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专业剖析报告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28690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专业剖析报告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专业剖析报告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专业剖析报告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专业剖析报告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专业剖析报告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专业剖析报告1.docx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专业剖析报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专业剖析报告1.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专业剖析报告1.docx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专业剖析报告1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专业剖析报告

 

XX三河职业学院机械工程系

二O一六年八月

 

3.4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25

第一部分专业概况

我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在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基础上,根据川,滇、黔、渝等人才市场的紧迫需求,于2014年开办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现有在校生112人。

本专业现有校内专业教师11人,双师素质7人,具有企业兼职教师3人。

现建有校内实训室为10多个,现有校外实训基地8个,能满足顶岗实习要求。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经过几年来的建设,本着“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以“主动适应,整体优化”的办学特色,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设施、师资力量、课程改革、专业特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二部分专业自我剖析

1.专业定位与校企合作

1.1专业设置与定位

本专业主动适应XX及周边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与行业企业密切结合,坚持每年进行机械技术人才需求的调查和预测,以就业为导向,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

一、设置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必要性

1、开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是机械制造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基础性、支柱性战略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水平与经济科技实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川,滇、黔、渝早已成为机械制造的热门行业。

从2013年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机械制造业的总量较大,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大体占各省工业总量的15-20%。

川,滇、黔、渝是机械制造业大省,随着川,滇、黔、渝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和日趋优化,川,滇、黔、渝告别以钢铁、棉纺和水泥项目为主的局面,装备制造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生力军,约占制造业增加值的近1/3。

XX作为一个商贸物流城市,以前制造业相对薄弱,且多集中在食品、建材、纺织、电子、服装、轻工等行业。

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2020年,大批机械制造企业落户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已逐步形成了以工程机械、五金工具、普通机床及数控机床、农业机械等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产业。

机械制造产业的良性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及技术、管理人才,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具有稳定而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2、开设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是机械制造市场的需要

虽然中国劳动力数量庞大,但其整体素质和劳动效率还有待提高,XX作为一个人口大市,有400多万人口,200万左右农村劳动力,劳动力的培训及转移任重道远。

目前,机械类技术人才缺口较大,是人才需求排行榜前十位中唯一供小于求的岗位。

但是,我市的机械制造类人才的培养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培养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人员总体数量不足,难以满足本市机械制造行业的迫切需求。

二是整体素质偏低,据统计,在技术人员中,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单纯技能型人才占大多数,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少数,还有部分职工基本上未受过专业技术训练。

三是人才结构不够合理,表现为设计型人才过剩、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单纯技能型人才不能胜任现场工艺技术实施和技术管理工作、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极其缺乏。

二、专业定位

本专业立足XX,依托川,滇、黔、渝,辐射区域产业延伸地区,主要面向装备制造业及其相关产业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掌握机械专业必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机械产品设计、加工、检验,机械设备调试与维修能力,能够胜任机械设备操作、机械产品设计与工艺编制、机械产品装配与调试、销售与售后服务等工作,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1.2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一、根据学校专业总体发展规划制订科学可行的本专业建设规划,建设目标明确

(一)总体目标

积极探索与实践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着力推进以就业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建立符合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实际需要的素质、技能、知识体系,并通过核心课程体系和精品课程建设,不断完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走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之路,全面提高专业整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对专业群及学院整体发展的引领辐射作用,成为XX及周边地区装备制造行业及相关产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成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撑。

(二)具体目标

通过建设,形成具有学院和本专业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双证书制度,学生获证率100%;行业、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共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4门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其中1-2门按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标准建设,教师团队达到11人,专兼职比例适中。

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专业带头人1-2人和骨干教师2-4人,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3人;加强校内外实训中心建设,将此打造成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

二、能辐射带动相关专业发展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师在2014年、2015年全院教学能力技能大赛和说专业说课比赛中得到了优异的成绩,在全校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X作用。

对于机械工程系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学院财政支持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对本系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起到了保障作用。

总之,随着本专业建设的日臻完善,对本系数控技术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等起到了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带动专业群的发展;对XX市周边高等专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发展也将起到引领示X作用。

1.3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的体制与途径

加强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以区域制造装备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为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增强办学活力,本着互利、双赢的原则,本专业与XX富川机电XX,XX宗申吕田机械制造XX,XX国邦机械XX、XX邦立重机XX公司等大中型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成立了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及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在专业设置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质量标准制订与考核和就业等方面与行业企业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实施“双主体”育人。

校企合作洽谈会如下图:

校企合作洽谈会

1、人才培养模式合作:

即共同调研、开发、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评价标准,形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系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每年在制订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都要深入企业行业调研,征求企业专家的意见,使人才培养贴合岗位,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2、课程与教材建设合作:

即共同调研、开发理论与实践课程及教材,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开发实践课程教材、现代化教学课件,共同建立课程标准、考核标准、评价标准等。

2015年,我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召开了实践专业访谈会,与企业专家共同确定了专业典型工作任务,进一步深化了教学改革,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紧紧抓住实验、实训、实习关键环节,积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模式,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

这些工作的推进,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在《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设计》课程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分成几个项目,制定相应的任务和目标,将课堂搬到实训室,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实现“教、学、做”一体。

3、教学团队建设合作:

即建立由行业、企业和学校专家、教师组成专业教学团队,建立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近几年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先后聘请企业兼职教师3人,优化了师资结构。

4、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合作,建立“厂中校”,与企业合作育人:

即根据专业的特点和校企双方的实际,按照“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分别在学校、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使之成为“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实训基地”,为学校、企业和社会服务。

目前,学院积极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研讨和管理;同时在校外建立了8个实训基地。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积极推进工学交替,校外顶岗实习。

近两年先后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参观、顶岗实习。

通过顶岗实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了实习与就业的有效对接,如2015年暑假组织14级机械设计与制造19名学生到XX富川机电XX进行顶岗实习2个月,效果显著,如在该单位组织的机械加工测试中,成绩前10名学生中我院学生占据了4名,企业给予很高的评价。

2015年10月组织13级机械学生到XX宗申吕田机械制造XX股份XX顶岗实习2个月。

2016年暑假组织14级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到XX国邦机械XX顶岗实习60天,通过实习,学生熟悉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其中大部分学生被企业的人文关怀。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2.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质量标准

一、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具备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知识和技能,面向装备制造业及其相关行业,具有从事机械设备操作、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机械产品组装、调试等岗位能力的高素质技能性专门人才。

二、毕业生质量标准

(一)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

1、社会能力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敬业与团队精神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具有宽容心,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参与意识强,有自信心、成功欲。

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知识,对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高尚的生活情操与美的心灵。

具有从事专业工作、安全生产、环保、职业道德等意识,能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2、专业能力

具有较强的机械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能力;

具有较熟练的机械加工设备操作、较强的机械产品装配和维护维修能力;

具有机械设备的调试、维修和技术支持能力;

具有熟练进行产品检验和质量管理的能力;

具有熟练进行机械产品工艺规程的编制能力;

具有进行机械产品商务代表及售后维修能力;

核心能力:

具有机械设备与产品的安装、调试、操作、维修、管理和售后技术服务能力;

3、方法能力

具有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具有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能力,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估的能力;

具有全局思维与系统思维、整体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能力;

具有决策、迁移能力;能记录、收集、处理、保存各类专业技术的信息资料。

(二)职业资格要求

本专业学习内容的选取参照了国家职业技术标准,行业资格考证要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要求毕业生除获得专业学历毕业证外,考取必要的职业XX,并鼓励学生考取多项职业XX书。

具体规定如下表

在校期间学生考证相关要求

证书类别

证书名称

考证等级要求

备注

基本能力证书

全国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水平证书

一级

必考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

三级B

必考

普通车床操作工

中级

CAD绘图员

(三)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装备制造业及其相关行业,在相关企业从事机械设备操作、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机械产品组装、调试等岗位。

(四)职业岗位(群)与能力分析

机械设计与制造类职业与其它职业相比,属于复合性的新型职业,要求具有较宽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基础,具有娴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具有从事多重复杂性的工作能力。

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见下表:

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职业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知识要求

技能要求

机械零部件生产

1.普通机床的操作;

2.刀具的选用与刃磨;

3.工件的装夹;

4.通用量具、专用量具的正确使用;

5.机加设备的日常维护。

1.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

2.掌握金属切削机床基本原理;

3.掌握金属切削机床结构;

4.掌握液压与气动回路结构;

5.掌握产品装配工艺;

6.刀具知识;

1.熟练操作一种普通机加设备(车床、铣床、磨床),达到中级工水平;

2.能编写常规零件的加工工艺;

3.熟练使用各种常见装配工具;

4.能进行典型机械产品装配。

机械产品的组装与调试

1.机械部件的组装与调试;

2.整机的组装与调试;

1.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

2.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知识;

3.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知识;

4.掌握机械产品和设备在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方面的基本知识;

5.掌握安全知识;

6.具有读图和制图的能力;

7.具有机械设备或产品的基本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能力;

8.具有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检索与分析能力、创新能力。

1.具有机械设备安装和调试能力;

2.具有机械产品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方面的基本技能;

3.能阅读专业资料;

4.能正确使用各种测量器具;

5.具有钳工、维修电工技能操作证。

职业态度要求

工作守时,关心同事,乐于助人,工作细致,认真耐心,能吃苦耐劳,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有责任心,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2.2人才培养计划的设计与实施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1、设计理念

以行业、企业的需求为前提,以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主动适应机械技术发展的需要,努力探索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XX书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

2、设计思路

遵照职业成长规律,从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以岗位的职业标准为核心设计项目化课程内容,通过职业标准开发核心课程;通过企业调研,以典型的工作项目为背景开发主干课程。

依据行业和历年毕业生岗位分析设置限选课;贴近技术规X的应用设计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依据专业新技术。

3、设计过程

采取多种方法对行业人才需求与岗位要求进行调研分析,如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企业研讨、学生反馈等。

调研的成果会及时反映在每年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和课程标准的制定上,调研情况见下图:

在此过程中,充分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保证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利用专业建设委员会,对企业岗位需求进行研讨,充分吸收了社会调研、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认真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的建议,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科学、规X、合理。

方案制定在学院教务处指导下进行,审批手续齐全。

 

企业调研岗位分布表

二、人才培养方案实施

(一)积极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1、构建基于典型工作过程分析的课程内容

基于典型工作过程分析教学内容构建的目的是以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和整体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2、推行“双证书”制

以职业标准为依据,将教学内容涵盖相应的职业标准,做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职业标准的要求相适应,从而使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制度相互沟通,真正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

3、紧密依托行业、企业,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有效运行机制

高等职业学校建立“产学研”结合机制的目的是:

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实际工作经验,着重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技术服务能力。

因此,机电工程系除了重视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外,已与XX富川机电XX,XX宗申吕田机械制造XX,XX国邦机械XX、XX邦立重机XX公司的行业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基地”合作协议。

企业不仅为学生提高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还参与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同时还为教师到企业锻炼,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创造条件。

4、人才培养过程突出职业素养教育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立德树人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的同时,贯彻“行动导向”的教学原则,积极研究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的特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推行了“边教边学,边学边做,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来组织教学内容与安排教学,将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提高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

5、积极推进过程考核

按照职业岗位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要求,融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内容与标准,制定了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考核标准,采用学习过程考核、闭卷、口试、故障分析、实际操作、生产实践等多种考核形式,实现知识应用考核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校内考核与校外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构建了学生、教师、现场专家共同参与、以能力考核为主、涵盖知识、态度的考核评价体系。

2.3课程体系构建

一、课程体系设置主体框架思路

第一,将培养目标分解到每一教学模块单元,确定每一教学模块单元所承担的功能,应培养的知识和能力,相应的配套实践教学环节,每一教学模块单元主干课程的内容组成,每一课程要传授的知识、能力以及考核学生的方法。

第二,对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相互重复与交叉的知识,进行优化组合,加以综合化改造,强调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坚决取消重复的教学内容。

综合化课程突出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第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相互结合,采用“讲练式”现场教学和“启发式”等主动型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对教师培训情况如下图:

理论教学对教师培训情况

二、课程体系构建过程

1、开展社会调研,进行就业岗位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对装备制造业岗位需求调研,分析得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职业岗位有维修、制造、检验、管理、技术等岗位。

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机械产品的组装与调试、工艺编制与调度、机械产品的售后服务等

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和有关院校专业建设专家共同研讨,对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岗位进行系统分析,梳理实际工作中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总结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见下表。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典型工作任务

1.机械产品图样识图与绘制

刀具的选择、安装与调试,调试与检修液压系统

2.机械工程材料选用

机械零件的图纸识别

3.材料热处理

机械零件的普通机床加工

4.测量器具及使用

机床操作及安全规X,典型零件的工艺编制

5.用autocad软件绘制二维图形、用UG软件绘制三维图形

公差配合与检测,机械零件选型与设计

6.机械零件的钳工操作

机械设备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设备管理维护

7.机械零件的普通机床加工

典型机械零件的机械加工

2、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确定行动领域

依据专家研讨意见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将这些工作任务进行归类、整理,归纳形成岗位群的行动领域。

3、依据行动领域设置学习领域课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通过对行动领域的教学化处理,结合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职业能力的需求、企业实际的需求和个人发展的需求,根据学校现有教学条件,以提高学生能力为落脚点,进行行动领域的整合,进而解构原有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并按照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序化学习领域,构建课程体系见下表。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

学习领域

小计

参考学时数

备注

第一

学年

第二

学年

第三

学年

公共学习领域

522

380

92

50

专业学习领域

1.机械制图

56

56

2.机械制造基础

84

84

3.计算机CAD辅助制图

48

48

4.电工电子技术应用

48

48

5.工程力学

56

56

6.UG三维设计造型

56

56

7.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设计

84

84

8.机床夹具设计

78

78

9.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78

78

拓展

学习

领域

10.机床电气与PLC

56

56

选修288课时

11.自动检测技术

52

52

12.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52

52

13.传感器及其应用

32

32

19.工程材料及其成型基础

32

32

20.液压传动与控制

32

32

21.先进制造技术

32

32

独立

项目

顶岗实习(含毕业设计)

546

546

合计

1944

672

548

724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打破了学科系统性具有以下特点:

(1)提前介入专业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了技术应用能力培养;(3)突出了成熟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的跟踪与应用。

三、课程结构设计

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我们遵循了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借鉴了其他兄弟院校专业课程建设经验,并注意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要求的衔接。

(一)开设的课程体系

1、公共基础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体育与健康、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导论、创新创业教育、就业与创业指导、计算机应用基础、职业语言应用与沟通、职业英语、军事理论、应用数学、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高等数学。

2、专业基础课:

创新创业专业扩展课程——机械制造业中的常用工具,机械制图、机械基础、计算机CAD辅助制图、电子电工技术、工程力学UG三维设计造型。

3、必修核心课:

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设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床夹具设计。

4、选修课:

机床电气与PLC、自动检测技术、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传感器及其应用、工程材料及其成型基础、液压传动与控制、先进制造技术、测试技术、

实践环节有:

入学教育、军训与国防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训练、金工实习、中级维修电工实训、电工电子实训、单片机课程设计、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AutoCAD课程设计、数控机床实训、暑期工学结合专业实践、综合毕业实践。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模式见下两个表:

ⅠⅡⅢ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示意图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框图

 

(二)课程体系体现全面素质教育

制定教学计划时,从政治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四方面考虑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发挥政治课在政治思想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组织好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理论的教育,引导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

在毕业前一学期我们还专门增设了就业指导课程,指导学生就业及对增强学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解。

通过入学教育、军训、公益劳动等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德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实践。

充分发挥学院党校、共青团和学生会的积极作用,开展健康、丰富、活泼的课余活动和社会实践,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来实现。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突出实践课程体系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逐步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在教学课时的分配上,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比例达到1:

1.7(见人才培养方案),突出职业关键能力和技能型人才目标的培养思想。

实践课程体系由实习、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顶岗实训等四部分构成,基本形成了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贴近企业,紧扣专业培养目标的比较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

(四)课程形式灵活多样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共开设近30门理论课程,针对各门课程的具体特点,采用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形式以优化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

在理论课程教学中,针对不同课程教学内容,采取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