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匣子思维》阐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36332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匣子思维》阐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黑匣子思维》阐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黑匣子思维》阐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黑匣子思维》阐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黑匣子思维》阐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匣子思维》阐述.docx

《《黑匣子思维》阐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匣子思维》阐述.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匣子思维》阐述.docx

《黑匣子思维》阐述

《黑匣子思维——我们如何更理性的犯错》,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20万字,我会用21分钟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精髓:

怎样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帮助我们不断进步。

我们先来思考几个和失败有关的问题:

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可为什么在学习和工作中,人们总是害怕遭遇失败?

失败之后,就真的能成功吗?

为什么很多“砖家”被事实啪啪打脸,还固执己见?

为什么事故发生后,舆论总是不经调查就对涉事人员大加谴责?

贝克汉姆和屠呦呦眼中的失败,和我们普通人眼中的失败一样吗?

这些问题的答案,在今天要讲的这本书里都能找到。

《黑匣子思维》这本书呢,讲了人们对失败的不同态度和由这些态度引发的不同后果,并重新定义了失败。

作者认为,我们不应该恐惧失败,相反要敞开心扉欢迎失败,因为它是通往成功的阶梯。

书中案例详实,理论严谨,论述一针见血,读来烧脑但十分过瘾。

为什么书的名字叫《黑匣子思维》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飞机上的黑匣子?

,飞机上的黑匣子是一种装置,能够实时记录飞行过程中的所有操作指令和驾驶舱中的对话。

一旦发生事故,只要打开黑匣子,事故的原因就一目了然。

马航失事以后,全世界对寻找失事飞机的黑匣子极为关注,就是因为它里面包含着所有谜团的答案。

黑匣子思维就来自飞机黑匣子的原理,体现的是在失败后总结教训,从中学习的意识和决心。

本书的作者马修·萨伊德人生经历丰富,对失败和成功都深有体会,见解新颖独到。

他24岁时成为英国首屈一指的乒乓球运动员,雄踞英国乒乓球坛十年,两次代表英国参加奥运会。

退役后考入牛津大学攻读政治学、哲学和经济学,毕业后担任《泰晤士报》专栏作家,英国广播公司时事节目《新闻之夜》的撰稿人和解说员,也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常客。

好了,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下面我将分三个重点来讲述书中精华。

第一个重点是,人们为什么恐惧失败。

第二个重点是,怎样正确对待失败。

第三个重点是,失败和成功的关系。

                                                 

好,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重点内容:

人们为什么恐惧失败。

作者认为人们视失败为洪水猛兽,有两个层面的原因——内因和外因。

其中内因是我们心理上的认知失调现象,外因是谴责文化带来的社会压力。

先来说说认知失调现象。

认知失调现象由心理学家费斯汀格在1957年提出的,它指的是当发现自己犯了错,人们往往不愿意承认错误,更倾向于忽视和否定错误。

说白了,认知失调就是一种自己骗自己,死不认错的心理。

最开始费斯汀格是在一起邪教事件中发现的认知失调现象。

1954年,美国一个家庭主妇创立了幽浮末日教,预言地球将被毁灭,但是外星人会在末日那天救走她和她的信徒。

当然,预言的时间到了,地球安然无恙。

有趣的是,眼看预言破灭,这些信徒不仅不承认自己被骗了,还想出了新的解释,是他们的信仰感动了外星人,是他们拯救了地球!

于是这些信徒的信仰更加坚定了,还出去传教招募新人。

这个案例乍一听令人难以置信,但认知失调确实是一种人人都有的心理,在生活中非常常见。

比如说,公司最近有一次升职机会,你因为条件不够优秀在竞争中落败了。

为了让自己心里好受点,你就告诉自己:

要是得到升职机会就得去北京总部,但北京雾霾太严重,房价还那么高,我才不想去呢!

又或者,你好不容易托人从国外代购了个名牌包,用了之后才发现样式不适合自己,背着一点也不好看。

可是承认花了冤枉钱是很痛苦的,你就告诉自己:

这个包可以保值,而且说不定以后还能派上用场。

人们都愿意相信自己是明智而正确的,所以当遭遇了失败,特别是犯了威胁到自尊的大错时,我们会羞愧难当,“想找条地缝钻进去”。

这时,我们可以承认自己犯了错,但相应的,也要承认我们没有那么聪明,承认我们把事情搞砸了。

我们也可以否认或者无视错误,篡改或者忽视对我们不利的证据,这样就可以自欺欺人的说我们没有搞砸,我们仍然是聪明而成功的。

这种心理就是阻止我们接受错误的内因——认知失调。

抗拒失败的外因,是谴责文化带来的社会压力。

当失败发生时,小到个人,大到社会,都倾向于在做出调查前,谴责失败的这个人。

这种倾向就是谴责文化。

也就是说,人们总有不分青红皂白对犯错的人做出谴责的倾向,但这种谴责往往是不客观,不符合实际的,如果不对这种谴责文化做出改变,个人和社会将很难看到事件的真相。

而且谴责文化还可能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

2016年,被称为最美兽医的台湾姑娘简稚澄被键盘侠谩骂到自杀,这起悲剧背后的推手就是谴责文化。

简稚澄从小就十分爱护动物,是台大兽医专业的高材生。

大学毕业后,为了照顾更多的动物,简稚澄选择去流浪动物收容所工作。

谁知第一天上班,她就亲眼目睹六十多只狗狗被安乐死。

原来,收容所的硬件设施十分有限,按规定,如果这里的动物在12天内未被领养,就要被实施安乐死。

为了让更多爱心人士领养救助收容所里的动物,简稚澄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小动物的照片,描述安乐死的过程和收容所的困难。

谁知她不但没能获得好心人的帮助,反而遭到键盘侠的留言辱骂,称其为让狗狗安乐死的“女屠夫”,个人讯息也被曝光在网上,每天都会接到数百个骂她的电话。

简稚澄最终承受不住舆论的谴责,给自己注射了用来给动物安乐死的药物,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在书中作者指出,谴责倾向实际上是我们的大脑一种简化问题的行为。

面对复杂的事件,大脑不愿意去调查取证,而是倾向于直接接受一个直觉的解释。

但是,不问青红皂白的谴责他人会掩盖事情的真相。

只有拿出更多时间做调查分析、建立客观公正的氛围,事件真相才能水落石出。

在此基础上,现行体制中的错误将得到改正,进步也会随之而来。

好了,上面为你讲述的就是第一个重点内容:

人们为什么恐惧失败,内因是我们心理上的认知失调现象,外因是谴责文化带来的社会压力。

说完这个,咱们接下来说第二个要点:

怎样正确对待失败。

首先,要转化思维模式。

作者提出,人们的思维模式有两种,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成功是由天赋和先天智力决定的,每个人的智力都是固定不变的,而失败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差。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进步很大程度上是由努力推动的,个人的能力可以通过学习提高,失败是进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举例来说,在数学领域,中国孩子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最优秀的,英美国家的孩子就不那么出色。

这可不是因为智商有差距,问题出在思维模式上。

在英美国家,人们有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学好数学靠的是天赋,孩子学习数学遇到困难,就习惯性的甩锅给自己没有学数学的脑子。

但是,中国人普遍认为数学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练习得到提高的,学生不会因为暂时的成绩差就放弃数学,相反会加倍努力,因此中国孩子往往能够脱颖而出。

在投资领域,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痛恨让损失固化,不愿意面对错误,很难下决心将亏损的股票卖掉,同时也失去了投资更多优秀股票的机会;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不认为失败是耻辱,可以理智的接受自己的亏损,能够手起刀落砍掉亏损的股票,去寻找更好的机会,反倒能获利更多。

其次,要把失败看作机遇。

每一个错误,每一个失败,无论大小,都不应该是威胁,而应该被看作能为我们带来边际收益的机遇。

所谓边际收益,是指把一个宏大的目标分解成许多小部分,不断在实践中通过试错对每个小部分加以改进,再把它们结合起来,通过量变引起质变,成功地实现大目标。

说白了,就是通过把一个大的挑战分解成许多小步骤,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小步骤,取得1+1>2的效果。

关于怎样取得边际收益,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位日本大学生小林尊立志要参加在纽约岛上举行的吃热狗比赛,这项赛事是全世界最大的大胃王比赛。

和其他参加比赛的大块头美国人相比,小林尊身材瘦小,在做赛前准备时,小林尊没有像别人一样努力提高自己的食量,而是把吃热狗的过程拆分成很多小步骤。

他试验了用夹香肠的面包蘸水,沾不同温度的水,占兑了植物油的水等方法,尝试了把面包掰开吃,面包香肠分开吃等各种策略,然后把自己练习的场面拍了下来,用图表记录了数据,分析自己的每一个步骤。

之前吃热狗比赛的世界纪录是12分钟吃下了25个热狗,但是小林尊颠覆了这项记录,他在12分钟里吃掉了50个热狗。

小林尊的胜利在于精进每个小步骤,实现边际效益的累计,最终实现了吃这一行为的效益最大化。

把大目标分解成小步骤,争取边际效益最大化,也是北大才女刘媛媛从一个没有演讲经验的普通学生,逆袭到《超级演说家》冠军的秘诀。

刘媛媛出生于河北邯郸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在参加《超级演说家》之前,她仅有的演讲经验是竞争班干部时在同学们面前发言。

在报名参赛之后,刘媛媛反复观看了之前所有优秀选手的视频,研究他们演讲内容的编排,模仿他们打动人心的说话方式和肢体语言。

在此基础上,刘媛媛慢慢总结出了一套最适合自己的演讲方式,然后把整段演讲分解成一个个小段落,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每一个手势都反复练习,努力做到最好。

在小组赛中,刘媛媛认真对待导师的每一次点评,不断纠错、不断提升。

当她终于站在决赛的舞台上,刘媛媛把自己的实力发挥到极致,成功的征服了评委和观众,成为《超级演说家》第二季的总冠军。

把一个大目标分解成许多小部分,在实践中对每个部分加以改进,人们会更多地面对失败,但通过分析那些失败,不断做出改进,微小的进步最终会带来颠覆性的成功。

再次,要科学的从失败中获取信息。

失败发生后,不要在做出调查前,想当然的认定失败原因。

可以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的方法,设立一个对照组,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一次只对比一组变量。

这样才能排除影响,获得客观的反馈,指导我们做出改进。

公元2世纪,古希腊医学家盖伦创立了放血疗法,之后几百年间,欧洲的医生频繁使用放血疗法,认为这种方法包治百病。

实际上,放血疗法不仅不能治病,还会使病人更加虚弱。

但是当时根本没有人对这种疗法进行试验论证,医生只看到了使用放血疗法后病症减轻的病人,却没看到因为放血疗法加快死亡的病人。

如果病人康复了,医生会说“放血疗法救了他的命!

”,如果病人不幸去世,医生就说“他病得太重了,连放血疗法也救不了他。

几百年后,有人做了随机对照试验,将患者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在其他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一组病人使用放血疗法,另一组不使用,结果使用了放血疗法的一组死亡率要更高。

经过这种对照,才揭破了放血疗法的谎言。

有对比才有鉴别,随机对照试验可以科学的从失败中获得信息,帮我们揭示复杂问题背后的真相。

书中作者重新定义了失败,指出失败只是获得成功前的一次实践,实践的越多,错误也会越多,获得的宝贵经验也就越多,自然能力也越强了。

好了,以上就是本书第二个重点,下面来为你说说最后一个重点,失败和成功的关系。

让我们从成功人士的经历入手,看一看失败是怎样孕育了成功的。

大家都知道大卫•贝克汉姆吧,他是当代英格兰最杰出的足球运动员之一,曾代表英格兰队出场115次,担任英格兰队队长6年,参加了三届世界杯,在职业生涯中有65次任意球破门记录。

贝克汉姆能取得这么高的成就,靠的就是不断从失败中获取经验,不断进步。

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为了锻炼颠球技术,贝克汉姆从六岁起坚持每天练习,开始只能颠三五个,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不断调整姿势,一点点掌握技巧,渐渐地能颠几十个,几百个,终于在九岁那年创下了连续颠球2003次的记录。

贝克汉姆在接受本书作者采访时说:

“人们只在意我的任意球有没有进,而我想到的都是之前那些没有进的球。

正是因为我经历了那些数不清多少次的失败,最终才能实现成功”。

2015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被授予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屠呦呦不仅实现了中国自然科学零的突破,更是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药的价值。

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十分严重。

1967年,毛主席和周总理下令,联合研发抗疟新药,代号为“523”的疟疾防治科研项目正式启动,遍布全国60多个单位的500多名科研人员开始研发抗疟新药,这其中就有来自中医研究院的屠呦呦。

屠呦呦从整理历代医籍开始,四处走访老中医,在筛选了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后,她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

但是在实践中屠呦呦发现,青蒿对疟原虫的抑制并不理想。

为了提高抗疟效率,她重新设计了实验过程,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吸取经验,一点点完善实验细节。

经历了190多次失败后,屠呦呦课题组终于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并从这一提取物中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

这一发现造福了人类,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现在,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成功人士面对失败的反应与众不同。

他们知道失败的重要意义,知道失败是通往成功必不可少的阶梯,所以他们不逃避,不消极,而是拥抱失败,勇敢的再来一次,作者称这种现象为“贝克汉姆效应”,对我们个人迈过失败走向成功是很好的启示。

每个人都希望人生之路笔直平坦,能够少走甚至不走弯路。

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只要你渴望成功,愿意走出舒适区挑战自我,就必然会遭遇失败和挫折。

即使暂时被失败打倒,也不必闷闷不乐,比起成功,失败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有用信息。

学会正确的犯错,为下一次出发做好铺垫才是聪明的做法。

有朝一日,当你站在成功的山峰上回顾来时路,会发现所有经历过的失败,其实都是通向顶峰的阶梯。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今天的内容就讲完了。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我们所说的要点。

首先我们讲到了:

人们恐惧失败有两个层面的原因,其中内因是我们心理上的认知失调现象,外因是谴责文化带来的社会压力。

其次,我们讲到了:

怎样正确对待失败,方法是建立成长型思维模式,追求边际效益和采用随机对照实验。

最后,我们讲到了:

失败是通往成功必不可少的阶梯,所以拥抱失败,勇敢的再来一次,才能迈过失败走向成功。

《黑匣子思维》破解了失败的密码,告诉我们失败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取得进步的必要过程。

既然工作和生活中失败总是不可避免的,不如理性的失败,用失败的绊脚石铺就通往成功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