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综合交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515241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综合交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东省综合交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东省综合交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东省综合交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东省综合交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综合交通.docx

《广东省综合交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综合交通.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综合交通.docx

广东省综合交通

廣東省綜合交通“十一五”發展規劃

廣東省綜合交通“十一五”發展規劃

  “十一五”時期,是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

根據《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特制定《廣東省綜合運輸體系“十一五”規劃》。

一、“十五”發展狀況

 

(一)發展成績

  “十五”期間,我省抓住國家進一步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機遇,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以提高交通設施技術水平和綜合運輸效率為中心,進一步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綜合運輸網絡規模、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為促進我省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提供了運輸保障。

1.綜合運輸能力明顯增強,運輸量快速增長

  “十五”期間,我省交通基礎設施規模總量大幅增長,交通運輸網絡進一步完善,通達度進一步提高,綜合運輸能力顯著增強,客、貨運輸量快速增長。

2005年,全省完成客運量21.6億人,完成貨運量16.9億噸,分別比2000年增長了34.1%和50%﹔全省港口貨物吞吐量達7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2645萬標箱,分別比2000年增長了140%和207%﹔全省機場旅客吞吐量達4175.6萬人,貨郵吞吐量達108.5萬噸,分別比2000年增長了94.8%和48.6%﹔輸油氣管道裡程達1615.9公裡,比2000年增長5.2%。

2.公路建設取得顯著成績

  到2005年底,公路總裡程達到11.5萬公裡,“十五”期間新增約1.2萬公裡,公路密度達64公裡/百平方公裡,高速公路通車裡程約達3140公裡。

實現全省所有地級以上市通高速公路、與周邊省份(除海南省外)均有高速公路相連、市到縣通二級以上公路及縣到鎮通三級公路的目標﹔全省通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全面展開。

3.鐵路建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十五”期間建成了粵海、梅坎、陽陽、惠澳、羅定至春灣等一批鐵路項目,鐵路營業裡程達到1883公裡,新增裡程414公裡。

2004年10月1日,省政府和鐵道部共同簽訂《關於加快廣東省鐵路建設會談紀要》,部省共同加快武廣客運專線(含新廣州站)等鐵路項目的建設,省內建設總裡程約2200公裡,總投資約1400億元。

武廣客運專線、新廣州站、廣深四線、珠江三角洲城際快速軌道交通廣州至珠海段、廣深港客運專線(廣深城際線)、洛湛鐵路岑溪至茂名段、黎湛鐵路增建二線等鐵路項目已開工建設﹔東南沿海鐵路客運專線廈門至深圳段、廣珠鐵路等項目的前期工作正在積極推動。

部、省合作建設鐵路模式為我省“十一五”期間加快鐵路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省鐵路建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4.港口和航道建設掀開新的一頁

  建成廣州南沙港區一期工程、深圳蛇口集裝箱二期工程、深圳鹽田港三期工程等項目,新增吞吐能力約2億噸,萬噸級以上泊位達159個,比2000年增加26.2%。

積極推進內河航道整治工作,共整治內河航道13條,整治航道裡程648公裡,完成了西江下游肇慶-虎跳門航道整治工程、蓮沙蓉水道整治工程、小欖水道整治工程等航道整治工程﹔陳村水道等項目已開工建設,其他珠江三角洲骨干航道項目正在加快開展前期工作,珠江三角洲航道等級水平進一步提高。

沿海出海航道建設加快,完成了湛江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汕頭港3萬噸級出海航道工程,開工建設湛江港25萬噸出海航道工程,廣州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深圳銅鼓航道工程前期工作正在積極推進。

5.以白雲機場為樞紐的民航運輸格局初步形成

  按照國家“構建樞紐機場,完善干線機場,重點建設支線和旅游機場”的原則,建成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完善干線機場和支線機場基礎設施,積極開拓航線,民航運輸能力大大增強,航線網絡逐步完善,航線結構趨於合理,基本形成以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為中心的民航運輸格局,對促進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6.管道運輸工程建設進展順利

  深圳天然氣接收站向東莞、廣州、佛山、惠州等城市輸氣管網建設全面鋪開,預計首期工程2006年建成投入使用﹔珠江三角洲成品油運輸管道已基本建成,該管線把省內現有三大煉油企業和主要石油公司油庫連接在一起,形成一條長距離、多集輸點、多分輸點、單管密閉順序輸送多種成品油的管道。

7.城市交通和樞紐建設逐步完善

  廣州、深圳等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廣州、深圳、湛江、汕頭公路主樞紐基本建成,新廣州站、沿海港口樞紐及其他各地公路站場建設正在加快推進。

8.交通技術水平顯著提高

  基礎設施方面。

公路等級明顯提高,高速公路裡程(3140公裡)比2000年增加150%,一級公路(7000公裡)比2000年增加29.8%,二級公路比2000年增加32.9%。

以集裝箱碼頭為代表的大型專業化碼頭發展迅速。

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運輸裝備方面。

鐵路、公路客車技術性能、舒適性、安全性有較大提高﹔鐵路運行速度進一步提高﹔港口煤炭、礦石、油品等大宗散貨和集裝箱運輸等專業化裝卸水平接近世界先進水平﹔民用飛機保持國際先進水平﹔管道運輸技術已接近國際90年代水平。

9.管理與服務水平有所提高

  逐步理順了港航管理體制,完成了機場屬地化管理體制改革,交通運輸價格體制改革穩步推進﹔收費公路清理整頓取得明顯成效,全省路橋收費站由最多時的450多個減少至目前的298個﹔交通運輸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服務質量有了較大改善,旅客運輸服務呈現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和快速化服務的發展趨勢。

 

(二)主要問題

1.基礎設施總量和總體運輸能力不足

  目前,我省鐵路營業裡程僅佔全國鐵路營業裡程的2.56%,公路通車裡程僅佔全國公路通車總裡程的6.2%,這與我省GDP佔全國1/9強的比重不相稱。

主要鐵路干線以及出省鐵路通道能力不足,部分客流、物流量大的高速公路、國道能力緊張,與周邊省區相通的運輸通道數量偏少﹔廣州、深圳、佛山等大中城市交通擁塞現象嚴重﹔有些港口開始出現新一輪的壓船壓港現象;山區農村交通建設滯後。

交通設施總量不足,運輸能力不能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仍然是現階段我省交通運輸體系發展的首要問題。

2.基礎設施技術水平仍然較低

  公路總體技術水平偏低,全省二級以上公路佔總裡程比例僅為24%,農村公路等級低,抗災能力弱﹔全省鐵路電氣化率和復線率僅24.7%和36.4%﹔大型深水專用碼頭泊位不足,專業化程度低﹔內河航道等級低,可通航500噸級及以上的航道裡程1036公裡,僅佔全省航道裡程的8.7%﹔船舶平均噸位規模小,內河運輸船舶多為100∼300噸級,集裝箱等專業化運輸所佔比重小。

3.各種運輸方式發展不協調,運輸結構不夠合理

  多年來,我省公路建設較快,而鐵路和內河航道建設相對滯後,鐵路密度為1.05公裡/百平方公裡,為美國的18%,印度的55%,也僅為中南六省(區)平均水平的80%和華東六省平均水平的76%﹔具有競爭力的三級以上內河航道裡程僅佔全省航道裡程的5.3%,且航道間連通性差。

近幾年公路客、貨運量分別佔全省全社會總運量的90%、67%以上﹔鐵路和水運貨運量僅分別佔全省全社會總運量的10%和19%左右,運輸結構不甚合理,鐵路中長途運輸的優勢和珠江水系以及韓江、榕江水系的航運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4.管理和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交通建設普遍存在“重建輕養,重建輕管”的現象,公路、航道等的養護方式和技術相對落後﹔全省開放、公平、統一的運輸市場尚未形成,市場競爭機制尚不完善,規范化、制度化的長效管理機制尚不健全﹔交通安全形勢較為嚴峻,近年來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呈上升態勢。

  運輸服務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主要體現在旅客換乘不方便,途中舒適性不夠﹔貨物運輸途中常有缺損,供應市場也不夠及時﹔多式聯運發展滯後,貨運服務不能滿足現代物流發展的要求。

5.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受土地等資源的制約日益嚴重

  我省經濟總量大,但土地、一次能源嚴重不足,在珠三角部分城市表現尤為突出。

如何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資源,降低能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實現廣東交通可持續發展,建設和諧廣東,已經成為廣東交通發展必須重視和解決的問題。

二、“十一五”交通運輸需求預測

  按照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到2010年,全省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全省進入寬裕型小康社會,珠江三角洲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東西兩翼發展進入快速增長期,山區發展邁上新台階。

“十一五”時期,我省經濟將保持持續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將進一步提高,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區域協調發展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發展進一步推進,我省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系和交流將更加密切,交通運輸需求將隨之快速增長,並對東西兩翼和山區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出省通道和國際運輸通道的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

  經測算,“十一五”時期我省的客運量年均增長6.0%,其中鐵路6.3%,公路6.0%,水運下降2.3%,民航9.5%﹔貨物運輸量年均增長6.0%,其中,鐵路6.3%,公路5.6%,水運7.4%,民航6.5%,管道6.5%。

2010年港口吞吐量約達12億噸,其中,集裝箱吞吐量約達到5500萬標箱。

  2010年全省客、貨運輸量和港口吞吐量預測結果見表1、2、3、4。

  表1 2010年廣東省客、貨運量及其周轉量預測

預測指標

2000年實際

  2005年實際

2010年預測

  客運量(萬人)

164791

216055

290000

  旅客周轉量(億人公裡)

1219

2145

2870

  貨運量(萬噸)

119216

167979

225200

  貨物周轉量(億噸公裡)

3065

4137

5536

   

  表2 2010年廣東省各種運輸方式客運量預測

單位:

萬人

運輸方式

2000年實際

2005年實際

2010年預測

合計

164791

216055

290000

鐵路

12165

16127

22000

公路

148945

194029

260000

水路

2363

1846

1600

民航

1318

4054

6400

  表3 2010年廣東省各種運輸方式貨運量預測

單位:

萬噸

運輸方式

2000年實際

2005年實際

2010年預測

合計

119216

167979

225200

鐵路

15172

18302

25000

公路

75365

114546

150000

水路

25696

31397

45000

民航

31

73

100

管道

2952

3660

5100

  表4 2010年廣東省港口貨物吞吐量及集裝箱吞吐量預測

2000年實際

2005年實際

2010年預測

港口吞吐量(萬噸)

31649

70000

120000

集裝箱吞吐量(萬標箱)

862

2645

5500

三、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注重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實現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在努力提高現有交通運輸設施利用率與運輸效率的基礎上,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進一步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運輸能力大、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小的鐵路和水路運輸方式,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促進各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積極推進泛珠三角區域交通運輸合作發展,加強出省通道建設﹔加大欠發達地區和農村地區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創造基礎條件﹔積極推進交通運輸科技進步,提高交通運輸業的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為我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提供保障。

(二)發展目標

  到2010年,全省基本形成網絡完善,結構合理,各種運輸方式銜接緊密,綜合運輸能力顯著增強,運輸質量明顯提高,基本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綜合運輸網絡。

  公路:

建成通往鄰省的主要高速公路通道,基本形成以廣州、深圳為中心向外輻射的高速公路網絡,珠江三角洲形成較為完善的高速公路網絡﹔2009年完成鄉鎮通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全省公路網絡進一步完善。

公路通車裡程達14萬公裡,其中,全省高速公路達5000公裡左右,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達3000公裡左右﹔公路密度達到78公裡/百平方公裡。

全省新增公路裡程2.5萬公裡,其中高速公路約2000公裡。

  鐵路:

構建“三縱二橫”鐵路干線骨架,基本實現全省地級以上市通鐵路,形成以廣州為中心,以“三縱二橫”為主干線,貫穿東西南北,與周邊省(區)緊密連接的軌道交通運輸網絡。

到2010年,鐵路營運裡程約達2900公裡,其中城際快速軌道交通約270公裡。

新增鐵路營運裡程約1100公裡,新增地鐵260多公裡。

  水運:

建成和完善以西江水運主通道和珠江三角洲“三縱三橫”三級及三級以上航道為骨干的珠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網﹔初步形成干支互通的韓江水系三百噸級內河航道體系。

浚深沿海主樞紐港出海航道,保證水深均能滿足5萬噸級以上船舶進出港的需要。

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確、層次清晰、與其他運輸方式銜接較好的集裝箱運輸系統和能源運輸系統。

2010年,港口吞吐能力約達12億噸,其中,集裝箱吞吐能力約5000萬標箱。

  民航:

基本形成以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為中心的中樞輻射網絡結構,民航機場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航空運輸資源得到有效利用,民航運輸基本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機場旅客吞吐能力約達9000萬人。

  管道:

建成深圳天然氣接收站第一期輸送管網﹔開工建設並爭取建成深圳天然氣接收站第二期輸送管網和珠海天然氣接收站第一期輸送管網,形成貫穿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多氣源管網,提高供氣安全可靠性﹔完善珠江三角洲成品油運輸管網。

四、主要任務及重點建設項目

  大力推進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加強高速公路及縣鄉公路網、軌道交通網、高等級航道網、集裝箱運輸系統、能源運輸系統和民用航空運輸系統等“三大網絡、三大系統”的建設。

(一)公路建設

  加強高速公路及縣鄉公路網建設,完善公路運輸網絡。

  ——高速公路。

加強與周邊省(區)連接的出省高速公路通道建設,提高連接泛珠三角區域高速公路通道能力,進一步完善高速公路網。

重點建設湛江至徐聞段、雲浮至廣西蒼梧(省界)、羅定至粵桂交界(岑溪段)、懷集至廣西信都(省界)、連州至湖南永州段、韶關至江西贛州(省界)、梅州至福建漳州(省界)、廣深沿江高速公路等出省高速公路通道項目﹔加快建設京珠、同三線廣州繞城東西南環,廣珠西線二、三期(順德至珠海),珠江三角洲外環高速公路(荔城至花都至肇慶至江門至珠海)等區內干線高速公路項目。

2010年全省高速公路網見附圖一。

  ——農村公路。

加強縣通鎮和鎮通行政村公路建設,完善縣鄉公路網。

重點建設粵北山區和東西兩翼農村公路,實現有條件的自然村通公路,2009年完成48000公裡路面硬化工程﹔加快農村客運網絡建設,提高農村客運通達度,農村公路初步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

  ——公路站場建設。

進一步完善廣州、深圳、湛江、汕頭4個國家公路主樞紐、8個省一級公路運輸樞紐和14個省二級公路運輸樞紐公路站場建設。

(二)軌道交通建設

  加快以出省通道和珠江三角洲城際軌道交通為重點的軌道交通運輸網絡建設。

  ——出省鐵路干線。

重點建設武廣客運專線(含新廣州站)、黎湛鐵路河唇至湛江段增建二線、東南沿海鐵路廈門至深圳段、洛湛鐵路岑溪至茂名、韶贛鐵路廣東段等項目。

  ——城際軌道交通。

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整體推進”的原則,建設珠江三角洲城際快速軌道,2010年前建成廣州至珠海、廣州至深圳主軸線(廣深港客運專線)﹔積極推進其他城際快速軌道交通項目的前期工作。

  ——區內鐵路干線。

建設廣珠鐵路、廣深四線、茂湛鐵路,、廣州至河唇鐵路復線改造結合沿海鐵路深圳至茂名段統籌推進。

  2010年全省鐵路網見附圖二。

(三)航道建設

  加快珠三角高等級內河航道網和沿海主要港口出海航道建設。

  ——內河航道網。

建設崖門出海航道和西江航運干線(兩廣交界處界首至肇慶)航道,完善珠江三角洲出海及與周邊省份相聯系的水上通道,使2000噸級船舶直通廣西。

加快建設陳村水道和潭江水道,開工建設勞龍虎航道、洪奇瀝水道等1000噸級及以上骨干航道整治工程,建成珠江三角洲“三縱三橫”三級及三級以上航道為骨干的高等級內河航道網。

建設北江航道、東江航道和韓江水系航道,逐步改善粵東和粵北山區航道通航條件,促進粵東和粵北山區經濟發展。

  ——沿海主要港口出海航道。

建設廣州港出海航道二期、深圳銅鼓航道、珠海高欄進港航道擴建工程、汕頭廣澳港區航道疏浚工程等項目,使沿海主樞紐港航道能滿足5萬噸級以上船舶進出港的要求。

  2010年全省航道網見附圖三。

 (四)港口建設

  加強以沿海主樞紐港為重點的集裝箱運輸系統和能源運輸系統建設。

重點發展廣州、深圳、珠海、湛江、汕頭5個主樞紐港,加快發展內河中小港口,重點建設集裝箱、煤炭和油氣等專業化碼頭,提高專業化運輸水平,逐步形成層次分明、布局合理的集裝箱運輸系統和能源運輸系統。

按照鋼鐵工業發展的要求,合理布局建設大型鐵礦石接卸碼頭。

  ——集裝箱運輸系統

  重點建設廣州港、深圳港、湛江港、汕頭港、珠海港等沿海主要港口專業化集裝箱泊位,形成以深圳港、廣州港為干線港,珠海、虎門、湛江、汕頭等港口為支線港,中山、佛山等其它港口為喂給港,並與公路、鐵路集裝箱運輸相銜接的集裝箱運輸系統。

加強樞紐港內集疏運系統的銜接配套,推動多式聯運的發展。

  ——能源運輸系統

  煤炭運輸系統。

以東西兩翼大型煤電企業接卸碼頭及廣州港等港口煤炭接卸碼頭建設為重點,基本形成以電廠專用碼頭和廣州港等港口為主的煤炭運輸系統。

  油氣運輸系統。

充分利用現有油品碼頭能力﹔根據實際需要,合理布局新點,完善油品運輸系統﹔建設珠江三角洲LNG管道運輸系統。

 (五)民航機場建設

  構筑以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為樞紐的民航運輸系統。

重點建設新白雲國際機場二期工程,逐步完善機場與其他運輸方式的銜接,大力開拓國際航線,積極推進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樞紐建設﹔擴建深圳機場,改造湛江、梅縣等機場,適時開工建設潮汕民用機場。

進一步拓展航空運輸網絡,優化民航運輸資源,提升航空運輸水平。

2010年全省機場布局見附圖四。

(六)管道運輸建設

  積極發展管道運輸,重點建設深圳天然氣接收站輸送管網、珠海天然氣接收站輸送管網﹔完善珠江三角洲成品油運輸管網﹔推進全省管道運輸建設。

(七)城市交通建設

  加快城市公共綜合交通系統建設,按照“以人為本,公交優先”的原則,逐步構筑完善便捷的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地面交通為主體的公共交通體系,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與城際快速軌道交通的銜接。

加快廣州、深圳地鐵運輸網絡建設,實現軌道交通與地面交通、航空運輸的緊密接駁,提升中心城市和重要城市的交通設施現代化水平。

加強主要客運樞紐和配套的大型公共停車場等設施建設,完善城市道路網絡系統和停車設施系統﹔加強城市出口通道建設,逐步實現城市交通與城際交通一體化。

 (八)交通科技

  提高交通運輸信息化水平。

進一步完善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實現全省高速公路聯網收費。

積極推動智能交通的開發應用,推廣信息化技術,逐步建立省級綜合交通運輸系統的公用信息平台,提高交通網絡的運輸效率、管理水平、服務水平和安全水平。

(九)重點建設項目

  “十一五”期間安排重點建設項目122項,總投資約6129億元,預計“十一五”期間完成投資約4737億元,其中公路項目36項,總投資約2456億元,預計“十一五”期間完成投資約1679億元﹔鐵路項目14項,總投資約1286億元,預計“十一五”期間完成投資約1210億元﹔沿海港口項目32項,總投資約600億元,預計“十一五”期間完成投資約486億元﹔沿海港口航道項目6項,總投資約80億元,預計“十一五”期間完成投資75億元﹔內河港口及航道項目16項,總投資約36億元,預計“十一五”期間完成投資約32億元﹔機場項目4項,總投資約202億元,預計“十一五”期間完成投資約201億元﹔管道項目3項,總投資約226億元,預計“十一五”期間完成投資約138億元﹔城市軌道交通項目11項,總投資約1242億元,預計“十一五”期間完成投資約916億元。

具體項目情況見附表。

五、主要措施

  

(一)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樹立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從全局、長遠的戰略高度,正確處理好交通運輸發展與自然、環境、資源的關系,節約土地資源,減少環境污染,有條件的地區加快發展運輸能力大、佔用土地少、環境污染小的鐵路和水路運輸方式,實現我省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

  

(二)各級政府要按照鐵道部和廣東省政府《關於加快廣東省鐵路建設會談紀要》、省政府《關於印發廣東省內河航運發展規劃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積極籌措落實鐵路、內河航道和農村公路等交通項目的建設資金,保證項目按計劃建成投入使用。

進一步加強對建設資金使用的監管,確保建設資金規范使用,提高投資效益。

  (三)進一步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機制,拓寬融資渠道,鼓勵和引導國內外資金進入我省軌道交通、高速公路、港口、站場等經營性項目的建設。

  (四)加強綜合運輸體系建設的銜接和協調。

一是要加強各種運輸方式之間及方式內部的銜接和協調,強化樞紐建設﹔二是在公路、鐵路、航道等出省通道建設上,要加強與周邊相關省份的銜接,盡可能做到同步建設,同時投入使用,使出省通道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五)積極推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運輸裝備、運輸組織與管理、運輸安全等方面的先進技術的開發應用工作,加快交通信息化進程,提升交通行業的整體科技水平﹔注重開展交通軟科學研究工作,加大對交通科研工作的投入,大力增強交通科技創新能力和競爭力。

  (六)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大支持力度,與重點項目建設單位通力合作,加強協調,規劃、國土、水利、環保等相關部門在線路走向選擇、征地拆遷、環境評價、建設施工等方面給予積極的協助,加快各項工作進度,為重點項目建設創造良好條件。

  (七)改進管理手段,提高交通運輸管理水平,繼續深化港口、民航管理體制改革,積極探索公路、航道養護及公路收費等管理體制的改革。

合理有效利用交通運輸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與效率。

抓好行業安全監管,進一步提高交通安全管理和重大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的能力﹔整頓道路運輸市場秩序,完善市場競爭機制,逐步形成開放、公平、統一的運輸市場,提高運輸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