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题含答案Word版.docx
《初中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题含答案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题含答案Word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含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
文化常识
1.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成语“门庭若市”、“无人问津”、“咏絮之才”,分别出自《战国策》《桃花源记》《世说新语》。
B. 契诃夫,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变色龙》等,他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都是俄国作家。
C.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
“而立”、“始龀”、“不惑”、“弱冠”、“耄老”。
D.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有误,年龄的称谓:
垂髫:
三四岁八九岁;“始龀”,指小孩七八岁换牙期;总角:
八九岁十三四岁;豆蔻:
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
)弱冠:
20岁;而立:
30岁;不惑:
40岁;知天命:
50岁;花甲:
60岁;古稀:
70岁;耄耋:
80岁、90岁;期颐:
100岁。
所以从小到大的排列应该是:
“始龀”、“弱冠”、“而立”、“不惑”、“耄老”。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化文学常识的掌握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字形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台湾诗人郑愁予的《乡愁》这首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托物寄意,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B. 古代文体“记”以记事为主,如《小石潭记》;“说”则多就事、物、现象抒发感想,常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如《爱莲说》。
C. 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
D. 谈吐可显儒雅之风。
问候别人的父亲时,可以用“令堂近来身体可好”;写了文章,想请别人指点一二时,可以用“请不吝赐教”。
【答案】C
【解析】【分析】A.《乡愁》是余光中的作品;
B.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铭”;
D.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是“令尊”,“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故选C。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辨析的能力。
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识记,注意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B. “清明时节,烟雨迷茫,杏花掩映,我们可以和多情的花草在一起,无需青箬笠,无需绿蓑衣,就这样栉风沐雨,尽情享受这份闲适。
”这句话中加点成语的运用是正确的。
C. 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
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耄耋——百岁。
D. “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纯朴本色美。
”这句话属于条件复句。
【答案】D
【解析】【分析】A“四书”是指《论语》《中庸》《孟子》《大学》,《诗经》属于“五经”。
B栉风沐雨:
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此处使用属于望文生义。
故使用不正确。
C“耄耋——百岁”不正确。
耄耋是八九十岁。
D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成语和复句的辨析。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如成语类型和复句类型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B. 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郭沫若称赞他的著作《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C. 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
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阳”。
D. 契诃夫,俄国短篇小说大师。
他在《变色龙》中,用夸张手法使警察“奥楚蔑洛夫”这一小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答案】C
【解析】【分析】C.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
如“河阳”指黄河南岸,“汉阴”指汉水北岸。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辨析能力。
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这类题的判断点是:
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
A. 谦辞:
家君、在下、愚见、寒舍
B. 法国:
莫泊桑、普希金、法布尔、雨果
C. 小说:
《儒林外史》《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
D. 律诗:
《游山西村》《春望》《木兰诗》《钱塘湖春行》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A:
正确;
B:
错误。
普希金是俄国人;
C:
错误。
《朝花夕拾》是散文集;
D:
错误。
《木兰诗》是乐府诗;
故选:
A。
故答案为:
A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联“失马真成福,移山未必愚”取材于韩愈的《马说》与《列子》,化用了“伯乐相马”“愚公移山”的典故。
B. 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C. 古人常言“二十加冠、三十而立、四十知天命、五十不惑、六十耳顺”。
D.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的古人依次是:
苏轼、陆游、范仲俺。
【答案】B
【解析】【分析】A错误,典故不是出自于“伯乐相马”,而是出自于《塞翁失马》。
C错误,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D错误,稼轩是辛弃疾。
故答案为:
B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中国古民居的窗户、门楼讲究图案装饰,为显示主人高洁、坚贞的志趣,常与“松”一起出现并具有固定文化内涵的一项是( )
A. 梅、鹤
B. 竹、兰
C. 兰、鹿
D. 竹、梅
【答案】D
【解析】【分析】松、竹经冬不凋,梅耐寒,早春开放,故名岁寒三友。
梅:
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
竹:
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
汉族传统寓意图案。
指松、竹、梅经冬不衰,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
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仔细推敲斟酌,比照辨析正误。
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弱冠”是指男子20岁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耄耋”指八九十岁。
B. 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
《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
C.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与俄国的屠格涅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D. 铭,古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用韵的。
【答案】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项,屠格涅夫不属于“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俄国的契诃夫属于“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9.文中有许多表称谓的词语,下列对文中各种称谓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下”是对自己的谦称。
B. “我小老”是旧时老年人对自己的谦称。
C. “世先生”是对有世交的平辈的谦称,是旧时人们拉关系时的客套语。
D. “生”是旧时对读书人或晚辈的称呼,如“晚生”是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对自己的谦称。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世先生”是敬称。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对称谓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在平时学习中考生要注意对文中称谓的学习,注意区别和理解。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地名中有“山阴”“江阴”,因为“山南水北”为阴,所以“山阴”在山的南面,“江阴”在水的北面。
B.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C. 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即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其中上元节指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D.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答案】A
【解析】【分析】A.“山阴”应是山的北面,“江阴”应是水的南面。
BCD说法正确。
故选A。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11.从前有个怀才不遇、仕途不通的文人流落到湘江之滨,联想起战国时期的三闾大夫忠君爱国,却屡遭昏君佞臣排挤打击而被流放的不幸遭遇,便撰写了一副对联:
泪滴湘江流满海
嗟叹嚎啕哽咽喉
(1)“三闾大夫”指________。
(2)试分析这副对联的特点,并说说这种特点对表达内容有何作用。
【答案】
(1)屈原
(2)上联每个字的偏旁均为三点水,下联每个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使读者仿佛看到这位穷困潦倒的落魄文人泪流满面的形象,听到他失声痛哭的悲怆呼号。
【解析】【分析】
(1)"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是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
屈原贬后任此职。
(2)认真观察这幅对联的每个字,可以看出上联每个字的偏旁均为三点水,下联每个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结合这位文人的遭遇分析理解这种特点对表达内容的作用。
因为这位文人怀才不遇、仕途不通,他流落到湘江之滨,就会触景生情,因此这副对联使读者仿佛看到这位穷困潦倒的落魄文人泪流满面的形象,听到他失声痛哭的悲怆呼号。
故答案为:
⑴屈原
⑵上联每个字的偏旁均为三点水,下联每个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使读者仿佛看到这位穷困潦倒的落魄文人泪流满面的形象,听到他失声痛哭的悲怆呼号。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辨析。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
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
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⑵本题考查赏析对联的能力。
赏析的角度很多,如修辞、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或形容词、语言特点、内容、感情、写法等。
1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
B.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着重叙述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
C. “是日更定矣”中的“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D. 我国古代的年龄大都有特殊的称谓,例如男子二十岁称“弱冠”,三十岁称“而立”,四十岁称“知命”。
【答案】D
【解析】【分析】D错误,四十岁称“不惑”。
故答案为:
D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13.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些古文其标题就表明了文章的体裁。
如《陋室铭》《醉翁亭记》《出师表》《马说》等题目中的“铭”“记”“表”“说”都表明了该文的文体。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春秋到秦汉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主要有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C. 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D.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范仲淹为范文正,王安石为王文公等。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表述错误,《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故答案为:
B
【点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要熟知牢记。
对于作家作品、古代文体、称谓等要记忆。
14.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呐喊》中的人物。
B. “扑朔迷离”“刮目相待”“醉翁之意不在酒”分别出自《木兰诗》《孙权劝学》《醉翁亭记》。
C. “豆蔻枝头二月初”中的“豆蔻”现在也称“豆蔻年华”,指的是少女十三四岁的年龄。
D. 古时,用“令郎”“令爱”尊称对方的儿子,用“令尊”和“令堂”尊称对方的父亲。
【答案】D
【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
D“令爱”是称对方女儿的敬词。
“令堂”是称对方母亲的敬词。
故答案为:
D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15.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楷书”,它率意灵动体式变化多端,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B. 张老师在书房里挂了一幅对联,上联是“经霜更知秋水明”,下联是“历劫方显钢骨硬”,李老师说上下联挂反了。
李老师的判断是对的。
C. 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按照传统的习俗人们通常会去登高,然后喝一些雄黄酒,到了晚上还会一起去赏月、猜灯谜,活动丰富多彩。
D. 小明在家不爱学习,妈妈教导他说:
“我今年40岁了,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我知道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你要改正啊!
”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错误,《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B项正确。
C项错误,赏月、猜灯谜不是重阳节的习俗。
D项错误,知天命表示年龄“五十岁”。
故答案为B。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这些常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如:
姓名称谓、天文地理等,非常容易记混,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记多练,才能在考试的时候正确答题。
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酒是激发创作灵感的源泉,酒是(cuī)生诗文书法的(jiào)母。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yuán),留下了许多(guīlì)诗篇与书法珍品。
②酒中有少年意气,王维诗句“①_______________,系马高楼垂柳边”,描写了少年游侠慷慨激昂,畅饮豪谈的情态;酒中有中年旷达,欧阳修谪居滁州,饮少辄辞,“②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表现了他寄情山水,忘怀宠辱的洒脱。
③酒中有生活美景,孟浩然与老友闲话农事,“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满轻松惬意;酒中有浪漫想象,李白呼月伴影,“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排遣内心寂寞;酒中有报国雄心,辛弃疾拔剑细看,“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渴望重回沙场。
④酒中还有书法佳话。
晋代王義之兰亭聚会,乘酒兴作《兰亭集序》,笔法道劲稳健,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唐代张旭豪饮之后,挥毫落纸,字如龙蛇飞走,人称“草圣”。
(1)根据拼音写出第①段中相应的汉字或词语。
cuī
jiào
yuán
guīlì
________生
________母
不解之________
________
(2)根据提示,默写②—③段中的名句。
(3)根据第④段内容,下面书法作品中属王義之行书的是________,属张旭草书的是________
A.
B.
C.
D.
【答案】
(1)催;酵;缘;瑰丽
(2)①相逢意气为君饮;②醉翁之意不在酒;③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⑤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3)D;B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字形辨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根据拼音写汉字,要准确把握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注意辨析同音字字形、音形相近字字形、形声字字形、多义字字形等,书写注意规范。
注意易错字:
酵,瑰丽。
(2)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出现错字、别字、形似字。
易错句③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⑤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3)本题考查书法鉴赏。
要了解相关的书法知识,书体的演变、不同字体特点、书法家生平事迹、擅长的字体。
四张书法作品,第二个草书是张旭的作品,第四个属王義之行书《兰亭序》。
故答案为:
(1)催;酵;缘;瑰丽。
(2)①相逢意气为君饮;②醉翁之意不在酒;③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⑤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3)D;B。
【点评】
(1)根据拼音写汉字,考查的是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正确把握,也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
做题要求是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准确地写出词语,不能出现错字、别字。
平时就要重视积累,多读多写,出现错误及时纠错,加深记忆。
注意字形催、酵、缘三个字的偏旁部首和笔画笔顺。
(2)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根据上下句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
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要能准确无误默写。
理解性默写则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
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易错字词:
意气、开轩、场圃、暂伴、将、须及春、连营。
(3)这道题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书法基础,几种书体或字体是甲骨文、金文、篆书、草书、行书、楷书,要有清楚明白的辨析能力。
四副书法作品分别属于篆书、草书、楷书、行书。
2、4两个分别是张旭和王羲之的作品,容易判断。
17.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
让我们一起走进“酒香千古一一中国酒文化探究”专题实活动中去吧!
(1)【书法中的“酒”】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
下面是“酒”字的几个书法字体,分别代表的是甲骨文、篆书、隶书。
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看到以下书法字体的感受。
(2)【文学中的“酒”】如果你读读诗词歌赋、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一定会为其中所散发的醇厚酒香而陶醉。
请你写出与“酒”有关的一句诗文名句和一个故事(名称或梗概),与大家分享。
)
(3)【生活中的“酒”】醇香的酒令人陶醉,但现实生活中,酒也可能坏事。
奶奶生日那天,亲朋欢聚,举杯畅饮。
宴会结束后,喝了酒的叔叔准备开车回家。
请你说几句话劝阻他。
【答案】
(1)我从“酒”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或我从“酒”字典雅的字体造型里仿佛倾听到了远古的呼唤,闻到了阵阵沁人心脾的酒香。
(2)诗文名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故事:
杯酒释兵权;醉打蒋门神
(3)叔叔,酒驾不安全,也是违法行为,我帮你叫辆的士,好吗?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的理解。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
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
可以从“酒”汉字书法的线条表现力的角度,从字体的形态寓意角度,从书法字体的演变等角度来谈感受。
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的日常积累。
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
从积累的诗文名句中选择与“酒”有关的名句和故事作答。
写故事时要概述故事内容或列举故事名称。
答案不唯一。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其次交代“酒后不能开车”的原因或理由;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
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
(1)我从“酒”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或我从“酒”字典雅的字体造型里仿佛倾听到了远古的呼唤,闻到了阵阵沁人心脾的酒香。
(2)诗文名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故事:
杯酒释兵权;醉打蒋门神
(3)叔叔,酒驾不安全,也是违法行为,我帮你叫辆的士,好吗?
【点评】
(1)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
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
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
甲骨文、篆书、隶书的“酒”字,都表示是一个象形字,左边是水,右边的“酉”字代表盛酒的容器。
从书法中的“酒”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2)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在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是就饮酒而饮酒,它也是在饮文化。
相关诗句很多,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