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docx

上传人:zf 文档编号:11524151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8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docx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docx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总体目标

(一)丰富作业价值内涵。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

改变以往作业仅仅是巩固知识工具的认识,确定作业承载学习内容、表现学习方式、体现过程性评价等价值内涵。

重视作业与教学的关联,将作业作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依托。

(二)提升课程教学效度。

控制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以有效的作业设计与实施提升课程教学效度,落实课程的“减负提质增效”,向“40分钟”要质量。

教师应基于学生立场和学习过程的整体性设计作业,切实提高自主设计作业的能力,引导学生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发挥作业育人功能。

作业的设计应基于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体现课程性质;作业的实施应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固本培元,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全面育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原则体现在作业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加强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将作业内容、形式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年段特点、学习目标的设置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发挥作业设计的指导性,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设计知识、方法、能力等多维度学习支架,从而指导学生藉此自主学习。

(二)整体性原则。

要将作业作为课程的一个主要环节,建立科学的作业目标体系,注重作业横向与纵向的联系,整体设计各个课时、各个单元、各个年级或学段的学科作业体系,统筹思考作业与教学的联系,使作业与教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课程目标整体实现。

(三)有效性原则。

契合教学目标要求设计精当的作业练习,难度适中、容量适当,着眼思维培养,达成切实有效。

作业设计遵循“基础类一提升类一拓展类”分级进阶要求,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要求,切实体现作业的效度。

(四)多样性原则。

学校应统筹语文、数学、德育、艺术、体育、科学等学科教师,设计多样化的非书面作业,体现课外阅读、生活实践、艺术欣赏、体育锻炼、科学探究、家务劳动以及社区服务等领域的融合,拓展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外延。

三、具体要求

(一)控制作业总量。

学校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严格控制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和假期作业的数量。

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课堂适当安排巩固练习;三至九年级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应沟通协调,三至六年级每天布置书面作业的学科控制在3科以内,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七至九年级每天布置书面作业的学科控制在4科以内,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二)把握作业难度。

教研员与备课组教师应认真研究作业类型和内容、作业数量和时间、作业批改等与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把握作业难度。

作业的难度不能超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目标要求,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难度适宜,题量适当。

(三)创新作业形式。

鼓励因材施教,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按作业的类型可分为书面类作业、听说类作业、综合类作业;按作业的时段可分为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复习作业、长周期作业。

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促进学生认知发展、能力提升、兴趣培养。

(四)加强作业管理。

各级教研部门要组织教研员认真学习本指导意见,将各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作为教研工作的重点。

加强对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强化对学校作业设计的指导,进行各学科优秀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展示、交流和评选活动,加强优质作业资源的共建共享。

学校要科学制定、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和班主任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

学校教研组应加强作业内容、数量、质量监督,并即时登记,分学期进行检查评估。

如严禁家长批改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等。

(五)使用“智慧作业”。

鼓励探索创新作业管理系统,统筹管理作业。

加大“智慧作业”辅导平台的推广使用力度,扩大使用覆盖面,引导教师和学生用好平台,高质量地用好线上学习资源。

激励更多的优秀教师积极参与开发、建设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将优秀的教学资源更广泛地发挥功用。

四'各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小学语文

(一)确定作业目标。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要具有“聚焦单元整体,坚持目标导向,关注学生发展”的特点,体现导学、助学、评学和发展的功能。

1.依纲扣本。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纲,紧扣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进行设计。

作业的设计应体现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课型的特点,确保作业设计目标明确,不超纲、不走样。

2.学以致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即是他们进行读写结合、日积月累,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形成语文能力的过程。

3.习惯养成。

作业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小学语文作业承载着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功能。

多种多样、内涵丰富的作业设计将促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书面表达的习惯、自我纠错的习惯、乐于积累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主动探究的习惯等。

(二)精选作业内容。

教师应依据学段、单元、课时作业目标,精选作业内容。

低段(小学1-2年级):

4.正确认读汉语拼音;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掌握多音字的不同读音。

作业形式以口头作业为主。

5.认识基本笔画和偏旁,掌握汉字书写规则,对照教师范写、教科书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通过抄写、扩词、听写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生字词,积累词汇。

主要作业形式为课堂书面作业。

6.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正确朗读课文,培养朗读的兴

趣。

可以在课堂上同桌互读、班级展示读,也可以回家读给家人听。

7.鼓励学生开展儿童诗、童谣、儿童故事等课外阅读活动。

教师努力做好激趣、选文、指导、检查等环节工作。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8.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树立学生写话的信心,鼓励学生从写一句完整的话到写几句完整的话。

可以将写话与说话、朗读、仿写结合起来,以课堂作业为宜,教师及时指导、评改。

9.课堂上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积累的词语进行交流。

指导学生借助图文和想象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堂上、课外均可布置作业练习。

中段(小学3-4年级):

10鼓励学生借助阅读和生活经历主动识字,扩大识字量。

作业形式包括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

11重视写字作业。

要求学生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书写,力求美观。

教师统筹好抄写生字、词语、听写等作业数量,减少重复性作业,杜绝过量、机械作业。

提倡在语境中检查巩固字词,将识记、积累与运用有机结合起来。

1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作业仍以当堂训练为主,课外练习为辅。

13学生每日在家阅读不少于30分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14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书面表达习惯,鼓励学生及时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习作的数量可依据教材的编排来确定,将随堂练笔和专题习作结合起来。

15要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创设或模拟交际情景。

要求学生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学会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和见闻。

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积极运用交际技能和交际规则进行口语交际实践。

16引导学生将综合性学习和日常学习结合起来。

重点指导学生搜集资料、交流讨论的方法和途径。

根据学情分层设计综合性学习主题,确保人人能参与,人人有收获。

高段(小学5-6年级):

17通过多种方式检测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和效果。

除了教科书外,结合课外阅读,可以安排少量课外常用字词的练习,引导多渠道识字。

作业形式以自主练习为主。

18独立抄写生字新词,有速度和美观方面的要求。

积累优美词句和有新鲜感的词语,并能比较准确地运用。

作业形式以自主练习为主。

19形成预习的习惯和能力,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围绕课文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并养成主动搜集与学习内容有关资料并加以整理的习惯。

作业形式以自主课外练习为主。

20提倡开设整本书阅读课,扩展阅读面。

坚持每天阅读不少于30分钟,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21结合教科书要求,当堂进行仿写、续写、写感悟等小练笔,做到语句通顺,标点正确,有真情实感,书写规范整洁。

22指导学生进行演讲、朗诵、辩论等难度较大的口语交际练习,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积极开展各种口语交际实践,逐步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3结合课内外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和同学一道自主完成方案设计、搜集资料、成果展示等内容,尝试对活动的整体和单项进行评价,学习进行自我反思。

24可在假期进行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促进语文知识与其他综合类知识的融合、运用,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培养学科素养和综合素养。

(三)创新作业形式。

紧扣语文学科特点,合理安排作业的内容结构、难度结构和题型结构等,体现层次性、多元性、科学性,注重开放性、趣味性,设计创新性的作业和生活实践作业。

书面作业着力巩固双基,提升认知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口头作业重视习惯的培养,着力提升口头表达能力及倾听、口语交际能力;实践性作业从开放的视角进行设计,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进行语言实践,巩固语言知识,锻炼语言能力,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创新的小学语文作业形式可以有以下尝试:

25循环作业。

同桌或四人小组内同学进行循环作业,同学间遵循自愿的原则,进行接龙习作、交换日记续写、对照写字比赛等作业学习活动,旨在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激发学习兴趣,实现共同进步。

26图画日记。

鼓励学生为自己的日记配图,或找来喜欢的贴图,对应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想,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书面表达的情感。

27作业超市。

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爱好、兴趣、特长,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作业形式,如结合“爱习作的你”“爱朗读的你”“爱绘画的你”“爱文学的你”“爱观察的你”“爱表演的你”等作业板块选择某一作业完成。

28主题作业。

此类作业聚焦核心素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能体现探究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等价值追求。

教师围绕“季节更替”“友情的味道”“难忘师恩”“学校,你好”等某一主题设计、布置主题类作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合作、探究等途径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会知识、提升能力、学习运用。

(四)加强作业实施。

1.规范批改。

作业应按时回收,教师要及时、认真、规范、有效批改作业。

使用统一、规范的批改符号,逐题批阅。

每次批改应给出相应等级,写明批改时间。

坚持正向激励,对低年级学生课堂书面作业的评改要多给予奖励性标识,引导学生对作业产生喜欢的情感;对中、高年级学生作业的评改要诚恳给出意见和批注,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习作批改应采取书面批改和面批相结合的方式,评语表述应清楚准确,充分体现对学生作文的诊断和指导作用。

教师不得使用侮辱、嘲讽言词或简单打叉、打不及格分数进行评改。

批改完成后,可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为后续的讲评与辅导做准备。

2.重视讲评。

教师应根据作业分析结果与作业问题产生的原因,选择典型案例,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评。

针对学生存在的个性问题,可实施个别指导或者分组交流。

面批指导时,教师的言语和态度要耐心细致,努力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举办优秀作业展,引导学生发现同伴优秀,从而进一步产生学习动力。

习作讲评要根据每次习作的要求,选取典型的例子,可以是整篇,也可以是片段,可以是值得借鉴的内容,也可以是存在问题的内容,根据所选取的内容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讲评。

通过讲评引导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3.跟进辅导。

学校应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加强作业完成指导,有效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语文学科书面作业。

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做好个性化答疑辅导,整体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开展互助活动,弥补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不足。

充分利用“赣教云”“教研在线”“智慧作业”等线上教学资源,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手段,分析学生的作业结果、作业目标达成情况,关注不同学生的结果差异,深层次探寻产生差异的原因。

定期整理学生作业结果,反思教学中存在的偏差,及时优化和改进教学。

小学数学

(一)确定作业目标。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坚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巩固训练,要凸显数学思维、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等过程性目标的考察,要突出发现、提出问题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

充分发挥作业的检测和评价功能,以改进教师的教和激励学生的学。

1.反馈检测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为基本设计依据,围绕现行小学数学教科书的教学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进行设计。

作业的设计应体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目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目标的整体反馈检测,分析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

作业设计要目标明确,紧扣“四基、四能”发展目标,紧跟新时代教育质量监测发展要求。

2.创新拓展实践应用。

《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能有效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作业设计要围绕这一性质进行多元创新和拓展实践应用,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迁移,发展学生主动发现新知并应用新知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3.养成自主学习能力。

《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能让学生: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是一个从有教师指导逐步走向没有教师指导的学习过程,这样的过程经历能帮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精选作业内容。

数与代数

4一学段(1-3年级):

5•数的认识。

(1)围绕数的认识、符号表示、读、写等,如万以内数的意义,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数位的名称,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符号〈,二,〉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精心设计好课堂作业和适当的课外书面作业,以巩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配以适当的课外实践作业,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建立数学抽象与生活直观之间的对应关系,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以课外实践作业为主,课堂进行适当交流为辅。

6•数的运算。

(3)整数四则运算规则及意义的理解;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主要以课堂书面作业为主,要关注算理的理解。

(4)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会解释估算的过程;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主要以课外实践作业为主,要突出知识的综合应用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考查。

7.常见的量。

(5)元、角、分;钟表,24时计时法;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克、千克、吨,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主要以课堂书面作业为主,配以适当课外实践作业。

(6)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以课外实践作业为主,突出综合实践应用能力。

8.探索规律。

(7)探索简单的变化规律。

作业形式为课外实践作业。

9二学段(4-6年级):

10数的认识。

(1)万以上的数,十进制计数法,大数的意义,2,3,5的倍数的特征,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素)数和合数。

主要以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为主,突出基本技能方法的掌握、熟练程度及对意义和算理的理解等。

(2)小数和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意义;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比较小数的大小和分数的大小;负数的意义。

以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相结合为主,巩固基础,发展能力。

11数的运算。

(3)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4)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运算律(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5)相关数的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上述内容可以主要以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相结合为主,

突出基本方法、技能的掌握、熟练程度及算理等本质意义的理解。

(6)小数、分数和百分数联系生活进行应用;常见的数量关系:

总价二单价X数量、路程二速度X时间;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规律。

以课外作业为主,突出综合实践应用及能力提升。

7.式与方程。

(7)认识方程,解方程。

以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相结合为主。

8.正比例、反比例。

(8)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以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相结合为主。

(9)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并会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关系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以课外实践作业为主。

9.探索规律。

(10)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以课外实践作业为主。

图形与几何

第一学段(1-3年级):

1.图形的认识。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的初步认识;

(2)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3)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

图形;

(4)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5)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上述内容主要为课堂作业形式为主,配以适当的课外实践作业。

2.测量。

(6)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的认识及简单换算;

(7)周长及基本图形的周长计算及测量;

(8)面积及面积单位,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

主要以课堂作业为主,配以适当的课外实践作业。

3.图形的运动。

(9)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以课堂作业为主,配以适当的课外实践作业。

4.图形与位置。

(10)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东、

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会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以实践作业为主。

第二学段(4-6年级):

1.图形的认识。

(1)线段、射线和直线;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2)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3)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扇形等基本平面图形的特征认识,圆规画圆;

(4)三角形的分类;

(5)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

上述内容以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相结合为主,同时可以配以适当的综合实践操作类练习为辅。

2.测量。

(6)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

(7)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8)圆的周长公式、面积公式及简单应用。

(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上述内容以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为主。

以课外实践作业

为辅。

3.图形的运动。

(10)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以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相结合为主。

(11)能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以综合实践作业为主。

4.图形与位置。

(12)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13)能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其位

置。

(14)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15)在具体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限于正整数)表示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

以课堂作业和课外书面作业为主,配以适当的操作类作业。

统计与概率

第一学段(1-3年级):

1.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

2.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

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3.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

以课堂作业为主,配以适当的社会实践类作业。

第二学段(4-6年级)

4.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1)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试验、测量)收集数据。

(2)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3)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4)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5)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5.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6)随机现象;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7)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

上述内容以课堂作业为主,配以适当的社会实践类作业。

综合与实践

第一学段(1-3年级):

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以课外实践作业为主,可设计长作业、主题实践作业等形式。

第二学段(4-6年级):

1.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

2.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4.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以课外实践作业为主,可设计长作业、主题实践作业等形式。

(二)创新作业形式。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要体现数学学科的学科特点,以落实反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教学目标为基本依据,从检测学生“四基四能”目标的掌握情况入手,既要注重对基本目标达成情况的反馈检测,也要重视过程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反馈检测。

根据课时、单元教学安排,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知识结构特点,合理安排好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设计布置,做到目标明确、数量适当、形式多样,把“双减”政策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要适当的体现层次性,做到科学、合理、多元、开放、有趣;同时要体现数学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性,做到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适当设计一定数量的创新型主题实践性作业。

5.项目式作业。

项目是作业就是让学生通过努力,运用已经掌握的各种数学知识、方法、技能等,将数学与跟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资源、材料和事物等综合起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和数学的方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可以设计为一项独立一次性或长期无限期关注的作业,以期达到长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增长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6.实践类作业。

实践类作业可以理解为“数学探究”和“数学建模或数学实际应用”的综合。

“数学探究”就是综合运用已经学习了的数学思想、方法、知识、技能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数学建模”就是综合运用已经学习了的数学思想、方法、知识、技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社会中的问题。

两者结合到一起,教师可以尝试着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去设计实践类作业。

设计问题一定要明确。

第一学段的问题可由教师直接给出,学生尝试解决;第二学段,应鼓励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