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油泵使用说明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36881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37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50油泵使用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50油泵使用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50油泵使用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250油泵使用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250油泵使用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50油泵使用说明书.docx

《250油泵使用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0油泵使用说明书.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50油泵使用说明书.docx

250油泵使用说明书

V30D轴向柱塞式变量泵简要使用说明书

根据样本D7960和D7960Z

1.泵的安装

将液压泵装入一个液压系统时,必须通过下列的接口实现连接:

●机械连接:

将泵壳连接到机座的安装法兰上

●机械连接:

将泵轴与原动机的驱动轴柔性地连接

●液压连接:

吸油法兰(有时)柔性地与油箱连接

●液压连接:

泄漏油接口(有时)柔性地与油箱连接

●液压连接:

压力油口(有时)柔性地与控制阀或直接与负载连接

●液压连接:

有遥控器(阀)时,用信号油软管柔性地连接

●液压连接:

在控制体积流量时,与辅助泵连接

●电子连接:

在电比例控制时,与比例电磁铁的连接

液压连接:

当泵轴处于垂直安装位置时,通过泵壳与油箱的油路连接以排气

2.泵与系统之间接口的结构

泵壳与驱动电机法兰或变速箱法兰之间的机械基础连接,应该是直接的、实心的,通常不带柔性中间垫块。

这样,就可以使驱动电机的壳体与被驱动的液压泵构成一个单元,它们应该实际形成一个柔性“静噪”整体。

减振垫

柔性联轴节

 

变速箱

柔性联轴节

驱动轴与泵轴之间的联轴节应是柔性的。

因此,例如柴油机曲轴产生的扭转振动,就不至于传到泵轴。

原动机与泵之间如果用万向轴或分动箱连接,考虑用柔性联轴节也就足够了。

电机

1.2

B7960

轴向柱塞变量泵

2001-1

2.1.吸油管路

泵的吸油法兰应该是吸油管路中过流断面最小的部位(即:

整个吸油管路上所有的过流断面都要比泵吸油法兰处的过流断面来得大),每经过1米管长,其管径要加大1厘米。

在油箱中的吸油接管,应该是吸油管路中过流断面最大的部位。

吸油接管的尾部管子应切成45度或者为一锥形漏斗。

在油箱中有几根吸油接管时,应保持不小于5倍管径的间距。

吸入口离油面最小为8倍管径、离油箱底2倍管径。

直径变化的过渡段应制成细长锥体,弯头的转弯半径应尽可能大。

装入管路的闸阀的直径不应缩小。

如果是将多根吸油接管连接到一根总管上,则总管过流断面至少要等于各单个接管过流断面之和。

从总管到分管应使用锥形中间接管过渡,两头连接处应平顺、过渡管不应突进到两边的管子中去。

在靠近液压泵部位,应使用吸油软管作为吸油管道,或配置柔性补偿装置。

对补偿装置的位置而言,最重要的是其轴线要与泵的轴线处于同一水平(同轴)。

由此,当泵运行发生振动时,可确保主要地由补偿装置承担径向载荷。

而其他情况出现的轴向力则可能使流线破坏,导致发生汽蚀和噪声。

●油箱

油箱应用隔板分割成多个(至少2个)区域,这样可以从空间上将回油、泄漏油回油与吸油区隔开,其好处是可以使污染物沉淀下来、使油中的空气析出。

过滤器和冷却器应装在回油管线或旁路上。

油箱通气孔应设置名义通气量足够的空气滤清器,这就是说在0.1bar压差下空气的流量至少应为最大的液体流量值。

按常规,油箱中的油面应高于泵的吸油口。

可以用直管作为吸油管将泵与油箱相连接。

最好是用悬挂式的弯管,这样,可能存在的空气就可很快地从泵中上升向油箱析出。

如果吸油管有一处或多处向上成拱形的弯管,则是错误的,因为在拱形的最高点附近将会聚集空气。

在这些空气没有完全被液流冲刷走或溶解于油液中时,有时就要担心会引起汽蚀和振动。

空气滤清器

从油箱底部算起的油面高度至少为10d

 

有孔隔板

 

吸油软管(每m长度软管的直径应比泵的吸口法兰直径大1cm)离底面2d

泵吸口法兰(最小截面处)

截止阀

吸油管头部制成45,离底面2d

放油孔螺塞

泄漏油管的未端插入油液高度的一半

2.2.泄漏油管

空气滤清器

截止阀

放油孔螺塞

吸油管头部制成45,离底面2d

泄漏油管的未端插入油液高度的一半

泵壳有2到3个泄漏油螺纹接口,在常规的传动轴水平安装情况下,利用最高位置的泄漏油口。

在传动轴垂直安装时,则在泵的上端需要一个附加的放气口。

当原动机(传动装置)处于上部位置时,则用原始位置上G1/4的接口E作为排气接口。

从油箱底部算起的油面高度至少为10d

如果原动机安装于下部,对于常规泵在结构上不存在放气接口。

在这种情况下,要用特殊的泵盖。

放油孔螺塞

所有泄漏油管、排气管都不允许(与接口所对应的管径相比)缩小,总体上讲其过流断面应比相应值有所增大。

泄漏油管、排气管的出口管端,应处于油箱底面与(规定)油面之间的中间位置。

吸油管头部制成45,离底面2d

空气滤清器

从油箱底部算起的油面高度至少为10d

截止阀

 

3.泵中调节装置的控制

组装在泵中的调节装置,检测压力系统的相关参量,并据此校正偏差,从而调节泵的排量。

所控制的系统参量,例如有:

●系统的压力

●系统中通过节流孔的压差

●系统中排量与压力的乘积

由于这些被控系统参量的特性不仅与泵而且与整个压力系统的构成,包括负载的类型相关联,很显然,系统调节器必须与压力系统和负载的特性相协调。

压力系统可区分为三种类别:

a)短管型,主要为硬管,受压液体体积小

b)长管型,主要为软管,受压液体体积较大

c)长管型,配置气体蓄能器,受压液体体积较大

3.1预调

在液压设备起动前,吸油管应注油,有可能还要放放气,泵和马达的壳体要灌满油。

出于安全的原因,泵的压力调节器和系统的主安全阀(溢流阀)应该几乎处于完全卸压状态。

等泵起动之后,开始将压力调得低一些,使得残留的空气能排向油箱,并使所有运动件都得到润滑。

大约5~10分钟后大部分空气已析出,则可分级逐步将压力调节器和主安全阀的压力调高。

为了将主安全阀的最终压力调定,系统压力要运行于比泵的额定压力高30~40bar。

这时主安全阀压力值就固定下来了,进一步将泵压力调节器的调定值往下调到泵的额定压力时,主安全阀处于关闭状态。

3.2.压力调节

a)类N型压力调节器的简单调节

对于小的压力系统,即主要是硬管的短管型系统,用简单的N型调节器就足够了。

它用一根比较硬的检测弹簧来平衡阀芯上所承受的全部液压力,因此,其增益(分辨率)较小。

所谓增益就是单位压力偏差的阀口开度。

由于预压缩值达400bar压力的检测弹簧在低于150bar的区域使用时,没有达到阀口的全部行程值,从而控制速度受到限制。

由此,对于中低压范围(≤250bar)应配置较软的弹簧。

为了对压力系统进行调整并考虑其稳定性,N型调节器提供了带旁路液阻②的油路。

将旁路液阻转动1/4~1/2转,就预制了这种功能。

这适用于常见的拥有大约2.5L的中等受压液容的系统。

在受压容腔较小时,可将旁路液阻进一步开大;在受压容腔较大时,最好将旁路液阻关小一点,以提高其调节精度。

如果在调节了旁路液阻后,还是出现振动的话,则可装入一个出流液阻。

对常规结构其可安装位置,在控制阀阀体一侧标有字母“U”的下面。

这样一来,调节器组件也能得到一定的阻尼(视图见第13页)。

对于用于恒功率调节器的控制阀阀体,则出流液阻应装在该阀体“U”符号下,或者在L型附加盖的“U”符号下。

出流液阻减缓了泵的振动,起到震荡激励器的阻尼作用。

出流液阻处螺纹为M6,而其内孔直径在用于大规格泵V30D-250的Ф1.8与用于小泵的Ф0.8之间。

剖面C-D

封油螺塞

调节螺丝

调节螺丝

剖面A-B

①=液阻Ф1.0(M5)

②=旁路液阻

●N型压力调节器(直接作用式)的预调

在泵起动前调节螺丝作如下的预置:

1.将可调旁路液阻②旋开1/4…1/2转,使其打开

工具:

10mm环形扳手和叉形扳手

装固定旁路液阻(老型式)M6Ф1mm

工具:

5和3mm内六角扳手

2.出流液阻(见第13页)

卸下M6锁紧螺钉,装上M6出流液阻;如果已经装上,应检查污染情况

工具:

5和3mm内六角扳手

3.

调压螺丝(第4页)

卸下保护螺帽,将调节螺丝退出直至调压弹簧松开。

①=液阻Ф1.0(M5)

②=旁路液阻

工具:

2环形扳手和13mm叉形扳手

4.外置主安全阀

检查是否调在较低的压力值上。

或许要将调压螺丝退出来一点。

3.3.b)类压力系统的压力调节

对于有较长管路和软管、受压液体体积较大的压力系统,其增益或信号分辨率必须比受压液体体积较小的a)类压力系统来得高。

ND型直接作用式压力调节器,虽然配置与N型调节器同样硬的检测弹簧,但由于阀芯的特殊结构,使其信号分辨率有明显的增高。

泵的压力油通过调节阀阀芯中的轴向长孔和径向孔,引到弹簧侧阀芯导套的环形槽中。

通过这个在阀芯与阀套之间间隙的压力场(油膜),使得由弹簧力的径向分力引起的摩擦力减少到最低程度。

由此,阀芯对很小的压力变化就会有反应,以达到高的压力信号分辨率。

这就使得它适用于大液容的b)类压力系统,以及带气体蓄能器的c)类压力系统。

由于预压缩值对应400bar压力的检测弹簧在低于150bar的区域使用时,没有达到(充分利用)阀口的全部行程值,从而控制速度受到限制,由此对于中低压范围应配置较软的250bar的弹簧。

为了对压力系统进行调整并考虑其稳定性,ND型调节器提供了带旁路液阻②的油路。

将旁路液阻转动1/4…1/2转,就预制了这种功能。

这适用于拥有大约5L的中等受压液体容腔系统。

在受压液体容腔较小时,可将旁路液阻进一步开大;在受压液体体积较大时,最好将旁路液阻关小一点,以提高其调节精度。

如果尽管调节了旁路液阻,还是出现振动的话,则可装入一个出流液阻。

对常规结构其可安装位置,在控制阀阀体一侧标有字母“U”的下面,这样一来,调节器组件也能得到一定的阻尼(视图见第13页)。

对于用于恒功率调节器的控制阀阀体,则出流液阻应装在该阀体“U”符号下,或者在L型附加盖的“U”符号下。

出流液阻减缓了泵的振动,起到震荡激励器的阻尼作用。

出流液阻处螺纹为M6,而其内孔直径在用于大规格泵V30D-250的Ф1.8与用于小泵的Ф0.8之间。

P型压力调节器

①=液阻Ф1.0M5

②=旁路液阻

③=螺销

●P型压力调节器(先导控制式)的调试

在泵起动前调节螺丝作如下的预置:

1.将可调旁路液阻②旋开1/4…1/2转,使其打开

工具:

10mm环形扳手和叉形扳手

装固定旁路液阻(老型式)M6Ф1mm

工具:

5和3mm内六角扳手

2.出流液阻(见第13页)

卸下M6锁紧螺钉,装上M6出流液阻;如果已经装上,应检查污染情况

工具:

5和3mm内六角扳手

3.串接阻尼液阻

卸下保护螺帽,暂时将节流针阀转1..2转使其打开

工具:

4mm内六角扳手,13mm环形扳手

4.遥控调压螺丝

暂时全部打开

5.外置主安全阀

试一试,是否调在较低的压力值上。

或许要将调压螺丝退出来一点。

节流阀

 

压力阀

P型先导控制阀

①=液阻Ф1.0M5

②=可调液阻

③=螺堵

④=液阻Ф1.0M3

⑥=液阻Ф1.2M6

至少1m软管

串接阻尼液阻

安全阀

外置式安全阀(

 

3.4.c)类压力系统的压力调节

配置大容量蓄能器的大型压力系统的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都必须比b)类压力系统优异,因为系统压力与蓄能器当时的充满度即相应的气体压力直接相关。

按油与气的组成比例来看,气体压力与纯油液压力相比要小10至100倍。

通常情况下,在泵与蓄能器系统之间设置单向阀,这增添了压力调节器检测机制的复杂性。

在不利情况下单向阀关闭,例如当出现持久振动时可使液压泵脱离系统。

根据这种考虑,P调节器增加了一个压力信号接口,以准确地检测到系统的压力。

这种专用的调节器,称为Pb型调节器。

所增加的专门压力信号接口位于调节器的压力检测侧(①与④之间),通过T块体两条压力信号线路会合。

第一条管路来自泵的压力接口(V30D-250),由此压力调节器能很直接地感受到变量的反应。

第二条管路将压力调节器与单向阀后压力系统的主压力管路相联。

因此,压力调节器始终能感受到系统压力并能对最小的偏差作出反应。

这两条压力信号管线在压力调节器前会合,两者的混合压力引导压力调节器的测压端。

这就使得有可能通过不同的节流液阻来给两根管线的影响进行加权处理,使得压力调节器的特性能与系统进行协调优化。

如果在来自泵压力接口的信号管线上进行较强的节流(增大液阻阻值),则泵的(排量)上升调节较快而下降调节较慢;同理,如果在来自系统的信号管线上进行较强的节流,则泵的调节将是上升慢、下降快。

为了对压力系统进行调整并考虑其稳定性,Pb型调节器在旁路节流液阻②旁边提供了先导阀的串接阻尼液阻。

当将旁路液阻转动1/4…1/2转而打开时,应该这样来关小在先导管线上的调节串接阻尼液阻,使得在先导阀打开情况下,泵压保持为50bar。

此外,还要使用软管作信号管线,至少有50ml到100ml的通流量。

如果这个可调的压力范围达不到要求的50bar,则在信号管线上检测到的流量应处于上限值(100ml)。

在这种情况下,则压力还可在25-30bar范围调节而不产生振动。

在调节了旁路液阻和串接阻尼液,以及尽管在先导管线上有合适的流量后,还是出现振动的话,则可装入一个出流液阻。

对常规结构其可安装位置,在控制阀阀体一侧标有字母“U”的下面,这样一来,调节器组件也能得到一定的阻尼(视图见第13页)。

对于用于功率调节器的控制阀阀体,则出流液阻应装在该阀体“U”符号下,或者在L型附加盖的“U”符号下。

出流液阻减缓了泵的振动,起到震荡激励器的阻尼作用。

出流液阻处螺纹为M6,而其内孔直径在用于大规格泵V30D-250的Ф1.8与用于小泵的Ф0.8之间。

 

Pb型压力调节器

①=螺堵

②=可调液阻

③=螺堵M6

④=液阻Ф0.8M3

⑥=液阻Ф1.2M6

⑦=液阻Ф1.8M6

3.5.a)类压力系统的恒流量调节

通过一个定节流孔(节流阀)两端压力差的调节,可保持通过节流孔的体积流量为常数,而不受泵的转速和系统压力高低变化影响。

如以定排量的液压马达作为执行器,则可使液压马达与负载无关地保持定转速运行。

对于大约为2L受压液体体积的小型压力系统,只要其静态精度要求不高于2%,则用配置一根信号管线的简单流量调节器就能达到。

在泵与液压马达之间的主压力油管上配置一个检测节流孔(节流阀),在10bar至15bar压差范围内,就能通过所希望的流量。

按液流方向,在检测节流孔后,设有接口X2,通过信号管线与流量调节器的X口连通。

信号管线需用1/4的软管,并在紧靠检测节流孔之后,配置可调式针阀。

为了流量调节器的稳定性,除了旁路节流液阻②和出流液阻外,还在信号管线上提供了可调式针阀。

针阀应先调节好,也就是实施细小的调节获得高的阻尼效果。

正常情况下,转动1/2-1转就打开。

另一个开口是正常转动1/4…1/2就打开的旁路节流液阻,它除了具有较高的阻尼作用外,还对调节器的压降产生影响,使压差增高。

此外,由于在(负载)压力越是升高时,在较高压力下旁路节流液阻开度的影响就越大,导致调节器压差的进一步提高。

这个影响可以加予利用,当负载升高时执行器(液压马达)泄漏量的增高,正好利用不太明显的泵流量增大来进行补偿。

如果在调节了信号针阀和旁路液阻后,还是出现振动的话,则可装入一个出流液阻。

对常规结构其可安装位置,在控制阀阀体一侧标有字母“U”的下面,这样一来,调节器组件也能得到一定的阻尼(视图见第13页)。

对于用于功率调节器的控制阀阀体,则出流液阻应装在该阀体“U”符号下,或者在L型附加盖的“U”符号下。

出流液阻减缓了泵的振动,起到震荡激励器的阻尼作用。

出流液阻处螺纹为M6,而其内孔直径在用于大规格泵V30D-250的Ф1.8与用于小泵的Ф0.8之间。

 

Q型流量调节器的调试(预调)

在泵起动前调节螺丝作如下的预置:

1.将可调旁路液阻②旋开1/4…1/2转,使其打开

工具:

10mm环形扳手和叉形扳手

装固定旁路液阻(老型式)M6Ф1mm

工具:

5和3mm内六角扳手

2.出流液阻(见第13页)

卸下M6锁紧螺钉,装上M6出流液阻;如果已经装上,应检查污染情况

工具:

5和3mm内六角扳手

3.恒流调节螺丝

调节螺丝旋入,流量增大

调节螺丝旋出,流量减少

工具:

2环形扳手和13mm叉形扳手

4.阻尼液阻

暂时转1..2转,打开

5.信号管线

内径Ф6…9mm的软管

6.外置主安全阀

检查是否调在较低的压力值上。

或许要将调压螺丝退出来一点。

Q型先导阀

①=液阻Ф1.0M5

②=可调液阻

③=螺堵

④=液阻Ф1.0M3

⑥=液阻Ф1.2M6

阻尼节流液阻

来自液压泵的管路

检测节流孔(阀)

去液压马达的管线

可调的调节螺丝

控制管线

3.6.b)类压力系统的恒流量调节

对于大于3L受压液体体积的大型压力系统,当其精度要求为1%时,则选用精密的Qb型流量调节器。

通过一个定节流孔两端压力差的调节,可保持通过的体积流量为常数而不受泵的转速和系统压力高低变化影响。

如以定排量的液压马达作为执行器,则可与负载无关地保持定转速运行。

在泵与液压马达之间的主压力油管上配置一个检测节流孔,在10bar至15bar压差范围内,就能通过所希望的流量。

节流孔的直径可用下式确定:

式中Q=体积流量(L/min)

这样就预选了体积流量,并可用Qb型流量调节器进行精细调节。

按液流方向,在检测节流孔前,设有接口Y2,通过信号管线与Qb流量调节器的Y1口连通;同样,在检测节流孔后,设有接口X2,通过信号管线与Qb流量调节器的X1口连通。

两根信号管线需用1/4的等长度软管。

当X管线需要在紧靠检测节流孔之后配置可调式针阀时,则Y管线就可以直接连接。

与简单Q型流量调节器相比,这里所附加的信号管线Y是用来获得较高的控制精度,因为此地主压力管道结构和变量泵调节等的干扰,不会进入压差△P的测量,而是精确地检测了节流孔前后的压差。

为了Qb型流量调节器的稳定性,除了旁路节流液阻②和出流液阻外,还在信号管线上提供了可调式针阀。

针阀应先调节好,也就是实施细小的调节获得高的阻尼效果。

正常情况下,转动1/2-1转就打开。

另一个开口是正常转动1/4…1/2就打开的旁路节流液阻,它除了具有较高的阻尼作用外,还对调节器的压降产生影响,使压差增高。

此外,由于在(负载)压力越是升高时,在较高压力下旁路节流液阻开度的影响就越大,导致调节器压差的进一步提高。

这个影响可以加予利用,当负载升高时执行器(液压马达)泄漏量的增高,正好利用不太明显的泵流量增大来进行补偿。

●Qb型流量调节器的调试(预调)

在泵起动前调节螺丝作如下的预置:

1.将可调旁路液阻②旋开1/4…1/2转,使其打开

工具:

10mm环形扳手和叉形扳手

装固定旁路液阻(老型式)M6Ф1mm

工具:

5和3mm内六角扳手

2.出流液阻(见第13页)

卸下M6锁紧螺钉,装上M6出流液阻;如果已经装上,应检查污染情况

工具:

5和3mm内六角扳手

3.恒流调节螺丝

调节螺丝旋入,流量增大

调节螺丝旋出,流量减少

工具:

2环形扳手和13mm叉形扳手

4.阻尼液阻

暂时转2..3转,打开

5.信号管线

Qb型先导阀

内径Ф6…9mm的软管

6.外置式安全阀

检查是否调在较低的压力值上。

或许要将调压螺丝退出来一点。

如果尽管调节了信号针阀和旁路液阻,还是出现振动的话,则可装入一个出流液阻。

对常规结构其可安装位置,在控制阀阀体一侧

标有字母“U”的下面,

这样一来,调节器组件也

能得到一定的阻尼(视图

见第13页)。

检测节流孔(阀)

去液压马达的管线

阻尼节流液阻

①=液阻Ф1.0M5

②=可调液阻

③=螺堵

⑥=液阻Ф1.2M6

来自液压泵的管路

可调的调节螺丝

对于用于功率调节器的控制阀阀体,则出流液阻应装在该阀体“U”符号下,或者在L型附加盖的“U”符号下。

出流液阻减缓了泵的振动,起到震荡激励器的阻尼作用。

出流液阻处螺纹为M6,而其内孔直径在用于大规格泵V30D-250的Ф1.8与用于小泵的Ф0.8之间。

3.7.LS型带限压功能与负载无关可调型流量调节器

LS阀

LS调节器在功能上与Q型流量调节器很相似。

此外,涉及到节流孔是可变的,可供给许多并联的不同执行器。

由于节流孔甚至可能完全关闭,就要允许在此时泵的压力低于负载压力,或各负载压力下降。

出于节能的考虑,在节流孔关闭时,信号管线将自动通油箱而卸压。

这就达到这样的效果,即泵在备用压力下(变量缸)趋于零行程。

此备用压力由调节器的弹簧预压缩量所决定,约为20…30bar。

应用LS的压力系统范围是从小液容的a)类系统,到大液容的b)类系统。

不同大小的系统应用表明,信号管线的大小总是必须与系统匹配。

当信号管线的体积为从泵到方向阀之间主压力管道体积的10%时,运行速度和阻尼将得到优化。

管道相同长度的意思是:

信号管道的内径为主压力管道内径的1/3。

信号管道多数情况为软管。

为了进行微调,在靠近方向阀的信号管道上配置了可调针阀。

如果仍然出现振动,可将针阀最多关小1/2转。

当有困难时,可用旁路液阻②来增强稳定性,其预调为打开1/4…1/2转。

最后一个增强稳定型的措施是装一个出流液阻。

对常规结构其可安装位置,在控制阀阀体一侧标有字母“U”的下面,这样一来,调节器组件也能得到一定的阻尼(视图见第13页)。

对于用于功率调节器的控制阀阀体,则出流液阻应装在该阀体“U”符号下,或者在L型附加盖的“U”符号下。

出流液阻减缓了泵的振动,起到震荡激励器的阻尼作用。

出流液阻处螺纹为M6,而其内孔直径在用于大规格泵V30D-250的Ф1.8与用于小泵的Ф0.8之间。

在LS调节器与针阀之间的信号管线上,并联了一个先导式溢流阀,使系统能实现限压调节功能。

这样,LS调节器有一个通过先导控制实现的压力调节功能,这里先导压力阀限制了信号油路进而限制了泵的压力。

●负载敏感调节器的调试(预调)

在泵起动前调节螺丝作如下的预置:

1.将可调旁路液阻②旋开1/4…1/2转,使其打开

工具:

10mm环形扳手和叉形扳手

装固定旁路液阻(老型式)M6Ф1mm

工具:

5和3mm内六角扳手

2.出流液阻

附加压力阀(可选)

①=螺堵M3②=可调液阻

③=螺堵M6⑥=液阻Ф1.2M6

卸下M6锁紧螺钉,装上M6出流液阻;如果已经装上,应检查污染情况

备用负载敏感压力调节螺丝

阻尼液阻调节螺丝

调节螺丝

LS型流量调节器

PSV比例多路阀D7700

LS接口

LS主压力阀(按需要)

主压力管道

X管

限压阀

(按需要)

工具:

5和3mm内六角扳手

3.8.LSN型可调恒流与恒压组合调节

N调节器的功能像3.2节所描述的,包括其稳定型问题的处理。

相似的LS调节器的调节如3.7节的说明。

在协调两个调节器时请注意到:

N调节器的旁路液阻像LS调节器的旁路液阻一样,总是大约1/2转关闭。

在“U”下面的出流液阻对两个调节器都是适用的,其使用如与前几节所述。

 

 

N旁通节流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