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25978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PPT 页数:635 大小:152.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5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5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5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5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ppt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ppt(6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ppt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和星宇制作,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和星宇制作,全单元课件,第一节,放大镜,和星宇制作,放大镜,放大镜,放大镜,放大镜,1、科学概念A、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B、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2、过程与方法A、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B、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本课要点:

放大镜,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观察病虫害,拆除危险物品,珠宝玉石检验,科学课学习,老人看书读报,考古研究文物,放大镜的用法,放大镜的使用方法,1、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折射),用放大镜看计算机和电视屏幕,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

放大镜的结构图片,凸透镜,放大镜的特征是透明、中间厚、边沿薄。

放大镜的结构,A、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B、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高,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透镜的中央厚度有关,与放大镜的直径大小无关。

凸透镜和凹透镜,老光镜镜片是凸透镜近视镜镜片是凹透镜,(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英国科学家培根设计并制造出了眼镜),。

放大装置,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英国科学家培根设计并制造出了眼镜,光线通过透镜要发生折射,所以通过观察电视机屏幕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

这是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产生的,那些物体具有放大功能,那些物体具有放大功能,凡是透明的,圆形的物体都有放大功能如水滴、圆柱形的玻璃棒、装水的杯子、哈哈镜等。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三种颜色组成。

2、放大镜的特征是、。

光线通过放大镜会发生。

3、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琢磨而成的。

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能增进视力的眼镜是由设计制造的。

红,练习,绿,蓝,透明,中央厚,边缘薄,折射,水晶,格罗斯泰斯特,培根,判断,1、我们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2、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3、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4、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5、近视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作业,近视镜是凹透镜老光镜是凸透镜,第二节,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和星宇制作,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三种颜色组成。

2、放大镜的特征是、。

光线通过放大镜会发生。

3、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琢磨而成的。

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能增进视力的眼镜是由设计制造的。

红,前节知识回顾,绿,蓝,透明,中央厚,边缘薄,折射,水晶,格罗斯泰斯特,培根,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放大镜下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2、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本课要点:

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蝴蝶),苍蝇,蟋蟀,蚜虫,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脚),苍蝇的脚1.脚毛2.钩爪3.爪垫爪4、粘液,耳朵,触角(鼻子),昆虫头部具单眼和复眼由许多结构相同的小眼组成称之为(复眼),复眼的功能是能成像,复眼对光和闪烁特别敏感,蜻蜓的复眼,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小鳞片,练习,扁平的细毛,复眼,小眼,不同,鼻子,灵敏,汁液,针眼,草蛉,一、填空。

1、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都由许多彩色的()组成,这些其实是()。

2、蝇的眼睛是(),由许多()组成。

3、蟋蟀的“耳朵”在足的()侧。

不同的昆虫的触角形状(),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

它们嗅觉很()。

4、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蚜虫的大小如()。

蚜虫的天敌是()。

判断,1、苍蝇在光滑的玻璃上不掉落和它脚上的构造有关。

()2、很多昆虫的嗅觉灵敏和它们的触角有关。

()3、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私密。

()4、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5、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6、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7、苍蝇在竖直光滑玻璃上不会滑落,跟它翅膀有关()8、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作业,连线:

蟋蟀膝状蝗虫棒状蚂蚁羽毛状蝴蝶鞭状雄蛾丝状天牛,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昆虫的触角,第三节,放大镜下的晶体,和星宇制作,前节知识回顾,.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脚),苍蝇的脚1.脚毛2.钩爪3.爪垫爪4、粘液,昆虫头部具单眼和复眼由许多结构相同的小眼组成称之为(复眼),复眼的功能是能成像,复眼对光和闪烁特别敏感,耳朵,连线:

蟋蟀膝状蝗虫棒状蚂蚁羽毛状蝴蝶鞭状雄蛾丝状天牛,触角(鼻子),昆虫的触角,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目标,本课要点:

A、什么是晶体?

B、大部分固体物质由什么组成?

C、常见的晶体有哪些?

D、怎样制作晶体?

1、什么是晶体?

2、观赏几种常见的晶体,白糖晶体,食盐晶体,味精晶体,.教材P8,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3、画晶体,4、制作晶体(1点滴法),5、制作晶体的方法,6、制作一个大的晶体,制作食盐晶体,制作硫酸铜晶体,一、填空。

1、()、()、()、()的颗粒都是有()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或由()组合而成。

晶体的形状(),但都很有()。

有的是(),有的像(),的像一簇簇的()。

练习,食盐,白糖,味精,碱面,晶体,规则,规则几何,晶体,立方体,多种多样,金字塔,针,晶体,3、许多岩石是由()集合而成。

在显微镜下花岗岩由()、()、()等矿物晶体组成。

4、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

制造晶体的方法有()、()。

放大镜下的晶体的作业,规则,减少水分,降低温度,矿物晶体,长石,云母,石英,第四课,怎样放得更大,和星宇制作,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中央厚,边沿薄如:

老光眼镜镜片,中央薄,边沿厚。

不能放大如:

近视眼镜镜片,前节知识回顾,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前节知识回顾,凸透镜可以放大物体图片,凸透镜的放大倍数与中央的厚度有关与直径大小无关。

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前节知识回顾,4、怎样放的更大,本课要点:

科学概念:

A、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B、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过程与方法:

A、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B、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1、自制显微镜,1、自制简易显微镜,步骤:

1、找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2、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3、直到看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为止4、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

2、用自制显微镜观察物体肉眼看青苔好像绿茸茸的地毯,2、用自制显微镜观察物体显微镜观察青苔好像是一片丛林,2、用自制显微镜观察物体,2、用自制显微镜观察物体显微镜下看到的花粉,2、用自制显微镜观察物体显微镜下看到的花粉管,3、列文克虎的故事,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最早的可以放大(300)倍的显微镜,4、显微镜的发展史,4、显微镜的发展,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

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高倍的显微镜,知识小结,科学概念:

A、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B、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过程与方法:

A、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B、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一、填空。

1、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是由荷兰()发明的。

现在人们又发明了()显微镜和()显微镜。

2、微生物是由()发现的。

3、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万倍。

4、细胞是由()发现的。

列文虎克,练习,电子,扫描隧道,列文虎克,200,罗伯特胡克,知识小结,科学概念:

A、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B、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过程与方法:

A、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B、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放大倍数增大。

()2、在雨水、河水中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

()3、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4、由于显微镜的发明人们能观察到比通过放大镜观察所能达到的更加丰富的微观世界。

()5、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

()6、显微镜和量筒、弹簧秤一样是人类认识周围物质的工具()7、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无限的。

()8、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作业,第五节,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一),和星宇制作,本课要点:

A、洋葱表皮标本的制作。

B、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步骤。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A,有一个实验,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2、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观察洋葱皮,1、细胞,2、显微镜的结构,2、显微镜的结构,3、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步骤。

1、一手握住镜臂,另一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平坦的桌面上;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4、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cm。

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5、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6、从上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整光线使你能尽可能地看清标本;7、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4、用显微镜观察物体,取一块洋葱,在洋葱内表面轻轻划一个(#)字,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一、洋葱表皮标本的制作过程。

4、怎样制作洋葱皮,1、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用刀片在洋葱内表面轻轻划一个“#”字,用镊子取下洋葱表皮;3、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4、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即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5、用滴管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从另一端吸掉多余的水。

5、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皮,连线,作业,镊子盛放多余的洋葱片培养皿夹取实验材料滴管吸取少量液体载玻片染色碘酒放置切片标本烧杯吸取多余水分裁纸刀盛放液体吸水纸切割洋葱,一、填空。

1、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2、用刀片在洋葱内表面轻轻划一个()字,用()取下洋葱表皮。

3、将撕下的洋葱表皮放在()清水中,注意要平展开。

4、再把()倾斜地盖到洋葱表皮上,注意不要在玻片间产生()。

5、最后用()取几滴(),用()吸走多余的染液,洋葱玻片标本制作完毕。

练习,清水,#,镊子,载玻片的,盖玻片,气泡,滴管,碘酒,吸水纸,6、一手握住_,另一手托着_,将显微镜放在平坦的桌面上;7、转动转换器,将_转到镜筒下;8、调节载物台下的_,从_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9、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cm。

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_,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10、调节准焦螺旋,降低_,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11、从上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_慢慢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整光线使你能尽可能地看清标本;12、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_。

作业,镜臂,镜座,低倍物镜,反光镜,目镜,载物台上,镜筒,镜筒,相反,第六节,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二),和星宇制作,连线,前节知识回顾,镊子盛放多余的洋葱片培养皿夹取实验材料滴管吸取少量液体载玻片染色碘酒放置切片标本烧杯吸取多余水分裁纸刀盛放液体吸水纸切割洋葱,前节重要知识回顾,1、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在世界上第一个看到了(细胞)。

3、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4、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观察常见的细胞,叶表皮的气孔,叶绿体,血红细胞,口腔上皮细胞,苔藓类植物细胞,连线,叶表皮气孔苔藓类植物细胞口腔上皮细胞叶绿体血红细胞,2、最早发现细胞的人,教材16页,读16页黑体字,3、细胞的作用,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免疫,填16页网状图,小结,A、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B、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C、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一、填空。

练习,1、()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组成的。

3、在显微镜下我观察到过()、()、()等细胞。

4、生命体细胞具有()、()、()等功能。

5、()第一个发现细胞之后,许多学者都开始研究起细胞。

细胞,洋葱表皮,血液细胞,呼吸,消化,排泄,罗伯特胡克,细胞,口腔上皮,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是一模一样的。

()2、叶表皮上的气孔也是一种细胞。

()3、血液中的红细胞好像是运输兵负责运输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

()4、有些细胞能够帮助我们和病毒、细菌作战,保护我们的健康。

()5、我们的外表和父母长得像也是和细胞有关的(),作业,连线,作业,最早提出放大装置应用最早制造眼镜制作显微镜发现微生物最早发现细胞,罗伯特胡克列文虎克格罗斯泰斯特培根,第七节,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和星宇制作,前节知识回顾,1、(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2、(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3、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功能。

本课要点:

A、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生物。

B、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C、微生物具有的生物特征。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微生物。

1、观察水中的微生物的方法制作标本,2、观察到的水中微生物,2、观察到的水中微生物,2、水中的微生物,2、观察到的水中微生物,3、第22页资料水中常见的微生物草履虫,3、第22页资料水中常见的微生物变形虫,3、第22页资料水中常见的微生物喇叭虫,3、第22页资料水中常见的微生物眼虫,3、第22页资料水中常见的微生物团藻,3、第22页资料水中常见的微生物团藻的群居生活,生命体一般有六大特征:

1.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都有新陈代谢作用;3.都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4.都有生长、发育与生殖现象;5.都有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特性;6.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微生物有生命体的特征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连线,作业,连线,作业,镊子盛放多余的洋葱片培养皿夹取实验材料滴管吸取少量液体载玻片染色碘酒放置切片标本烧杯吸取多余水分裁纸刀盛放液体吸水纸切割洋葱,第八节,微小世界和我们,和星宇制作,前节重要知识回顾,1、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免疫)等功能。

2、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等。

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从古至今人类的观察工具是怎样发展的?

人们的观察视野又是怎样拓展的?

两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

那时候,人能观察到的最小动物,就是蚂蚁等昆虫。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细胞。

用流程图表示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的拓展,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无放大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十几倍能看清肉眼看不清的东西,放大几百倍能看清细胞、微生物,放大几百万倍能看清细菌、病毒,放大3亿倍能看清原子、分子,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随着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现在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选择医药、食品、农业、生物工程、电子等自己感兴趣的任一方面的专题,收集资料。

巴斯德发现传染病是由于微生物造成和传播的,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广泛用于奶制品和酿酒业。

用于杀死液体中的细菌。

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使人民免于受疾病的侵染而死。

这些年人们不断发明和研制了许多药物,以抵抗和制服各种疾病的危害,鼠疫、结核病、败血病、霍乱、痢疾、伤寒天花都被漫漫征服了。

医药方面,食品工业,其中利用酵母菌发面的原理是:

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糖类,排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热时体积积聚膨胀,从而使馒头、面包内部疏松多孔;在酿酒的过程中,酵母菌使果汁或粮食发酵,产生酒精。

人们通过研究知道有的微生物对人是有益的,利用它们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比如酿酒,制作酱油、醋、霉豆腐、泡菜、奶品、面包、馒头、腊肉等都要依靠微生物。

杂交水稻要在水稻花的花蕊上进行的,水稻开的花很小很小,因此寻找雄性不育的野生稻和进行杂交工作都必须利用放大镜和显微镜。

农、林业方面,生物方面,环境治理方面,微生物的利与弊,利,提供食物(做面包、泡菜、酿酒),制造药品(青霉素、胰岛素),改良和净化土壤(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弊,使人生病(感冒病毒、非典),使食物腐烂变质(面包发霉),传染各种疾病(疯牛病、禽流感),1、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

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疾病

(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练习,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全单元课件,和星宇制作,第一节,我们身边的物质,和星宇制作,科学概念: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只是形状、大小发生了变化。

教学目标,物质,桌子、板凳、椅子、电灯、黑板、饭菜-都是物质,物质,教室除了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还是物质。

什么是物质?

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

桌子、板凳、椅子、电灯、黑板-都是物质,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教室除了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

列出证据和理由。

电(流)是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的。

光是人类眼睛可以看见的一种电磁波,空气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混合物,是物质,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火是物质燃烧过程中散发出光和热的现象,教室内外的世界也是物质构成。

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物质的变化?

请问教室里的物质是不是都是一成不变,如果不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水结冰、米做成饭、水分蒸发、岩石风化、文字写在纸上-,这两种物质的变化有什么相同之处?

实验一,把易拉罐压扁,水结冰,不同点:

变化的速度不同。

相同点:

形状、状态发生了变化,物质本身没有变。

这两种物质的变化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讨论:

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

和之前一样么?

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

不同点:

变化速度不同相同点:

都产生了新的物质,比较前后两组实验:

这两组实验有什么不同点?

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后者产生了新的物质,3、让物质发生变化的方法,3、让物质发生变化的方法,3、让物质发生变化的方法,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一切物质都在变化。

物质的变化形式也是多样的,变化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为的,物质的变化有两种情况,一类是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位置等,但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你知道哪些让物质变化的方法?

扭曲、折叠、加热、燃烧、敲击、蒸发、混合、-,一、填空。

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整个世界都是由()构成的。

2、物体总是在不断地(),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有些变化产生了()。

练习,物质,形态,大小,新的物质,物质,变化,判断,1、因为我们摸不到空气,所以它不是物质。

()2、火焰和声音都是物质。

()3、有些物质会发生变化,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变化。

()4、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5、人也是由物质构成的。

()6、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

()7、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8、世界上存在着不变的物质。

()9、空气、水、火、电、声音等也是物质()10、最坚硬的岩石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11、有些物质变化比较缓慢,有的物质变化很快。

(),作业,简答,作业,1、自然界中岩石会发生哪些变化?

2、木条燃烧发生的变化与木条折断发生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

自然界中的岩石,在长期的自然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

具体表现在颜色、大小、形状、成份等都会发生变化。

答:

火柴燃烧时会发出光和热,燃烧后火柴变成了灰烬,产生了新的物质;木条折断后,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第二节,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吴栋才制作,前节知识复习,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2、我们要使铁丝发生变化,可以采用(折)、(拉)(锤打)等方法。

本课要点:

A、物质变化可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B、一些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物质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

生活中,经常要混合一些物质,如炒菜的时候,把调味品和蔬菜混合。

物质之间相互混合,会发生变化吗?

1、混合沙和豆子,把沙和豆子倒在白纸上,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把杯子中的沙倒入装有豆子的杯子进行混合、搅拌。

在混合沙和豆子的过程中,沙发生变化了吗?

豆子发生变化了吗?

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与原来的沙和豆子比较,它们变化了吗?

结论:

我们观察不到它们的明显变化。

注:

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2、观察白糖的变化,用长柄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小心地移到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

预测白糖会发生什么变化。

当加热结束后,熄灭蜡烛,把汤匙放到桌子中间的盘子里冷却,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安全小贴士:

糖要放得少一些。

由于加热时钢勺温度较高,因此手握勺子顶端;注意眼睛不能靠勺子太近加热结束不能用手去摸加热部分;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白糖的变化,并作好记录。

加热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白糖发生了什么变化?

把我们观察到的现象都记录下来。

教材29页,加热白糖变化记录表,白糖,白色颗粒状,白糖会慢慢熔化,先慢慢熔化成液体,最后水分蒸发变成焦黑状物质。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冰融化成水(状态),易拉罐变形(形状),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铁钉生锈,火柴燃烧,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是否生成新物质教材29页,玻璃打破是什么变化?

火柴燃烧是什么变化?

铁器生锈是什么变化?

水的流动是什么变化?

白糖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怎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