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安徽省淮南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创新班.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32069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2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K12安徽省淮南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创新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配套K12安徽省淮南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创新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配套K12安徽省淮南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创新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配套K12安徽省淮南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创新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配套K12安徽省淮南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创新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K12安徽省淮南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创新班.docx

《配套K12安徽省淮南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创新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K12安徽省淮南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创新班.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配套K12安徽省淮南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创新班.docx

配套K12安徽省淮南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创新班

2019届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卷

(2017年3月17日时间:

80分钟满分:

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计60分)

“血迹石”是约三亿多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发生作用,形成的一种奇特岩石。

“千人石”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

据此回答1~2题

1.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类型相同的是

A.花岗石和石灰岩         B.大理岩和砂岩

C.石灰岩和玄武岩         D.砂岩和片麻岩

2.关于“血迹石”和“千人石”的形成,叙述最正确的是

A.“血迹石”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血迹石”的形成经历了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变质作用等过程

C.“千人石”中一定会有化石

D.“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凝作用

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⑦表示地质作用。

读图回答3~5题。

3.图示岩石中,属于花岗岩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A.②—外力作用          B.③—固结成岩作用

C.④—地壳下沉          D.⑤—高温熔化

5.关于岩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类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   

B.乙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

C.丙类岩石具有层理结构      

D.丁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岩

6.右图是某地地质剖面图,根据岩石的相互关系,图中A.B.C.D.E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从新到老)为

A、A—B—C—D—E

B、C—B—D—E—A

C、C—D—E—A—B

D、D—E—A—B—C

终碛堤是冰川携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堤状堆积体。

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冰水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

下图示意终碛堤及冰水扇。

据此完成7~8题。

7.终碛沉积物具有的特点是

A.大小均匀  

B.层状结构  

C.棱角明显  

D.磨圆度好

8.冰水扇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

A.流水堆积、侵蚀—冰川堆积、侵蚀 

B.冰川堆积、侵蚀—流水侵蚀、堆积

C.冰川侵蚀、堆积—流水堆积、侵蚀 

D.冰川侵蚀、堆积—流水侵蚀、堆积

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

读图,回

答第9~10题。

9.该河谷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10.本次洪水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旅游景观与图示地貌类似的是

A.长江三峡 B.桂林山水  C.黄山怪石  D.天涯海角

12.从图中看最有利于该地形成的条件是

A.岩石具有可溶性  B.地面平坦C.气候干燥   D.植被稀少

下图为“

岩石圈板块分布地球剖面示意图(局部)”,据此完成13~14题。

13.M处地形是

A.巨大裂谷  B.海岭    

C.岛弧—海沟 D.山脉—海沟

14.下列关于N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生长边界          

B.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

板块交界处

C.该处地壳比较稳定        

D.该处的岩石年龄较老

某同学利用铝盒、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

回答15~16题。

15.该实验模拟的现象与下列海洋和边界组合正确的是

A.地中海生长边界    B.红海生长边界

C.印度洋消亡边界    D.大西洋消亡边界

16.下列地理事物可能产生于这种板块运动交界处的是

A.渭河谷地  B.海沟   C.青藏高原  D.海岭

下图为某地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从甲到丁,岩层为从老到新),读图回答17~18题。

 

17.丁地的地质构造为

A.褶皱    B.背斜    C.向斜    D.断层

18.关于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B.甲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C.修一南北向隧道应选址丁处    

D

.图中岩层为岩浆岩

右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

读图回答19~20题。

19.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

20.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

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

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

据此完成21~22题。

21.为趋利避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A.紧临河岸以方便取水       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22.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A.河流水量  B.土壤肥

力  C.川地面积  D.林木蓄积量

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读图,完成23~24题。

23.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

形成这一现象

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

24.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依据材料和图,回答25~26题。

25.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主要来自

A.河流冬季流量小,含沙量大

B.因修建铁路破坏地表植被,导致的土地荒漠化严重

C.冬春季节河、湖水位低,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大

D.桑曲、巴索曲、母姆曲等河流入错那湖,河口三角洲的泥沙沉积面积大

26.下列叙述中与该地区沙源在冬春季起沙的原因无关的是

A.亚洲

高压影响下,西北地区的沙尘在风力作用搬运至此

B.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C.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由于摩擦力小,风速大

D.冬春季降水少,气候干燥,地表缺乏植被的保护

27.右图为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该山地可能位于

A.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温带地区

C.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D.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读某山地南北坡降水量图,回答28~29题。

28.该山地所处自然带的自然景观为

A.森林带   

B.森林—草原带 

C.草原—荒漠带 

D.草原带

29.降水垂直变化最大处

A.位于山地背风坡  

B.位于山坡最陡处

C.降水量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D.高度范围是600~1200米 

30.右图为某地等高线和某月0℃等温线图,据图可以判断

A.该地为南半球

B.该地为北半球          

C.该地南坡为迎风坡

D.该地北坡为迎风坡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40分)

31.下图为鄱阳湖地

区示意图。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材料一 庐山南北长29千米,东西两侧为大断裂,山势陡峻雄伟,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多峭壁悬崖,是世界闻名的地质公园。

“峭壁陡崖飞瀑布,奇峰秀岭绕云烟”是庐山奇景的真实写照。

材料二 一些形形色色的“迷你沙漠”,也会出现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带,与江河湖海如影随形。

鄱阳湖东岸甲地附近就有20多万亩沙丘。

位于甲沙地的风力发电站已并网发电。

(1)描述庐山“峭壁陡崖飞瀑布,奇峰秀岭绕云烟”景观的成因。

(8分)

 

(2)分析甲地沙丘的成因。

(8分)

 

32.阅读下面的材料:

(10分)

黄土高原地区为了治理水土流失,修复生态环境,建国以来,大力开展了植被建设。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良。

但是,人工林草地土壤趋于旱化,形成了深厚的土壤干层,抑制了树木生长发育,成为“小老树”,甚至在特大干旱年份枯死;大面积的人工植被自我更新不良,难以形成稳定的群落,改善生态环境和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不理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低下。

(1)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为黄土高原的植被恢复提出合理化建议。

(不少于两点)(4分)

 

(2)试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如果黄土高原的植被得以恢复会产生哪些影响。

(不少于三点)(6分)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湖泊,也是新疆最大咸水湖。

博尔塔拉河、精河、奎屯河,分别从西、南、东三个方向注入艾比湖,成为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6~9月份为入湖河流径流量全年最大时期,占全年径流量的64.6%。

该湖曾经像一把保护伞维持着该地区的生态平衡。

近几十年来该湖的面积大幅度萎缩,使得附近地区的居民苦不堪言。

(1)分析6~9月份入湖河流径流量为全年最大的原因。

(4分)

 

(2)每年6~9月份,艾比湖的湖面面积最小。

试分析其原因。

(4分)

 

(3)分析艾比湖面积萎缩后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6分)

2019届高一下地理第一次月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B

A

A

C

C

D

A

D

B

A

C

A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A

B

A

D

C

B

C

C

A

A

C

C

B

二.综合题(40分)

31.

(1)成因:

地壳运动使岩层断裂,形成断层,岩块上升形成断块山,陡崖峭壁;断层面不断受到外力(风化、侵蚀等)作用,形成奇峰;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流量充沛,陡崖处易形成瀑布;水汽充足,山区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多云雾。

(2)湖区附近多低山丘陵,水土流失严重;雨季,多暴雨,湖区大量泥沙堆积;枯水期,湖内沙滩裸露;冬季风强劲,将湖盆内裸露的泥沙搬运至沿岸地区堆积,促成甲地沙丘的形成和发育。

32.

(1)平整土地,增加下渗;改良土壤;选种耐旱树种,植树种草相结合。

(2)改善当地气候;增加土壤肥力;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下游河道泥沙淤积。

33.

(1)入湖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为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且大气降水较多。

(2)此季节大量引水灌溉农田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气温高,蒸发旺盛,因此湖面面积较小。

(3)湖面萎缩导致周围地区更加干旱,蒸发加剧,荒漠化加剧;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湖床裸露,增加了新的沙源,沙尘暴天气多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