业的进步要远远快于农业,农业生产的滞后表现为与工业的不同步、不协调。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国家就应从政策上对农业给予支持,财政向农业倾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
我国实行的优先发展工业,然后工业反哺农业的策略,现阶段,我国工业相比以前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在应该反哺农业了,国家应及时调整农村政策,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农用设备的投入,不断改善农民生活条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
(二)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着重解决广大农民的共同需求,改善广大农民群众最急需的生产生活条件出发,现阶段比较突出的表现为以下几点:
1、要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尽快让广大农民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近年来,我国大幅度增加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投资建设规模,解决了一部分农民的饮水难问题。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相当大部分农村人口饮水尚未达到安全标准。
因此,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和工作力度,尽快让广大农民喝上放心水。
2、要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让广大农民走上更顺畅便捷的道路。
虽然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的总体交通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我国农村幅员辽阔,这种状况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道出了公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要性,要想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农村公路建设已刻不容缓。
3、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发送农村的居住环境
要不断完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并将常规能源与农村不再去能源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我国农村各地自然条件和发展潜力在合适地区发展沼气、秸杆利用、水电、风能等清洁能源。
不断发送农村的环境建设,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健全农村公共设施维护体系,确保公共设施建设落到实处。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三)大力发挥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科技兴农
包括:
1、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知识,加强对科技项目的技术培训和推广。
如何有效快速地把科技含量高的农业开发项目推广到农业当中落实到农民之中,是提高农业经济增长,减轻农民负担的重要手段。
要加强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的培训,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为目的,统筹规划,采取多种方法让农民接受农业科技项目,并不断在农村中推广。
2、利用科技含量高的农业项目,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加快传统农业改造。
以科技发展为主导,提高综合开发利用科技项目含量,加快开发进程,加快推广利用新开展项目的农产品品种,创新农业资源综合机制,大幅度提高农业开发效益,让农业开发项目给农民带来更大的利益,从而改变农民负担较重的现状。
(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首先,要完全免除农民负担,随着国家农业税的取消,农民的负担相对减轻,但光减轻还不行,必须彻底免除农民所有税费负担。
其次,政府应强化监督机制,严惩增加农民负担的行为。
政府还要实实在在地增加对农业的有效投入,继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非农产业,帮助农民拓宽市场,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大对农业的直补力度,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严防各种补助在操作过程中缩水。
最终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不在于紧缩农民的开支,而应该增加农民的收入”,“恢复农村企业是最根本的措施”
(五)大力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
中国现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就业问题,乡镇企业对促进农村就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载体。
乡镇企业作为中国中小企业的主体,在促进农村就业中具有突出的战略性地位。
不但解决了广大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也增加了广大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向前发展。
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运输、建筑、食品、服装等产业,很好地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鉴于乡镇企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国要努力创造鼓励乡镇企业发展和农民就业的良好政策环境;还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并且要切实提高乡镇企业持续发展和促进农村就业的能力。
(六)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提高农民的政治地位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近十三亿人口中八亿在农村。
“三农”问题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
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维护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的生动实践。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有利于调节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符合包括八亿农民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助于提高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农民群众自觉抵制封建、腐朽思想影响的能力,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符合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政治保障,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加强农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建设,要充分发扬民主,重视群众意见,坚定不移地把民主选举搞下去。
(七)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更加强烈,追求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的愿望更加强烈。
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一定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扎实做好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现代文明程度的工作,努力提供支持、帮助和服务,使农村的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同步推进。
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坚持以广大农民群众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力量,加快培育现代农民。
全面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他们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培育农民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积极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树立开放创新、自立自强、民主法制观念,树立发展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
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通过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合力。
2、组织实施提高农民文明素质进村入户工程,大力营造文明风尚。
以提高农民的道德、文化、科技、卫生、法律意识、观念和知识为重点,以贴近农民、贴近农村、贴近实际,入村、入户、入脑为基本方法和途径,着力完善农村文化教育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以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步伐,着力建设先进文化。
坚持规划先行,注重规划的系统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的统一,既要严格标准,又要符合实际。
力求自然和谐、形式多样。
把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结合起来,把村庄整治与新村建设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
加强农村宣传思想工作,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方针政策、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传播到农民群众中。
(八)建立健全农村教育、医疗、保险制度
1、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摆在突出位置,通过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城乡教育的平衡发展,缩小教育的城乡差距。
政府应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的差距,国家财政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
着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重视农村学生同等上学的机会。
完善教育机制,对农村贫困贫困学生建立科学有效的学费减免机制,减少广大农民的负担。
2、大力加强农村地区的基层医疗体系、保险体系与卫生设施。
国家要为农村人畜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疾病预防体系和生态环境的建设源源不断的输入资金。
在农村建立和城市相对应的医疗体系。
这在农村显得更为重要,农村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农民收入有限,在农村建立廉洁高效的乡镇村医院和卫生所势在必行。
由于我国城市医疗体制的改革问题,原有的乡镇医院很难生存,而大医院有人满为患,医疗问题日益突出,医患矛盾日益扩大,看病难、看不起病成了我国一段时期以来典型的社会现象,很多农民生病后无钱去医院最后郁郁而终,严重地影响了我广大农村的生活质量,所以在广大农村建立卫生所和乡镇医院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 在农村建立和城市相对应的社保体系。
相当一段时间以来,农村的社保体系处于空白状态,农村人一直都抱着养儿防老的观念,这也成为了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障碍,然而,农民的这一观念却也是和我国农村的现状分不开的。
在我广大农村,没有相应的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体系,农民几乎处在保险真空状态,这也是广大农村需求疲软的根本原因。
所以在农村建立完善的社保体系和保险体系,建立适合农村自己的生育政策与养老政策,让农民老有所养,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就显得尤为重要。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中国作为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农业大国,农民负担过重问题处理的好坏,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在经济上,农民负担过重直接影响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农民大幅度减少了对农业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内市场的疲软,极有可能延缓全国小康目标的实现。
而且农民负担过重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是一个涉及全局的问题,直接影响党群、干群的关系,涉及农村社会稳定和安定的大局。
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的严重性、普遍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只有标本兼治,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
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马宝成;论解决农民负担的系统工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熊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分析与模式选择[J];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07期
3、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4、罗文杰:
《对减轻农民负担问题的深层思考》,《理论与改革》2002年第6期
5、孙梅君:
《农民负担的现状及其过重的根源》,《中国农村经济》1998年第4期
6、《十七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