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系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40737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系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机电系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机电系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机电系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机电系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电系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

《机电系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系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电系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

机电系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实验指导书

机电1011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型

实验目的: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单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

所需单元及部件:

直流稳压电源、电桥、差动放大器、双平行梁测微头、一片应变片、F/V表、主、副电源。

旋钮初始位置:

直流稳压电源打倒±2V档,F/V表打到2V档,差动放大增益最大。

实验步骤:

(1)了解所需单元、部件在实验仪上的所在位置,观察梁上的应变片,应变片为棕色衬底箔式结构小方薄片。

上下二片梁的外表面各贴二片受力应变片和一片补偿应变片,测微头在双平行梁前面的支座上,可以上、下、前、后、左、右调节。

(1)将差动放大器调零:

用连线将差动放大器的正(+)、负(-)、地短接。

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端与F/V表的输入插口Vi相连;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的增益到最大位置,然后调整差动放大器的调零旋钮使F/V表显示为零,关闭主、副电源。

(2)根据图1接线R1、R2、R3为电桥单元的固定电阻。

R4为应变片;将稳压电源的切换开关置±4V档,F/V表置20V档。

调节测微头脱离双平行梁,开启主、副电源,调节电桥平衡网络中的W1,使F/V表显示为零,然后将F/V表置2V档,再调电桥W1(慢慢地调),使F/V表显示为零。

图1

(3)将测微头转动到10mm刻度附近,安装到双平等梁的自由端(与自由端磁钢吸合),调节测微头支柱的高度(梁的自由端跟随变化)使F/V表显示最小,再旋动测微头,使F/V表显示为零(细调零),这时的测微头刻度为零位的相应刻度。

(4)——往下或往上旋动测微头,使梁的自由端产生位移记下F/V表显示的值。

建议每旋动测微头一周即ΔX=0.5mm记一个数值填入下表:

位移(mm)

电压(mv)

(5)据所得结果计算灵敏度S=ΔV/ΔX(式中ΔX为梁的自由端位移变化,ΔV为相应F/V表显示的电压相应变化)。

(6)实验完毕,关闭主、副电源,所有旋钮转到初始位置。

注意事项:

(1)电桥上端虚线所示的四个电阻实际上并不存在,仅作为一标记,让学生组桥容易。

(2)为确保实验过程中输出指示不溢出,可先将砝码加至最大重量,如指示溢出,适当减小

差动放大增益,此时差动放大器不必重调零。

(3)做此实验时应将低频振荡器的幅度关至最小,以减小其对直流电桥的影响。

(4)电位器W1、W2,在有的型号仪器中标为RD、RA。

问题:

(1)本实验电路对直流稳压电源和对放大器有何要求?

(2)根据所给的差动放大器电路原理图,(见附录图一),分析其工作原理,说明它既能作差动放

大,又可作同相或反相放大器。

 

实验二电涡流式传感器的静态标定

实验目的:

了解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原理及工作性能

所需单元及部件:

涡流变换器、F/V表、测微头、铁测片、涡流传感器、示波器、振动平台、主、副电源。

实验步骤:

(1)装好传感器(传感器对准铁测片安装)和测微头。

(2)观察传感器的结构,它是一个扁平线圈。

(3)

用导线将传感器接入涡流变换器输入端,将输出端接至F/V表,电压表置于20V档,见图17,开启主、副电源。

 

                   

图17

(4)用示波器观察涡流变换器输入端的波形。

如发现没有振荡波形出现,再将被测体移开一些。

可见,波形为波形,示波器的时基为us/cm,故振荡频率约为。

(5)适当调节传感器的高度,使其与被测铁片接触,从此开始读数,记下示波器及电压表的数值,填入下表:

建议每隔0.10mm读数,到线性严重变坏为止。

根据实验数据。

在座标纸上画出V-X曲线,指出大致的线性范围,求出系统灵敏度。

(最好能用误差理论的方法求出线性范围内的线性度、灵敏度)。

可见,涡流传感器最大的特点是,传感器与被测体间有一个最佳初始工作点。

这里采用的变换电路是一种。

实验完毕关闭主、副电源。

X(mm)

Vp-p(v)

V(v)

注意事项:

被测体与涡流传感器测试探头平面尽量平行,并将探头尽量对准被测体中间,以减少涡流损失。

 

实验三热敏电阻演示实验(998型)

热敏电阻特性:

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有正有负,因此分成两类:

PTC热敏电阻(正温度系数)与NTC热敏电阻(负温度系数)。

一般NTC热敏电阻测量范围较宽,主要用于温度测量;而PTC突变型热敏电阻的温度范围较窄,一般用于恒温加热控制或温度开关,也用于彩电中作自动消磁元件。

有些功率PTC也作为发热元件用。

PTC缓变型热敏电阻可用作温度补偿或作温度测量。

一般的NTC热敏电阻测温范围为:

-50℃~+300℃。

热敏电阻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热惯性小、工作寿命长、价格便宜,并且本身阻值大,不需考虑引线长度带来的误差,适用于远距离传输等优点。

但热敏电阻也有:

非线性大、稳定性差、有老化现象、误差较大、一致性差等缺点。

一般只适用于低精度的温度测量。

实验目的:

了解NTC热敏电阻现象。

所需单元及部件:

加热器、热敏电阻、可调直流稳压电源、-15V稳压电源、F/V表、主副电源。

实验步骤:

(1)了解热敏电阻在实验仪的所在位置及符号,它是一个兰色或棕色元件,封装在双平行振动梁上片梁的表面。

(2)将F/V表切换开关置2V档,直流稳压电源切换开关置±2V档,按图35接线,开启主.副电源,调整W1(RD)电位器,使F/V表指示为100mV左右。

这时为室温时的Vi。

(1)将-15V电源接入加热器,观察电压表的读数变化,电压表的输入电压:

(4)由此可见,当温度时,RT阻值,Vi。

图35

 

思考题:

(3)如果你手上有这样一个热敏电阻,想把它作为一个0~50℃的温度测量电路,你认为该怎样来实现?

(1)

 

实验四热电偶原理及现象()型

实验目的:

了解热电偶的原理及现象

所需单元及附件:

-15V不可调直流稳压电源、差动放大器、F/V表、加热器、热电偶、水银温度计(自备)、主副电源

旋钮初始位置:

F/V表切换开关置2V档,差动放大器增益最大。

实验步骤:

(1)了解热电偶原理:

二种不同的金属导体互相焊接成闭合回路时,当两个接点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就会产生电流,这一现象称为热电效应,产生电流的电动势叫做热电势。

通常把两种不同金属的这种组合称为热电偶。

具体热电偶原理参考教课书。

(2)解热电偶在实验仪上的位置及符号,(参见附录)实验仪所配的热电偶是由铜_康铜组成的简易热电偶,分度号为T。

实验仪有二个热电偶,它封装在双平行梁的上片梁的上表面(在梁表面中间二根细金属丝焊成的一点,就是热电偶)和下片梁的下表面,二个热电偶串联在一起产生热电势为二者的总和。

(3)按图4接线、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调零旋钮,使F/V表显示零,记录下自备温度计的室温。

图4

(4)将-15V直流电源接入加热器的一端,加热器的另一端接地,观察F/V表显示值的变化,待显示值稳定不变时记录下F/V表显示的读数E。

(5)用自备的温度计测出上梁表面热电偶处的温度t并记录下来。

(注意:

温度计的测温探头不要触到应变片,只要触及热电偶处附近的梁体即可)。

(6)根据热电偶的热电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式:

Eab(t,to)=Eab(t,tn)+Eab(tn,to)

其中:

t------热电偶的热端(工作端或称测温端)温度。

tn------热电偶的冷端(自由端即热电势输出端)温度也就是室温。

to------0℃

1.热端温度为t,冷端温度为室温时热电势。

Eab(t,tn)=(f/v显示表E)/100*2(100为差动放大器的放大倍数,2为二个热电偶串联)。

2.热端温度为室温,冷端温度为0℃,铜-康铜的热电势:

Eab(tn,to):

查以下所附的热电偶自由端为0℃时的热电势和温度的关系即铜-康铜热电偶分度表,得到室温(温度计测得)时热电势。

3.计算:

热端温度为t,冷端温度为0℃时的热电势,Eab(t,to),根据计算结果,查分度表得到温度t。

(7)热电偶测得温度值与自备温度计测得温度值相比较。

(注意:

本实验仪所配的热电偶为简易热电偶、并非标准热电偶,只要了解热电势现象)。

(8)实验完毕关闭主、副电源,尤其是加热器-15V电源(自备温度计测出温度后马上拆去-15V电源连接线)其它旋钮置原始位置。

思考:

(1)为什么差动放器接入热电偶后需再调差放零点?

(2)即使采用标准热电偶按本实验方法测量温度也了会有很大误差,为什么?

 

实验五霍尔式传感器的特性—直流激励

实验目的:

了解霍尔式传感器的原理与特性。

所需单元及部件:

霍尔片、磁路系统、电桥、差动放大器、F/V表、直流稳压电源、测微头、振动平台、主、副电源。

有关旋钮初始位置:

差动放大器增益旋钮打到最小,电压表置20V档,直流稳压电源置2V档,主、副电源关闭。

实验步骤:

(1)了解霍尔式传感器的结构及实验仪上的安装位置,熟悉实验面板上霍尔片的符号。

霍尔片安装在实验仪的振动圆盘上,两个半圆永久磁钢固定在实验仪的顶板上,二者组合成霍尔传感器。

(2)

开启主、副电源将差动放大器调零后,增益置最小,关闭主电源,根据图21接线,W1、r为电桥单元的直流电桥平衡网络。

图21

(3)装好测微头,调节测微头与振动台吸合并使霍尔片置于半圆磁钢上下正中位置。

(4)开启主、副电源调整W1使电压表指示为零。

(5)上下旋动测微头,记下电压表的读数,建议每0.1mm读一个数,将读数填入下表:

X(mm)

V(V)

X(mm)

V(v)

作出V-X曲线指出线性范围,求出灵敏度,关闭主、副电源。

可见,本实验测出的实际上是磁场情况,磁场分布为梯度磁场与磁场分布有很大差异,位移测量的线性度,灵敏度与磁场分布有很大关系。

(6)实验完毕关闭主、副电源,各旋钮置初始位置。

注意事项:

(1)由于磁路系统的气隙较大,应使霍尔片尽量靠近极靴,以提高灵敏度。

(2)一旦调整好后,测量过程中不能移动磁路系统。

(3)激励电压不能过大,以免损坏霍尔片。

 

实验六 差动变面积式电容传感的静态及动态特性

实验目的:

了解差动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原理及其特性。

所需单元及部件:

电容传感器、电压放大器、低通滤波器、F/V表、激振器、示波器

有关旋钮的初始位置:

差动放大器增益旋钮置于中间,F/V表置于V表2V档,

实验步骤:

(1)按图28接线。

图28

(2)F/V表打到20V,调节测微头,使输出为零。

(3)转动测微头,每次0.1mm,记下此时测微头的读数及电压表的读数,直至电容动片与上(或下)静片复盖面积最大为止。

X(mm)

V(mv)

退回测微头至初始位置。

并开始以相反方向旋动。

同上法,记下X(mm)及V(mv)值。

(4)计算系统灵敏度S。

S=ΔV/ΔX(式中ΔV为电压变化,ΔX为相应的梁端位移变化),并作出V-X关系曲线。

X(mm)

V(mv)

(5)卸下测微头,断开电压表,接通激振器,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