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命题热点 精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41245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命题热点 精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高考历史命题热点 精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高考历史命题热点 精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高考历史命题热点 精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高考历史命题热点 精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命题热点 精解.docx

《届高考历史命题热点 精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命题热点 精解.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命题热点 精解.docx

届高考历史命题热点精解

2013届高考历史命题热点精解

热点1民主法治

[时政背景]2013年3月1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七次全体会议,张德江在会上作总结发言时说:

“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我们党、国家和人民得出一条重要结论,就是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链接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

[调研1]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

“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

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

”这一案例体现的罗马法原则是

A.重视证据B.公平公正C.契约至上D.注重程序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和所学史实可知罗马法注重契约关系,答案为C

[调研2]“雅典民主政体把它的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

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材料体现出作者担忧雅典的民主

A.可能会导致权力的滥用B.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C.过分强调民主的广泛性D.会削弱贵族的政治权力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作者认为,治理国家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而不应该是“偶然选中的人”。

而事实上将“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他们可能不具有国家管理者的专长,可能不具有“真知灼见”,虽然可以体现民主,但可能会导致权力的滥用。

因此A符合题意。

B、D与题意无关,C属于现象。

链接2近代西方的政治体制

[调研3]钱乘旦、陈晓律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写道:

“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表……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

他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和力量的源泉。

相比之下他们代表不足,而和国家的累赘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每一项利益,却被代表得足而又足。

”由这种状况引发的运动的最终结果是

A.无产阶级赢得被选举权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C.垄断资本家控制了国家政权D.工业资本家逐渐进入政权中心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据材料信息“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和商业资本家的经济实力越来越雄厚,但是政治权力却较少,因此引发了英国的议会改革,工业资本家才逐渐进入政权中心。

答案为D。

链接3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调研4]列宁说:

“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的,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民主集中制。

”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②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③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④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

A.①②④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③中的“高度自治”说法错误,所以排除③。

答案为A。

链接4中外民主制度

[调研5]反对封建专制和民族压迫、追求政治民主和民族独立是近现代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

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

——许海山《欧洲历史》

材料二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

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

——袁峰《比较政府与政治》

材料三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然而,面对强敌,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

他们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英勇反抗外未侵略,积极探索复兴道路。

材料四2010年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民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

他还表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西方现代民主相比,雅典民主的特点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英、美、德的代议制民主是怎样确立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先后提出了哪些建立民主政治的设想,其实践活动分别是什么。

(4)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的?

温家宝的报告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哪些特征?

[解析]第

(1)问,雅典民主制的最大特点是实行直接民主,成因可结合雅典的社会背景分析。

(2)问,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回答英、美、德代议制民主的确立过程。

第(3)问,维新派提出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开展了戊戌变法运动;革命派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进行了辛亥革命。

第(4)问,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制度回答即可。

答案

(1)特点:

直接民主。

成因:

小国寡民;享有公民权的公民数量少(或奴隶、外邦人、妇女没有公民权,只有少数成年男性公民享有公民权)。

(2)英国: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美国:

通过民族独立战争,取得民族独立,制定1787年宪法,建立了联邦制共和政体。

德国:

通过王朝战争(或统一战争)完成国家统—,1871颁布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3)设想:

维新派提出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革命派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设想。

实践:

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法,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

(4)保障:

建立了一套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特征:

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健全基层民主。

热点2三农问题和关注民生

[时政背景]2012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深刻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重点研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全面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会议强调,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能动摇、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力度不能减弱、农村改革发展的步伐不能放慢。

链接1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调研1l江浙地区长期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心。

唐宋时期,“东南之田,所种惟稻”;到明朝中后期,“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他种以图利”,甚至出现“郊原四望,遍地皆棉”,还有一些地方因“为稻利薄,甘蔗利厚,往往有改稻田种甘蔗者”。

这种状况的出现造成的深远影响是

A.重农抑商的政策越来越松动B.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

C.促进了民众衣食结构的改变D.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解析]阅读材料可知,在唐宋时期江浙地区只种粮食作物——水稻,但到了明朝中后期,江浙地区出现了把稻田改种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的现象。

经分析可知,上述现象推动了江浙地区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故答案为B。

链接2三民主义

[调研2]孙中山说: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据关键信息“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可知D符合题意。

链接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调研3]邓子恢在《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53年4月)中指出,“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必须帮助贫苦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当时政府帮助农民克服困难的措施是

A.增加对农业的投入B.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C.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确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解析]据材料信息“1953年4月”可知,当时正处于三大改造时期,故B符合题意。

[调研4]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顾准和孙冶方提出“我们必须研究社会主义下面的商品生产问题”“社会主义的生产也可以由市场规律自发调节”的观点,这反映出

A.人们对社会主义改造不理解B.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得到完善

C.经济上出现了“左”倾错误理论D.中国萌发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

[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必须研究社会主义下面的商品生产问题”“社会主义的生产也可以由市场规律自发调节”。

结合时间信息“20世纪50年代中期”可判断D符合题意。

链接4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调研5]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B.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是指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来发展农业,“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是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故C符合题意。

链接5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调研6]民生问题自古有之,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解决方式不尽相同。

民生问题是近代以来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同时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一一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二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

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

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其中最宏伟的工程是田纳西河流域的水利工程。

材料三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

一一摘自《邓小平文选》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有哪些发展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分析罗斯福新政是如何解决社会民生问题的,这在当时起到了什么历史作用?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4)依据上述西方和中国的民生政策,谈淡你对当代民生问题的认识。

[解析]第

(1)问考查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变化”根据材料一“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分析;原因结合“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内发生的政治、经济等变化分析。

(2)问考查罗斯福新政。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回答;第二小问,从稳定社会秩序和改善人民生活两个方面回答即可。

第(3)问考查改革开放时期的农村改革,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方面回答即可。

第(4)问考查学生对问题的表述、理解能力,紧扣“民生”这一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变化:

企业所有权发生变化;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发生变化;社会福利制度发生变化。

原因:

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革,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战后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加强。

(2)措施:

推行“以了代赈”计划。

作用:

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加就业,改善人民生活。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过去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弊端,使农民得到实惠和利益。

(4)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重视改善民生问题,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满足国民社会生活的需要是制定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据。

热点3中美关系

[时政背景]2012年10月8日,美国国会发表调查报告称,中国华为和中兴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建议阻止这两家企业在美开展投资贸易活动。

中国商务部表示,美国对中国进行无端指控,排斥中国企业在美开展正常经营和正当竞争,中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和强烈反对。

链接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

[调研1]一份美国文件记载:

“在很机密的基础上,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

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我们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逐步造成一种形势,使我们既能保持对台湾的义务,而又不致遭到……抨击。

”这一记载反映的是

A.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美国欲提出“双重代表权”

B.二战结束初期,美国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安排上的考虑

C.中国坚持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支持

D.在联合国接纳中国的问题上,苏联与美国的外交策略斗争

[解析]据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怎样才能逐步造成一种形势,使我们既能保持对台湾的义务,而又不致遭到……抨击”可以推断出美国企图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搞“双重代表权”。

故答案为A。

链接2中美关系正常化

[调研2]在1972年6月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发言:

“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和印度支那,使用化学武器杀伤印度支那人民,破坏人类环境。

”对于中国的强烈谴责,美国国务院要求其代表团进行淡化处理。

美国这样做是因为

A.迫于舆论压力,美国对其在越南造成的灾难感到内疚

B.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需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C.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

D.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美国希望会议能顺利进行

[解析]据材料“1972年”“对于中国的强烈谴责,美国国务院要求其代表团进行淡化处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当时的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它希望改善中关关系,以增加遏制苏联的筹码。

故答案为B。

链接3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历程

[调研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摇撼下来的果子。

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泰勒·丹涅特《美国人在东亚》

材料二在各自势力范围内任何口岸,对他国入港船舶所征收的入港费,不得高于对本国船舶所征收的入港费;在各自势力范围内修筑、管理或经营的铁路,对他国臣民运输的货物,应与对本国臣民运输同样货物、经过同等距离所征收的铁路运费相等。

——1899年美国政府向列强递交的一项照会

材料三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乃是华盛顿、杰斐逊等早巳在美国进行过了的工作……

——《祝美国国庆日》(1944年7月4日《解放日报》社论)

材料四右图是1950年12月11日《时代》封面人物照片,《时代》称呼毛泽东为“红色中国的老板”,封面上毛泽东头像后面是一群红色的蝗虫。

同期的《时代》封面文章写道“4年前,毛泽东还蹲在中国西北延安的荒野窑洞里。

上周,住在北京的宫殿里……他的军队给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其军事史上最沉重的打击……面对他带来的打击和世界革命的前景、即将到来的瓦解,华盛顿变得瘫软”。

材料五2010年11月28日,美韩开始在黄海水域进行军演。

由于演习地点靠近中国,部分中国民众反应激烈;中国外交部和中国军方也相继表态,反对此次美韩黄海演习。

请回答:

(1)材料二中美国的外交政策对列强侵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对比材料一、二,概括美国侵华政策所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2)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三的?

(3)依据材料四指出美国媒体对“红色中国”的态度。

形成这种态度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4)请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中国从官方到民间激烈反对美韩黄海军演的原因。

[解析]第

(1)问,材料二反映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该政策造成西方列强共管中国的局面。

比较材料一、二可知,随着美国实力的增强,美国不再追随欧洲列强,而提出了自己的侵华政策。

(2)问,从材料三中的时间信息“1944年”可知,当时中国正在进行抗日战争,联系抗日战争的目标、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等知识进行分析。

第(3)问,结合二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特点等知识回答。

第(4)问,联系时政知识,从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分析原因。

答案

(1)使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之下。

由追随欧洲列强到向其他列强提出自己的要求。

原因:

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美国实力增强。

(2)中国共产党的最低革命纲领旨在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和争取民族独立;美国大力援助中国抗战和民主运动,中国心存感激。

(3)态度:

敌视与恐惧。

时代背景:

当时正值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美国所支持的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覆灭,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在外交上“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沉重打击了美军。

(4)美韩军演带有遏制中国的色彩,军演地点选择在黄海水域,严重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威胁了中国的安全。

热点4制度变迁与创新

[时政背景]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的要求,其最大的亮点是“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体制创新”成为2013年“三农”问题的关键词。

链接1制度的变迁

[调研1]“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

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

A.重用亲信B.频换丞相C.分化事权D.废除宰相

[解析]由材料信息“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可知,宋代通过不断分割宰相的权力来强化君权,C项正确;A、B、D三项在题干中反映不出来。

[调研2]学者任东来指出:

“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

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

”这一观点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

A.是管政府和保护公民权利的法B.使各州获得充分自治的权利

C.使人民获得广泛的民主自由D.使美国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

据材料“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可知A项正确。

B、D两项说法不正确,该宪法体现了中央集权,各州有一定的自主权;C项不是材料强调的主要内容。

链接2制度的创新

[调研3]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它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

材料意在揭示

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B.内阁官员能力欠缺,无法助理国政

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

[解析]本题考查明代内阁的实质。

明朝时期废除丞相,皇帝提拔地位较低的官员充当自己的顾问,其实质是加强皇权,因此内阁制没有突破皇权专制的本质,故答案为A。

[调研4]周恩来1958年在青岛民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在中国适宜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适宜于建立也无法建立民族共和国。

历史发展没有给我们造成这样的条件,我们就不能采取这样的办法。

”这一论述

A.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缺乏历史基础B.要求给予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自主自治

C.旨在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合理性D.表明建立民族共和国的时机尚不成熟

[解析]本题考查建国后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从周恩来的谈话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行的。

答案为C。

热点5全球化浪潮

[时政背景]2012年4月19日,二十国集团在华盛顿召开了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和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出席,重点就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与改革问题进行了讨论。

活跃的“财经外交”成为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谋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有机组成部分。

链接1经济全球化推动整体世界的形成

[调研1]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地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

下列所述可以作为此结论的依据的是

A.经济联系的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B.政治冲突均与各国经济利益矛盾有关

C.多极化趋势削弱了大国霸权主义D.发达国家借经济优势输出民主价值观

[解析]材料的含义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的稳定与和平。

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经济联系加强,使得各国有了更多共同的经济利益,因此也就减少了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答案为A。

链接2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调研2]下表为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各国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其信息反映的实质是

时间

国家(地区)

1991年

1997年

2001年

2005年

2009年

美国

157

175

186

175

140

欧盟

134

155

143

157

152

日本

119

112

105

81

68

中国内地

0

4

11

15

34

其他

47

10

26

33

45

A.跨国公司是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B.美国的全球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获得发展机遇

[解析]A、B、D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表格材料中美国、欧盟、日本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反映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着经济全球化,故答案为C。

链接3区域经济集团化

[调研3]2012年9月,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不顾中国人民强烈反对正式宣布钓鱼岛“国有化”,野田政府的“购岛”行为引发中国从官方到民间的强烈反对,中国各地纷纷举行反日游行、抵制日货的运动。

此举大挫日本经济,使一些日本人士反思日本政府的做法,主张日中两国应借鉴法德模式处理两国关系。

“法德模式”是指

A.发展综合国力,科技强军B.共同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发行统一的货币(欧元)D.两国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