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517123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docx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docx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部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一、选择题Ⅰ

  1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

  A.血缘关系B.生产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

  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人与生产资料的关系D.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

  3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

  A.人与人的政治关系B.人与人的思想关系

  C.人与劳动对象的关系D.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4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者的素质

  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5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A.产品的分配关系B.产品的交换关系

  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

  6在结构复杂、范围广泛的劳动资料系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A.生产工具系统B.信息传递系统

C.自动化控制系统D.能源动力系统

7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政党B.国家政权C.政治法律制度D.道德伦理

  二、选择题Ⅱ

  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因为科学技术()

  A.现代科技进步是生产力增长的第一位因素

  B.现代科学技术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科学、技术、生产越来越一体化,并起先导作用

  C.现代科学技术是促进生产力变革的重要的推动力量

  D.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的作用不断增强,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中第一位的人力资源

  9生产关系的客观性的含义包括()

  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

  B.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不能随意选择

  C.生产关系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关系

  D.生产关系的三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三、分析题

  10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不停顿地变革生产关系。

  11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

一、选择题Ⅰ

  1.【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解析】生产方式是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中所结成的一定的社会关系,是最基本的人类社会关系。

  2.【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生产力范畴的含义。

  【解析】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是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物质力量,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C项是生产关系所涵盖的;D项不准确:

人类社会也属于物质世界。

  3.【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生产关系的本质含义。

  【解析】生产关系包含两个主要内涵:

一、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是一种物质经济利益关系,不是人们的主观愿望和要求。

  4.【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标志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

  【解析】生产工具标志着人们改造、控制自然的能力如何,是人类所能够达到的劳动生产率大小的根本标志;劳动工具的水平是人类劳动力水平的“测量器”。

其他选项都能够衡量生产力的大小,但不是根本性的尺度。

  5.【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生产关系中的决定性因素。

  【解析】生产关系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本质,后者决定前者的性质:

正是所有制关系才能把生产力中的人和物的要素结合起来,使生产力由可能的变为现实的,决定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

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就有什么样的产品分配、交换形式,就有什么样的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其他选项都被包含于C选项中作为被决定的成分、因素而存在。

  【拓展】要看清楚题干中的“决定”二字。

  6.【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生产工具在劳动资料中的地位。

【解析】劳动资料主要指的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测量器”,是人们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7【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国家政权在上层建筑中的地位。

【解析】政治建筑是上层建筑中起控制作用的部分,而国家政权又是它的控制中心,是政治体系运行的基本设置。

国家政权通过复杂的系统,对政治结构乃至整个社会实行控制和管理,它比政党、法律、道德伦理、哲学更具有核心的作用。

 二、选择题Ⅱ

  8.【答案】ABCD

  【考点】本题考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

  【拓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具有丰富的内涵,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命题,考生可以从该题的四个选项去理解。

  9.【答案】ABCD

  【考点】本题考查生产关系的客观性含义。

  【解析】考生可以从生产力对于生产关系的决定性、生产关系的不能随意选择性和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性,以及生产关系的物质性上来把握。

  【拓展】要紧扣“客观性”这一字眼,再与各个选项一一对照。

  三、分析题

  10【答案要点】

  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但并不要求每时每刻不停顿地变革生产关系。

〔3分〕生产力只要求变革与它不适合的生产关系,对于适应它的生产关系,不仅不要求变革,而且还要求巩固。

〔4分〕因此当生产关系还能容纳生产力发展时,就不能变革生产关系;只有当其再也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时才必须变革。

〔2分〕

  11【答案要点】

  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以及全部社会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

〔1分〕因为:

  

(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

〔2分〕

  

(2)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区分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志。

〔2分〕

  (3)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判断人类历史上各种经济形态性质的客观依据。

〔2分〕

  (4)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中的产品分配形式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2分〕

第二部分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Ⅰ

  1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关系是()

  A.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B.相对稳定的因素

  C.决定生产力性质的因素D.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

  2“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说明()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C.资本主义社会普遍采用大机器生产D.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

  3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原理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生产力具有自我增值能力的原理D.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5在社会生活中,如果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这表明()

  A.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符合B.上层建筑直接影响了生产力

  C.上层建筑是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D.国家政权成为上层建筑的核心

  二、选择题Ⅱ

   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是()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C.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D.生产力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是第二性的

  7马克思说: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段话说明()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8判定某种上层建筑是进步的还是落后的,主要是看它()

  A.是否与它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应

  B.能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C.能否帮助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的巩固和发展

  D.是否能帮助它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

  9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这是因为这两对矛盾()

  A.制约和决定其他一切社会矛盾B.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C.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D.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和方向

  10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基本内容的有()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C.生产关系内部各方面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三、分析题

11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单一的,这就是生产力。

12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有效地保护经济基础,就一定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3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14如何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意义。

15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阐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一、选择题Ⅰ

   1.【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解析】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决定生产关系的因素,所以A、C错误;生产工具才是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D错。

  2.【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解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手推磨”和“蒸汽机”代表以生产工具为标志的生产力水平,“封建主”与“资本家”则代表社会所采取的经济结构,即生产关系状况。

其他选项都从该题中可以找到影子,似乎都有其合理性,但是此话的结构是:

生产力(生产工具)产生一定的生产关系(社会经济结构)。

所以,最符合题干的是D项。

  3【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

  【解析】上层建筑的性质直接取决于经济基础的性质,而与生产力的性质有间接的关系,并不由生产力直接决定;A、C两项都是上层建筑的内容之一。

   4.【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原理。

  【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

题干前半句涉及生产关系,后半句涉及生产力,整句话的意思是说生产关系的调节必须符合生产力的状况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A对。

B项与此题无关;C、D两项的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

  5.【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生产力的关系。

  【解析】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当它为先进的经济基础即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促进社会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A项:

当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符合的时候,还要看经济基础是不是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否则上层建筑还是不一定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B项:

上层建筑通过经济基础间接影响生产力;D项本身是对的,但不是题干直接表明的意思。

  二、选择题Ⅱ

  6.【答案】ABC

  【考点】本题考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解析】A、B、C三个选项比较容易选出,关键是D选项,容易被误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即生产方式,它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都是属于哲学基本问题中第一性的范畴。

  【拓展】考生不能够有这个误区:

决定和被决定就是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后者只是在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使用的。

  7.【答案】ABCD

  【考点】本题考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解析】这是马克思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着名论断。

首先是说生产力是最终的决定性力量,其次是说生产关系的产生和灭亡有客观的生产力物质条件,再次是说社会形态的具体历史性。

  8.【答案】BC

  【考点】本题考查对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理解。

  【解析】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也是判断进步与否的最终标准。

看上层建筑是否进步,主要是看它能否直接、间接为生产力服务。

B、C两项符合。

A、D两项只涉及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并不一定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当上层建筑为之服务的经济基础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时,上层建筑再适合其经济基础也是落后的。

  【拓展】考生应从最终决定意义的生产力标准出发思考相关问题,要把握住最终的、最基本的原理、概念。

  9.【答案】ABCD

  【考点】本题考查对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把握。

  【拓展】应从“基本”二字着手,它表明具有基本的、决定性的作用,具有控制客观趋势和方向的作用。

注意: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其发展的直接动力。

  10.【答案】ABD

  【考点】本题考查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解析】C项只是局限于生产关系内部,并没有涉及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

  【拓展】依据题干,考生应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者的关系上出发。

  三、分析题

  11  

(1)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构成人类社会的一切要素和矛盾,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2分〕这些动力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紧密联系、互相制约的,构成一个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2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力各要素之间的矛盾,生产关系各方面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各部分之间的矛盾,都在各种不同程度上推动社会的发展。

〔1分〕

  

(2)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革命和改革可以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伟大动力。

〔2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1分〕

  (3)可见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是单一的,生产力只是各种动力中的最终动力。

〔1分〕

  12  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有效地保护经济基础,它的这种服务和维护的性质不能由上层建筑自身来说明,而要由它所服务、保护的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性质来确定。

〔3分〕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

上层建筑为这样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服务,有效地保护这样的经济基础,这时的上层建筑就是进步的,它对经济基础的服务和保护就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分〕如果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甚至成了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上层建筑仍然为这种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服务,运用自己的力量去保护这种生产关系,这时的上层建筑就是反动的,它对社会的发展就会起阻碍或延缓的作用。

〔3分〕

  13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状况;〔1分〕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方向。

〔1分〕

  

(2)生产关系的反作用。

适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1分〕生产关系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是否适合生产力。

〔1分〕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两者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总是活跃的因素,生产关系则相对稳定。

两者的矛盾运动构成了“基本适合——不适合——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过程,体现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趋势。

〔1分〕

  (4)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规律。

它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哲学基础。

〔1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某些方面、环节和具体制度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

这一规律指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根本目的。

〔1分〕我国的生产力是相对落后的、多层次的,我国的生产关系应当适合生产力的这种状况;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多层次经济结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必经阶段,要进一步完善它,充分发挥其作用。

〔1分〕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分〕

  14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和变革的方向。

〔2分〕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1分〕上层建筑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并与有害于自己经济基础的现象作斗争;〔1分〕它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时,就起促进作用;否则,就阻碍自己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1分〕

  (3)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两者的矛盾运动。

两者的矛盾运动过程是“基本适合——不适合——基本适合”的运动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分〕

(4)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哲学基础。

〔1分〕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对上层建筑某些方面、环节和具体制度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这一规律指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根本性。

〔2分〕

我国民主制度和法制尚不健全,存在政企不分、民主法制不健全、官僚主义、机构臃肿等现象,必须进行改革,以同经济体制改革互相配合。

〔2分〕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进一步发挥其优越性,提高效率,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分〕

(5)实践证明,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分〕

 15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变革最深刻的根源。

〔1分〕社会基本矛盾的相互作用、辩证运动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1分〕

  

(2)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来解决。

我国原有的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分〕但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这一体制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只有通过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教育、科技、文化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解放被旧体制束缚的生产力。

〔2分〕所以说,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1分〕

  (3)十多年来,经过从农村到城市的各个领域的改革和对外开放,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历史性变革。

〔1分〕实践证明,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