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51277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魏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魏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魏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魏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魏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魏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魏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魏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魏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

12÷3=4(人),12÷2=6

(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C

【解析】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

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本题中,教师把数学运算用馒头来演示,属于理

论联系实际原则。

故选C。

2、张老师在班级设置特殊座位,把某次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安排在那儿,张老师侵犯了学生的()。

A、人格尊严权

B、受教育权

C、人身自由权

D、隐私权

【答案】A

【解析】特殊座位涉及侮辱学生尊严,这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故选A。

3、当儿童能够认识到一个完整的苹果,被切成4小块后的重量并没有改变时,儿童的思维已经具备了

()。

A、平衡性

B、同化性

C、顺应性

D、守恒性

【答案】D

【解析】守恒是一种认知格式,是皮亚杰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术语。

指物体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征)起了

变化,但是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或内部性质)并未改变。

儿童能够认识到一个完整的苹果,被切成4小块

之后的重量没有改变,这说明儿童思维具备了守恒性。

故选D。

4、美国行为主义家斯金纳的条件反射理论提出的教学法是()。

A、强化教学法

B、程序教学法

C、讲授式教学

D、支架式教学

【答案】B

【解析】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直接影响下,“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风靡全球,成为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

的教学改革。

故选B。

5、倾向于选择理科的人所具有的认知风格可能是()。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答案】A

【解析】场独立型的学生偏好理科、自然科学,场依存型的学生偏好文科、社会科学。

所以倾向于选择理科

的人的认知风格可能是场独立型。

故选A。

6、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是按照()来划分的。

A、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

B、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

C、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

D、课程任务

【答案】C

【解析】课程有多种划分方法,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不同,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根据课程

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不同,可以划分为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根据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不同,可以

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根据课程任务不同,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

课程。

故选C。

7、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

上的方法称为()。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调节策略

【答案】B

【解析】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

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的学习策略。

故选B。

8、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作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也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

式称为()。

A、态度

B、技能

C、元认知

D、内驱力

【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活动方式和动作经验都是来描述技能的,指向的正是技能的定义。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

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的

自我意识与自我调节。

其内容主要包括:

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

内驱力,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

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

故选B。

9、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受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效果,班杜

拉称这种现象是()。

A、自我强化

B、内部强化

C、替代性强化

D、负强化

【答案】C

【解析】替代性强化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

故选C。

10、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为目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是()。

A、德育过程

B、美育过程

C、智育过程

D、心育过程

【答案】A

【解析】德育过程是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品德为目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过程。

故选A。

11、知道了“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而正方形是长方形一个特例,那就很容易理解“正方形的四个角

都是直角”。

这种同化模式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组合学习

D、推理学习

【答案】B

【解析】把正方形的特征归属于已知长方形的特征当中,这显然是一种下位学习。

故选B。

12、反映了学生在群体中的地位的测验是()。

A、学能测验

B、成就测验

C、常模参照测验

D、标准参照测验

【答案】C

【解析】常模参照测验按照在特定群体中的相对位置决定成绩的好坏,例如,“这个学生的成绩处在中等水

平”。

常模参照性测验反映了考生在群体中的地位,也就是说和其他考生相比,这个考生考的怎么样。

故选

C。

13、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和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是()。

A、教学主体

B、教学媒体

C、教学的物质环境

D、教学的精神环境

【答案】B

【解析】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实物、文字、口头

语言、图表、图像以及动画等。

故选B。

14、以下选项中,属于心智技能特点的是()。

A、对象客观性

B、执行内潜性

C、操作外显性

D、结构展开性

【答案】B

【解析】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它具有以下三个

特点:

①对象具有观念性;②执行具有内潜性;③结构具有简缩性。

故选B。

15、下列不属于教师的权利的是()。

A、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B、评定学生的品性和学业成绩

C、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D、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答案】C

【解析】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是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

故选C。

16、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主要依据是()。

A、新旧知识间是否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

B、学生是否主动学习,反复练习

C、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呈现还是由学生发现

D、学习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还是获得知识

【答案】A

【解析】奥苏伯尔提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

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这一论断既给有意义学习下了明确的定义,又指出了划分机械学习与有

意义学习的两条标准。

故选A。

17、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进行差别教学,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D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进行差别教学,使每个学生

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题目中的说法刚好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故选D。

18、“四书”、“五经”是我国()的教育内容。

A、现代社会

B、奴隶社会

C、原始社会

D、封建社会

【答案】D

【解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发展,封建文化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教育制度上有官学、私学、书院等多种

形式;教育内容为经、史、子、集等,其中《五经》、《四书》影响最大,是最主要的教材。

全社会盛行

“学而优则仕”,从察举到科举,学习《五经》、《四书》是晋身的主要门路。

故选D。

19、“四书”、“五经”是我国()的教育内容。

A、现代社会

B、奴隶社会

C、原始社会

D、封建社会

【答案】D

【解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发展,封建文化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教育制度上有官学、私学、书院等多种

形式;教育内容为经、史、子、集等,其中《五经》、《四书》影响最大,是最主要的教材。

全社会盛行

“学而优则仕”,从察举到科举,学习《五经》、《四书》是晋身的主要门路。

故选D。

20、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到70年代末

D、20世纪90年代起

【答案】C

【解析】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①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②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③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

代以后)。

故选C。

21、从法规类型(属性)上看,《教师资格条例》属于()。

A、单行条例

B、政府规章

C、行政规章

D、行政法规

【答案】D

【解析】从法规类型(属性)上看,《教师资格条例》属于教育行政法规。

故选D。

22、根据教学评价的功能,可将其分为()。

A、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D、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答案】C

【解析】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有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之分;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有

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之分;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有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之分;根据教学评价

的严谨程度,有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之分。

故选C。

23、提高民族素质,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

A、转变学生观

B、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C、转变教育观念

D、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答案】C

【解析】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民族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方法。

故选C。

24、学科教学要以()为本。

A、教科书

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人的全面发展

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答案】C

【解析】“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也是学科教学的根本。

故选C。

25、“学不躐等”出自()。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答案】A

【解析】“学不躐等”出自《学记》。

这句话意为学习不能超越次第,应循序渐进。

由此可知,这体现了循序渐

进的教学思想。

故选A。

26、根据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不包括()。

A、课程效果评价目标

B、知识与技能目标

C、过程与方法目标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答案】A

【解析】新课程改革下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故选

A。

27、承担“必须使适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义务的人是()。

A、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答案】A

【解析】《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它监护人应当

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故选A。

28、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A、职权影响力;个性影响力

B、个性影响力;学术影响力

C、年龄影响力;职权影响力

D、职权影响力;学术影响力

【答案】A

【解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

成了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条件,它构成了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

故选A。

29、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